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0年2月23日,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选定16个城市作为国家联系指导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尽管仍是试点,但内容丰富,看点甚多。而国家医疗主力公立医院“经营体制”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局,这势必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国内资本市场的医药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业绩。
“新医改”的大戏——“公立医院改革”已经开幕,而演员绝不止医院,制药企业、医药销售企业等也是镁光灯下参与其中并受关注的角色,这些参与者无疑要围绕它起舞。
2月23日,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深圳、厦门、辽宁鞍山等16个城市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城市集体亮相。
这一指导意见被外界解读为是对“以药养医”这一疑难杂症开刀。指导意见提出,将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
运营模式或生变
对于这一“药方”,昨日,在记者的采访中,多位人士认为,这只是原则意见,没有实际操作意见,具体还要看细则和各地方自己的政策。
“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的攻坚环节,具体还要看医院药品采购、示价环节”华润三九医药(000999)总经理宋清认为,公立医院改革是多部门的联动,要和其他医改方案综合实施来看最终的影响。因此,我们还要观看。
国信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则指出,试点对上游医药产业的影响是逐步的,短期影响较小。公立医院改革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程,最终结果必将是逐步地牵引上游医药工业、医药商业企业的竞争行为和格局,优化整个医药/医疗卫生产业链竞争秩序。
那么,医院取消了药品加价这一收入支柱,对于为其提供药品的制药企业影响又如何?
宋清觉得,总的来说,对大企业,对我们来说还是利好。我们OTC(非处方药)规模较大,医院销售占比30%左右,不像其他企业,(对我们)影响不大。
处方药居多的恩华药业副总经理段保州也称,药品加价主要是医院在做,我们并不介入,所以取消加成对我们影响不大。
不过,在谈及医药分开或实现药品零售时,段保州认为,可能有点影响。
来自南京医药董秘朱蔚的看法则略有不同。“可能运营模式会有变化。没有了差价医院就没有动力去做,可能把药店划出去”他认为,如果是药品零售,我们下面的零售店会受益,另外,我们的客户也会改变,由医院到零售企业。
朱蔚进一步说,这是利好,我们的销售回款也有保证。毕竟,较制药企业而言,多数医院处于垄断地位,而零售企业很难垄断。
国内一家知名中药企业人士则认为,如果产品不是国家定价的,不在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里,取消药品加价可能会对厂家的实际销售产生影响。反之,则不会有影响。
尽管取消药品加价是在医院身上“动刀”,但周围的企业却感受到了危险的信号。有企业担心,取消药品加价收入,医院、地方部门可能迫使制药企业让步。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有观点认为,取消药品加价使高价的原研药失去了加价对医院贡献的利润优势,使得国际制药商原研药的市场份额下降,从而对国内仿制药企业有一定利好。
“不能简单地这么看”宋清有不同看法,这里面是医院利润分配的问题,医药公司报价都很高,医院追求高价药利润也大。但不能说医院出于利益驱动降低原研药的比重,有些好药还是会用。另外,人保部的报销目录里事实上增加了原研药的数量。
医药分家关键何在
除了以药养医,医药分家也是此番医改的夙愿。对于医药分开的实现形式,有意见提出,将“门诊药房”变成“零售药店”。不过,受访者却大多表示疑虑。
医药分开如果是通过药房变零售药店实现,“一是医院占有股份,还有是医院和零售药店完全分开”朱蔚认为。
“医药分家已经讲了多年,目前来看药品销售的最大市场还在医院。如果药房还是医院管理的,就不可能和社会药房一样”,上述中药企业人士认为,医和药能否分开,关键看医院用的指定产品。
在他看来,简单地不加价可以,但医院减少的收入补偿却是个问题,这不是存量,比如300亿元就解决,而是流量,每年都有。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北京等城市大医院这么多,它们的药房如果划拨出来,由谁管?是成立资产管理公司还是卫生部门管?医院减少的药品加成收入都由政府财政补贴,是很难的。
宋清告诉记者,医和药分开,关键在于价值链条要梳理清楚,从招投标时企业要有利润,物流配送、医院到老百姓用药,最后到财政补贴环节,得有利益驱动来实现。
其实,不仅前述医药企业对此担心,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医改专家朱恒鹏也同样忧虑。朱恒鹏此前对媒体表示,只要医院还在卖药,药品零差价就很难做到。政府补贴不太可能改变目前公立医院生存的现状。即便财政担一半,服务费翻一倍,也很难弥补医院卖药的利润。
资料显示,2008年年我国综合医院收入结构构成为:药品收入3924.5万元,占42.37%;医疗收入4545.4万元,占49.08%;财政补贴收入646.9万元,占6.98%;其他收入144.8万元,占1.56%。
从医有“难度”
此番公立医院改革,也提出了多元化办医的意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
但正如“医药分家”是改革的一大方向,医药企业也不敢轻易越过“医疗服务”这一“领地”,企业多是谋定而后动。
谈及是否有意投资医院,华润三九总经理宋清表示,目前没有这方面的战略考虑。
在药品零售方面已小试牛刀的南京医药,则在等待这一机遇。朱蔚称,我们一直在关注,但有多方面原因考虑,比如享受的政策、对医院的管理技术、投入成本,营利医院和非营利医院的众多不同以及公众对营利医院的认知。
恩华药业段保州告诉记者,长期来看,政策允许的话,我们也想整合产业链,但目前还未做动议。
无独有偶,如三九,也有制药企业做“药”而不行“医”。上述中药企业人士告诉记者,我们的定位就是做药的,产业链也是和药有关的,未考虑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医和药不同,技术性要更强。
该人士透露,目前,我们向上游做原料药,中药材的种植,下游向商业配送发展,比如我们的商业公司做配送。和连锁商合作向零售业发展。
而公立医院改革意见中的中医药扶持政策也让上述人士兴奋,“我们很受鼓舞,这对我们确实是有好处。国家对中药行业标准的修订,我们也参与其中,和行业协会、国家部门制定标准,从中提高自己水平以达到国家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