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国际再次吹响上市集结号。
11月11日,这家总部位于江苏昆山的内地儿童用品生产商以01086为代码正式在香港市场公开招股。
此次其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发行3亿股股份,其中一成在香港公开发售。出人意料的是,这家童车巨头的招股价定在3.7港元至4.9港元之间,市盈率只介乎12倍到16倍之间。
有需求支撑的内地零售股一向都受到香港市场追捧,好孩子的这一定价是相当保守的。时富金融零售业务董事总经理郑文彬指出,此前上市的内地童装品牌博士蛙就受到了追捧,市盈率高达50倍。
但无论是销售额还是市场总量,好孩子比之博士蛙都要略胜一筹。据其招股说明书披露,截至2010年7月31日,好孩子共实现22亿港元的销售,其中34.8%来自北美,28.9%来自欧洲,23.9%的营收由中国市场贡献。而博士蛙去年一年的营收仅为6.3亿元。
好孩子的“低调”被认为是投资人寻求迅速变现有关,而其发行股票的结构似乎也说明了这一点。此次发行的3亿股中有33%是老股,分别来自控股大股东和部分管理层。
其主要投资人太平洋产业基金(Pacific Alliance Equity Partners,以下简称PAEP)去年年底曾爆出意欲退出的新闻,当时还传闻华平等基金有意接盘。2006年6月26日,PAEP以及其旗下的瑞寰资本以1.225万美元收购好孩子集团68%的股权。
若好孩子成功上市,这也将意味着中国第一笔公开的buyout案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当年投资方以好孩子的资产向台湾富邦商业银行(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贷款5500万美元,占该笔交易总金额的近40%。
然而好孩子“控股权旁落”并非始于2006年,好孩子最新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其2000年注册成立时,第一上海投资有限公司、日本软银、美国国际集团、好孩子创始人宋郑还以及中国商业发展基金各持有该公司20%股权。
就在传闻PEAP意欲退出后不久,市场上再起好孩子要上市的消息,一度还传闻其将转而实现国内上市,但有消息人士在今年8月份时明确表示好孩子的上市地将会是香港。
事实上在好孩子创始人宋郑还的工作日记上,“策划好孩子香港上市”从2002年其就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但两次却都无疾而终。
前一次的折戟,恰恰祸起股权分散。2002年软银(Soft Bank)和美国国际集团(AIG)都意欲退股,据说这一风波延缓了好孩子的上市进程。当时的股权结构中,第一上海投资集团持有其44%的股权,软银和AIG的持股量则分别为13.2%。宋郑还以及好孩子管理团队当时左右为难,“如果引入的投资人和管理层不契合怎么办?”但管理层又没有足够的钱来行使优先收购权。谈判的结果是“等好孩子上市后用筹集的钱慢慢回购”。
此后尽管传言纷纷,但好孩子一直没有上市的实际举措。外界猜测“好孩子在等零售业务的瓜熟蒂落”。
2006年7月好孩子在上海开出第一家母婴用品专门店,正式涉足线下零售业务;其后的2007年7月与英国母婴用品零售巨头Mothercare合资打造一站式母婴用品连锁店。好孩子无疑对零售业务寄予了极大的期望,其最初希望2010年来自零售领域的销售额能达到50亿元,从而超越制造业。
但是现实并没有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制造业目前仍是好孩子的支柱。其上市资产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猜疑。
此次好孩子的上市资产是儿童耐用品业务,包括婴儿推车、儿童汽车安全座、自行车及三轮车、电动玩具车及婴儿车业务;以及包括童装及配件、婴儿护理用品在内的非耐用品业务。零售业务以及非儿童用品业务未包含在内。
这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2003年里昂证券曾为好孩子做过一份上市方案,以“制造商概念”上市,市盈率1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