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景山河卷土重来成为金矿 创投围猎被否IPO

IPO被发审委否了?没关系……别灰心,别沮丧,没人说你一定不能上市!或许,你可以做些什么……看,那边不是有好多创投机构吗,
它们或许有办法。  在二次过会被否以后,曾涉嫌造假的胜景山河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是它引入了5家创投机构。就在上个月,中科招商、华鸿景开、中瑞国信、中科沙钢和中科汇通等5家公司以增资扩股的形式入股胜景山河1700万股,合计注资1.275亿元,入股价格达7.5元/股。以胜景山河去年的净利润计算,这一入股价格接近16倍PE。  “这简直就是疯狂!”深圳某著名创投机构的负责人在听到5家创投机构以此价格入股胜景山河的消息后,脱口而出。  事实上,胜景山河并不是特例,围绕着“被否IPO公司”,国内创投正在进行着如火如荼而又显得颇为另类的“财富游戏”——通过入股第一次或第二次过会被否的公司,并助力其再次上会通过审核,创投机构即可获得巨额财富增值。  然而,本刊记者在调查采访中亦了解到,这一操作模式背后隐藏着诸多玄机,突击入股行为的前后仍然是政策监管的真空地带。在助力拟上市公司再次上会通过审核的整个过程中,创投机构所扮演的角色值得玩味。  “被否IPO”如何成为了金矿  被否IPO是如何成为一座“金矿”的?其中的原因在于再次过会的几率相当大,甚至超过了一次过会的几率。  据本刊统计,从2011年1月1日—2011年8月12日,证监会共受理IPO申请212家,其中169家公司通过,39家未通过,4家取消审核,通过率为79.72%。而如果将这212家公司进行进一步的区分,划分为“一次过会”和“二次过会”,则可发现“二次过会”的几率要大于“一次过会”:  212家公司中,一次过会的公司有184家,其中144家通过,通过率为78.26%;二次(或多次)送审的公司共计28家,通过25家,通过率为89.29%(见表一)。  二次送审未通过的仅有3家,分别为江西西林科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金创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胜景山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围猎“被否IPO”  正是由于“二次过会”率高达89.29%,反而使得“首次上会”被否的公司成了创投机构眼中的“低风险区域”。  在一般的创投项目操作中,创投机构需要完成从“项目调研—资金介入—上市协助—等待过会”的漫长等待,这一过程所需时间或长或短,创投机构无法精确把控,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着诸如政策变化、公司经营等诸多风险。  相对于其它尚在上市准备进程当中的公司而言,一次过会被否的公司此前已经完成了各项准备工作,存在的问题也在一次过会被否的同时暴露出来,剩下的风险仅在于如何从技术的角度“处理”一次过会被否的“症结”。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一次过会被否IPO项目会引来诸多创投机构的竞逐。  本刊统计发现,2011年1月1日—2011年8月12日的期间内,共有25家公司属于二次送审后获得通过,而其中有8家公司在二次过会前存在创投机构入股的情况。  近似“无风险套利”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2011年1月1日—2011年8月12日的期间内,以“二次过会”方式闯关的28家公司中,通过25家,被否3家。并且,但凡是在“一次审核”与“二次审核”之间存在着创投入股行为的公司(8家),都在第二次审核中获得了通过。  站在创投机构的角度来看,入股一次审核被否的公司,已近似于“无风险套利”。  这种“无风险套利”所需花费的时间远远短于一般正常的创投项目:从表二的“一次审核”与“二次审核”之间的时间间隔来看,长的在1年半左右,而短的仅在1年左右。这意味着创投机构从介入一次审核被否公司,到二次审核获得通过,无须花费过多时间成本。  如“厦门蒙发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蒙发利)”,该公司第一次上会审核的时间为2010年7月12日,当时未获通过。此后,2010年11月5日(即第一次审核被否后的不到4个月),蒙发利的自然人股东张泉与天津雷石信源签订《股权转让合同》,张泉将其持有的蒙发利268万股转让给天津雷石信源。  在天津雷石信源入股后8个月,蒙发利第二次送审,并获得通过。  那么,在项目风险低、时间成本亦不高的情况下,创投机构通过如此操作获得的收益有多少呢?记者发现,创投机构这种“短线操作”依旧可以获得暴利。  以“深圳市方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方直科技)”为例:方直科技2010年3月30日第一次上会审核,未获通过。此后的2010年7月20日,方直科技引入“平安财智”和“融元创投”。平安财智和融元创投分别以人民币1064.25万元的价格各获得方直科技165万股股份(占上市前5%的比例),转让价格为每股人民币6.45元。2010年8月26日,股份转让完成相关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在平安财智和融元创投入股后的8个月,即2011年4月25日,方直科技二次上会获得通过。此后,方直科技以19.6元/股发行上市,至2011年8月17日收盘,方直科技报29.67元/股。以此计算,平安财智和融元创投获得的账面收益合计达到7662万元。而从资本增值的角度来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两家创投机构获得的收益就高达360%。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财智即为“平安财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平安证券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8年9月26日,注册资本6亿元。平安证券同时也是方直科技的保荐人,这使得整个事件的演进变得有些戏谑:保荐人第一次保荐未获通过,于是让自己旗下的创投机构入股,如此这般操作后,第二次保荐获得了通过,自家的创投机构也获得了巨额股权增值。、  [page]  创投扮演的角色  从一次审核的被否,到二次审核获得通过,在两次审核之间介入到拟上市公司的创投机构,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拟上市公司急于上市融资,与创投机构的“神通广大”看似珠联璧合、合情合理,而其中又有着怎样的隐秘?  记者调查发现,创投机构的介入确实在可观察的案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解决一次审核被否时公司存在的“硬伤”,创投机构的工作确保了二次审核获得通过。  以“安徽桑乐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桑乐金)”为例:桑乐金第一次上会是2009年11月20,被发审委否决。但在证监会网站的公开文件中,仅仅给出了发审委否决桑乐金上市的表决结果,而没有对为何否决作出进一步解释。  但有业内人士指出,桑乐金第一次未能过会是因为其芜湖生产基地未取得权属证书,监管部门关注其租赁厂房的权属问题。此后,桑乐金引入创投机构商契九鼎,依托商契九鼎的增资,成功解决了存在的问题。  在桑乐金的案例中,创投机构发挥了自己“提升公司经营能力”的作用,这为其获取股权增值的利益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解释。但桑乐金的情形是否适用于所有的其它有创投机构入股的二次过会公司?  在试图求解这一问题的时候,我们会遇到难题——并不是所有一次审核中被否的IPO公司,发审委都会公开的给出否定的理由。以上述8家存在一次审核被否后创投机构介入,二次审核获得通过的公司而言,也仅仅有“蒙发利”和“隆基股份”2家是在第一次审核被否时给出了具体的被否原因,其余6家被否的原因没有进一步说明。  这就导致了从公开的信息中,投资者面临的情况是“既不知道为何一次被否,也不知道为何二次能过”。  如前文提及的方直科技,其第一次被否和第二次获得通过,证监会网站上公开的文件都仅仅只是给出了审核结果。在被否原因“不解释”的情况下,此后创投机构的介入、二次审核的通过,以及在此前后创投机构取得的暴利,都如在暗夜中潜行,外界无法作出评价。  而即使是第一次审核被否时给出了具体原因的公司,创投机构的介入也未明显解决相关问题。  如蒙发利在第一次审核被否时,发审委给出的
意见为“报告期内,发行人产品销售存在单一客户比例较大的情形,构成发行人未来盈利能力的重大不确定性。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不符。”  此后,天津雷石信源介入蒙发利。但记者发现,从蒙发利最新披露的招股说明书中依然可以看到关于单一客户比例较大的风险提示:HOMEDICS是公司第一大客户,并且报告期内,公司对HOMEDICS的销售占比较高,分别为47.85%、43.78%和36.01%。单一市场和客户占比较高可能给公司经营带来一定风险。  天津雷石信源的介入,并未改变第一次审核被否时的“单一客户比例较大”情形,这使其通过入股蒙发利而获得的利益找不到让人信服的解释。  综合来看,在一次审核被否之后介入拟上市公司的创投机构,其发挥的作用并不都是“提升公司经营能力”,而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亦有创投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发审委在第一次审核中否定一家公司的上市申请,但并不是一定要将具体的否定理由以公开的方式告知公众,这种操作模式下,创投机构就有了更多的空间。至于创投机构在一次审核和二次审核期间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更是难以在公众的监督下得以明晰。如果创投机构为了促成公司二次审核的通过而想要使用更多‘非常态’的操作手法,并不是没有可能。”  间隔期:监管真空地带  从今年以来28家存在二次上会情形的公司来看,由于“一次审核”和“二次审核”间隔时间通常在1年到1年半之间,创投机构见缝插针似的在这一阶段内入股,很难谈得上是完全从投资的视角出发,其入股行为则更是典型的“突击入股”,相对于通过公司经营的发展获得股权增值来说,这种入股行为的意图更多的是在博弈“二次审核”获得通过后,实现暴利。  在这场创投机构的浮华盛宴背后,更多的问题令人深思——疯抢被否IPO的“怪现状”是创投机构的不理性?抑或是目前的上市机制存在着监管的真空地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对于在“一次审核”和“二次审核”间隔期内创投机构入股行为尚无明确的条文约束。  而发审委在第一次审核并否决相关公司IPO申请的同时,也会提示公司“如再次申请发行证券,可在本决定作出之日起6个月后,向中国证监会提交申请文件。”  这意味着创投机构如果以极端的方式操作,通过一次审核被否后迅速介入,博弈二次过会,最快只需要6个月。

时间: 2024-07-29 11:13:14

胜景山河卷土重来成为金矿 创投围猎被否IPO的相关文章

业界考量资本退出渠道创投资本更加青睐IPO形式

创投界有关人士昨日在"退出的挑战和创业板的机会"论坛上纷纷表示,创投作为以退出为导向的投资基金,其最好的退出方式就是IPO.该论坛是由清科集团举办的"2008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中期论坛"的子论坛,该论坛于9至10日在杭州举行. 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常务副总经理董梁介绍说,他们所投的企业中,大概有12家最终以IPO形式退出,除了IPO退出,真正以并购形式退出的非常少,成功的并购就更少.他说,"就目前国内情形来讲,并购肯定不是退出的主渠道."

创投拓展二级市场退出渠道IPO一门独开或终结

属于中国创投资本的退出渠道正在逐渐拓宽,IPO一门独开的时代或将终结.日前,在京成立的"中国PE二级市场发展联盟"平地掀起了一阵狂风,让不甚景气的一级资本市场抖动了一下敏感的神经.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深度解读联盟成立对中国创投市场的影响.[事件]中国PE二级市场发展联盟成立日前,由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下称"北金所")联合国内28家PE相关机构发起的"中国PE二级市场发展联盟"(下称"联盟")在北京宣布成立,同时还发布

PE暴富捷径:IPO“二进宫”围猎 胜景山河样本

这是一场另类的造富游戏. 9月28日长城汽车成功上市,9月29日丰林集团抢滩沪市,10月18日,永大集团亦闯关成功,近期成功实现"二进宫"的公司很多.在IPO重启的2009年,二次过会成功的公司共计不过13家,而截止到上周,今年成功二进宫的公司已超过30家. 实际的情况是,IPO被否并不打紧,大把的创投公司正想介入这些项目.成功率高,实现暴富更迅速,这种划算的买卖正成为圈内PE的围猎对象. "二进宫"成功 概率更高 一次过会被否后,略有失意的上市公司一般都能寻找到再

胜景山河上市被否搅动湖南资本圈

证券时报记者 向南 胜景山河昨日二次上会申请被否,其影响还有待观察,不过其在挂牌前一日被证监会暂缓上市的轰动事件,早已在湖南资本圈翻起波涛. "胜景山河被暂缓上市之后,对湖南资本圈影响很大."一位熟悉湖南资本圈人士介绍,"我知道有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考虑更换中介机构,包括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保荐机构等." "胜景山河IPO(首次公开募股)所受波折,影响了拟上市公司心理,他们在聘请中介机构时更谨慎了."上述人士介绍.和胜景山河IPO有关的中介

胜景山河上市终遭否决

贾华斐 林向 陈天翔 胜景山河上市终遭否决 证监会将继续对中介机构的尽职调查情况进行了解 湖南胜景山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525.SZ,下称"胜景山河")最终被挡在了上市关口前. 昨日,证监会正式宣布,将撤销胜景山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核准决定,同时要求胜景山河按照发行价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返还证券持有人. 此外,该事件还进一步强化了监管部门对保荐机构相关工作的监管.证监会昨日同时宣布,将在发行审核过程中建立问核机制,对保荐机构的尽职调查工作进行强化监督.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平安中信国金等16家创投追捧贝因美 账面暴赚

许久不见这种热闹法了. 浙江贝因美科工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贝因美)上市前竟然吸引了多达16家创投,这在IPO中是极其少见的. 这些PE中,有中小企业投行巨头平安证券的直投机构:还有投资最准的中信.中投的突击:也不乏投行"老姜"国金证券的高调身影:更有身家140亿的黄伟家族所控制的"新湖系"的追捧. 能受到如此多PE青睐,贝因美一定有它的过人之处. 确实如此,据招股书显示,2010年1-10月,贝因美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占率达到10.8%,在国产品牌中排名第一.众所周知,

创投从万金油转向专业化:LP受打击小PE很难

50%以上的投资机构将生物医疗.清洁技术.消费升级.新农业作为热点投资方向对于企业来说,去年以来国内宏观经济增速减缓,实体经济遇到困难,而今年形势的不确定性也很大.对于资本来说,退出渠道不畅,A股暂停发行一段时间,美国上市也不给力.面对行业调整期,企业和资本将怎样抓住机会,寻求突围?对于众多创投机构来说,2013年挑战依旧.多位受访的创投从业者都认为,今年会延续2012年下半年的趋势--调整继续,甚至比2012年的日子更难过.在这样的预期下,本土两家最大的创投机构达晨创投和深创投的负责人都表示要

华澳资本刘宇谈投资 成长是唯一标准

华澳资本2009年才呱呱坠地,刘本人也还不到四十,但他可是懂政策.懂市场.有丰富的上市公司运作经验的"资本老手".刘宇经常自谦"跟朋友聊PE,时常被揶揄'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学经济学专业的刘宇,毕业后就进入深圳科技局成果交易中心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当时特区最前沿的工作,期间,参与了2000年深交所创业板的筹备工作.2002年调入深圳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主导了多个中小高科技企业的股改和私募融资,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2009年,他带领团队创立了华澳资本. 华澳旗下现

益佰制药子公司剥离成谜实控人夫妻演资本双簧

曾经被益佰制药(600594.SH)视为"包袱",并在2009年被剥离的上海景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景峰制药),近期却爆出拟借壳上市的消息.与此同时,在2010年被益佰制药高溢价收购的云南南诏药业有限公司(下称南诏药业)却已是连年亏损.近日,*ST天一(000908.SZ)发布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公告:公司与景峰制药正在商谈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就在不久之前,景峰制药今年7月23日刚刚在国家环保部披露了上市环保核查公告,就在市场以为景峰制药会选择IPO上市之时,其却选择拟借*ST天一之壳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