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情难解奶源规模化陷入迷局

从三聚氰胺到添加牛尿传闻,奶源问题一直是困挠乳企的危情。日前,一则“奶农抗议并把鲜奶倾倒在光明乳业工厂门口”的新闻在网络上传播开来。据了解,此事源于光明拒收散户奶农的牛奶。  “三聚氰胺事件”后,各大乳企在奶源建设上不惜重金,“不收散奶”也成为各家企业标榜奶源安全性的一个重要举措。但广州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则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放炮称,散户奶农利益被侵的同时,国内的奶源结构并没有得到相对应的提升,目前国内仍有高达67%的奶源,出自100头以下的非规模化散户奶农。而部分乳企宣称的80%奶源来自规模化牧场,数据则存“注水”嫌疑。  从安全性的角度,奶源规模化已是行业的必然趋势。但究竟如何规模化?国内的乳业大佬们,也还没有找到明确的方向。  拒收散户奶  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即已在公司内部下达死命令,“把这5%的散奶全部砍掉”。  “倒奶”事件源于一条短信。5月15日,湖南多位奶农先后收到短信,“接光明乳业通知,明天不会收鲜奶了”。次日,这些奶农即载着鲜奶驱车赶往湖南光明乳品有限公司,得到了同样的答复。一怒之下,这些奶农将鲜奶倒在了该公司的工厂门前。  据奶农介绍,其之前曾与湖南派派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期的鲜牛奶购销合作合同,之后派派公司的牛奶业务被光明乳品收购,这些奶农们认为光明乳品应继续收购他们的牛奶。由于缺乏必要的冷链设备,这些鲜奶被拒收后,也已无载回去的必要了。  据湖南光明乳品有限公司方面介绍,由于散户奶农很难监管,该公司早已决定全面停止收购散户奶源。其新收购的派派食品公司虽之前曾与奶农们签订过购奶合同,但该合同已于2011年12月到期。为了减少奶农们的损失,公司还设置了一个缓冲期,但公司的决定难以被散户奶农们理解。  光明乳业总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光明乳业的全国奶源结构由规模牧场、承包租赁的养殖小区牧场和散奶组成,其中自营规模牧场和合作规模牧场占奶源结构的绝大部分,散奶只占5%左右。  据称,“三聚氰胺事件”后,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即已在公司内部下达死命令,“把这5%的散奶全部砍掉”。如果奶源不能得到保障,宁可不建新工厂,不扩大生产规模。  拒收散户奶的并非光明一家。2008年之后,伊利和蒙牛也开始对散户奶源慎之又慎,在湖北、内蒙古等地,之前也都曾出现过因鲜奶被乳企拒收,奶农们愤而倒奶的情况。“散户在奶牛的选种、科学喂养、饲料合理搭配等方面都缺乏指导,容易造成奶牛低产奶源低质。”王丁棉向记者表示,此外,由于散户多采用人工挤奶方式,容易造成原奶微生物超标等质量安全问题。散户奶源逐渐被淘汰,也将是行业趋势。  奶源建设大跃进  王丁棉认为,目前部分乳企公布的奶源数据,存在“注水”的可能。  在王丁棉看来,“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内的乳企正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之前是乳企标榜“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但“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恰恰证明乳企与农户之间长期不稳定的合同买卖关系,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国内各大乳企开始集体奔向另一个“极端”,即投巨资自建牧场,抛弃散户奶源。  近年来,各大乳企在奶源方面均不惜重金。以伊利为例,其曾高调宣布,仅2011年在奶源建设方面投资即达14亿元。而据蒙牛乳业年报显示,蒙牛乳业已在奶源建设方面累计投入超过40亿元,参股、合建了14座万头以上超大型现代牧场,其未来还将继续参与建设20~30座超大型牧场。  光明乳业在奶源方面也是动作频频。据了解,2012年年底之前,光明在武汉投资1.3亿元建设的“生态示范牧场”将竣工投产,可饲养奶牛3000头,年产鲜乳1.3多万吨。光明乳业的股东上海牛奶集团也在苏北布局了一个4万头规模的海丰牧场,已经初期投产,目前存栏牛突破1万头。  蒙牛亦宣布,其牧场化和规模化奶源已于2011年提升至80%,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4%。  王丁棉提供的另一项中国奶协的调研数据显示,全国100头奶牛以上的规模化奶源,目前只占总比例的33%,其他奶源则全部来自100头以下的散户奶农。“这么大比重的奶源去向何处了?还是几大乳企。”王丁棉认为,目前部分乳企公布的奶源数据,存在“注水”的可能。  同处乳业三甲的光明乳业,则是由于其母公司光明集团旗下的上海牛奶集团近年来一直在新增大型奶源基地,加上近年来其不断有离职高管出去建中小型奶源基地,且这些奶源基地与光明乳业多有股权合作,所以其规模化奶源供应相对稳定。  此外,三聚氰胺后,各大乳企确实已经避开了从散户奶农处直接收购奶源,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收奶站还在,由其负责从散户奶农处收集奶源,并集中运往各大乳企。“这样的结果是,收奶站有了更大的空间去压低收购价格,最终坑害的只是散户奶农的利益。”王丁棉说。  模式难题  从奶源安全性的角度,规模化是必须的。但在具体怎样做到规模化的问题上,几大乳企都陷入了误区。  “即使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乳企也没必要100%自建奶源。”乳业专家、上海壹言商务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汤志庆表示,奶源一定要抓,但是自建还是用其他的方式可以考虑。自建奶源投资太过巨大,会影响到企业的扩张速度。从国情看,乳企自建约20%的奶源,其余由第三方的规模化牧场完成,则会相对合理。  国内自建奶源大潮中,飞鹤成为了首个退出者。2011年8月,在坚持两年后,飞鹤国际宣布将以1.318亿美元出售旗下位于黑龙江的两家牧场全部股权,由当地的社会资本接手,自己不再拥有自建的牧场。  2009年8月13日,飞鹤乳业以30美元/股的价格,向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定向增发210万普通股,融资6300万美元。在飞鹤原先雄心勃勃的计划中,未来5年,飞鹤要建成10个欧美国际示范牧场,仅仅这10个牧场飞鹤就要投入30多亿元。但其很快陷入了增长困局,在随后的2010年2季度出现2057万美元的巨亏。  “从奶源安全性的角度,规模化是必须的。但在具体怎样做到规模化的问题上,几大乳企都陷入了误区。”王丁棉表示,以飞鹤、蒙牛为例,其规模化的方向是“万头牧场”。但这一方面投资巨大,另一方面难以根本解除环境污染及疫情防治的问题,为未来的乳业环境亦埋下了新的“深水炸弹”。  国内乳企采取的另一种规模化的方式,则是建立奶农社区,将散户奶农集中起来。奶农以奶牛入股奶联社,将奶牛放置于奶联社中由企业派专人饲养,奶农会在生产后期根据入股情况得到分红。相对于蒙牛的“万头牧场”,伊利采用的多为这种模式。  但王丁棉表示,这种模式下,高度组织化的公司和分散的小农户间存在极大地信息和管理不对称,奶农的利益难以得到保证。此外,约束机制的不健全,也导致公司与农户的合作缺乏稳定性。  据记者采访了解,在广东、福建以及上海等区域,部分企业则在试点另一种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即公司以资金和设备入股,鼓励有经验的农户养殖200头以上的奶牛,形成公司与农户间的利益捆绑,再通过市场定价完成收购。  “当一个农户只养两头牛的时候,他可能会弄虚作假,但他将全部身家押到了这200头牛身上后,你再让他造假,他自己也不敢造了。”郭本恒之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对这一模式颇为欣赏,并希望能够尽力推广这一模式。

时间: 2024-09-20 10:49:48

危情难解奶源规模化陷入迷局的相关文章

乳品新规“倒退”惹争议:南方奶源胜过北方?

在6月1日新的<乳品安全标准>实施,生乳蛋白质标准下调后,乳品国标是否存在倒退成为热议话题.上周卫生部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0527.html">新闻发布会上否认了这一说法,黑龙江省奶业协会秘书长吴和平甚至表示,北方一些省份生乳蛋白质含量低于2.95%的比例分别达到75%和90%.但乳业资深人士王丁棉则炮轰这一说法,称广州奶企近10年来-直在执行蛋白质3.0%的指标,南方大部分养牛场能做到2.95%以上.究竟南方的奶牛

中国奶粉行业脆弱比纸薄 奶源软肋成致命关键

中国奶粉行业已经脆弱得比纸还薄,任何纰漏以及可能性都会被扩大和关注."性早熟"之于圣元,只是行业矛盾的突出表现罢了. 案例一: 圣元:选择进口奶源 "我一直不明白性早熟怎么与奶粉扯上关系了."一位奶业高管高呼.但是,事情就这么发生了.虽然最后被认定二者无关,但是这场事件足以让一家国产奶粉企业陷入重重困境. 这就是圣元. 本来,经过三聚氰胺后在市场方面的努力,圣元好容易恢复过来.刚刚还发布了一个不错的季报:2010年,圣元销售额838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7%:毛

总是奶源,又是奶源!蒙牛“问题奶”剑指奶源之殇

据新华社报道,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已经勒令蒙牛相关企业对问题产品进行处理,并要求所有乳制品生产企业加强原料乳监控,对原料乳必须检测黄曲霉毒素M1项目,严格生产加工各环节质量管理.截至目前,尚未接到液体乳中黄曲霉毒素M1超标的新的报告. 与三聚氰胺事件一样,一切问题都出自奶源.总是奶源,又是奶源!这一2008年之前不被重视,2008年之后各家都喊得很震天动地的领域依然显得难以掌控,并一再成为对乳业食品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的关键因素. 蒙牛称问题奶难以追查溯源 对于问题奶的源头,蒙牛副总裁卢建军

圣元现激素风波 国内乳品行业再响自控奶源警钟

对于圣元国际来说,刚刚过去的周末可以用"谁料风波平地起"一句来形容,忽如一夜,已然陷入"激素门".有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2834.html">业内人士透露,奶牛被注射"催奶针"并非新鲜事儿,或许正是这一原因导致了激素过量.但也有专家谨慎表示,相关案例数量太少,在权威机构公布结果前,尚无法确定是由奶粉造成了婴儿性早熟现象.据营销专家预测,纵使不是奶粉质量的问题,也至少影响

孙伊萍:蒙牛未来三年将斥资35亿元进行奶源建设

蒙牛总裁孙伊萍讲话(前排左二) 中国网记者 孙杰 摄中国网5月23日讯(记者孙杰)乳制品行业的质量控制和稳定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奶源.中国网记者从蒙牛获悉,在蒙牛总体奶源中,规模化牧场占比已达到93%,未来3年,蒙牛承诺将投资35亿元打造高端牧场,到2015将实现原奶100%来自规模化牧场.5月中下旬,记者参加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组织的重点媒体国内乳企大型考察活动期间,欣慰的看到,那只原本难以驯服.一直奋蹄狂奔的"猛"牛,在新女总裁孙伊萍带领下,放慢了脚步,沉淀了思绪,对业务进行全面梳理,

新牧场将进一步带动环球乳业奶源优势

对于乳业来讲,奶源是牛奶品质保障的基础,"得奶源者得天下".据悉,目前环球乳业.伊利和恒天然等乳制品企业均开始加强奶源的建设. 奶源建设是乳业企业的根本.安全.优质的奶源不仅是消费者信心的来源,也是中国乳业实现良性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从源头加强乳制品品质控制成为业界共识.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出生地"是乳品赢得消费者信赖.争夺市场份额的重要制胜砝码. 据悉,在奶源建设方面,环球乳业上市所募集资金的第一笔投向就是奶源,投资3.5亿元在黑龙江省五常市

员工爆奶牛得传染病飞鹤坚称奶源安全

飞鹤乳业正陷入一场"布鲁氏杆菌"传染病风波.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飞鹤乳业下属子公司--黑龙江省飞鹤甘南欧美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养殖公司)出现布鲁氏杆菌,几十名工人.600余头奶牛陆续染病.该报道出来后,飞鹤奶源的安全问题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昨日(11月17日),养殖公司员工马光亮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确实有奶牛得了布鲁氏杆菌病,他本人也被感染了. 飞鹤方面在昨日提供给本报的回复中,尽管承认有员工感染,但表示奶源质量未受影响,产品质量安全. "

优质奶源成就一贯好奶粉飞鹤入选国产重点发展品牌

9月28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牵头的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新品发布会在京召开,伊利.蒙牛.飞鹤等六家乳企发布了新品,六家企业也因此受到行业广泛关注.会后有报道指出,六家企业在奶源上占有相当的优势.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参会的民企表率--飞鹤乳业,将奶源布局在素有"黄金奶源带"之称的北纬47°.据悉,飞鹤乳业多年来坚持全产业链建设,从奶源把控产品的品质,目前已拥有51年安全生产纪录,深受消费者信赖.北纬47°世界公认黄金奶源带全产业链模式把控生产全程对于飞鹤入选此次集中推介的名单,乳品行业专家都做

生鲜电商三大困境难解,三大阶段探索

互联网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农业不是工业,农产品电商也不同于工业品电商.尽管生鲜电商被誉为最后的电商蓝海,但基于对产业特殊规律的认知程度和实践上的空白,那些简单拷贝普通电商模式而勇做生鲜电商先锋的企业,最终难免"先锋变先烈",遭遇让人扼腕叹息的悲情结局,尤其以2013年初的北京"优菜网"寻求转让及上海"天鲜配"被转卖为标志.到2013年底,一篇<中国3000家农产品电商几乎无一家盈利>的文章再次引发对生鲜电商的激烈讨论,虽然有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