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激辩:Facebook是新闻业的救世主还是终结者?

最近Facebook雇用人工编辑帮助组织和管理“热门话题”的消息,终于让人们能够一瞥这个公司的内部运作,以及对用户获取新闻的强大控制力。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都转向社交平台来访问新闻,但是定制化的新闻源已经从提供这些内容的媒体公司中接管了新闻报道。

那么,Facebook到底是帮助新闻业获得更广大平台和受众的救世主,还是垄断用户获取新闻途径的终结者呢?《纽约时报》采访了四位新闻领域的专家,他们对这个问题又有何看法?

Facebook已经控制了新闻行业。当Facebook决定要更多视频内容时,新闻机构就争相制作更多的视频;当Facebook说直播可以获得受众注意时,这些媒体公司就忙不迭地去直播“在鸡蛋上行走”( walk on eggs )或“体验最霸气的冰淇淋”(taste wild milkshakes);当Facebook宣布制作聊天机器人来在Messenger 应用加强与读者联系时,它不仅是在“建议”,而是在“通知”。

这些被“绑上船”的新闻机构,不断投入各种代价高昂的试验,来应付Facebook层出不穷的“突发奇想”。毕竟,这个公司能够、而且已经极大程度改变了新闻递送的工作方式。但是Facebook只会做对自己最好的选择:今天它可能关心视频直播,明天就可能把制作虚拟现实头盔里的视频内容作为重点。而对内容提供商而言,发展视频或聊天机器人等项目,意味着他们要从其他项目或平台中抽出本就不多的时间和精力。

坐拥全球超过15亿用户的Facebook,称其使命是“让世界更加开放、连接更紧密”。但是其“News Feed”长期以来的运行方式都是一个谜。内容提供商对特定新闻到达特定读者的方式知之甚少,读者对于特定的新闻如何出现也没有深入了解。这种控制的缺乏一直颇具争议,而如今媒体与读者直接联系的匮乏让这个问题更受关注。

所以只要读者把平台需求置于新闻内容需求之上,Facebook就会一直是最强大的新闻分发渠道,Snapchat、Twitter和其他社交媒体相比之下则有些弱势。苹果公司推出的新闻阅读器Apple News并不成功,谷歌的Youtube则娱乐性有余而新闻新闻性不足。没有一个真正的“挑战”,Facebook对新闻行业的束缚和压制将会持续存在。

在与媒体公司建立合作协议来分发它们的新闻报道之前,Facebook曾经只是一个新闻源。当这个公司在2004年成立时,它简单干净的界面只供人们分享各式各样的信息。

随着公司的成长,它也逐渐意识到自身作为一个重要新闻源的角色。个人资料界面曾有一个“Wall”,用来展示好友的动态和想法;在2011年,它被一个时间轴和用秘密算法安排的信息流“News Feed”代替。谁的“新闻”被Facebook选中放在News Feed上,就像中了彩票一样。从几千次点击到百万次点击,读者将会蜂拥至这个新闻,在短短几小时内引爆流量。

最令人惊奇的地方在于:任何事件都有可能引爆流量。它可能是一个公民权利组织关于腐败调查的文章,一个科学家的最新发现,也可能是一张宠物照片或一篇影评。这是新闻彻底的“大众化”,反映了世界新闻业正在发生的巨大转变。新的一代正在挑战“什么是新闻”以及“谁是记者”的古老命题。和很多社交媒体公司一样,Facebook放大了那些意见和经历从未被主流媒体关注过的人们的声音,公众无疑从此获益良多。

遭受经济困境的传统报纸,杂志和其他媒体,与这家公司发展了一种合作的共生关系,以从Facebook的巨大用户群中分得一杯羹。新闻编辑室也开始雇用专门的社交媒体工作人员来运营Facebook和类似的网站。看起来Facebook既可以拯救主流媒体,又可以拯救那些“另类新闻”(Alternative Journalism)。

但在2016年,Facebook变了。它不再愿意把流量转到其他网站、app或是社交网络,而是想用Instant Articles等服务把新闻限制在自己的平台。与此同时,Facebook也改变了News Feed的算法,限制外部新闻来源出现的次数。通过这些方式,Facebook限制了用户前往其他新闻网站的流量,其中包括Buzzfeed这样的庞然大物。

简而言之,Facebook目前已不再是一个新闻大众化的推动者。它成为一个付费印刷机,除了一大批受众外,能够提供给记者的东西少之又少——而且这些受众还只接受在Facebook上发布的新闻,与独立新闻网站形同陌路。在社交媒体中成长的记者们也将不再有传统把关人的概念,因为Facebook已经将自己设定为新的把关人。

Facebook是一个以营利为目标的商业公司,通过打包用户的信息卖给广告商和其他实体公司来获利,而它的目标从来不是为用户提供“对称均衡”的信息。鉴于层出不穷的黑历史,Facebook刻意引导用户News Feed页面内容的“新闻”或许不值得震惊。还记得那些令人困惑且不断变化的隐私设置吗?还有试探用户情绪是否会因News Feed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测试?这种公司告诉我的所谓“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可不值得我相信。

但是随着关于Facebook雇用专业编辑来管理“热门话题”的讨论,一个问题又浮现出来:在人人定制自己新闻习惯的信息时代,Facebook应当怎样来决定哪些问题、意见或事件值得重视?

考虑到目前对Facebook这样的社交媒体公司的极度依赖,传统媒体编辑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任何新闻网站受欢迎的文章都能够带来丰富的广告收入,但这可能也会引发危险的动机,比如大部分新闻机构都曾经通过“点击诱饵”(Clickbait)来吸引更广泛的受众。

所以现在的关键问题是,Facebook乃至传统媒体正在逐步使新闻领域变得更窄,这使作为公民的我们无法进行有效的政治和社会讨论。

而且,News Feed的“无人类干预”算法并不算多么靠谱,因为算法总会反映人类构建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偏见。算法依赖于数据集合,而它是由决策者遵循特定目标进行数据采集的。比如学者们曾在谷歌图片搜索中发现了性别偏见:以CEO作为关键词搜索,11%的结果是女性,而实际上美国27%的CEO是女性。

数据和新闻在互联网上很大程度上会偏离,但至少主管编辑应当解释这种算法是如何工作的。这样,读者也能了解为什么新闻网站或社交媒体会将特定新闻推送到自己眼前。

媒体中的偏见并不新鲜,这些基本的问题必须由面对不同层次新发展的每一代来解决。它们是道德和实践问题,需要更“人性化”的解决方式。

Facebook是终结者还是救世主的问题某种程度上与新闻业并不相关,因为它现在实际上是一个媒体公司。随着人工编辑成为Facebook新闻内容管理过程的一部分,这一特征变得更为明显。事实上,这只是Facebook内部运作、决策过程和内容的冰山一角。

这个问题要比“热门话题”之类重要得多。最近研究表明,Facebook也许(尽管可能不是刻意的)会影响企业成败、选民投票或控制用户情绪。这不仅是因为Facebook的技术机制,或者是因为用户将其作为主要新闻源日益增长的使用,还由于公众对“技术中立”的长期印象。然而Facebook不是将用户生产的内容简单地再发布,而是经历一个人工和算法编辑的过程。

公众一直依赖拥有塑造公众舆论力量的把关人。在美国,过去几十年的放松管制让我们一直在市场作用、媒介素养和职业道德的混杂标准中维持媒体行业的责任。而Facebook,作为一个“科技公司”而不是“媒体公司”,则一直没有在讨论之列。

问题不在于人类决策影响公共领域的塑造——这个问题一直存在,而是这些决策现在由一小拨看不见的人来进行。用户总会乐于相信他们在社交平台上看到的内容,形成“被计算好的 公共领域”(computed public sphere)。在现实中,他们的公共领域由文化和价值观、经济和商业目标、政府法律和政策等来指引和塑造。现在,又多了马克·扎克伯格和他的“黑科技”。Facebook有能力改变我们潜意识中的“什么是重要的事情”,或许,它已经改变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承担媒体的角色,我们——包括那些公司本身需要对不断增长的公众责任进行深刻的讨论,完善的问责机制也亟需建立。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09-20 00:26:34

专家激辩:Facebook是新闻业的救世主还是终结者?的相关文章

独家 | 唇枪舌战,7位顶级专家激辩“AI + 医疗”(下)

在近两年掀起的这股医疗AI浪潮中,产.学.研.医密切合作已经成了行业共识.但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大家显然还没有找到最舒适的合作和创新模式,AI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并不顺畅. 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究竟如何?什么样的产学研医合作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动AI技术在医疗领域落地? 为了促进产学研医的深入交流与合作,日前国际数字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联合举办了图像计算与数字医学国际研讨会(ISICDM2017).在大会的圆桌讨论环节,多名分别来自学

法律专家激辩软件权利呼吁互联网业公平竞争

6月7日上午消息,金山与奇虎360两个互联网安全公司的争端在双方相互提交诉讼后上升到法律层面.在互联网安全产品行业有序竞争与良性发展座谈会上,法律专家对软件权利进行了激辩,呼吁互联网行业公平竞争. 中国知识产权法学会会长吴汉东.中国社科院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主任李明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郭禾及业内资深律师出席了这一研讨会,他们对安全软件在用户的电脑上运行时到底拥有怎样的权利底线进行了探讨,并纷纷呼吁互联网领域应加强以法律为底线的公平竞争,同时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 不正当竞争涉及侵犯消费者

唇枪舌战,7位顶级专家激辩“AI + 医疗”(上)

近两年,医疗AI领域可谓是热闹非凡.IT界人士和医生都在积极推动AI在医疗行业的落地应用.新的玩家和产品方案层出不穷,但真正能走向临床应用的却少之又少.原因之一就在于,医生和工程人员之间缺少足够的合作与信任. 因此,日前在成都召开的图像计算与数字医学国际研讨会(ISICDM2017),430多位来自信息科学(含计算机与电子工程等学科).数学与医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临床医生聚首成都,围绕人工智能+医疗.医学图像分析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作为本次大会的独家媒体,雷锋网对多位专家进行专访,并

民营企业家与专家激辩民企突围路径

--记2011民企投融资大会500强 对话 天下浙商网6月18日消息(<浙商>记者 陈率报道)6月18日上午,在2011民企投融资大会500强对话环节,全国人大常委.著名经济学家辜胜阻(专栏).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和2011浙商全国500强的代表--浙江建龙控股集团董事长张伟祥.丝绸之路集团董事长凌兰芳.广厦控股总裁楼明以及诺亚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汪静波.武汉人福医药集团董事长王学海.山西金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忠等各地民营企业家代表进行高峰对话,共商这一时代新选题.主持人为央视财经

6月新增信贷1.5万亿专家激辩隐性风险

8日,央行罕见地预先发布了关于6月新增贷款的公告称,中国人民银行调整统计司初步报告,6月金融机构各项贷款较上月新增15304亿元,各项存款较上月新增20022亿元.央行同时表示,详细数据将于近日公布. 上海证券分析师李剑峰表示,一季度信贷新增飙升主要是伴随着上半年投资的高增长,可以判断出贷款主要流向政府投资项目,为了保证投资增速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作用,信贷增加是必要的.但在信贷结构调整呼声日益高涨的6月份,信贷又出现了年内第二高规模,的确出乎意料. 数据显示,人民币新增贷款增速继续保持较快增

激辩:中等收入陷阱逼近中国

胡鞍钢认为中国决不会"误入","该陷阱是否是魔咒"引专家激辩 一些本该竞争的行业由于行政垄断将失去活力,进而拖累整个国民经济. 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往往集中爆发,极易出现社会问题突出.经济停滞不前的窘境,从而掉入"中等收入陷阱".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主要表现与基本特征有: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严重的贫富分化.过度城市化.增长转型困局.腐败问题突出.社会冲

SQL/NoSQL两大阵营激辩:谁更适合大数据

文章讲的是SQL/NoSQL两大阵营激辩:谁更适合大数据,目前,企业在着手推动大数据项目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关键性的决策难题--到底该使用哪种数据库方案?经过综合考量,最终的选项往往只剩下SQL与NoSQL两种.SQL具有骄人的业绩以及庞大的安装基础,但NoSQL却能够带来可观的收益并同样拥有不少支持者.在今天的辩论当中,我们将一同听听两大阵营中各位专家的意见. Network World网站主编John Dix专门组织了此次辩论并邀请到多位专家.其中两位参与专家分别是VoltDB公司C

国产IT厂商激辩微软 微软反垄断调查或有突破

记者获得的一份安全杀毒厂商与微软答辩会的记录材料显示,至少3家安全杀毒厂商提出了10多条因为Windows操作系统不开放.开放不充分导致国内安全软件公司在Windows上生存空间被压缩的证据. 沉寂至今的微软反垄断调查,终于再次传出消息.1月5日,国家工商总局专案组对微软公司进行了反垄断询问调查,要求其就工商总局对微软公司涉嫌垄断案进行调查以来获取的电子数据中有关重大问题进行说明. 工商总局并未透露"重大问题"的详情,但一位参与举报微软的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个新的信号.我们

社交网站使用五大失误:好友动态引发激辩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导语:国外媒体近日发表分析文章称,社交网站正迅速崛起,但各类公司和个人在使用社交网站中接连犯错,导致尴尬事件频频发生,作者归纳了使用社交网站的五大失误,并从中总结了相关经验教训,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1.Facebook"好友动态"(News Feed)服务引发大激辩 历史回顾:2006年9月,Facebook推出了社交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