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原来叫The Facebook。有人戏虐:现在,它是不是想把book也去掉,直接叫Face?
6月18日,以色列背景的面部识别创业公司Face。com宣布,自己被刚刚IPO融得巨资的Facebook收购了。双方没有披露该笔交易的金额,根据此间分析人士的预测,Facebook为了这张“脸”,花了8000万-1亿美金。
如果认为Facebook会仅仅为了一个域名来花那么多钱,那它不是一个笑话,就是对冉冉升起的面部识别互联网应用缺少认知。
Facebook的收购
世界上到底有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这是哲学家思考的问题。而你不可能找到另一张与你一样的脸,则是面部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
人脸与指纹、虹膜等具有的这种唯一性,使其具有了侦测、识别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其实,人脸识别并不算新鲜技术,早在40年前就已经有技术专家开始钻研于此,其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入,比如安防、门禁考勤、防盗门、甚至间谍行业。
比如,在上映不久的电影《碟中谍4》中,特工就是利用隐形眼镜扫描到了搜索目标的面孔,并在火车站成功截获秘密文件。而在小巷中,当他被迎面而来的女杀手袭击身亡的同时,他眼中的人脸识别镜头已经拍下了杀手的面部特征,并输入手机,而手机几乎同时又解析出了杀手的图片信息。
北京奥运会在安保方面也引入了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了奥运会赛事对门票持有者进行实名制查验和身份识别的功能。在即将于7月28日揭幕的伦敦奥运会上,据称人脸识别将再次派上用场,进入场馆的观众,除了要进行票卡验证,还需要通过摄像机现场采集人的面部信息进行比对,以更精准地确认身份。
尽管人脸识别已经在多个行业积累起日趋成熟的技术,但其在互联网上的大规模应用,要首推Facebook平台。
事实上,在收购Face.com之前,Facebook已经与这家创业公司开展了接近两年的合作。2010年7月,Facebook开始小规模测试人脸识别功能,其目的是希望以此简化用户在照片上标识好友的操作。
目前,每天上传至Facebook的照片数量已经达到3亿张。借助人脸识别技术,Facebook能自动识别出用户上传照片中的人物,然后提示用户加上标签。而在此之前,用户只能手动完成为好友照片加上标签的动作,对于拥有大量照片的用户来说,这一操作颇为繁琐。
而为Facebook提供照片面部侦测及识别技术的Face.com,则是一家成立于以色列的初创企业。
“我们的任务是而且一直都是找到新的、令人激动的方式来让脸部识别技术变得有趣,使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内容,将卓越的技术与日常消费品结合到一起。”6月18日,Face.com在宣布被Facebook收购的公司博客中,如此写道。
除了开发在Facebook平台上使用的第三方应用程序Photo Tagger外,Face.com还有一款在Twitter平台上使用的Celebrityfindr,它能帮助用户迅速侦测到名人愿意公开的照片。
Face.com还不满足于自己开发应用,它在网页上为自己打出的标语是,“做全球最大最准确的人脸识别平台”。为此,Face。com向其他应用开发者开放了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允许第三方开发者在自己的应用中采用其人脸识别技术。
Face.com称,即使是在被Facebook收购之后,也不会停止对第三方应用开发者的API开放支持。
精确度与用户体验的平衡木
“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存在几十年,而其近年来在互联网应用上崭露头角,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摄像头的普及。”7月6日,网易杭州研发中心的人脸识别项目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硬件的普及是人脸识别先于虹膜识别、手纹识别在互联网上应用的重要因素。
就硬件来看,随着视频通话等应用的兴起,摄像头已经成为笔记本电脑的标配,台式机用户中另行购买独立摄像头的比例也很高。至于手机,摄像头不仅是标配,而且摄像头的像素已经成为手机厂商招徕用户的重要指标,从30万,一路发展到200万、500万、800万。甚至诺基亚(微博)在今年年初推出的一款相机,将摄像头的像素做到了惊人的4100万。
与之相比较,虹膜识别、手纹识别尽管准确率更高,但普通互联网用户还难以配备专用的识别设备。
据该网易负责人介绍,网易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首先放在了对其邮箱账号的安全性上。网易邮箱在中国市场拥有最大的用户群,一直以来,网易CEO丁磊对这项当家业务的市场地位亦十分介怀。截至目前,网易已经推出了将军令、密保卡、手机密保等一系列邮箱密码保护措施。而在去年年底CSDN(微博)等网站爆出账号大规模泄露事故后,网易加速了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研发。
网易的人脸识别项目开始于2010年,据称团队中拥有多名博士及海归人才。经过近两年的酝酿,今年5月30日,网易在邮箱用户中开展了人脸识别试用用户招募。
记者从网易公司获得的数据显示,招募过程中,每天申请试用的用户平均超过2万人,网易每天会由系统从当天报名用户中随机抽取200多名用户,截至目前共有7000多名用户参与了网易的人脸识别试用。
在用户试用前的实验室阶段,网易称其面部识别技术的准确率能达到99.9%。但实际试用过程中,由于受用户端摄像头像素、环境光线、用户姿态等因素的影响,识别准确度会有所降低。
“从目前来看,人脸识别还只能作为网易邮箱安全认证的辅助手段。”前文提及的网易人脸识别项目负责人表示。
她进一步说道,从技术上来讲,准确度完全可以做到更高,但作为一项互联网应用,网易需要在准确度和用户体验之间做出权衡,“并不是技术达不到,而是为了单方面追求准确度,可能会对用户提出更多的要求,也可能让用户在认证时需要更多的等待时间,而这显然会损害互联网业务最为看重的用户体验”。
这位网易人士举了两个例子。首先是双胞胎,已经有研究机构开发出可以识别面对特征高度相似的双胞胎的技术,但应用成本比较高,比如需要非常高清晰度的摄像头,其算法实现的难度和性能目前还不适应于互联网大规模数据的海量应用。
另外就是照片,如果用户在使用别人照片来登录邮箱,能否顺利通过?对此,该网易人士的回答是,对于区分照片和真人,网易已有相关的算法支持,其区分照片和真人的准确度高于目前业界已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在人脸识别正式发布上线时,该功能将作为升级功能被添加,一般情况下能避免拿照片登录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复杂因素的影响,准确率可能略低于实验环境下。
隐私担忧
除了网易,腾讯、盛大创新院等也在人脸识别上有所动作。盛大创新院的一款手机照片管理软件--智能相册,就将应用到盛大即将上市的Bambook智能手机上。它能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对照片进行分类,提高相册中照片检索效率,还支持直接从照片上打电话。
腾讯研究院也开发出了自己的人脸认证登录系统。以此为基础,腾讯还推出了一项针对人脸识别的娱乐性应用--搜搜慧眼。比如,用户可以自拍照片,然后通过这款应用与明星的照片进行相似度比对,并把结果上传到微博上与朋友分享。当然,这种应用对识别技术准确度的要求相对没有那么严格,已经纯属逗乐的范畴了。
网易人脸识别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网易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还主要在邮箱辅助安全认证上,未来不排除将其嵌入更多的互联网产品中,比如网易游戏等,甚至不排除作为一个平台推出的可能。
但这样做的前提,除了解决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准确度问题,还必须重视另一个因素——对用户隐私的保护。
“对于邮箱安全认证这样的功能性应用来说,由于是一对一的,没有隐私问题,但做成互联网产品,问题就复杂了,Facebook就在这方面吃过亏。”有业内人士表示。
去年6月,就有电子隐私信息中心、消费者保护组织、隐私权信息交流中心等隐私保护机构向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投诉,要求FTC强制Facebook在没有征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停止手机用户的生物识别信息。
鉴于这个教训,Google+在推出类似的人脸识别应用——寻找我的脸(Find My Face)时,就会让用户在公开照片前自由选择是否要使用自动标示这项服务,只有在Google+用户同意的情况下,系统才会为用户进行人脸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