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怪象追问:海外大厂缘何血拼中国

张建 成都报道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11月开局第一周,国内多晶硅市场跌势仍在延续。市场数据显示,截至11月3日,国内市场报价20-24万元/吨,较10月底再度下滑1万元/吨,部分成交价更跌至20万元以下。  尽管如此,对于占据着全球硅片及组件九成市场且面临生存危机的国内光伏企业而言,这似乎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更低的成本、更好的品质最终使得
它们在国内多晶硅产量与产能双重提升且库存加大的境况下,仍然向海外市场倾斜。  最新海关统计数据显示,自 7月起,我国多晶硅进口量连续三月创下新高,仅9月就达到6489吨,较8月再增16吨。而此前的8月数据则刚刚刷新自2010年11月以来保持的6153吨最高记录。从同比来看,多晶硅的进口量也在同期连续呈现增长超过40%的情况。最大同比达71.6%,最小也有41%。由此而及,截至前三季度我国多晶硅累计进口量达4.85万吨,已然超过去年全年约4.5万吨的进口量。  对于起步较晚的国内光伏行业而言,多晶硅长期依赖进口其实不足为奇。随着国内多晶硅行业的成长,其进口依赖度也逐步下降,但进入2011年以来,持续恶化的市场趋势却使得原本有所缓解的进口依赖度悄然攀升。而与早前因产量所限而无奈流失市场不同的是,由终端需求萎缩引致的“国外多晶硅内流,国内多晶硅减产”效应,则正构筑着国内光伏“两头在外”新的供需怪圈。  进口凶猛的前三季  “从目前的情况看,今年的进口依存度很可能回升到六成左右。”四川某多晶硅业内人士对记者如此表示。据他称,2008年国内多晶硅进口量一度超过80%,此后两年曾逐步降至50%,按照年初预计今年则可能进一步降到40%,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国外市场对国内光伏上游原料的控制。  显然,事与愿违的是,从二季度开始进入需求萎靡期的多晶硅市场却连连惊现实际进口数据的不断迭增。而仅仅半年后,其累计进口量则已经超过全年的预计数据。此前,市场曾预计今年国内多晶硅产量约为7万吨,按照40%的依存度,进口量总和约在4.7万吨左右。  海关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多晶硅进口量总体呈先增后降的情况。其中,1月受国内多晶硅企业开工影响,进口量一度高达5512吨,2月在国内市场逐步恢复的境况下则大幅降至3316吨,但随着3月下游需求趋冷,进口量却再次攀升至5921吨,环比增幅达78.56%。此后三个月进口量开始小幅下跌,4、5、6月分别为5664吨、5273吨、4692吨。  进入三季度的7月无疑是今年进口量出现转折的一个月。当月多晶硅进口量提升至5191吨,
同比增长41%,环比增长10.62%。而接下来的8月进口量更迅速陡增至6473吨,同比增长71.6%,环比上升24.7%。9月再创新高的是,多晶硅进口量在达到年度峰值6489吨的同时,其累计进口总量也随之突破4.85万吨,已然超过全年预期数据。  欧美市场仍是国内多晶硅进口的主要市场。其中美国、德国合计进口量长期以来约占到进口总量的四成左右。海关数据显示,三季度,来自美、德两国的多晶硅进口量分别达到4139吨、3408吨,分别占到当季总进口量的22.8%、18.77%。  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自6月起,国内来自韩国的进口量也骤然提升,并迅速赶超欧美两国。7月进口数据显示,多晶硅韩国进口量达到2054吨,已经远超排在后两位的美  国、德国,后者分别只有1320吨、720吨。8月德国市场有所回升,但从绝对数看,韩国已取代美德稳居第一。当月国内从韩国进口多晶硅2521吨,从美国进口1401吨,从德国进口1249吨,三者分别环比增长22.7%、4.6%、73.4%。  业内人士透露,韩国多晶硅产业原本起步较晚,但经过近两年技术消化及产能提升,整体产量已经大幅提高,因此其国际市场占有率将逐步取代欧美传统国家。  海外大厂“以价拼量”  不过,造成多晶硅进口量在第三季度逐月上涨的原因,仍与欧美持续萎缩的市场需求下,国外多晶硅产能过剩有着密切关系。  据记者了解,2011年,欧债危机持续恶化,占据全球光伏终端主要市场的欧美地区在众望所盼之下最终并未迎来需求的实质好转。这导致全球多晶硅产能在即将达产的今明两年不得不陷入产能过剩的困局。作为多晶硅的主要消费市场中国也由此成为国外巨头寄希望打开市场豁口的地方。而尽管国内光伏中下游也已出现库存加大,企业减产或停产的状况,但由于此前大量企业产能扩张以及部分大型光伏企业投入力度的加大,国内市场需求仍保持着一个较高的水平。  与国内多晶硅企业相比,国外多晶硅企业的竞争力无疑体现在产品的成本及品质上。这自然也成为众多龙头多晶硅企业的杀手锏。通过不断降低市场价格,缩减利润空间,倒逼国内成本相对较高的企业大肆削价,并最终减产或停产,原本属于国内多晶硅企业的市场从而也就被进口多晶硅所填补。  “国内能与进口多晶硅成本抗衡的企业本来就不多,加之品质上还略胜一筹,所以很难竞争得过。”前述多晶硅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内多晶硅理论上供不应求,但因恶性竞争的关系,实际产量其实已经不足。可以佐证的是,前9月的海关数据也显示,正是在多晶硅价格持续走低的三季度,包括德国瓦克在内的欧美多晶硅大厂对中国的出口量明显增加。  但与此同时,对海外多晶硅大厂而言,其利润率也无奈随之缩小。德国瓦克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尽管亚洲客户的销量已大幅增长,但太阳能级多晶硅第三季度的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较去年同期仍下降6%,当季47.4%的利润率,也较去年同期下降为6.9%;而一直稳居国内进口量前三位的韩国多晶硅制造商OCI也在 2011年第三季度出现收益与利润率的快速下跌。据公司表示,其多晶硅部门的收益从二季度的5720亿韩元跌至三季度的4950亿韩元。利润率也从二季度的50%跌至三季度的36%。  产能扩张全球隐忧  在目前终端需求不振的境况下,能否缓解由国内多晶硅进口量暴增而导致的“两头在外”的市场困局,仍需寄望于即将到来的2012年的多晶硅市场格局。而由于国内多晶硅市场存在很大的整合空间,因此只有当形成与海外几大多晶硅大厂的寡头局面时,国内的进口依存度才会有所缓解。  “运输半径是国内多晶硅企业最大的优势。因此只要在生产成本上稍做提升,就会替代进口货品。这也是近半年来韩国进口量要高于欧美的原因。”前述人士认为,通过整合,国内大型多晶硅企业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完全可以跟海外大厂抗衡。可以窥见的是,今年前九月,国内多晶硅的出口量也在逐月递增。尽管量很小,但足以证明其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曾经一度掌握全球多晶硅市场八成以上的七大海外晶硅大厂——美国Hemlock、MEMC、日本Mitsubishi、Sumitomo、Tokuyama、德国Wacker、挪威REC的局面已正在发生改变。截至目前,由于韩国OCI与中国保利协鑫(GCL)等大幅扩产及扩充产能利用率,2011年的多晶硅市场已改为由Hemlock、Wacker、OCI及保利协鑫并列的最具影响者,其如今被称太阳能多晶硅的“四大金刚”。  不过,2012的多晶硅市场面临更多的是国内外多晶硅产能的迅速扩张。专业机构数据显示,随着国外新进大厂的产能加入,2012年国外多晶硅产能将在2011年的基础上提升54.8%,到达23.89万吨,而国内多晶硅产能则将提升170.75%,达到10.37万吨。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产能已经在2011年下半年开始逐步释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目前多晶硅价格持续走低的状况。  显然,在下游需求乏力,而上游产能扩张的情况,国际多晶硅价格仍将持续面临走低的情况,这对扭转国内多晶硅进口趋势将明显不利。而国内多晶硅企业所能期望的是,除提升成本控制能力外,则只有终端需求的复苏以及海外多晶硅厂商扩产步伐的放缓。  或许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已有部分海外多晶硅大厂在推迟多晶硅厂的投资计划,这或许会给国内“两头在外”的光伏产业带来转机。

时间: 2024-07-30 03:21:29

多晶硅怪象追问:海外大厂缘何血拼中国的相关文章

价格血拼战频频上演 光伏业陷入集体焦虑

光伏行业抢装潮出现的"630"光伏政策后,在对市场容量断涯时下降的行业前景预期中,中国一大批光伏巨头,正以行业不可思议的低价投标频频出现. 上周末,2016年包头1吉瓦国家光伏领跑者基地12个项目开标,招标结果公示情况显示,共有56家企业给出了报价.所有的参与者都普遍给出的中标价格在0.52元-0.7元/千瓦时. 作为中国重要煤炭资源基地之一,包头市因长期的矿产采掘,沉陷区内矿体表层土壤剥除,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严重加剧,地表变形.崩塌明显,导致大量的土地废弃. 根

中国人为啥爱出国“血拼”?

英国伦敦的哈罗德百货开始了夏季打折季,蜂拥而至的人中,有很多东方面孔 近几年来,中国人到海外扫货渐成潮流.与国内同样商品相比,价格优势.质量有保障以及周全的服务,是推动中国人海外扫货潮的主要原因.从服装到手表,从香水到珠宝,从皮鞋到奶粉,国人消费的触角已延伸到国外,并成为一种现象. 折扣很给力 对于去海外扫货的中国人来说,价格差是最大的吸引力.记者日前在美国纽约的伍德伯里购物中心看到,巴宝莉牛角扣大衣的价格是795美元,加上税折合人民币也就5700多元,国内则要近1万块.又比如Northface

网易顺丰两巨头入局,行业“血拼”升级

海外网购有多火,看看新玩家的量级就知道了.昨日,互联网巨头网易推出自营海外网购平台考拉海购,今日,顺丰速运旗下跨境B2C电商顺丰海淘正式上线.有业内人士认为,跨境电商已经成为B2C领域的最后一片蓝海,但重量级分羹者的加入,会让海淘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不过,顺丰的优势在于物流,网易的优势在于用户,产品和商业运营能力将成为新玩家们的短板. 两巨头入局 北京商报记者昨日独家获悉,网易旗下跨境电商平台考拉海购已于昨日低调公测,但正式上线日期尚无计划. 域名为kaola.com的网站首页显示,网站设置了母

百货实体店降利润赚吆喝 狠招频出血拼电商

原标题:狠招频出百货"血拼"电商 在电商们于"光棍节"赚到盆满钵满之后,百货实体店再也坐不住了. 百盛.太平洋(601099,股吧).二百永新.正大广场.港汇.汇金百货等都在日前启动了冬季大促销,甚至有业者采取牺牲毛利的"新品打折法"揽客.最令人咋舌的要数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巴黎春天使出满规定消费额就送iPhone 5的"狠招". 然而看似热火朝天的背后,却是百货业者的难言之痛.不少业者反映,由于电商冲击.消费走低等原因,导致目

林心如血拼排场大两助理护驾穿高跟鞋险摔倒

林心如购物助理护驾 近日,林心如现身淮海路某商场门口.走出商场的林心如的心情不错,身边女助理提着购物袋.林心如又一次上演"牵手门",只不过并不是之前的男性,而是换成一名女性.发现马路对面有记者偷拍,穿着高跟鞋的她一不留神险些摔倒.林心如还调皮地用手指着记者,脸上做出夸张的表情才上车离去.[page] 助理陪同林心如购物[page] 助理陪同林心如购物[page] 林心如发现记者表情搞怪[page] 林心如险些摔倒被记者拍到[page] 林心如血拼完毕满载而归

携程去哪儿关系决裂:血拼在所难免 在线旅游迎新一轮洗牌

从去年8月开始达成初步合作仅仅一年时间之后,携程.去哪儿这两家在线旅游市值排名前二公司的关系正急剧恶化,二者之间一场新的血拼已难以避免,并连带整个在线旅游行业迎来新的一轮洗牌. 9月9日,携程官方宣布将旗下23451.html">酒店产品从去哪儿搜索平台下架,并指责去哪儿通过注册"马甲"代理商对自身直销酒店给予扶持,有违公平竞争:昨日,去哪儿官方则发出消息,称由于和去哪儿的优惠活动遭遇携程抵制,宁波市中信国际.世纪金源大饭店等16家五星级酒店宣布将统一从携程下架,暗指携

香港购物展上“血拼”蓉城市民乐淘“港货港货”

昨天,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与成都市人民政府合办.成都市贸促会承办的2011香港时尚购物展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满耳粤式普通话,满眼潮流时尚,不仅让成都"血拼族"体验了一把香港情调的购物潮和创意潮.也让很多香港参展商都感到十分兴奋,有机会他们很希望能来蓉开店,开拓四川市场. 本次购物展不仅为成都市民带来各式各样的热卖产品,还有来自香港的优质生活和时尚品,包括:服饰.珠宝.钟表.家具.礼品.美食.化妆护理品.电子产品等.其中,混搭在300多个品牌.上万种产品里的"创意&qu

第三方支付血拼十年断臂转型寻找新蓝海

文/詹晨"第三方支付在 中国市场血拼了十年,最后拼得都无法生存下去."汇付天下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汇付金融总裁刘钢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2011年之前,支付业还是只有支付宝.汇付天下.快钱.银联商务等几家大巨头的行业,但从央行2011年发牌算起,短短3年内第三方支付企业已经近300家,其中一半以上有POS收单业务.截至2014年年末,包括BAT在内的国内获第三方支付牌照企业增至269家,支付行业面临业务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局面: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对行业的违规处罚更加严厉.2014年可以说

2011年电子商务进入“血拼”时代

1月4日,乐淘网正式宣布第三轮融资已经全部到账,总金额两亿元人民币."我们第二轮融资之后,钱还在账上,原本并不打算急着融资."乐淘网副总裁陈虎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称,"2010年第四季度,我们对2011年形势进行预判,这将会是竞争更为 激烈的一年,用户争夺会更加凶悍.我们不能打无准备之仗."2010年12月初 提出第三轮融资想法,很快得到投资者的响应."简单.快速,这一次融资非常顺利."陈虎说道.乐淘网融资如此顺利,正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