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人生如摆摊
MacTalk 跨越边界
最近冯老师在“小道消息”里纵论四海,指点江山,《我看百度》、《我看阿里》、《我看腾讯》——冯三篇横空出世,大家一定要看。我就不凑热闹了,年关将近,给读者写点家长里短吧。
年关前后,大家总是喜欢计划和总结,以期继往开来,在上一次的送书活动中,我看到了很多很好的总结和计划,但是,日子和生活并不因为计划和总结而改变,更多时候,改变我们的往往是偶然和不期而遇。
我常常想起电影“城中大盗”里男主角(世代以打劫为生)说过的一句话:You know, people get up everyday, do the same thing, they tell themselves they change their life one day, they never do. I gonna change my life.(你知道吗,人们每天起床,做着同样的事情,他们告诉自己,有一天要改变生活,但他们从来不付诸行动。我想改变自己的生活。)每个人的生活都在一个高速或低速的轨道上运行,改变需要付出代价,速度越高,代价越大,所以改变很难。
那还要不要改变?
少年时,我会反复地书写“人生如梦”这四个字,我觉得生活总是充满无限可能,就像我们不知道今晚的下一个梦是什么一样。几十年过去了,尤其是人到中年之后,我常常午夜梦中惊醒(大部分时候是还没睡),我就想,你怎么就中年了呢?你不还是少年人的心性吗?你的理想实现了吗?你不是自觉满腹经纶嘛,你做了些什么?一念至此,常常惆怅满怀。
毕业快要20年了,年轻时候的梦想是什么,纵横四海,改造国家?最终我悲哀地发现,没有梦想,年轻时大部分是幻想。工作了这么久,写了很多代码和文章,做了一些产品和应用,虽然产生了这样那样的价值,但这远远不是生活的全部,因为你一直在跟着别人摆摊,一会儿炸个油条,一会儿做个煎饼,油条和煎饼虽然能够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但是离改变世界的梦想遥远得很。
两年前(2012年12月),开始写MacTalk以后,我觉得生活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户,并且没有关上原来的门,生活也许真的有了一些改变。我通过文字汲取了更多的营养,改变了自己,并且帮助了一些人,与更多人建立了连接。我终于支了一个由着自己的性子创作的摊位,虽然由于定位和领域的不同,这个摊位不停地被其他圈子更大的摊位超越,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不是媒体,我是个程序员,我只想做个安静的写作者。
高晓松在第一季晓说完成之后,专门做了一期“说说心理话”,在那一期他大概是这么说的(凭记忆写的):
人到中年,都会产生中年危机。心还年轻,岁月已经爬上你的眼角和两鬓。回头看自己的生活,你会发现奋斗了这么多年,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些什么,在挣钱、买房、娶妻、生子?这时候你就会想起年轻时的理想,说好的横枪跃马纵横四海呢?
中年同时遭遇的是创造力枯竭,如果能够像年轻的时候那样写出很多美好的音乐,温暖别人,抚慰别人的心灵,一直陪伴着大家向前走,也是乐事。但是,由于我年轻的时候摆摊摆得比较早,早晨4点钟就把摊支出来了,所谓少年成名,也耗光了自己所有的灵气。看看现在自己贩卖的是什么?已经蔫了的菜,不新鲜的水果,甚至下水都拿出来卖了……
即使你移民,即使你走遍世界,但是到哪里都是第一代移民,你无法融入当地的生活,你魂牵梦绕的依然是这个老国家……
最终,经过这些艰苦的思考之后,高晓松在而立之年,又支出了一个新摊儿,这个新摊儿叫做“晓说”和“晓松奇谈”,高晓松通过“新时代最好的说书艺人”重新与这个世界建立了连接。Reborn——每次改变都是一次重生!
人生就像摆摊!
你可能是少年英才,天没亮就把摊位支出来了,比如牛顿,在26岁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所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发现,30岁以后的人生就是挥霍才华、玩票、琢磨上帝和炼金术,以及如何搞臭他一生的对手莱布尼茨。这当然是一种很牛的人生!
但我更欣赏“村上春树”类型的摊位。村上先生在30岁之前的摊位,白天是杂货铺,晚上是酒吧。30岁之后,村上关掉店铺支出了一个新摊儿,那就是写作,一写就是三十几年,笔耕不辍。多少文坛俊杰都已经封笔享受作品与名誉带来的闲散生活,老先生依然在孜孜以求地创作小说和随笔,质量不降、数量不减。村上先生并非天才,他“如果不手执钢凿孜孜不倦地凿开磐石,钻出深深的孔穴,就无法抵及创作的水源。为了写小说,非得奴役肉体、耗费时间和劳力不可。打算写一部新的作品,就必得重新一一凿开深深的孔穴来”。
村上先生65岁了,他的摊位依然生机勃勃。
人生如摆摊,不在乎早晚,不在乎地点,你可以在国内摆,也可以去国外摆,重要的是你卖的是什么?是真心,还是下水,是理想还是现实,是产品还是服务……
马上就要过年了,走亲访友大吃大喝之余,大家也可以思考一下:我有没有自己喜欢的摊位,如何创建自己的摊位,已经开始摆摊的,明天如何把摊位弄得更好看一些…… 至于我,摆摊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