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05年,无锡尚德的上市无疑在国内开启了一个“太阳能时代”。 此后两年内,太阳能行业造就了十几家海外上市公司的“壮举”。国内许多上市公司对太阳能亦“趋之若鹜”。 地方政府亦为太阳能布局厉兵秣马,各地的太阳能产业园、产业基地层出不穷。 国内外太阳能电池行业的发展呈爆炸式增长,造成全球多晶硅原料紧缺,价格随之暴涨,每公斤价格达到400美元以上,结果也造成国内多晶硅原料生产企业遍地开花。 随着晶硅原料的一路暴涨,薄膜电池的成本优势似乎得到体现。 薄膜电池的前景如何?业内大佬对此莫衷一是。 然而,从去年9月最高峰的接近500美元/公斤,跌到现在的50至70美元,短短几个月时间,国内多晶硅企业从天堂回归人间,硅料的暴利时代已成为美好的回忆。 尽管硅料价格暴跌,进入2009年,仍然有很多企业投资多晶硅项目。 2008年,中国再次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大国”,全年产量达到2.6GW,这已是全球总产量(7.9GW)的三分之一。但中国还不是太阳能电池“强国”。 2008年第四季度海外订单突降冰点,给国内光伏产业敲响了警钟,国内光伏组件企业随之倒闭300多家。 在我国光伏企业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背景下,“只要海外市场一掐断,中国的光伏产业必死无疑。” 于是,启动国内光伏发电市场是共识。不过,曙光已初现。 2009年3月23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
意见》,鼓励城市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 “但此次补贴办法,示范作用大于实际作用。”有关人士表示。 而已有海外经验表明,只有居民广泛参与,并且从中受益,光伏产业与市场势必迎来爆发性增长。 硅“途” 本报记者 翁海华 上海报道 在最近一次的上海光伏展会上,位于江苏常州市的沈科硅材料公司将自己刚刚出产的多晶硅摆上展台,但迎接它的不是掌声,而是一声叹息。 “价格跌得太厉害了,已经没有什么盈利空间。”沈科公司的现场人员感慨。 沈科公司似乎“生不逢时”。 从去年9月最高峰的接近500美元/公斤,跌到现在的50至70美元,短短的几个月时间,让国内的多晶硅企业从天堂回归人间,硅料的暴利时代已成为美好的回忆。 沈科硅材料公司的投资并不大,“1个亿左右,”成立时间也不长,2008年4月15日才领取公司的组织机构代码证。 在其展台上,资料也是寥寥几页,其中的关键一句,“年产百吨多晶硅,于2009年4月18日正式投产成功”将沈科硅材料的“后来者”身份表露无遗。 “现在还没有销售,这是我们刚出产的一块硅料。”沈科硅材料董事长沈国良称,成本蛮高的,(目前行情下)利润空间有限。 而原本沈科公司计划产能做到300吨到500吨的规模,也只有“以后再说”。 和沈科一样,在当年多晶硅暴利的诱惑下,各地的投资蜂拥而至,资金扎堆投向硅料行业。 硅料企业开始“洗牌” 事实上,自2005年以来,国内外太阳能电池行业的发展呈爆炸式增长,造成全球多晶硅原料紧缺,价格随之暴涨,每公斤价格达到400美元以上,结果也造成国内多晶硅原料生产企业遍地开花。 硅料生产投资一时趋于疯狂,先是2006年,由亚洲硅业和青海新能源集团共同出资,在西宁东川工业园开工建设年产1000吨多晶硅生产线。 紧接着,南玻集团5000吨多晶硅项目、江苏大全6000吨项目、通威集团1万吨项目、天威英利5000吨项目、爱信硅科技1万吨项目、亚洲硅业6000吨项目、江苏阳光4500吨项目、大陆产业投资集团18000吨……还有2008年投产的江西赛维LDK的1.5万吨项目,以及无锡尚德对硅料项目的投资。 据悉,目前国内有近50家公司正在建设、扩建和筹建以西门子改良法为技术路线的多晶硅生产线,从2005年到2010年间,总建设规模超过10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这个速度在全世界令人惊奇。 再来看看我国多晶硅在全球所占份额,从2006年的不到1%,到2007年占8%,而到2008年,我国的多晶硅产能已经达到全世界的37%。根据预测,2010年将超过39%,之后大致在40%左右。 但随着2008年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使得国内多晶硅企业受到较大冲击。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衰退,对多晶硅的需求也明显减少,价格也大跌,从2008年最高的500美元/公斤,降到目前的六七十美元左右。 峨嵋半导体材料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冯地直坦陈,硅料暴利的时代已经过去。 峨嵋半导体材料研究所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可以同时提供电子级半导体硅材料和太阳能级硅材料的厂家。其分别于2008年建成500吨电路级多晶硅,2009年3月建成1500吨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线。 永祥多晶硅的一位人士也表示,盈利已没有预期的好。 永祥多晶硅是通威集团和四川巨星集团共同投资组建,其硅料项目计划分三期,总规模1万吨,投资60亿元。第一期已于2008年9月正式产出,现每月产量60吨,今年产能1000吨左右,但目前只能完成70%(由于市场因素)。据悉,其明年的产能达到3000吨,目前客户主要包括浙江昱辉、天合光能、江苏阳光等国内大企业。 而对于那些新开工的企业来说,“已没利润可言,”上海新能源行业协会的一位专家指出,这些企业投资组建时,都是高价买的机器,而且很多都是过时的设备,导致成本高企。 如河南伊川去年12月开工的1万吨多晶硅项目,在这种行业背景下,盈利就非常困难。该项目发起人为当地知名民营企业洛阳天源集团,在2008年6月——光伏行业最火爆的时候——组建了洛阳世纪新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50亿,年产1万吨硅料。 事实上,多晶硅提纯核心技术掌握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少数发达国家的7家厂商手中,其依靠世界最先进的多晶硅生产技术,每公斤多晶硅的生产成本约为25美元,而国内企业平均约为80美元。 市场价格还在下跌,上述上海新能源协会的专家透露,最近几天,有硅料厂家私底下的报价只有四十六七美元左右。 随着价格暴跌,包括浙江昱辉在内的很多太阳能电池企业,开始重签或修改硅料长单。不久前,全球最大多晶硅制造企业之一MEMC公司就与无锡尚德、一家台资企业修改了长单中的多晶硅价格。[page] 4月21日,德国光伏制造商Conergy又向MEMC提出要“撤销”一份价值数亿美元的10年长单。在目前背景下,撤销或修改长单价格,已成为光伏行业大部分企业的共识。事实上,2008年底前光伏行业的囤料惯例,让不少企业深受其害,光硅料库存计提就损失十分巨大。 另一个问题是,随着中国硅料投资的突飞猛进,光伏行业的原料——多晶硅是否已经过剩? 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国内多晶硅需求在1.5万吨左右,同时国内产能为4万吨以上,但产量只有4500吨,仍然处于供不应求。 招商证券的行业研究报告指出,2006年国内多晶硅生产只有洛阳中硅的300吨以及峨嵋半导体的80吨,2007年生产厂家增加了江苏中能和新光硅业,2008年全年产能得到释放,江苏中能达到1000吨,洛阳中硅和新光硅业均超过700吨。 根据预测,2009年国内产能达5.8万吨,市场需求在1.8万吨左右,而当年产量可达1.5到2万吨。2010年预测全国产能可达9.2万吨,产量3.3万吨,需求2.6万吨左右,届时多晶硅可能会供过于求。 在全球市场也类似,2008年供不应求,2009年全球产能15万吨,产量8万吨,需求也在8万吨左右,基本持平。2010年预测全球多晶硅产能23万吨,产量可达12万吨,需求10万吨,供大于求。 有专家认为,硅料的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在
中国市场和中东市场开发后,上述的硅料产量远远不够市场需要。” 江苏特华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肖顺珍撰文指出,如果中国市场启动,加上美国市场,全球2011年需求预测为13万吨,2012年需求17万吨,而当年产量为16万吨,届时市场将再一次供不应求。 事实上,在我国新能源的长期规划中,新能源在总的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每年上升,2010年占比10%,2020年为20%,2030年为30%。 “国内多晶硅产能很多是虚的,一些企业的产能还处于纸上谈兵,有些生产线还没有,再说行情不好的情况下一些企业的后续投资可能就会减缓。”上述协会的人士称,以LDK为例,其标榜的1万吨多晶硅项目,目前的产量只有3000吨,整个全国产量在2万吨左右。 上海新能源行业协会的专家表示,在目前较大规模的多晶硅企业中,按照现有的技术,企业生产的多晶硅成本大致为30美元/公斤,以46美元价格计算仍然有50%的毛利。但对于小规模的多晶硅企业,由于成本高企,洗牌在所难免。 行业好转? 尽管硅料价格暴跌,进入2009年,仍然有很多企业投资多晶硅项目。 2009年4月18日,山东晟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山东济南投资兴建多晶硅项目,首期投资11亿,总投资达90亿元;2009年4月20日,内蒙古中盛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总投资15亿元、年产1500吨的多晶硅项目在巴彦淖尔市奠基。 上海交大太阳能研究所教授崔容强表示,光伏行业的前景已经非常明朗,在渡过这段危机后,太阳能行业将迎来春天。 “进入5月份的这两个星期,公司的电池片销量开始增加。”近日,南京中电(
纳斯达克:CSUN)的王茜告诉记者,其中来自美国的订单上升明显。 南京中电是一家典型的太阳能电池产品制造企业,其于2007年5月登陆纳斯达克,2008年公司产量在100兆瓦到120兆瓦之间。 根据资料,南京中电最近股价走势明显好转,其5月12日的股价上涨到3.39美元,而此前的3月6日的股价仅为1.38美元。 同样作为国内太阳能企业的领头羊,无锡尚德的股价也从3月2日的5.21美元上涨到5月12日的16.45美元,接近2倍的涨幅。 尚德新闻总监Rory表示,随着天气转暖,第二季度德国市场的安装订单开始增加。 就在今年2月,尚德成为唯一打入日本市场的非日本本土太阳能企业,获得这个全世界最苛求、最难进入市场30兆瓦订单。据悉,尚德今年已经获得了750兆瓦的订单,远远高于去年500兆瓦的销售量。 同样在2月底,中盛光电与德国著名系统集成商签订了15MW的组件订单合同,价值3500万欧元。 进入4月份,原先生产线停了一半的正泰太阳能,“4月份的订单比之前几个月有所增长,但同比仍下降了约40%。”有正泰员工告诉记者,得益于公司产品质量把关,加之品牌效应,以及之前客户满意度较高,“现在还能出货,4月份有3兆瓦的量。” 上海交大泰阳绿色能源有限公司的人士也称,最近的订单比去年第四季度好了很多。 不过,对于浙江百力达太阳能有限公司来说,机会还没有来临,“现在的好转只是政策上的,实际市场并没有太大起色。” 这家于去年底投入生产的太阳能电池企业,虽然躲过了去年10月份硅料暴跌的风险,但金融危机造成国外订单急剧萎缩,作为后来者,浙江百力达从开工就处于半停产状态。 事实上,在浙江仍有一半的光伏企业处于停产状态。 浙江省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表示,以往4月份是国外订单的高峰期,但今年企业的订单寥寥,浙江60家光伏企业中,目前正常生产的仅30家左右,其余一半或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或是正在建设过程中。 一位长期跟踪光伏企业的证券研究人员表示,对于光伏组建企业,大的厂有50%开工已经不错,很多小厂至今没有订单,大部分没有开工。 有意思的是,在最近的光伏展会上,记者与一家海外上市企业人员闲聊时,其参展人员笑称,“公司参加光伏展是表明企业还活着”。 近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处处长梁志鹏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再生能源金融论坛上透露,随着新能源振兴规划的即将出台及相关发展目标的调整,预计到2020年,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 其中太阳能发电新增投资1300亿元。 在国家调整新能源规划的同时,地方政府早就为太阳能布局厉兵秣马,各地的太阳能产业园、产业基地层出不穷。 光伏也将成为下一轮地方经济的支柱。在江西,正以新余为核心,逐步形成从硅料、硅片到太阳能电池组件及配套产品的光伏产业链。目前正在实施的光伏产业项目有32个,总投资超过800亿元。其区域城市上饶市也在此前大力引进浙江的民营企业发展光伏产业,“70%的光伏投资来自浙江。” 起步较晚的呼和浩特,也成为“太阳能发电示范城市”,近年相继引进神舟硅业、圣纳吉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大陆多晶硅,以及中环集团的光伏企业。 江苏扬州市也计划到2010年高纯硅材料的年产量达到6000吨以上。此前,该市还出台了扶持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 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秘书长魏启东表示,江苏是国内光伏第一大省,目前江苏约有六七十家光伏企业,在全球20大光伏企业中,江苏占有三强。 此外四川省的乐山市也把推动硅材料产业化发展作为当地的一号工程,全力打造“中国多晶硅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 业必死无疑。”启动国内光伏发电市场是共识。[page] 瓶颈:国内并网发电政策 在我国光伏企业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背景下,“只要海外市场一掐断,中国的光伏产 2008年,中国再次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大国”,全年产量达到2.6GW,这已是全球总产量(7.9GW)的三分之一,排在其后的是德国,产量1.5GW,再次是日本的1.3GW。 表面上,中国的光伏产业依然红火,但2008年第四季度海外订单突降冰点,给国内光伏产业敲响了警钟,国内光伏组件企业随之倒闭300多家。 事实上,在我国光伏企业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背景下,“只要海外市场一掐断,中国的光伏产业必死无疑。” 启动国内光伏发电市场是共识。 不过,曙光已初现。 2009年3月23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鼓励城市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 办法一发布,国内的太阳能上市公司股价大涨,光伏企业的前景似乎一片光明。 按照本次激励政策中采取补贴安装成本的办法,补贴上线为20元/W,以目前每瓦安装成本40元计算,补贴幅度已达50%。但财政部没有公布具体的可供补贴的总金额。 根据4月20日推出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申报指南》,此次补助倾向于光电建筑一体化的项目,补贴标准不超过20元/W,而对于屋顶、墙面结合安装的光电建筑项目,则补贴标准不超过15元/W。“由于客观原因,目前市场还无法达到光电建筑一体化标准,实际能够享受到的最高补贴为15元/W。” 同时,补助办法规定了示范项目必须大于50KW,即需要至少400平米的安装面积,而且先期投资需要100万元。如此,普通居民很难参与,符合标准的将是学校、医院和政府等公用和商用建筑。并且财政部此次补助只有太阳能光电应用业主单位和光伏生产企业才有资格申请。 因此,建筑业主单位其实没有动力,只有光伏企业为了释放库存,提高远期效益而兴趣十足。据悉,已经有尚德、林洋、阿特斯等申报建筑项目。 南京中电称,公司正上报太阳能屋顶计划,致力在国内争取拿到更多的首批示范项目。南京中电太阳能研究院院长贾艳刚告诉我们,目前已经成功获得苏州、江宁等多个地区200多千瓦的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项目的工程计划。 “但此次补贴办法,示范作用大于实际作用。”上海新能源行业协会的人士表示,此次补贴办法还是没有解决光伏发电的并网问题,而且发改委和电监会也没有相关文件出台。同时由于限制了居民用户的参与,国内光伏发电能力难以大规模爆发。 而在德国,2004年推行光伏购电补偿,根据不同的太阳能发电形式,政府给予为期20年不同等级的补贴。购电补偿的推出成为德国光伏市场增长的催化剂,短短几年后,德国一举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场。 西班牙在2007年和2008年推出了与传统电价几乎等价的鼓励政策,使得2008年西班牙光伏电池安装量达到2660兆瓦,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230万KW规模,仅次于德国,排名全球第二。 而目前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仅为10万千瓦,其中2008年即贡献了4万千瓦的装机容量。 国内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的短缺,导致我国太阳能电池市场95%在海外,“受制于人”。 2008年的金融危机,光伏行业受到冲击也最为明显。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魏光普教授指出,首先,应尽快实施上网电价法和国家财政补贴政策。目前的光伏发电成本已经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实施上网电价法的时机已经成熟。实施后有实力的光伏企业就可以自己投资建设光伏发电站,为自己的产品找到出路。 其次是大力推广用户光伏发电站,目前日本的1200万套发电站主要是用户发电,德国和美国等均大力发展用户发电。简单举例,居民在屋顶安装3KW(20平米)太阳能电池,全年可发电3000多度电,基本够用。若按每发一度电耗煤350克计算,可节约煤炭1吨。 再是大力推广太阳能汽车,以及开发多种光伏应用产品。 “中国至2020年太阳能发电能力有望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甚至达到2000万千瓦,至少是国家此前公布的180万千瓦发展目标的5倍。” 此前的一次光伏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王仲颖如此表示。 180万千瓦的目标源于2007年8月推出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而如果国内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调整至1000万千瓦,则将是目前世界第二大光伏发电装机大国西班牙的4倍之多。 届时国内光这一块新增的太阳能电池的需求量将达到10GW。 薄膜未来之争 本报记者 翁海华 上海报道 谁拥有未来? 2009年5月5日,在上海SNEC第三届全国光伏大会上,无锡尚德董事会主席兼CEO施正荣称,在薄膜太阳能电池转换率只有6%或8%的情况下,是很难和晶体硅电池竞争的,长远来看,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必须要达到10%才有竞争力。 此前,施正荣亦曾表示,自己搞薄膜搞了一辈子,还没有发现一种技术可以让转化率高于7%,何况现在硅料价格下降这么快,薄膜太阳能并不具备市场竞争力。 话音一出,顿时激起千层浪。 刚刚在此次光伏会议上展出超大型5.7平米硅基薄膜电池板的河北新奥光伏能源有限公司,就表达了自己不同的见解。 “不是转化率的问题,是在不同应用领域谁更有优势的问题。”新奥光伏总经理万克家表示。 欧瑞康太阳能中国区总经理孙海燕认为,薄膜与晶硅的竞争力,关键看双方的发电成本,以目前技术薄膜发电成本不会差。 5月6日,欧瑞康太阳能宣布,非微晶叠层(Micromorph)薄膜硅太阳能光伏组件通过了所有所需的测试,获得TV Rheinland的IEC认证,转换率达到9%以上。 薄膜、晶硅之争 薄膜电池之争由来已久。 早在上世纪70年代,非晶硅薄膜就被研制出来,虽然成本低,但由于其转换效率只有多晶硅的一半,一直未得到发展。 但随着晶硅原料的一路暴涨,薄膜电池的成本优势得到体现。近年来,薄膜电池的市场比例逐年上升。 2008年,薄膜电池产量在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中急剧上升12.5%,而2007年只有7.6%。 其中,First Solar的成功,为薄膜企业树立了标杆。 2008年First Solar以540MW的产量在2008年全球20大光伏企业中位居第二(尚德为第三),当年的产量增长幅度高达152%,全球市场占有率为6.4%。 而且,按照First Solar自己的目标,2009年其产量翻番到1GW。 欧瑞康的孙海燕博士认为,从纯科学的角度而言,薄膜的单位成本不会差,我们测算的电池成本是0.93美元/W,发电成本是14美分/度,相当于0.96元人民币/度。 事实上,按其所言,薄膜的发电成本已经达到了1元/度的理想目标。 另外,根据First Solar第四季度的报告,First Solar是全球光伏企业首家突破1美元/W大关的企业,生产成本只有98美分。 关于薄膜的未来,孙海燕博士认为,欧瑞康的转化率已经达到9%,但和晶硅的竞争更关键是看单位成本的多少,虽然多晶硅价格最近降到非常低的水平,薄膜的单位成本依然有竞争力。 太阳能电池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晶硅太阳能电池和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其中,晶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发展最成熟的,在应用中居主导地位。 但由于在过去几年中,国际多晶硅现货价格从2005年的35美元/公斤暴涨至2008年的480美元/公斤,价格低廉的薄膜电池得到了发展空间。 2008年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产量达892MW,
同比增长123%。根据预测,薄膜太阳能未来的产能可能会达到整个太阳能行业的20%。 但这并不代表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前景一片光明。 随着多晶硅价格回落,薄膜太阳能的成本优势不再明显,特别是转换率不高、单位成本超过晶硅电池的企业,将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 而且薄膜太阳能的前期投资非常高昂,其生产设备几乎是晶硅电池设备投资额的10倍,通常要耗资几亿美金。 国内光伏龙头企业之一的江西赛维LDK将2009年1GW的薄膜太阳能产能缩减80%,或许是近期国内薄膜太阳能现状的最好注脚。 投资薄膜的硬伤 不过,即使在这种背景下,2009年3月,赛伯乐成长基金及上海联和投资仍将5000万美金砸向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用于其量产第二代薄膜太阳能产品。 正泰太阳能于2006年成立。当时做的是晶硅电池,薄膜是2008年底做的,正泰太阳能的人士告诉记者,薄膜的生产线引进的是欧瑞康的技术,转换率达到9%。 “做薄膜是选择一个新的突破口,当时传统的晶硅已经饱和。”上述人士表示,根据计划,正泰的晶硅电池产能为100兆瓦,薄膜目前是30兆瓦,但明年薄膜的产能要增加到120兆瓦。 与此同时,河北新奥也加快对薄膜的量产,“一期投资20元亿人民币,产能60兆瓦,6月份开始量产。”河北新奥传播主管王晶表示,量产后产品的转化率可以达到8%到10%,目前公司正与泰豪科技合作,参与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 “在做光伏建筑一体化方面,薄膜电池也更有优势。”万克家称,根据薄膜和晶体硅应用领域的差异,在建大规模电站上,薄膜电池就更有优势,因为面积大,系统电价就低。 按照新奥的规划,公司未来设计总投资140亿元人民币,规模达到500兆瓦产能。“但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要有调整。” 据悉,河北新奥引进的是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的技术,其近日展出的5.7平米硅基薄膜电池板正是在此基础上获得的突破。 事实上,在薄膜电池的三种技术路径中(硅基薄膜、碲化镉、铜铟硒),硅基薄膜最有前景。碲化镉的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后续存在回收问题;铜铟硒存在污染、优良率较低以及铟资源稀缺等问题。 硅基薄膜也存在转换率较低、衰减严重等问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硅基薄膜的转化率正不断得到提高,同时衰减率也得到改善,电池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目前的薄膜电池中,碲化镉电池是First solar公司自己生产自己安装的模式。而增长最快的就是硅基薄膜电池,其市场份额由2006年的4.7%提升至2007年的5.2%,而从目前的资本投资方向来看,全球硅基薄膜电池的产能扩张计划较大,是未来太阳能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 另外,国内薄膜厂家一个严重的短板是,生产设备都需要从国外进口,而自身的研
发力量相对有限,工艺能否有保障是一个重要风险。 目前全球提供生产设备的主要企业有瑞士的欧瑞康、美国的应用材料公司以及日本的联发科(杭州天裕、山东通用)。 而且这些国外薄膜巨头的设备非常高昂,动辄几亿美金的投资,利润被其大量分食。此外,如何跟上突飞猛进的技术更新,也是国内薄膜太阳能企业需要解决的难题。 在记者采访中获悉,为解决国外设备昂贵的问题,于2008年4月成立的上海曙海太阳能有限公司,已开始自主开发出硅基薄膜设备生产线,“一条30兆瓦的生产线价格2.5亿元人民币,国外同规模生产线需要5、6亿元投资。”[page] 超日太阳能:“后进者”的滋润 “做太阳能,我和无锡尚德几乎属于同一时期。”坐在对面的倪开禄言语平淡。 作为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一个偶然的机会,倪开禄用500万资金投身光伏行业。 6年,一晃而过。 在无锡尚德、阿特斯以及天合光能等相继上市之后,倪开禄的上海超日依然在开疆辟土。 超日的上市梦 《21世纪》:上海超日是什么时候成立的?让你投身光伏行业的背景是什么? 倪开禄:公司成立于2003年6月,比无锡尚德晚一年。公司原先是做童车的,产品出口国外。后来,由于童车价格下跌,以及一些质量问题,就考虑做国内市场。但当我考察了浙江的童车市场后,就决定不做了,没办法竞争。 我就停下来了,直觉要做含有科技的新产品,不能再做劳动密集型企业。当时交大一位搞太阳能教授找到我谈合作,双方一拍即合。2003年5月份谈的,6月份就成立了公司。 《21世纪》:促使你这么快作出决定的原因是什么,当时有多少资金投资? 倪开禄:这有撞机会的成分,我没有去调查也没有去论证,认为新技术的东西有前景,考虑多了可能就没有这个机会。当时投资500万元人民币。 《21世纪》:现在尚德以及阿特斯等多家太阳能企业早就上市了,而且规模很大,你是不是发展太慢了? 倪开禄:如果我在江苏也早就做大了,上海这边没有什么政府的支持,银行贷款也不容易。阿特斯原先是和我们差不多时间成立,也是给尚德做代工,但它却是发展很快,已成为全国第四大光伏组件企业。 2007年6月,上海超日成功引进战略投资者,张江汉世纪基金大致投资5000万人民币,以支持上海超日扩大产能,并在国内谋求上市。当年10月份,上海超日完成股份制改造,并进入上市辅导期。 2008年年中,上海超日上市材料向证监会申报,但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IPO停止,超日上市被迫搁置。 硅料跌价几乎没有影响 2008年10月后,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海外订单锐减,多晶硅价格暴跌,由原先的400多美金跌到100美金/公斤左右。那些屯料的太阳能组件企业,因原料价格狂跌计提巨额损失。同时欧元贬值,国内太阳能企业在汇率上受损严重。 《21世纪》:西班牙的光伏政策让国内的组件企业有种过山车的经历,在10月份之后,整个光伏组件企业顿时萧条,你是如何看待这事的? 倪开禄:鸡蛋应放在几个篮子里。不能只做西班牙一个国家的市场,也不能做一家客户,否则对方不要货,公司就会陷入困境。如上海南汇的一家组件企业,2008年销售达到5个亿,但西班牙政策结束之后,现在没有业务了,已经停产。 2006年的时候,整个光伏市场基本上是一个沉默期,大家都在观望,有的人已经出来了,有的想进去也进不去了,洗牌了。但西班牙政策一出,出来的又进去了,突然冒出来600多家组件企业。这样一哄而上的结果是,组件企业良莠不齐,好多没有技术、没有资金、没有市场的企业也开始做光伏产品,这为日后的大规模倒闭埋下伏笔。 《21世纪》:2008年下半年硅料暴跌后,对公司的影响如何?汇率损失这么大为什么没有做风险控制? 倪开禄:我们要感谢硅料提供商,当时我们一个月只能拿到3万吨多晶硅,多了对方不给,这反而给我们减少了损失,如果按照合同规定的月供15吨,我就要亏死了。 汇率的规避风险问题,我认为得看长远。虽然我们损失比较大,但这有利于我们和客户的长期合作,按照合同,双方至少一人一半,但我们承担后,这些客户到现在都非常牢固。 2008年业绩增长50%, 今年市场更火爆? 《21世纪》:过去一年,你们的表现似乎不错?为什么? 倪开禄:2008年,超日的销售业绩获得50%的增长,当年实现销售额12亿元(2007年为8个亿),净利润8000多万。同时2009年第一季也有4个亿左右的销售,预计全年也实现50%增长,达到15亿元人民币。我们2004年开始生产时就考虑市场第一、质量第一。 《21世纪》:你认为现在市场怎么样? 倪开禄:现在情况很正常,德国是我们的主战场,个人判断比往年还要火爆。去年、前年因为西班牙客户采购的价格高,组件产品都到西班牙去了,现在西班牙结束了,市场又回到德国。同时今年我们发过去的终端产品价格下降了30%,而德国安装价格只降了8%,德国采购商的利润更大了,他们开拓市场更有动力。 据悉,上海曙海生产线的转换率为6%。
薄膜晶硅未来之争:后进者的滋润
时间: 2024-10-23 16:14:21
薄膜晶硅未来之争:后进者的滋润的相关文章
云存储:“空间大战”引发未来之争
云计算的兴起以及全球数据量的激增,推动了云存储的发展.目前,形式多样的个人云存储服务相继出现,让更多用户能够享受到文档.图片.视频等内容在云端的存储和分享.与此同时,企业云存储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帮助更多企业提升效率,减少投资.作为云计算的基础性应用,云存储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或许并不需要太久,云存储就将成为我们生活和办公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自2013年7月百度云推出50G免费云空间活动之后,我国的个人云存储市场就迎来了一场多方角逐的"空间大战".金山快盘在第一时间推出100G免
光伏遇上汽车:全太阳能动力“未来已来”?
2016年7月2日,汉能发布了4款以太阳能为主驱动动力源的全太阳能动力汽车,这是汉能这家民营清洁能源提供商在经历了过去一年间市值暴跌.股票停牌和净亏损数十亿之后,第一次高调回归公众视线. 不同于以往的实验室样品,汉能宣称此次推出的全太阳能动力汽车完全具备了可商业化的基础.发布会现场,李河君亲自驾驶一辆全太阳能驱动的新能源跑车HanergySolarR登场,这款跑车外观与汽油发动机驱动的跑车无异,但通过前盖.车顶和侧面集成的汉能柔性超薄的太阳能芯片,完全依靠太阳能提供电力,一年可以行驶2万公里.
云端之争,混合云再胜一筹
提到云计算,有关云端的未来之争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当然,绝大多声音都是围绕在公有云和混合云之争上面.而观点也无非以下两种: 首先,认为公有云将会是未来的趋势所在.论证这种观点的说法也是各不相同.有的是认为因为企业自己建立私有云的话,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还需要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来维护.运行基础设施,不管是从财力成本还是人力成本方面,都花费巨大,而选择公有云可以节省很多成本和精力.有的是根据营收情况做判断,公有云厂商巨头每年的利润率要远远高过于混合云或者私有云企业:另外,小编还听到过一个很有趣的观点
薄膜电容器在新能源领域应用和发展机遇
在从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开始,人类经历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如今,科技领域里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一场信息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在这人类发展空前繁荣的时代,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能源.资源消耗,急剧地扩大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新能源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奥巴马能源新政.欧盟新能源战略陆续出台,中国"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推动低碳循环发展,打造低碳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投资总额2万亿.东莞
马化腾未竟之言:得内容者得未来?
马化腾的发言无疑是正进行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焦点之一.11月19日,两千字发言里,他说了三点: 其一,腾讯"瘦身",回归最擅长的通讯与社交:说这话时,马化腾指了指台下的张朝阳与刘强东(众所周知,腾讯把搜索卖给了搜狐,电商卖给了刘强东). 其二,腾讯要更开放,马化腾分享了几组腾讯开放平台数据:500万开发者.创业者数量年增长400%:合作伙伴总估值,2000亿元+. 其三,连接与开放基础上,重视内容,要做知识产权(IP)新生态.原因有二,腾讯有大量外部开发者,自己做内容,可以了解这个生态
七问施正荣:破解中国光伏劫
<创业家>第五期 施正荣 在产业黎明与黑暗交战的关键时刻,中国"光伏第一人"如何思考判断未来? 文|<创业家>记者 杜若洋 一场游戏一场梦. 过去四年来狂飙突进的中国光伏产业,在过去四个月里几乎被打回原点. 海外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股价相比高位时普遍下跌了近九成,四季报业绩纷纷报出巨亏.来自中投咨询网产业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国内光伏组件生产企业倒闭率高达87%,从高点的400家到仅存50家. 行业的危机首先是领袖的危机,这是施正荣也无法逃脱的宿命.一份净亏损659
七问施正荣破解中国“光伏劫”
在产业黎明与黑暗交战的关键时刻,中国"光伏第一人"如何思考判断未来? 文|<创业家>记者杜若洋 一场游戏一场梦. 过去四年来狂飙突进的中国光伏产业,在过去四个月里几乎被打回原点. 海外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股价相比高位时普遍下跌了近九成,四季报业绩纷纷报出巨亏.来自中投咨询网产业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国内光伏组件生产企业倒闭率高达87%,从高点的400家到仅存50家. 行业的危机首先是领袖的危机,这是施正荣也无法逃脱的宿命.一份净亏损6590万美元的四季报使无锡尚德(NYSE:S
微软押宝Surface一:挑战者的导火索
6月18日,在好莱坞破败工业区发布微软少有的硬件产品--平板Surface时,这个从类似桌子的40英寸平面计算机到最终回归10.6英寸平板电脑,经历了5年多不停变更最终落地的产品,将微软置身于平板电脑的激战之中:它既挑起了ARM和X86之争--他有两个版本的产品,又点燃了自己和曾经情深意重合作伙伴的战火--枪口直对惠普.戴尔.宏碁等.无论是外界对其因对苹果之恨而起的猜测,还是对于新市场的垂涎三尺,Surface打破了微软37年历史上"不生产个人电脑"的历史,它的出生都让微软正
福布斯:谷歌应拆分为三家公司吗?
在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宣布担任Google公司工程总监之前,我一直认为这家搜索引擎巨头其实是挂着同一名头的两家不同公司.而如今,我觉得实际上是三家. Google已然成为全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日常工具,这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这家公司为互联网使用者所提供服务的价值可谓是巨大的,也可以说是大到 无法衡量.它为广告商们所提供的是可以轻易量化并且还具有变革性的产品和服务.如今,带动这家公司的第三驾马车就是对人工智能的孜孜追求,这也是库兹韦尔 加入Google的原因.以上这三项业务各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