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电器首席科学家萨尔沃:工业互联网是思想的互联网

今天,在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上,通用电器公司首席科学家约瑟夫·萨尔沃提出,在讲工业互联网或者是互联网+的时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思想的互联网。

通用电器公司首席科学家约瑟夫·萨尔沃

约瑟夫·萨尔沃说他每次来青岛,都会花时间去一趟崂山,在崂山很多年前,就有“无为而治”的理念,这就像互联网的思想,一旦有体系,这个系统如果是非常复杂,而且它是能够相互协调的时候,这个时候是不需要结构或者是不需要进行管理的,就像行星绕着太阳运转一样,什么都不需要做。

“今天的互联网完全不是任务去做的,互联网应该具备分层、论证,需要有保证的延迟和带宽,然后建立一种架构,在这样的架构上,允许世界上所有的这些人都可以去运营,在这样的一个运营过程当中就可以获得一种可预见性、可靠性,也可以能够通过互联网去获得这种很好的资源。”

比如说风电,医疗系统,这种都可以每日去进行依靠的系统,这就是工业互联网,要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且高速有效的发生,我们需要把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投资于此。

以下是通用电器公司首席科学家约瑟夫·萨尔沃的演讲实录: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朋友们,早上好!我有一个秘密,中文我说的不好,所以我会说英文,不好意思。

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想法,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工业互联网以及“互联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讨论了物联网,现在我们正面临一个深刻变化的时代,从关注事情转向更多的关注一些想法,因此我们可以把它认为是一种思想的互联网。刚才张瑞敏先生非常雄辩的谈到了我们如何进行一些设问,要问为什么。“为什么”其实是一个非常自然的问题,所有的孩子们都会自然的问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也是孩子们最首先提问的问题就是为什么?

我会首先谈为什么这个话题,我到青岛来的时候,我总会花一些时间去崂山,在崂山很多年之前、几百年之前,人们其实就有了这个问题“为什么”这样一个话题。我想考虑的就是“无为而治”,我们一旦有体系,我们这个系统如果是非常复杂,而且它是能够相互协调的时候,所以有时候这个是不需要结构或者是不需要进行管理的,就像行星绕着太阳运转一样,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做。

今天早上谈论的话题,其实也是属于这个非常大的复杂的系统,我们要确保希望他们可以和谐的运转,从而达成一种平衡,这是全球各地的一些嘉宾聚集到青岛来分享以及提问。

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也就是软件现在已经改变了物理的世界,我们正从事情转向了基于基础的经济,这是因为全球化导致的,现在我们这种能力把全球所有的人连接起来,连接到这样一个基于知识的网络,一旦实现了这一点,我们就会问这个问题,为什么?其实这是一个网络的自然发展的结果。通用公司已经发现了这样的一个全球的趋势,而且我们热烈欢迎这样一种趋势,我们所有的业务部门都进行了重整,我们董事局主席认为如果晚上睡觉的时候可能认为你还是一家硬件公司,今天早上起来发现成为软件和分析公司了,所以要不断的问问题,为什么会是这样?从而找到解决方案。

我们要改变,制造业审视一些制造业的发展,考虑我们如何进行模拟生产。我们会设计、选择材料,然后我们会要进行产品的生产。我们想有效的把事情做好,这种认识让我们了解到我们的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变革,包括美国的领导人奥巴马总统也宣布要有一个数字化制造和设计创新的学院,其实生产是一个创新和思想的巨大的来源,也让我们的经济变得更健康,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来了解我们如何利用制造业来改善我们自己的行业,我们有很多的合作的一些平台,尤其是在数字化的市场中。

我们有一个数字化的制造、设计以及创新的学院,我们总部设在芝加哥,现在我们有一些例子宣布了数字化制造和设计创新学院的这一个项目之后,一年之后我们有一些美国的知名的政治界人士包括州长以及当地400-500个名人参加开业典礼,这是一件大事,可以改变人们参与艺术的方式,以及制造业的流程,还有一些内容和大家分享,基于开放资源的合作的平台,我们把它叫做数字化生产的市场,在这里人们继续在一起分享数据模型、模拟环境、专长、生产的能力、产能等方面的信息,并且我们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团队、全新的商业模式以及不同的新的能力,这些能力是按照目前的状况是无法实现的,GE推出这样一个数字的市场,也就是我们的创新学院,我们一旦有这样的平台,可以把模拟的环境、数据进行连接,把他们创造的一些物理的知识联系起来,获得是一些其他的一些制造的工具联系起来,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可以减少生产原形的时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改进,而且我们可以更快的创造出原形,但是在制造业来说,其实生产是至关重要的,GE通用我们有用最新的3D打印的技术来打造下一代的发动机,每台发动机有19个喷嘴,我们现在有很多的订单,这不仅仅是一个实验,而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可以让我们进行创新式的生产并且把这些思想付诸事实。

现在我们有很多数以万计的工程师,包括我们公司里面有很多的工程师,有5万多工程师,我们有很多新的产品,而且我们想要打造一些新的能力,我们想要整个的世界来参与我们这样的一个想法,因此我们最开始的实验是有不同的部分,而且它是包括3D打印、众包,每秒可以传输兆兆位的光纤,可以让大家获取更多的信息,让公司和个人可以获取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一起来合作,把我们的理想、想法付诸实施。

现在我们有数百万顾客的一些想法在对他们进行一些甄选,现在我们已经用众筹的技术要重新设计一个喷气式发动机,GE包括工程师们关注于设计以及生产的最难的一部分的内容,有一些发动机的零部件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现在我们有56个国家、地区挑选出十件入围的作品,而且最后的获奖者他们能够将材料减少85%,这对我们的飞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且更重要的是胜出者从来没有在航空业工作过,这也显示出我们所做的事情,推动世界的创新,可以让众筹可以实现很大的改进。

现在我们做了更近的一步,并且把所有的人和物体联系起来,一个经济的生产,我们有很多的一些数字、技术、创建的模型以及流程等等,有时候我们有数万计的传感器在工厂里面,每秒生产百万计的数据,因此有很多的一些经济的活动都可以记录下来,包括零部件的生产,或者说是元件的组装,我们要对物体的信息进行一些收集,可以进行一些追踪,了解他们测试的状况、生产的状况、服务的状况等等,就像我们人一样每一个零部件都有历史也有未来,而且也改变了我们生产的方式。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需要有非常不同的互联网,今天的互联网完全不是为了我们刚才所谈到的任务去做的,大部分情况下,数据都是要去做数据传输,我们需要能够到达期望到达的数据的接收者,另外一方面就是比较难的,要作为授权认证过程,带宽问题以及在工业信息当中的延迟问题,这些都是一些非常必要的一种需求,如果说我们在工业生产过程当中能够形成机器的互联,并且信赖这些机器就会变成一些问题,在全球范围之内就考虑建立工业互联网,我们认为互联网具备什么样子?我们觉得有以下的特征。

首先是分层、论证,需要有保证的延迟和带宽,然后建立一种架构,在这样的架构上,允许世界上所有的这些人都可以去运营,在这样的一个运营过程当中就可以获得一种可预见性、可靠性,我们也可以能够通过互联网去获得这种很好的比如说是像风电,这是为我们提供风电能的一种企业,包括像医疗系统,所有的我们都可以每日去进行依靠的系统,这就是工业互联网,要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且高速有效的发生,我们需要把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投资于此,每年我们都会问联合会一个问题,这个是来自全球各个角落的人,可以进一步的改变引起革新、感兴趣的团体,好消息就是仅仅过去的一年,我们就有了2千名会员,在技术委员会里面差不多是来自于25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全球不同的组织和机构,这个数据还会不断的发展,我们现在是树型式的发展,我们还是非常鼓励大家参与我们,帮助我们建立下一代的工业互联网。

我问诸位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去做这一点?我们认为在这样一个工业互联网建立以后,将会形成巨大的价值,那么不仅仅是在交通领域,我们也看到成千上万的委员的投资,能够在这个过程当中提高1%,我们就可以看到数百万、千万美元的收益,我们就会在收益上去获得这种提高,将会是按照每提高1%的生产效率来计算的,由此我们就可以向全球的人类交付,让所有的人变得更为高效,让所有人的生活获得巨大改变。

在最后,我们希望要形成一种全球的神经活动,可以连接全球所有的人、机器、物体,我听到了很多的一件事情,在全球旅行的时候去考虑全球范围的竞争,我必须要去说,我有一个非常不同的一种观点,我需要能够以最后一个故事作为结尾,多年以前我在大学念书的时候一个故事,是关于在中国特定的一种竹子,是每隔100年才开一次花的竹子,但是一旦开花的时候就会形成很多的种子,你可以用这样一种种子可以往下长上百米,有这样的种子可以使很多的动物以此为生,可以把这样一个种子带回家,种子很多,你不需要去进行竞争,我的感受就是作为目前的竹子正在茁壮生长,长向明天的互联网,这就是时间点,并且可以问问题,我们是不是可以共同努力。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6年7月6日

时间: 2024-08-18 05:33:12

通用电器首席科学家萨尔沃:工业互联网是思想的互联网的相关文章

CNNIC首席科学家毛伟:互联网应用普及率达39%

CNNIC首席科学家毛伟 2012年广东互联网大会于12月14日至15日在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1000号保利世贸博览馆五号馆举行.本次会议由广东省互联网协会主办,广东互联网大会组委会和艾媒咨询集团承办.大会着眼于互联网产业新思路与数字媒体新时代,深度聚焦互联网产业资源大整合.CNNIC首席科学家毛伟发表演讲. 毛伟表示,现在我国网民综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其中电脑网民3.8亿,手机网民3.88亿,每10个人中就有4个是网民,网络应用已经是十分普及.. 以下为演讲实录: 毛伟:我

阿里云首席科学家周靖人:数据智能引领产业变革

10月24日(1024),是开发者的节日. 也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2016杭州云栖大会回顾专题>,共计325+份PDF下载,100+场峰会与分论坛视频点播的专题送给大家!也欢迎朋友们将参会感受.学习笔记等共享给我们(yqeditor@list.alibaba-inc.com). 下文为<阿里云首席科学家周靖人:数据智能引领产业变革>,更多文章见这里. 10月13日,阿里云首席科学家周靖人在云栖大会主论坛上带来题为<数据智能引领产业变革>的主题演讲,他表示,随着计算能

一周AI事件速览丨施尧耘人阿里量子首席科学家,各家AI大牛变动频繁

可以加入我们QQ人工智能行业交流群626784247. 本周值得关注的事件:①施尧耘任阿里云量子技术首席科学家:②通用发布首款无人驾驶汽车:③京东组建智能音频联盟:④百度硅谷AI实验室主任离职:⑤诺亚方舟实验室主任将加盟头条:⑥Facebook建立第四个AI实验室.  图片来自"123rf.com.cn" 施尧耘任阿里云量子技术首席科学家 9月11日,量子技术领域重量级人物施尧耘已经确认加入阿里巴巴,担任阿里云量子技术首席科学家. 施教授是最新入职阿里巴巴的又一名领军型的人物.6月26

【阿里云资讯】澎湃专访阿里云首席科学家周靖人:中国数据创新很可能引领世界

[8月22日讯]在云栖大会上·北京峰会上,阿里云人工智能ET首次亮相.ET这段模仿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的讲话腔调逗乐了在场观众.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阿里云首席科学家大数据平台和人工智能研究机构  iDST(Institute of Data Science Technology)负责人周靖人当天以新身份首次公开亮相 周靖人是谁 近日,周靖人从美国西雅图微软来到中国杭州阿里云,担任阿里云首席科学家.阿里云副总裁,负责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方面的研究.周靖人早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后游学美国

【世界知名量子科学家加盟阿里】施尧耘出任阿里云量子技术首席科学家

量子技术领域重量级人物施尧耘已经确认加入阿里巴巴,担任阿里云量子技术首席科学家.施尧耘教授在阿里巴巴的主要工作和角色是组建并负责阿里云量子计算实验室.施教授说,阿里云不仅强力支撑量子,也是未来量子应用的输出渠道.阿里做量子计算的源动力就是要做好云计算.在接受新智元的独家专访时,施教授谈到了为什么加入阿里.量子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和现状.量子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关系等等话题. 根据新智元获得的最新消息,量子技术领域重量级人物施尧耘已经确认加入阿里巴巴,担任阿里云量子技术首席科学家. 施教授是最新入职阿里

平安科技首席科学家肖京演讲全文:如何让AI更好地服务金融业| CCF-GAIR 2017

由中国计算机协会(CCF)主办,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承办的第二届 CCF-GAIR 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在深圳成功举办. 会上,国家" 千人计划 "特聘专家,平安科技首席科学家肖京博士带来了主题为<"智能+"探索与实践>的演讲. 肖京博士介绍,平安集团创办至今在运营和决策方面经历了三个阶段: 信息化阶段:打通各个环节,让公司的业务人员和决策者能够快速获得信息,做出决策: 数据化阶段:公司把信息存储下来做分析统计: 智能化阶段

阿里巴巴 iDST 首席科学家兼副院长任小枫:最看好计算机视觉在这四大新零售细分方向的应用

最近一段时间,无人便利店在国内发展得如火如荼,技术方案也各不相同.其中非常核心的技术之一就是计算机视觉.Amazon Go和阿里巴巴的淘咖啡无人超市都是这条技术路线上的领先者,而它们背后都离不开一个人--任小枫. 任小枫曾是亚马逊最高级别的华人科学家,是Amazon Go 的重要策划者之一.他现在的身份则是阿里巴巴 iDST 首席科学家兼副院长,也是阿里无人超市背后的重要力量之一. 10月11日-14日,2017云栖大会在杭州举行,雷锋网奔赴大会现场第一时间进行了跟踪和报道.10月14日的阿里巴

数联铭品首席科学家周涛:大数据海洋中的教授级创业家

几天前,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马云表示,"这一次互联网技术革命,解放了脑力,数据成为核心资源.未来,数据是生产资料,计算是生产力". 大数据到底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深刻影响?资本为何对大数据追捧有加?大数据商用的投资机会在哪里?2016年11月25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6第五届中国上市公司领袖峰会"也许会给你一个答案. "80后"最年轻教授.创立多家大数据企业的教授级创业家,一位成功从国内大数据行业理论界走向实业界的代表--电子科技大学

牛人解读: 如何从一个青年科学家变成首席科学家? | 硬创公开课

相信不少学者在面对艰深的科研课题的时候,心中都有过那么一丝疑惑:这东西何时能实现产业化,真正造福社会?尽管心中的信念不会因此动摇,但疑惑仍然长时间的存在着.一项新技术从在实验室中诞生,到最终投入大规模使用,这其中经历的艰难和磨难会远远多于常人的想象.学术研究和商业化应用可以说是几乎同样困难的两个课题.有人醉心于探索科技最前沿的方向和理论,但也有人更希望自己能帮助将这些技术落地到具体的产品中去,真正的为大家服务.这些人中的很多最后都去到了相关公司的实验室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有些自己创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