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生的危机意识

   今天喝了点咖啡,突然发现不光没精神起来,反而头晕脑胀,完全不在状态,好吧,一天的日子又过去了。虽然处理了几个遗留问题,但是还是容我说一说今天的一些感受,就是目前感受到的隐隐的危机意识,莫名其妙的,自己有了一种深深的危机感,也许这也是好事吧。
    都说时过境迁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生如此,技术圈亦然。现在不看新闻已经很久了,但是光是扫朋友圈就会知道各种天下事,虽然微信圈现在的知识比较碎片化,但是从这些碎片中也能够感受到技术的更新已经在悄然进行,很多可能我们也都没有意识到。但是等它到来的时候,我们也会平静的接受,技术的更新周期现在已经明显加快,我想已然不是几十年前的那种境况了。以前的存储,网络,数据库,系统层面的内容其实还是变化不太大的,但是现在都在主动被动的创新,没有创新可能就没有出路,自己以前也算是经历了各种很多的开发技术,开发的技术更新是在太快,开源项目,开源架构数不胜数,记得原来学会了SSH,那个时候翻着孙卫琴的structs书,gavin king的hibernate,Rod johnson的Spring,那时候的各种技术大神总是让人膜拜不已。总是认真的看着里面的各种技术细节,但是等到毕业的时候,已然变成了SSH2,再到后来,发现光是引入技术框架已经虽然过了两位数。但是做开发技术的都是这个路子,已经有了轮子,干嘛需要自己去再造轮子。所以开源有开源的好处,也有痛处。
    有时候想起某些项目引入了几十种开源项目,听起来林林总总,花样繁多,就犹如厨师在各种食材间选用,把它们组合起来,着实是一件工程,成功上线了就有了一种创造艺术品的成就感。对于技术人来说,这也是好事吧,不过这种技术的冲击有些是潮水,有些可能是泡沫,需要好好斟酌。作为一个勉强合格的八零后技术人,我感觉现在的技术门路是在太多,有时候看着朋友圈的各种技术文章更新,看完这篇扫扫那篇,说来微信中看文章还是一些概要的内容更受欢迎,太细节深入的可能不那么受欢迎,加上碎片化的环境氛围和心态,有时候在各种文章间取舍,会有些茫然若失。但是又感觉不想失去一些好文,想来人不可贪得无厌,但是很多文章你看了之后才知道好还是不好,软还是不软,但是时间已经花了,内心已经万马奔腾,骂也骂了。所以久而久之,对于我来说,竟然形成了一种不太好的习惯,那就是简单根据文章结构来分析是否为好文。排版清晰,图片丰富,文章内容够长,看起来条理清晰,轻轻一点,就被内心肯定了,准备后面好好看一看,但是后来都成了后话,如此一来,文章没有静下心来看多少,发现就成了现在这么个阅读习惯。啰啰嗦嗦说这些,也是想说,现在也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各种信息漫天非,好的,坏的,真的假的,都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如果没有针对性,没有条理,耐不住诱惑,没有主见和方向感,就很容易迷失,我已经基本迷失了。想来这也是一种病,得治。
    对于技术,想来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境遇,这个有时候想想会有意思的感慨,甚至伤感。云,大数据,机器学习,VR这些看起来时髦的技术方向,现在已经慢慢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如果说以前对于大数据是一种浮躁的开头,那么现在这些年已经开始落到了实处,在很多方面已经看到了技术落地,云平台现在已经开始向各个行业渗透,这个也是趋势,势不可挡。机器学习,现在听起来还算是新鲜玩意,翻翻技术课题,已经看到去年就有了很多的技术分享,在国外似乎应推行了若干年,狗最近是赚足了大家的眼球,把这个话题也抛到了一个至高点,不过看来门槛极高,还是需要有很深的理论功底,我猜是这样的。VR呢,光是看着一些流传出来的VR视频,就让人艳羡,现在已经在很多行业中开始有了尝试。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想都不敢想,VR是门好技术,虚拟现实,其实我们每天都在体验VR,那就是做梦,白天睁开眼可能体会到的都不是真实的世界,闭上眼也是“VR",我觉得这种生活的冲击,想想感觉马上就要落伍的感觉。
    闲扯了诸多,说点工作中的事情,最近也是看到微信中好多的朋友在吐槽工作中的冗余,繁枝末节,有些是工作中的团队沟通成本太高,协调不给力,有些是信息误导,重复,额外的劳动付出。还有些在应付,工作需要以各种报告,总结,文档等等来体现。那么以后的工作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挑战呢,我来猜猜。就拿运维中的报警来说,现在都说自动化,现在有些已经可以做到半自动化了,运维平台是一个基础,在其上可以引入更多的技术方向,报警可以更加智能,维度可以更广,粒度更细,这些都是可以实现的,报警处理,有很多都需要人工判定,人工处理,那么这些工作中,其实也有很多是重复,冗余的工作,这些逐步演进,肯定就会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流程,就不光是报警了,也会有一些必要的处理,当然如果格外复杂,处理不了的难题,再逐步升级,整个过程可控,易操作也是必然的趋势。运维自动化,运维一体化,那么这些工作人工需要参与的内容可能就会越来越少。如果哪一天开始机器人管理我们的机器,那我们就解放了,这也不是一件好事。势必会弱化一些方面,这些也都是市场的选择,都是时间的长短问题。
     水涨船高,我们该怎么办,是继续怀旧曾经的风光还是继续追逐这些看起来光明的道路,技术之路在脚下,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技术来源于生活,我们来用技术服务于生活,谓之技术人生。

时间: 2024-10-22 09:50:13

技术人生的危机意识的相关文章

阿里巴巴风鸣:做技术Leader要有危机意识

真是不知道.在阿里巴巴集团安全部竟然有这么一对儿,像极了"史密斯夫妇".唯一的不同是,今天咱们要开八这一对儿是写代码的,电影中的那对儿是玩枪的. 风鸣,钱盾反诈平台iOS技术开发的负责人.戴眼镜,白白净净,说话不紧不慢,显年轻,关键是头发浓密而且发质很好,与我印象中的不太一样,感觉是程序员界的一股"清流". 当我问他是不是还单身的时候,得到的是非常决绝的回答--已婚了!而他的另一半,竟然也在阿里安全.这爆料,让我有点措手不及. 虽然,夫妻档在阿里巴巴不仅不罕见,而且

狼性文化背后:李彦宏的危机意识

    这几天,百度CEO李彦宏的一封对内部员工的公开信引发圈内热议.李彦宏的这封以"改变,从你我开始"为题的公开信,居安思危,鼓励狼性文化,在互联网界率先发起了一场"自我革命",也将"危机意识"这一话题,抛在了每个企业领导者的面前.   李彦宏所倡导的狼性文化,包含"敏锐的嗅觉.不屈不饶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等几个要素.而事实上,从百度创业到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李彦宏正是靠着这种狼性精神,在公司发展的每个关键时期出奇制

技术人生-抱怨和进步并存

    今天突然有了一些感慨,而在思考技术人生的时候,发现以前的一篇感慨文,原来我已经说过了那些话,现在读起来依然朗朗上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读读,大家一起聊聊.技术人生-返璞归真 (r9笔记第58天)     关于技术话题,我也参加了不少的技术大会,各种酷炫的技术方案也听了不少,有些是理念,有些是实践经验,不同的主题适合不同需求的人,而如果不是带着问题来听演讲,可能就会有些忙乱,没有重心的学习,说直白一些,是一种时间和精力的双重浪费.     在技术方案上,我们永远是一个处于上风的群体,很多

人民日报人在新媒体格局中强烈的“危机意识”

昨天,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在与复旦大学学生交流时透露:人民日报人在新媒体格局中强烈的"危机意识".一次社内编辑记者培训,有一场讨论对我们触动很大.一位年轻编辑说,人民日报现在的发行量是280多万份,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多,但是相对而言仍较少.他举出了我们的"对手":"微博女王"姚晨,粉丝1955万,这意味着,她每一次发言的受众,即便不算微博"转发"后的间接传播,比人民日报发行量多出近7倍.(4月27日人民网) 一个是国内影响力最大

摩托罗拉:技术偏执狂的危机困境

公共关系专家 林景新 [无数企业的沉浮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技术是商业的驱动力,但一味偏执于技术忽略消费体验的把握将令企业走向衰败的渊薮.] 刚刚公布的财报,摩托罗拉移动设备(手机)部门销售额仅为18亿美元,同比下滑45%,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当季运营亏损2.53亿美元. 自从2007年,摩托拉罗就陷入节节败退的困境:2007年摩托罗拉全年亏损12亿美元:2008年全年亏损达到22亿美元:2009年情况进一步恶化,仅一季度亏损就达到5.09亿美元. 这家曾经是世界上最为精良的手机公司,

世界第一的激光雷达企业如何造就?看 Velodyne 与 David Hall 的技术人生

"在我的整个职业生涯里,从来没有为人打工,也从不需要向任何人报告.我年纪已不小,现在要改变已经迟了.如果任何人想着做我的老板--还是死了这条心.但我有董事会.这是个新奇的体验,我还算是享受,在以一种怪怪的感觉享受着它." --Velodyne 创始人.CEO David Hall 对一家技术公司来说,创始人的气质究竟有多大的影响? Velodyne 和它的创始人 David Hall 便是一对儿非常有意思的例子.1983 年成立.原本主业是做重低音音箱的 Velodyne,却在 200

北上广之外的IT技术人生

根据51CTO之前对WEB开发技术人员的调查,详情点击这里.一大部分Web开发人员的工资集中在3000到6000这个区间.而根据笔者对于老家一位高中同学的调查,他在大专毕业后在当地一家旅游行业私企中做网站维护,每月工资在2000元左右. 附某三线城市IT人员工资表(该市GDP总量位居某省前三,人均GDP刚过3000美元) 电脑城员工1000至1500元:平面设计(普通1500元,老手级别2800元): 普通网管1500以下:网站编辑1500到2000(职位仅限于政府机关):高级工程师3000以上

技术人生-返璞归真

最近有不少的朋友问我一些技术问题,有些因为时间紧张没能及时回复,可能等我想起来的时候他已经不需要了,这种情况下着实让我感到有一丝歉意.我也有过很多次的问答经历,也是不停的刷刷手机屏幕看看有没有回复,一旦有了回复,就像吃了蜜一样甜,说实话还是蛮讨厌现在的自己,很多事情似乎都不是我预想的那样,我也不是很喜欢应酬,我还是那个屌丝的我.     这里想和大家探讨几个问题,一个是关于基础学习,其实作为运维行业的IT人,很多同行在公司都是归属基础架构部,英文叫infrastructure,我们都是简称Inf

学习笔记800天总结

时间就这样滴答滴答又走完了100天,还好中间没有缺勤,今天总结就简单提提太多粉丝数,点赞数之类的,之后我们来点更实际的总结.我会把这一百天的笔记做一个分类整理. 对于这一百天的整体阅读情况如下: 这一百天里关注人数增加了近300人,大部分都是搜索公众号或者点击公众号名称关注的,说实话,我是在最近才意识到原来我几乎没有对外发布过我的公众号二维码. 剩下就是一个简单的截图,有不少朋友还是给了一些鼓励,做了打赏,打赏与否我都会继续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鼓励方式吧. 好了.我来分析更多的实际的内容. 我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