邬贺铨:将产学研合作提到技术创新高度

产学研合作不是一个新概念,但为什么新形势下,国家更加重视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各方现实心态如何?如何理解以企业为主体?成功合作的要素是什么?中兴通讯作为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的典范企业,日前在深圳召开了 “产学研合作论坛”。在此论坛成立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邬贺铨副院长对上述问题作了精辟的阐述。  加强产学研合作 促进技术创新  以下是邬贺铨院士在中兴通讯产学研合作论坛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一、要将产学研合作提高到技术创新体系的高度  产学研合作的提出已有很长时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后,明确了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将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创新体系联系在一起,把产学研合作作为建立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将产学研合作提到战略的新高度。  有人认为,技术创新不见得非要进行产学研合作,很多高校和研究所也能做技术创新,也能做开发。这是对创新的理解问题。创新本身不是学术词汇,而是经济学上的一个观点,把新思想、新技术通过应用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完成创新过程。因此,单纯的论文和专利,如果没有落实到应用上,就没有完成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是学校、研究所还是个人,完成技术创新,都要进入“产”或者说进入应用的领域。高校从“学”和“研”一直做到“产”,这种情况在过去也有过,但“产”的含义是产业化,它不仅是生产还包括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产”毕竟不是高校的优势。高校和研究院所通过与企业合作而接近市场,将加深对产业的理解,研发的目标更有针对性,另外高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也有利于安排本科生的毕业实习和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对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创新思维有积极的意义。  也有人认为,现在国家倡导产学研合作是因为目前我们国家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言下之意,等到我们企业创新能力强的时候,产学研合作就没必要了。这是一种误解,产学研合作对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仍然必要,通过产学研合作从外部获取技术与企业本身自主研发是互补关系,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发可能会速度更快,更节省资源。另外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越强,对外来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也越强,产学研合作的效果更显著。美国企业的创新模式从70年代自建中心实验室、80年代企业内产品开发中心发展到90年代收购源于高校成果孵化的高技术企业和新世纪的开放创新,越来越重视产学研的合作。  以上从技术供应方和技术接受方两者说明产学研合作对双方的好处,从国家来看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形成其意义更大,密切了教育、科研与经济的结合,使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进入的良性循环。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排名,我国企业获得大学和科研机构技术的机会与能力,在所评国家中一直排在最后几名。对我国而言,产学研合作不顺已经成为技术创新体系的短板,制约了我国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  一般地说,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都赞成产学研合作,但对于以谁为主或何谓企业为主体仍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企业为主体是方向,但我国的企业普遍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目前在产学研合作中提企业为主体为时尚早。甚至认为目前提出以企业为主体产生了一些副作用,国家一些面向产业或应用的开发项目要求企业牵头申请,一些高校和研究所的技术人员有失落感,抱怨参加企业牵头的项目不但经费分到很少,技术上要啃硬骨头,等到最后成果申报奖项的时候,也还是配角,好处都让企业拿去了。还有些企业要求高校把成果只转给他一家,不能转让给它的对手,但高校认为转给一家收益太少,要转给更多的企业才行。有人就认为强调企业为主体使高校和研究院所本来可以为行业服务的职能缩窄到某个企业了。事实上企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并不意味着国家科技开发项目都要由企业牵头,尽管近年来国家科技项目由企业领衔承担的数量在上升,但高校和研究院所牵头的比例仍然不低,在“863”计划和“973”计划的项目中更为明显一些。很多高校和研究院所在申请国家科技项目时为了表现产学研合作也会邀请企业参加项目,但有企业反映他们的主体地位仅体现在被要求提供项目自筹经费的责任上,难以参加核心技术的开发,仅仅是“友情演出”,还有些高校和研究院所将好的成果留给自己转化,交给企业的成果离可生产性和市场较远。当然作为主体的企业也应为产学研合作多创造条件,有些企业担心高校和研究院所了解企业的技术状况后可能会扩散到其竞争对手,而不愿意让高校和研究院所深入到企业内部,甚至企业在引进先进技术后,自己无力开展消化吸收,也不愿吸收科研单位和高校参加,无法形成产学研密切合作的联合消化吸收的体制。上述问题并不在于以企业为主体,如果提以高校和研究院所为主体也会出现,既然合作就要处理好双方利益的兼顾问题,在效益分配问题上,要加强理解,尊重合约,否则合作就难以持续。  我认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并不简单以企业是否是技术开
发力量的主体来衡量,而是说企业是提出开发课题的主体,是开发经费投入的主体,是开发成果应用的主体。当然我们更希望企业本身也成为技术开发力量的主体,虽然有些企业目前还不是某个课题或某项技术的开发主体,但不能否认这个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主导作用。这里很重要的是企业从一开始就应该参与研究开发,而不是等到高校和研究院所完成研究和实验室开发后再接产。过去, 产学研相结合的主要模式是高校和科研单位先有研究成果, 然后再寻求转化成为产品的途径和合作者。而企业作为生产部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希望科研成果能迅速为之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对科研单位往往既寄予过高期望。对于企业来说,指望高校和科研院所拿出的成果马上能投产,这是不现实的,因为面向产品的二次开发的工作量更大,从中试到工业化需要更大的投入。过去二次开发的任务由应用型科研院所承担,但应用型研究院所转制后,一些大院大所变成了行业里的小企业,过去面向企业服务的事业单位变成了企业的竞争对手。这个过程本身促进了应用型研究院所的技术与产业直接结合,加快了他们自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但他们忙于自身的生存和应付上级对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造成了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缺位,在国家创新体系里造成二次开发环节的缺失。弥补这一缺失的措施是企业早期介入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研发过程,高校和研究院所参与成果的转产过程。这就要求企业增强自己的开发能力,高校和研究院所要深入企业了解需求,而不是从论文中选题,研究后再回到论文。对于高校来说,有各种各样的考核指标,SCI/EI导向的影响比较强。一些著名的高校现在纷纷朝着研究型大学发展,中国需要有研究型大学,但有一种误区,认为承担面向企业或应用技术开发任务会降低研究型大学的身份。一些企业反映,一些理工科大学离企业越来越远了,因为企业根本没法用他们的SCI/EI的成果。究竟论文是技术开发成果的副产品,还是技术开发成果是论文的副产品,这是值得思考的。目前高校和研究院所的考评制度没有从根本上鼓励科技人员面向市场、服务企业,一定意义上,SCI/EI的导向使高校的成果离技术创新变得远了一点。我认为这需要通过教育体制改革来弥补。[page]  产学研合作有一个观念要转变。过去我们谈成果转让,但“成果”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而且有些成果离可生产性很远,现在产品在市场上更新换代的节奏越来越快,企业转化一个成果,生产一年后,第二年可能就淘汰了,或至少需要改型升级。所以,产学研合作必须从成果转让上升到技术转移,企业不能等到高校、科研院所研发完成再去谈合作,应该在初期就介入高校、科研院所的开发,从中培养出人才,然后连人带成果和技术转移。技术转移的目的不限于某一项新产品,应更看重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此产学研合作应从面向某一产品的项目合作发展到高校、研究院所与企业建立面向长远的联合研发中心,或者在政府支持下建立面向区域创新的行业技术服务平台,我觉得这是值得提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三、要将“产学研”合作拓展到“产学研用”的合作  国家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其中的市场为导向就是应用导向。例如在国内通信行业,电信运营商虽然不是最终消费者,但他们代表了用户,运营商能反映市场需求。如果使用部门不参与产学研合作并作为重要的一环,那么产学研合作是很难完成的。以TD-SCDMA为例,如果没有一个运营商承担TD网的建设与运营,TD再好也不能完成创新,也不可能应用。所以,在产学研用合作中,应用是很重要的。运营商的作用不仅是在使用制造企业的产品建网和业务开发阶段体现,制造企业在着手产品开发的时候,就应该主动了解运营商对未来产品的应用需求。在产学研用合作中运营商是龙头,也是受益者,运营商参与或了解系统设备和终端的开发,对于他们掌握系统设备和终端的性能、优化网络的组织并进一步实现业务创新都是有益的。在向最终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方面,运营商和设备制造企业以及其上游的高校、研究院所是在同一个价值链内,运营商在产学研用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是运营商的重要社会责任。  在产学研用合作中政府的作用同样是不容忽视的。日本比较明确地提出“官产学研”合作,NTT DoCoMo公司是日本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他们每年都以销售收入约3%投入研发,而且还联合日本的通信设备制造公司开发设备和终端关键技术,他们认为这样做有利于了解产品,更重要的是完成日本政府交给运营业的使命,即带动包括制造业在内的整个产业链的创新。欧盟明确对产业进行技术转让是大学的一项使命,法国制定“技术创新与研究法”明确科技界与企业的合作要求,德国由企业提出攻关项目,政府提供科技教育奖励基金,企业用此经费招募科技人员或请高校和研究所承担,成果提供给企业。2000年英国政府为提高英国制造业竞争力,总共投资1亿英磅支持研究机构与企业合作,政府资助校企合作项目可高达项目费75%。芬兰政府规定高校、研究机构的项目必须要有企业参加,企业的项目必须有高校或研究单位的参加,这样才能获得政府的支持资金。我国一些地方对企业投资到高校或研究院所的合作项目给予50%的经费补助。政府的支持不仅体现在资金上,在机制和环境的营造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可以仿照产权交易市场建立科技成果交易市场,以中介机构方式评估成果的价值,保护知识产权,规范产学研合作的交易行为。又如政府扶持科技成果转产风险投资机构,辅之以上市退出机制,以分担企业在承接高校和研究院所科技成果转产可能面临的风险。由于产学研用涉及到政府多个部门,政府部门间联合协调尤为必要。总之,政府的资金引导和环境的营造对产学研用合作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要为产学研用合作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经验  中兴通讯产学研合作论坛的章程中提到要在实践中探讨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产学研产业链的形成。我觉得这是论坛的重要任务。产学研合作是一个国际性的课题,产学研用单位之间共患难易、共利益难的事情时有发生,如何构建成功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需要在实践中研究探讨,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模式。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多种多样,希望中兴通讯有所创新,中兴通讯面向参加论坛的高校和研究院所发布项目指南,这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虽然我们国家的一些通信企业现在已经成长为世界性的企业,但应该说我们和发达国家还是有相当的差距,我们要靠产学研用的合作,才能增强整体竞争实力。中国有很大的市场,这是我们推动产学研用合作的优势。也希望中兴通讯产学研合作论坛能够创造互利共盈的模式,不仅能够促进自身的发展,而且能够促进业界良好合作氛围的形成,为国家和整个通信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时间: 2024-09-20 00:35:53

邬贺铨:将产学研合作提到技术创新高度的相关文章

邬贺铨: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的新进展

"2016国际开放物联技术与标准峰会暨W3C万维物联网兴趣组会议"7月11日-14日在北京唯实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举办.飞象网作为直播媒体将对会议做全程报道.直播内容: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邬贺铨: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下午好!很高兴到这个会上来,我的发言题目是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的新进展,会讲到三个方面问题,一个是窄带物联网技术,第二个是车联网与网联车- 我们先说一下窄带物联网,为什么会出现窄带物联网?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三角形,物联网的应用分成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低速率100K以下,主要

专访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

全世界的物联网目前还只能说是在起步阶段.中国提出"感知中国",物联网的概念已从最初的标记化向智能化延伸 说起中国的物联网,业内人士对邬贺铨这个名字耳熟能详. 作为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观察者.思考者和推动者,邬贺铨,这位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国家物联网标准化专家委员会组长,在过去三年,见证着中国物联网的理性成长. 从2008年至今,在国内,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的会展论坛上,都可以看到邬贺铨的名字和身影.他为物联网产业呐喊,为企业的盲目狂热降温.在他的眼里物联网呈现着怎样的面孔?目前的国

邬贺铨: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研发

本报记者 李辉报道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信息产业中的智能电网和物联网被重点提及.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记者就物联网和智能电网的发展问题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进行了专访. 智能电网是能较快应用的切入点 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智能电网建设.智能电网也是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为什么这么热? 邬贺铨:智能电网的概念早已有之,最近大热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IBM提出的"智慧地球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把握TD与TD-LTE节奏

编者按:2010 年上海世博会召开在即,作为世博会最大的科技亮点之一,中国移动负责建设的TD-LTE演示网络已于昨日正式开通.作为全球最新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体系中我国唯一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TD-LTE将带来怎样的精彩备受各界瞩目,其高达百兆的传输能力更是令人期待.随着世博会的脚步日益临近,业内外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更多地了解TD-LTE,近距离地接触TD-LTE.为此,本报记者特邀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TD-LTE工作组组长曹淑敏对TD-LTE进行深刻解读. 邬贺铨

邬贺铨:频率紧张限制了4G发展

跨入4G的移动互联,信息的海洋更为广阔.从2G到4G,大方向从未改变也不应改变,就是给用户好的价格和好的服务. "各种各样装置使你爱不释手的同时,也把你所有不想告诉别人的东西都告诉了别人" 从最早的信息高速公路,到今天以智能终端为主要载体的移动互联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带给人们惊喜不断,许多变革悄然发生.迈进4G的移动互联网发生了哪些变化?大数据给移动互联带来哪些影响?用户隐私怎么保护? 4月8日至11日,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在海南召开.像往年一样,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话题总是备受关注,4G

邬贺铨:物联网亟待国家层面布局

本报北京3月3日电 (记者林莉君)"物联网的发展对我国来说是很好的机遇,但是,物联网的很多核心技术还没有掌握在我们手中."今天,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委员在人民大会堂门口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2010年,邬贺铨牵头工程院<物联网及其在重要领域的应用>咨询项目,围绕物联网在九大重点领域的应用展开深入调研.项目组发现,随着市场潜力不断释放,物联网面临的挑战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邬贺铨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物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正处于工业化.城镇

邬贺铨院士:大数据会引发更多新业态出现

        腾讯科技讯 (子辛) 8月13日消息,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在下午举行的"名人堂--互联网趋势论坛"上表示,互联网产生大数据,而大数据也将变革互联网,引发新业态. 邬贺铨提供了一个关于互联网产生大数据的例子.2012年和2013年互联网所产生的流量,等于人们有史以来到2011年所产生的数据量总和.换句话说,两年等于一万年. 大数据引发新业态.邬贺铨表示,可以利用大数据提供咨询服务.提供客户关系服务.提供机器翻译.提供舆情等诸多服务. 以提供舆情为例,邬贺铨指出,洛杉

邬贺铨:我们需要国家大数据战略

"不要被大数据(Big Data)的'Big'误导,大数据更强调的不是数据大,而是数据挖掘."在日前举行的第十届国家信息化专家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指出,大数据需要更强调数据挖掘利用,而针对目前存在的技术应用.人才.安全隐私等问题,最关键的是要有国家大数据战略,使其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抓手. 大数据的价值好似沙里淘金 NBA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将球员在赛场上的表现数据化,经过30多年的积累已经达到可辨别每一个球员在场上的弱点,方便教练进行针对性战术安排

邬贺铨:网商与银企比拼大数据管理软实力

随着腾讯.阿里获颁首批民营银行试点资格,"互联网金融"一词也正式走上中国金融行业的前台.对于互联网金融与银行业之间的关系,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近日在浪潮云海金融大数据一体机发布会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互联网金融触动了银行业变革,双方在竞争中有合作,在合作中有竞争,最终比拼的是大数据管理的软实力. 互联网金融说到底就是大数据 目前,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正凭借着海量的用户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给传统金融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以淘宝为例,每天淘宝平台的交易数量超过数千万笔,其单日数据产生量超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