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系统调用
系统调用提供的函数如open, close, read, write, ioctl等,需包含头文件unistd.h 。以write为例:其函数原型为 size_t write(int fd, const void *buf, size_t nbytes),其操作对象为文 件描述符或文件句柄fd(file descriptor),要想写一个文件,必须先以可写权限用open系统调用打开一个文 件,获得所打开文件的fd,例如 fd=open(\"/dev/video\", O_RDWR)。fd是一个整型值,每新打开一 个文件,所获得的fd为当前最大fd加1。Linux系统默认分配了3个文件描述符值:0-standard input,1- standard output,2-standard error。
系统调用通常用于底层文件访问(low-level file access) ,例如在驱动程序中对设备文件的直接访问。
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相关的,因此一般没有跨操作系统 的可移植性。
系统调用发生在内核空间,因此如果在用户空间的一般应用程序中使用系统调用来进行 文件操作,会有用户空间到内核空间切换的开销。事实上,即使在用户空间使用库函数来对文件进行操作,因 为文件总是存在于存储介质上,因此不管是读写操作,都是对硬件(存储器)的操作,都必然会引起系统调用 。也就是说,库函数对文件的操作实际上是通过系统调用来实现的。例如C库函数fwrite()就是通过write()系 统调用来实现的。
这样的话,使用库函数也有系统调用的开销,为什么不直接使用系统调用呢?这是 因为,读写文件通常是大量的数据(这种大量是相对于底层驱动的系统调用所实现的数据操作单位而言),这 时,使用库函数就可以大大减少系统调用的次数。这一结果又缘于缓冲区技术。在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对文 件操作都使用了缓冲区,例如用fwrite写文件,都是先将内容写到用户空间缓冲区,当用户空间缓冲区满或者 写操作结束时,才将用户缓冲区的内容写到内核缓冲区,同样的道理,当内核缓冲区满或写结束时才将内核缓 冲区内容写到文件对应的硬件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