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正能量》一审稿目录

  《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正能量》一审过后,决定:(1)删掉一些文字,缩减篇幅,降低成本,使读者能够以尽可能低的价钱看到书;(2)调整目录结构,确实下面的三级目录结构太庞大了,也显得乱了。

  正在准备的二审稿的目录已经调整为12章,只到二级目录,希望能够给读者一种更清新些的感觉。

  先公布一审稿目录,作为对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工作的纪念。

1 沦陷在大学里 1

1.1 迷茫的大学 1
1.2 说说大学这滩泥淖 3
1.2.1 泥淖和ní nào 4
1.2.2 大学,美丽而凶险的泥淖 4
1.2.3 大学之大 5
1.3 你会学习吗? 7
1.3.1 自由的大学 7
1.3.2 怎样才算会学习 8
1.4 唯有独立面对 10
1.4.1 我的独立面对 11
1.4.2 大学生需要独立面对 14
1.4.3 独立并不孤独 16
1.5 让改变发生 17
1.5.1 让知识改变命运 17

1.5.2 相信努力的回报 19

2 从“学而无用”谈起 20
2.1 被“学无用处论”包围的大学 20
2.1.1 大学中的不学风 21
2.1.2 “学而无用”不意外 22
2.1.3 何以学而无用? 24
2.2 找回我们的大学 26
2.2.1 西方大学的起源 26
2.2.2 近代大学与大学的理念 26
2.2.3 中国的大学 28
2.2.4 找回理性主义 29
2.2.5 大学生,我们抗起理想的旗帜 30
2.3 从学习观中找回学习 31
2.3.1 漫谈学习 31
2.3.2 终生学习的学习观 32
2.3.3 全面的学习观 33
2.3.4 自主的学习观 35
2.3.5 创新的学习观 36
2.4 将“是否有用”的问题留给未来 37
2.4.1 从抽象中求知 37
2.4.2 知识的用途讲不清 39
2.4.3 从有效的学习中获得力量 40
2.5 摆脱应试的控制 43
2.5.1 被考试绑架了的教育 45
2.5.2 被考试扭曲了的学习 46
2.5.3 不必将考试太当回事 47
2.5.4 让学习跳出考试的圈套 50
2.5.5 做学习的主人,不做考试的奴隶 51
2.6 在实践中解决学习的困惑 53
2.6.1 用实践打开体验的窗口 53
2.6.2 用实践走向建构 54
2.6.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56

2.6.4 在学习的实践中找回学习 58

3 专业不纠结 59
3.1 创造奇迹的计算机 60
3.1.1 能计算的工具 60
3.1.2 会思维的机器与计算机学科的根基 61
3.1.3 传奇的行业 62
3.2 用活培养方案 64
3.2.1 大专业,大机会 64
3.2.2 初识培养方案 66
3.2.3 培养方案只是毕业的基本要求 67
3.2.4 计算学科的方向 68
3.2.5 我们要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70
3.2.6 超越培养方案 72
3.3 专业的“对口” 75
3.3.1 专业对口的由来 75
3.3.2 冷眼看对口 76
3.3.3 追潮通识教育 78
3.3.4 直面“不对口” 80
3.3.5 找到对口 84
3.4 何为“我是搞计算机的” 88
3.4.1 公众眼中的IT人 88
3.4.2 行家眼中的IT 89
3.4.3 搞计算机的人干什么 90
3.4.4 IT人的专业能力 92
3.5 “酷毙”的IT业 94
3.5.1 兄弟姐妹特别多 94
3.5.2 段子中的快乐和苦逼 96
3.5.3 码农的纠结 100
3.5.4 “三十岁挨踢”的魔咒 101
3.5.5 女性,IT行业中的一道风景 105
3.6 不敢提起的专业兴趣 109
3.6.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借口 109
3.6.2 大学生,不要再拿兴趣说事 111
3.6.3 振作只需要一个理由 113
3.6.4 真的没有兴趣怎么办 114
3.7 略谈计算学科和计算思维 116
3.7.1 计算学科的根本问题 117
3.7.2 学科的形态 119
3.7.3 分支学科中的理论、抽象与设计(待删除) 121

3.7.3 计算思维 123

4 就这样上大学 125
4.1 没有自学,不是大学 125
4.1.1 有帮助的大学自学 126
4.1.2 自学与课程的结合 127
4.1.3 走出“填鸭式” 128
4.2 提前体验——习而学与CDIO的启示 129
4.2.1 践行“习而学”的宝贵思想 130
4.2.2 国际工程教育的前沿——CDIO 131
4.2.3 以提前体验为目标,安排好自主性学习 133
4.3 学习模式的选择 135
4.3.1 两种学习模式 136
4.3.2 基础和应用之间的平衡 137
4.3.3 破除“系统学习”的情结 140
4.4 塑造学习的品质 142
4.4.1 向婴儿学习 142
4.4.2 中学生学习单片机的启示 144
4.4.3 与不良学风的斗争 147
4.4.4 学习的作风 149
4.5 再造学习力 150
4.5.1 做个聪明的学习人 150
4.5.2 学习的动力系统 153
4.5.3 我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还会这样 155
4.6 让大学在个性化学习中绽放 157
4.6.1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 157
4.6.2 学习也要有策略 159
4.6.3 英语也要“做中学” 161
4.7 管理好自己的学业 165
4.7.1 学习也需要管理 165
4.7.2 有效利用时间 166
4.7.3 小议课堂、课外、假期的时间安排 169
4.7.4 打工与兼职 170
4.7.5 作为老师,我对逃课表个态 171
4.7.6 大学里的自由 175
4.8 用好自己的CPU 175
4.8.1 为CPU吃好、睡好 176
4.8.2 用运动去维护学习的硬件系统 177
4.8.3 用好自己的大脑 178
4.9 攻城一起上 180
4.9.1 有兄弟,不孤单 180
4.9.2 合作的机会和技术 182
4.9.3 双向交流 183
4.9.4 学生专业社团的探索 185
4.10 好老师就在你身边 186
4.10.1 寻到名师 187
4.10.2 偷师秘笈 188

4.10.3 做自己最好的老师 191

5 初涉编程路 192
5.1 无处不在的程序 193
5.1.1 程序是计算机的灵魂 193
5.1.2 学习计算机绕不开程序设计 194
5.1.3 并不是会写几个语句而已 196
5.2 让编程平稳起步 197
5.2.1 机械化的思维 197
5.2.2 有层次地设计 198
5.2.3 学会利用工具表述问题 199
5.2.4 调试中最得力的工具 200
5.3 语言不是个事 203
5.3.1 谈编程语言、软件和硬件的选择 203
5.3.2 语言的江湖 206
5.3.3 我该学哪门语言? 207
5.3.4 C++课为何不教STL 210
5.3.5 浅谈平台和框架 211
5.4 都是零基础 213
5.4.1 我是菜鸟,我怕啥? 214
5.4.2 抄之有道 214
5.4.3 学会读代码 216
5.4.4 关注自己的感受 218
5.4.5 和兄弟们一起进步 220
5.4.6 抓紧与放松 221
5.4.7 “我差在哪里了?” 222
5.4.8 学编程,要记住什么 223
5.4.9 写规范的程序 224
5.5 一切让代码行数说话 225
5.5.1 用指头敲出对编程的爱 226
5.5.2 代码行数从何而来 227
5.5.3 让积累看得见,用博客记录成长的历程 231
5.5.4 关注专业核心能力的ACM竞赛 232
5.5.5 两种积累编程代码量方法的比较 234
5.6 算法作后盾 235
5.6.1 编程不需要有基础 236
5.6.2 编程要以算法为基础 236
5.6.3 架起程序和算法之间的桥梁 238
5.6.4 学不学数学?——论计算机和数学的关系 240
5.5.5 纠结于数学,还能当程序员? 243
5.7 打基础和会应用 244
5.7.1 算法基础是核心竞争力 244
5.7.2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245

5.7.3 基础和实践并重的学习的两种路线 247

6 走出泥淖 249
6.1 身在大学,不追浮云 250
6.1.1 开发经验和屁股的关系 250
6.1.2 到半山腰去看风景 252
6.1.3 成长在大学 254
6.2 草根的追求 257
6.2.1 用草根的方式 257
6.2.2 对自由与公平的追求 259
6.2.3 从寒门中走出 261
6.2.4 自卑就是在自虐 263
6.2.5 走出低谷 263
6.3 做一个读书的读书人 265
6.3.1 做一个自豪的读书人 265
6.3.2 开卷有益 267
6.3.3 关于读书的几个问题 271
6.3.4 写出精彩的人生 275
6.4 总是要还,也总是要取的 276
6.4.1 给学车热降降温 276
6.4.2 追赶的路上只能走快些 277
6.4.3 混了大学,还能做IT吗? 279
6.4.4 付出都有回报 280
6.4.5 学会说“不”,学会找到折中 281
6.4.6 充实中的大学 283
6.4.7 努力了没有失败 285
6.5 大四的抉择:考研、就业、培训、考证 286
6.5.1 给考研一个靠谱的理由 287
6.5.2 钱途与高学历的关系 288
6.5.3 做出决定就要坚决执行 289
6.5.4 用学得好做前提 291
6.5.5 就业只是一个起点 292
6.5.6 莫为非专业背上包袱 293
6.5.7 梦想怎能轻易交出? 294
6.5.8 借力培训 296
6.5.9 考什么证好使? 297
6.6 初涉职场 300
6.6.1 在工作中学习 300
6.6.2 继续工作,还是培训后再工作 303
6.6.3 发展是硬道理 304
6.6.4 加班、加班 306
6.6.5 我想换个工作 309
6.7 走向未来 310
6.7.1 追逐幸福的生活 310

6.7.2 由独立面对到担当责任 312

==================== 迂者 贺利坚 CSDN博客专栏=================

|==  IT学子成长指导专栏  专栏文章分类目录(不定期更新)    ==|

|== C++ 课堂在线专栏   贺利坚课程教学链接(分课程年级)   ==|

======== 为IT菜鸟起飞铺跑道,和学生一起享受快乐和激情的大学 =======

时间: 2024-09-10 02:32:46

《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正能量》一审稿目录的相关文章

写在《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正能量》修改稿提交之时

<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正能量>结束了第二次修改,我的主要工作算是结束,余下的事更多要由责编董苗苗完成了. 我将写博文视一日三餐,发微博.人人当吃零食,而写这本书算是赴宴吃大餐.我承认,我吃撑着了.退出餐厅,扶墙站定,该把这场盛宴作个记录. 开通新浪博客的时间忘记了,记忆中是开了博客,转载过几篇博文,鄙视自己没有原创又删除了.立正了写原创的原则,有了写作的念头,第一篇2008年12月14日. CSDN博客开通的时间在2007年11月23日,但长期闲置.等到2011年末,带着学生在新浪博客发博

《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的正能量》目录

近日,由于咨询来信的增多,已经感到逐渐回复力不从心.而读者所提的问题,有不少在"IT学子成长指导"专栏中已经解答过.有人提出的几个问题,可能是分散在几封信中.我在做让自己不得闲的重复工作. 然而,让读者逐封浏览专栏中的文章并不现实,现在的积累已经很多,就连我对此很熟悉的人,时时想重新整理目录,但却不敢擅动,这个工作量不小.困扰之余,想到在我正在筹建的独立辅学网站中,提供有针对性的搜索功能,以及做一个向导,方便读者找到合适自己的文章.在网站能运营之前,维持现在的模式. 另一个是,拙作&l

《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的正能量》进展及最终目录

<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的正能量>一书8月底完成作者和编辑的几次修改之后,按计划本应该在10月底出版,但不得不遗憾地通知所有关心这本书的老师.同学:这本书正式出版已经延期到了年底. 事情是这样的.出版社审查组认为原文在定位上太泛,且没有从一开始就抓住IT专业的话题,担心讲大学.学习多了学生会看不下去.我坚持IT大学生出的问题,专业不是主要的,问题出在大学的看法和学习方法上,以及绕不开的各种现实问题,只有从大学.学习入手,再谈到学习.问题,才能起到帮IT学子解惑的目标.审查组坚持要来一次大改,

《逆袭大学》文摘——9.5 用算法和数学奠定专业基础

有不少读者给我来信,咨询的是关于数学和算法对学习计算机的意义.这样的话题,在我的专栏中很多文章里都提到过.在拙作<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正能量>中,在这方面写了不少文字,现将其中的9.5节全文摘录在此文中,以供参考. 更多话题,见<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正能量>全书目录. 9.5 用算法和数学奠定专业基础 一个程序设计的初学者,在刚刚开始学习时,会认为编程中语言是最重要的.没有语言,没有掌握好编程语言,写不出程序来.而后又知道熟练运用语言仅仅是学会了一种表达的方式而已,如同一个

《逆袭大学》文摘——9.1 一切让代码行数说话

说明:在大学生普遍习惯应试模式的学习的背景下,我提倡大学生以实践开路,保证学习的效果,找到学习的方法,以此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也不断有学生咨询如何开展实践,实践要做什么.在拙作<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正能量>中,在这方面写了不少文字,现将其中的9.1节全文摘录在此文中,以供参考. 更多话题,见<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正能量>全书目录. 第9章 让专业学习更有效 9.1 一切让代码行数说话 程序设计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掌握.检验计算机技术学习成果的标准是实践,我

《逆袭大学》文摘——9.4 基础和应用的平衡中找到大学的节奏

说明:在校大学生处于打基础的阶段,但应用能力的提高却也是一个大事.其实,基础和应用的本界限不应该是分得非常清楚的,许多同学犯了"两阶段论"的错误.只有二者交融,才能成就完美大学.不过,对于学习特点和学习目标不同的学生,也不必是采取相同的路线.在拙作<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正能量>中,在这方面写了不少文字,现将其中的9.4节全文摘录在此文中,以供参考. 更多话题,见<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正能量>全书目录. 第9章 让专业学习更有效 9.4 基础和应用的平衡中

走在《逆袭大学》的征程上

历时大半年的写作,半多时间的后期出版流程,拙作<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的正能量>终于出版,并在China-Pub上首发销售了.承蒙厚爱,CSDN上的博友.身边的同事.认识的同行,尤其是和我相处过的学生,试读过和没有试读过的人们,给了这本书很大的期待和赞许.真正的挑战现在就开始,会有很多对作者我一无所知的人阅读这本书,能否如题名所言,实现对大学的逆袭,自认的正能量是否能够成为大学生成长的动力,市场说了算. 长达一年多的出版过程告一段落,围绕题目,说点事.    china-pub | 亚马逊 

《逆袭大学》文摘——7.1.2 中学生学习单片机的启示

7.1 找寻失去的学习潜质 (主题)学习能力最强.进步最快的时期,是婴儿期.我们要像婴儿一般地去学习. 7.1.1 我们原本就有的学习潜质 引用台湾大学教授黄武雄先生的著作<童年与解放>,儿童的三大学习潜质: 首先,辨认整体特征的能力是婴儿天生具有的自然能力. 其次,体验的勇气是婴儿的另一潜质. 再次,宽容而心无偏见,是婴儿的第三个原始创造特质. 7.1.2 中学生学习单片机的启示 学习无止境.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样的至理名言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时时显现.我从我的学生成功的学习中获得灵感,进而将之

《逆袭大学》半拉子自序

随着<逆袭大学>就要收笔,这顿写作的大餐简直快把自己自己撑死了.需要写一个自序,老想不好该怎么写. 一个思路,将自己从教经历写一写,再引出本书,写下了下面的文字. --------------------------------------------- 今年是我从教的第20个年头.在五年以前,绝对没有想到这一辈子还会写出这样一本书来.在一年之前,将陆续写过的文字汇成一个上下两册的集子共享出去,方便给我能影响到的学生,以及一些还愿意看我的文字的同行阅读.那时我想,可能有一天,我会出一本指导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