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才房申购三问

本报记者 张卉卉  “什么人才房?我不知道,那都是领导才能享受的福利吧。”“人才房,什么资格才能申请?”作为杭州市属单位可享有的,带有福利性质的人才房,记者一连问了几个市属单位的朋友,发现他们都不知晓人才房的事,更谈不上具体的申购程序了。  据记者了解,尽管杭州市人才房申购工作自2007年9月便已启动,但新的人才房申购办法还在完善中。作为一项新生事物,人才房的申购是否还有待完善的地方?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还有3大环节等待突破。  一问  政策的宣传面能否再广些  从几个被采访者的人才房申购程序看,人才房政策基本上由各单位人事部门采用内部公告或个别告知的形式传达给申购者。不同的单位宣传力度有所不同。  “这种事情,不是你想申购就可以申购的。是由单位安排你填表格的。”一位市属媒体的人才房申购者如此告诉记者。也有单位宣传力度较大的,比如在内部网上发布政策,将评审标准小范围告知一些符合标准的员工。但即使这样,该单位一些符合申购条件的人还是不知道。“我没有在内部网上看到申购通知,也没有人告诉我这回事。”某单位声称每年都发布公告,但该单位记者熟知的一位正高职称朋友却表示从来没看到过这样的通知。  根据记者在网上查询到的《杭州市有突出贡献人才住房申购办法(试行)实施细则》,申购人员情况应该在杭州日报、杭州政府网和杭州网上进行公示。公示内容主要是,申购人员享受房改房的情况和业绩贡献情况,公示时间5天。但除此以外,我们很少看到人才房申购的相关消息渠道。可见,政府部门对相关政策的宣传,似乎还不够深入。  二问  门槛并不高,如何取舍能否更透明  很多人都觉得人才房遥不可及,但人才房的申购条件其实并不高,不少人也许都符合申购条件。既然这样,为什么每年只有200~300个人能申购到人才房?人才房申购是否存在潜规则?有人说,之所以让人感觉人才房申购存在猫腻,很大关系是因为人才房的申购条件过于模糊。  根据2009年发布的《杭州市有突出贡献人才住房申购办法(试行)实施细则》,申购杭州市有突出贡献人才住房的对象是为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不包括党政机关工作人员。  申购杭州市有突出贡献人才住房的人员,其单位隶属关系应在杭州市,或税收在杭州属地征收且每年递增上缴财政;持有市区常住居民户口;现属无房或享受福利性实物分房建筑面积低于100平方米;在本市工作3年(含)以上,或引进到本市工作已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含)以上合同。  以上条件其实很基本,记者查询了整个细则,哪怕是体现“人才”的含金量上,“门槛”也不高:如专业技术人才原则上要求至少获得市级(含)以上党委、政府颁发的科学技术或人文社会科学奖项。就拿医疗部门申购名单中常见的市科技进步奖来说,一位医院的朋友评价:“一等奖的确很少见,但3等奖以下的每年整个杭州市就有两三百个名额。”  “门槛”既然不高,评委的打分就起到决定性作用。据《细则》显示,人才房申购有3道评审环节:一是市级各牵头单位和各区委人才办对照申购条件,认真进行审核把关;二是杭州市委人才办对各区上报的申购人员,按照专业分类分送市级各有关牵头单位,纳入市级各有关牵头单位统一评审。三是市级各牵头单位聘请省内相关专家,召开专家和领导评审会议进行评审。市委人才办派人参加评审会议。  而从实际评审结果看,一位人才房的申购者感叹:除第一批人才房的申购者普遍反映比较货真价实外,后来几批条件越来越一般。而且,申购者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有水平的确可圈可点的,也有业绩一般般的,如积极分子、年度先进等。  三问  人才房能否“雪中送炭”  根据《杭州市有突出贡献人才住房申购办法(试行)实施细则》,突出贡献人才专项住房的申购对象为:对杭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记者在中国杭州门户网站上看到2008年的一批涉及6大系统的人才房公示名单。6大系统分别为宣传系统、经委系统、农办系统、旅委系统、发改系统、教育系统。  其中,经委系统的申购人员不乏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如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州汽轮动力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按照杭州市的相关规定,只要福利分房享受面积小于100平方米,就可以申请。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批人绝对不属于社会低收入人群。  有人质疑:人才究竟应该如何界定?除了科学衡量贡献度的大小外,有人提出,作为保障房的一块,人才房是否也应该相对倾向于中低收入人群?  比如对现有住房条件的界定,不应只界定福利分房面积。有不少人虽说福利分房面积不大,但经济状况不错,名下有多套商品房。人才房目前作为杭州保障性住房的其中一部分,这类人难道还需要人才房来保障住房吗?再比如对年收入状况也可以作出比较明确的界定。  有人才房是好事,但人才房该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不管怎么说,让那些真正需要住房的真正人才住上人才房更是好事。

时间: 2024-12-24 07:40:07

杭州人才房申购三问的相关文章

高晓松三问阿里巴巴合伙人,为什么来 为什么留 为什么战

他们被称为阿里巴巴最会"讲"的一群人,如果说阿里是一所大学,他们就是这所大学里的"讲师".他们要做的事叫"传橙"-- 阿里巴巴CPO Judy在讲师大会上表示:"讲师体系,是阿里巴巴最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样的讲师年会要百年传承下去." 阿里讲师的历史,要从创业之初说起:阿里巴巴没有实现盈利,还在"跪着过冬"的时候,就投资100万培训员工和管理层团队.2001年开始的"百年大计"是阿里首个自

阿里巴巴偏爱杭州人才率先启动浙大校园招聘

阿里巴巴2010年校园招聘计划将于9月21日在浙江大学率先举行.此次校园招聘将是阿里巴巴集团十周年庆后在杭州本地校园招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据阿里巴巴方面透露,马云一直欢迎杭州市民把亲人.朋友送入阿里巴巴,目前阿里巴巴在杭州市民心中的形象已俨然成为了当地"代名词",据了解,在阿里巴巴的两万名员工中,总部工作的人员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浙江本地人,地方人才造就了杭州电子商务之城的美誉. 杭州人才不外流 9月21日下午6点半,阿里巴巴B2B总裁卫哲将会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永谦学生活动中心小剧场与学子

硅谷模式落地杭州 人才碰资本引发“核聚变”

"不可否认,那一百万的天使资金在创业初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时隔4年,杭州瑞弗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李响今天回忆起当初那笔重要创业资金,不禁感慨万千.一个好的创意点子加上一支由高端人才组建的团队,当他们遇见一笔创业资本的时候,就有可能引发一次"核聚变". 据悉,"人才+资本"正是美国硅谷的成功奥秘所在.敢于异想天开的创造性人才,加上敢于担当风险的创业投资,促成了美国硅谷的成功.因为,当人们力图解释硅谷的巨大成功时,首先提到的往往是斯坦福大学,是

风险与机遇共担合同能源管理三问

通信产业报记者 贾晓涛 自2010年开始,三大运营商加快了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动步伐,大量中小节能服务商也相继涌入这一领域,对于这些节能服务公司,他们需要解决至少三个问题. 近来,合同能源管理(EMC)作为一种"新型"的节能减排模式,逐渐成为热点.根据来自中国通信企业协会的消息,目前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通信行业节能服务公司已达50家,没有备案的节能服务商数量至少还要增加3倍. 自2010年开始,三大运营商加快了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动步伐.据了解,去年6月,中国移动在郑州召开EMC交流研讨会:中国

产品设计的终极三问

摘要: 减法或者加法,简单或者复杂,都不是问题的核心点.核心的问题在于,你面对的是怎样的用户,他所处的是怎样的场景,他要解决怎样的问题.这才是产品设计的终极三问! 标题有点 减法或者加法,简单或者复杂,都不是问题的核心点.核心的问题在于,你面对的是怎样的用户,他所处的是怎样的场景,他要解决怎样的问题.这才是产品设计的终极三问! 标题有点拗口. 首先,简洁并不意味着低劣或不注重装饰. 而是说,装饰要紧密贴近设计本身,任何无关的要素都要剔除.简洁的特征应该源自你所要表现的产品,以及用户所执行的任务.

人民日报:廉租房建设三问

今后3年我国计划通过廉租房制度解决747万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围绕廉租房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廉租房建设三问(民生视线) 廉租房是我国当前住房保障体系的基石,今后3年以改善民生和拉动内需为目的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中,我国将通过廉租房制度解决747万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在廉租房建设进入快车道的背景下,保障思路有何变化?就保障方式的一些关键分歧,各地做出了怎样的选择?一些长期困扰廉租房建设的瓶颈,有没有更多解决办法?记者近日在北京.青岛.厦门.武汉.重庆等多个城市进行了调查--

请教一下 oc 这道题 第三问怎么做 求解题思路

问题描述 请教一下 oc 这道题 第三问怎么做 求解题思路 // 1.// - 使用可变数组管理所有书籍(定义Book类,包含书名和价格)// - 数组可以添加.删除书籍对象// - 可以从数组中 根据书名查找书籍,并修改书籍的价格// - 展示所有书籍清单(书名和价格) Book *str1 = [Book bookWithName:@""DuZhe"" price:32]; Book *str2 = [Book bookWithName:@""

技术、人才、国际化——三个动因促使华胜天成斥8亿元收购美国GD公司

5月24日,华胜天成通过其下属控股子公司ASL 自动系统(香港)有限公司(简称ASL)以现金代价1.18亿美元收购美国GD公司(Grid Dynamics International).双方未来计划在大数据,机器学习,开源和云以及其他新兴市场上加大投入. 对于这样一起跨国并购,为什么会选择收购GD公司,当天的战略发布会上主要透露了如下的三点. 技术互补 成立于2006年的美国GD公司,总部设在硅谷,是下一代大型电子商务.开放云计算和大数据解决方案供应商.目前拥有750多名员工,全球拥有6个国际办

大数据要经得起三问:从哪来怎么用谁买单

资料图片 当我们面对一项大数据应用时,只要简单问一问3个问题--数据哪里来.数据怎么用.成果谁买单--就能揭开许多"伪装".日前由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大数据管理专委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互联网课题组发布的<大数据应用蓝皮书:中国大数据应用发展报告No.1(2017)>指出,如许多应用并没有可靠的数据来源,或者数据来源不具备可持续性:还有些应用并没有技术或市场支撑,只是借助大数据风口套取政府部门或一些投资者的"傻钱"罢了.当然,如果经得起上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