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局外人困境

在铺天盖地的社交网络中,你是否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决策、情绪及情感都受到了影响?面对“错失恐惧症”,我们要学会做自己的主人,至少,学会偶尔对iPhone说再见  谭薇  一个宁静的雨夜,简娜捧着一大桶爆米花蜷缩在沙发上,在无所事事中消磨这为数不多的闲暇时光。然而,这份平静并没能持续多久,很快她的iPhone开始不断闪烁来自社交网站的信息提示,忠实地反馈着好友们的最新动向。三位正在时尚餐厅里享用花式奶昔的闺蜜似乎正在提醒简娜,她的宅女生活是多么的乏善可陈,她究竟错过了多少原本属于自己的精彩。  是继续享受自己的独处时光,还是加入闺蜜们的即兴派对?简娜一时间拿不定主意,渐渐地,这份犹豫转变成了恐惧、焦虑、患得患失、烦躁不安……预想中的美好时光骤然间成了一团乱麻。  简娜所面临的“局外人困境”,亦可用专业术语“错失恐惧症”(fear of missing out,简称FOMO)来定义。所谓FOMO即是指当你在浏览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站时所体验到的复杂情绪:刺激、焦虑、茫然或不合时宜。在这个社交网络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壮大的数字化时代,简娜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当我们在Facebook上浏览好友的状态更新或相册时,对于遗憾的恐惧一直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中。”杜克大学行为经济学及心理学教授丹·阿雷利(Dan Ariely)对《纽约时报》的记者如此解释诱发FOMO的心理机制,人们总是怀疑自己错过了什么,害怕自己就时间安排作出了错误的决定。  这就像是现实生活中一次令人扼腕的擦肩而过。“当你错过一趟航班时,迟到两小时和迟到两分钟,哪个更令你难过?”阿雷利认为,答案显然是后者。这种失之毫厘的深切遗憾使得现代人的举止开始发生奇怪的转变。  “社交网络既是引发FOMO的根源,也是治愈FOMO的药方。” 照片共享服务应用Flickr及推荐引擎Hunch的联合创始人卡特里纳·费科(Caterina Fake)认为,FOMO是一种“周期性”现象。社交网络总是致力于提高用户的回头率,根据其发布内容的新颖度、创造力或受欢迎程度予以奖励,并允许其他用户对照片等发表评论,因为“没有人生活在真空中”。  结果可想而知,成千上万的用户对社交网站上了瘾,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感觉自己正沦为他人幸福时光的旁观者或者“总是迟到一步的”局外人。不难理解,当庞大的数据流一股脑儿地涌进你的浏览器或手机时,当Facebook消息24小时全天候地渗透你的生活时,潜伏于心底的惶恐与焦虑开始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恶性膨胀。  处于社交网络中的人们,已经不习惯以现在进行时来注视这个世界,也忽略了一件事——作为人类,我们所能处理的数据是有限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雪莉·图尔克勒(Sherry Turkle)认为,“随着技术不断渗入我们的生活,人与技术之间的联系正变得越来越紧密,后者被赋予更多权利,从而得以影响我们的决策、情绪及情感。”  无可否认,互联网提供的“24小时在线”服务使得人类的活动空间大为开阔,个体之间的距离似乎也在瞬间消弭于无形。然而,我们始终不应忘记的是,如何限制技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避免出现反客为主的局面。  那么,怎样才能走出所谓的“局外人困境”?图尔克勒教授的答案很简单:做自己的主人,至少,学会偶尔对iPhone说再见。

时间: 2024-08-03 02:23:35

网络时代的局外人困境的相关文章

北大法学教授贺卫方:网络时代的司法困境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今天的我们已经毫无疑问地进入到了言论的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们依赖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同时也在网络上发出自己的信息.每天24小时,每小时60分钟,不知道有多少人挂在网上:办公室的职员在网上打发着无聊的时光.记者们在那里搜集各种新闻线索.纵然是偏远小城,也是遍地网吧,一些人会把传统新闻藏而不露的"坏消息"

如何让另一半中国人进入网络时代?

在本专栏的第一篇文章中,我指出了当下中国互联网产业一些典型症状.本文将通过深入分析CNNIC最新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揭示中国互联网发展陷入困境的真实局势和症结所在. 中国网民增长进入了瓶颈期 每半年一次的CNNIC报告近日公布,内容波澜不惊,人们也熟视无睹.本次报告的确惊喜不多,看点泛泛,基本上是一次常规性的数据更新.但是,真正深入进去,我们依然可以发现不少问题值得关注.尤其是对比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中国与全球.农村与城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依然非常富有启示.不

网络时代《纽约时报》如何转型

互联网对报纸的冲击已经成为现实.在网络时代,报纸如何生存,已经迫切地摆在报人们面前.具有156年历史的<纽约时报>也不例外.纽约时报将如何面对? 纽约时报之所以能引领报业风骚150多年,不是说它没有低谷,而是在每一次危机到来时都能够审时度势,探索变革之路,成功实现转型.纽约时报的历史上至少有两次由衰而盛的转型. 第一次是在奥克斯手上.纽约时报创刊于1851年9月16日,当时规模不大,后因经营不善赔钱很多,1896年犹太人奥克斯将其买下,确定了时报的新闻报道原则:"力求真实,无畏无惧,

网络时代下的“云云”众生 云计算融入生活

不知你是否发现:最近,各大门户网站和IT数码类行业垂直网站页面上,"云计算"都成了关键词,甚至还有很多网站专门开辟出了云计算频道.云导航.云杀毒.云搜索--不知不觉,网络中的你我就已经被"云云"众生所包围,"云计算"渐渐融入每个网民的生活. 关于云计算,前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曾有过这样的比喻:最早人们只是把钱放在枕头底下,后来有了钱庄,很安全.现在发展到银行可以到任何一个网点取钱,甚至通过ATM,或者国外的渠道.就像用电不需要家家装备发电

陈军华:网络时代的公益力量

文/陈军华 最近看到一则消息,在维也纳刚刚结束的第18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宣布成立全球艾滋病预防高级别委员会,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成为入选的唯一中国籍委员,这也是目前中国企业家在联合国公益组织中担任的最高职位.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自2009年1月1日以来,百度艾滋病相关搜索平均每天高达近4万余次:与2009年相比,2010年艾滋病日均搜索上涨了12.71%.显然,互联网和搜索引擎正成为艾滋病防治知识传播和获取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途径. 为此,百度专门与UN

抢注imo帐号风行网络时代的又一无形资产

域名抢注早已不是新鲜事,然而近日,记者从几大IT媒体上了解到,自imo运营中心推出企业即时通讯平台以来,imo一直广受企业用户关注.然而,imo帐号被人恶意注册的情况却时有发生,比如一些800400.98899889等数字寓意较好的imo优质号码被抢注的情况更为严重. 最能让人想到的抢注应该是商标.域名,以及最近炒得沸沸扬扬的通用网址.那么imo帐号何以引起如此之抢注盛况? 对此,记者致电imo运营中心运营总裁张翀睿先生,他直言:"imo一直广受企业用户的喜爱,注册量持续增长."张翀睿

临县新华书店网络时代三年积极改造甩掉沉重包袱

在临县新华书店当了三年总经理的女强人刘宝华,宣布了一条重要消息:三年前资不抵债.四面楚歌的县新华书店,三年来销售净额分别达到2009年的1426万元.2010年的2000万元和2011年的2500万元:实现利润三年分别达到20万元.95万元.165万元.面对网络时代的激烈竞争,找到了实体书店的活路,成功实现了销售.利润三级跳和双翻番的目标. 2005年,临县原新华书店经理因贪污700万元被判死缓,其所在的新华书店也因管理混乱资不抵债而陷入困境.2009年4月,时任县新华书店党支部书记的刘宝华,接

评论:网络时代拿什么将大学生拉回课堂

网络化时代,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强力干扰因素,非手机莫属.中国青年报曾以<手机上网盛行挑战大学课堂>为题,报道大学生听老师照本宣科,还不如手机上网打发时间.手机网络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以至于有教师认为,今天的课堂上,教师要检验自己是否经得起考验,要看学生的手机流量.当然,我们可以怪罪学生被网络科技所"绑架".所"奴役"而不能自拔.但是,作为教师,笔者常听到学生抱怨.纠结最多的往往却是一些最现实.最严重的问题,甚至直指当今大学的弊病.比如:今天学习的知识,

网络时代“云安全”助用户与厂商走出困局

网络已经深深的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对方式.而网络技术在给我们带来便利.快捷的同时,病毒.木马程序也影响着我们汁算机及用户数据信息的安全.如何在网络技术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数据安全,成了一个挥之不去的谈论热点.回顾2008年网络上新出现的"云安全",它给我们带来了一种保护信息的全新的思路和理念. 1 电脑用户的痛苦和安全厂商的困境 自从1988年莫里斯蠕虫病毒出现直到2004年,全球截获的电脑病毒总数有10万个:国内最大的安全公司瑞星最新公布的数据.目前每天截获的新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