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支付宝CEO彭蕾的一次内部讲话,在她看来,互联网改变了很多的行业,它的本质其实就是数据。而传统金融机构在数据的利用以及挖掘上面,其实是有非常大的空间的。至于互联网企业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解,在她看来,则可以细分为三个层面。
我今天想要讲的从我们互联网屌丝的角度,怎么看所谓的互联网金融。
金融机构对数据的利用远远低于互联网行业
先讲一讲我的理解。
今天的互联网对整个传统的行业改变是一个演进的过程。首先它改变了大家获取信息的方式,所以对传媒这个行业改变是很厉害的。第二,它改变了零售也就是买东西、娱乐的方式,大家今天看,你有多长时间是坐在电视前面的?有多少看视频是在网上、Pad上完成的?所以它在慢慢改变这一切。
所以我觉得互联网对金融行业的改变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那为什么这个改变会引来这么多的关注呢?因为金融是一个特别高度监管的行业,它本身的复杂性决定我们今天必须小心面对这个事情。所以我觉得现在是一个特别正常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监管方三方共同来面对的时候完成的、包括银行在内。
金融的本质就是数据加信用
接下来我想讲的就是,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它改变了这么多的行业,它的本质是什么?
其实我们的理解是,互联网的本质,其实是它通过很多很方面的应用获取大家的数据,然后依据这些数据,可以再去延伸出很多的服务和所谓的创新的一些体验。所以我觉得这是互联网的本质,它是数据获取的一个方式。
所以,不管是传统的PC还是移动互联网,说到底还是一种在获取数据的不同终端、设备和不同的应用而已。所以,互联网的本质是——数据。
顺着这个话来讲呢,我自己面对金融一点不成熟的理解是,金融的本质其实也是数据,数据加信用。
今天传统金融机构,其实我就觉得包括像银行开户,放贷时候进行核查,所有的这些都是在获取数据,并且用银行的这种方式去验证他的可信程度,包括你今天要去上一个理财产品,或者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所以,我觉得金融的本质,真的就是通过获取数据,并且建立起这一套信用模型。
从这个角度看,今天所谓的互联网金融也好,传统金融也好,究其本质,从互联网这个角度看,又回到数据和信用这两个维度上。
传统金融机构在数据挖掘上空间巨大
我自己感觉,今天,传统金融机构在数据的利用以及挖掘上面,其实是有非常大的空间的。
说白了,其实像工商银行、兴业银行、还有像中信银行,其实有大量的客户数据、大中小各类企业的数据。但今天就说我们这些金融机构对这些数据的利用,这个我还是不客气地讲,还是远远低于互联网行业对数据的利用。那么,其实传统金融机构转型过程当中,这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一个领域。
当然,也有很多现实的困难。因为很多银行行长也跟我说,彭蕾你不知道我们这个包袱也很重,今天你要涉及到数据改造的话,整个IT系统、包括你的业务系统,整个的金融行业数据是散存于各个部门?什么公司金融部、零售、信用卡中心……它这个业务区隔条块是被打散的。
第二个就是说这个转型,IT系统的业务转型短期之内是出不了效应的,你有多大的这个容忍度可以让这样的事情发生?我觉得这其实也是金融机构今天比我们会略微多一点包袱的原因。
但是我自己觉得真的银行大量的数据,是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价值。这我是对金融一点粗浅的理解。
端、中间层、大数据平台,缺一不可
最后,我就讲讲今天互联网企业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解。我们自己的理解,其实分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叫做“端”。
端是什么意思?今天用支付宝也好、用微信也好,其实都是端。
端是什么?端是应用,端是终端。就是你通过手机,通过上网,通过什么网站,通过什么应用,获取了什么服务,这都是端层面的服务。今天所谓很多的创新——传统的PC网站,现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应用,都是属于端上的。
还有,通过什么样的管道?包括现在的各种硬件终端:iPad、手机、还有图象,蓝牙……这个领域的创新是无穷无尽的,包括像今天我们在谈论的余额宝也好、小额贷款、刚才讲的一些好的应用……其实这个层面的创新,我自己觉得其实并不是最难的,因为今天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生活便利还不够丰富,那么基于项目本身,其实我们的创新并不是很受局限,可以尽情地、天马行空地去想。我觉得这是第一层面,就是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