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陆续接触了阿里妈妈、百度TV、易传媒、smartmedia(宽通)、优酷、土豆、优视UUsee、PPlive等网站的广告销售。
以前,对于这些新兴的网站和广告形式比较晕,现在将“长尾模型”结合我对“双循环模型”的思考,就比较清晰了:
1、品牌广告主重视的是“媒体品牌”(媒体影响力)对企业品牌的提升作用。因此,媒体地位和形象就很重要,央视和新浪之所以价格贵,就是因为其权威性和影响力,能够帮助企业提升品牌。或者说,媒体话语权具有的隐性杀伤力(公关保护费)。
2、长尾的媒体(缺乏影响力和公信力),其广告的主要优势就是价格便宜,可以帮助广告主补充暴光范围和频次。因此,对于不具有议价能力的这部分“垃圾流量”,往往是由广告联盟代理,整合流量,按照CPM或CPC,甚至CPA的效果付费模式。
3、百度等搜索引擎的广告模式的本质亦是如此,其优势在于用户的深度和相关性,可以做到广告的精准投放;此外,广告环境比较简洁;最后,有庞大的用户流量和黏性。其不足之处在于,缺乏传统门户如新浪的媒体影响力,缺乏独立的权威的话语权(新浪是靠长期的积累和专题制作能力成就了公信力,而百度基本还只是简单的信息罗列)。因此,百度的收入模式还主要依赖的是竞价排名广告等(我说的是主要,不要借机攻击我不了解百度)。
据了解,类似“凡客诚品”等关注效果的大资本广告客户,之前和类似电视直销的“橡果国际”一样,上千万的资金大量买进新浪等卖不掉的“垃圾流量”,根据实际的效果付费。而百度亦开始尝试和当当网等电子商务公司进行按CPA效果收费的合作。道理亦在此。
就盈利模式而言,类似新浪的浏览型网站主要依赖“媒体品牌力”和“公关费”;百度等搜索引擎主要依赖“用户深度”(销售力);那么最难办的就是“社区性”网站,既不具有杀伤力的话语权,又不具有直接的销售力,所以天涯网和Facebook等网站至今都还没有找到特别有效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