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信息推送市场的竞争早就已经进入了白热化,有百度云推送和腾讯信鸽这样的巨头,也有势头正劲的明星公司极光推送和个推,大家的方向也都类似,为App创业者提升效率,通过注意力变现,再向深处挖掘大数据的金矿。
但是,理念的差别最终会让这些玩家走向不同的路。对注意力和大数据的不同理解,让极光推送似乎有些不一样的地方。
一、做信息推送的水管工
信息推送服务提供商,就像水管工,筑起管道,让信息像水一样,在App和用户之间流淌。所以极光推送,首先也就是一个水管工。
2011年初,极光推送的创始人王小导还在和他的小伙伴们做一款IM移动即时通讯应用,鼎盛时期,坐拥近400万用户。然而几乎在同一时间,微信上线了,用户量迅速开始以亿计算。于是团队调转了方向。
其实,团队的核心技术优势,就是在于信息传输,需要这一技术的,除了即时通讯之外,还有面向B端的push。对开发者来说,他们需要知道下载量和留存率,需要激发用户打开,信息推送就是刚性需求。更重要的是,Push也可以让极光推送能够通过APP,与用户直接发生链接。所以,王小导带着团队,开始做极光推送。
2012年初,极光推送,深圳信息推送领域第一家创业公司出现了。极光推送副总裁陈光炎告诉我,经过三年耕耘,极光推送的用户囊括了顺丰、圆通、途牛、去哪儿、高德地图、宜人贷、仙人掌、玖富等等,总计近30多万个App,占据了市场份额42%,月活用户达5亿。
陈光炎介绍,42%的市场份额是根据目前市面上App数量计算的。他们做过一个粗暴但很精确的统计,通过分析360、豌豆荚等应用市场上所有App使用推送服务的情况,其中42%的App使用了极光的推送服务。
这个巨大的数字背后,也是因为极光推送选择了一条不一样路径。杭州的个推走的是明星路线,拥有滴滴、新浪微博这样的用户,而极光推送则在走长尾路线,他们除了尽心服务上述大型App,也全力服务那些用户量在百万以下的小型App。
因为服务对象的不同,极光推送的盈利模式也不一样,他们并没有选择直接在接入推送服务的App中推送广告,而是希望通过撬动主流媒体来实现注意力的变现。
简单来说,就是将自己平台上的精准用户画像,与今日头条、广点通、优酷、乐视等主流媒体进行数据对接,通过这些媒体平台来向目标用户推送广告。这个方式的好处在于,因为用户在这些媒体平台上,对广告有更高的接受程度,从而避免直接通过App推送广告而对用户构成骚扰。而且,广告推送更有针对性、成本更低。而难点,则在于对用户数据的挖掘和匹配。
因此,极光推送更愿意把自己当做一家数据公司。
二、水管工也许是超级马里奥
通过对用户数据的挖掘,极光推送的更多盈利模式也顺理成章。比如在基本服务免费的前提下,针对报表类数据进行收费,或者向安装量巨大而占用了太多管道的App收费。
最重要的是,对大数据这座矿山进行挖掘,找到理想的应用场景。其实,所谓大数据,有三个前提:海量、多样、智能。极光推送可以通过各类App的使用习惯、关注领域等等,获得大量用户信息和数据,再通过建立标签来将用户分成多种维度,针对各个标签下用户的需求,来与其他B端服务提供者合作。
例如,极光推送正在与传统金融企业、互联网金融企业、以及传统企业开展合作。这类公司的用户数据大多是静态的,或者是不够全面的。极光推送可以提供更加动态和全面的数据,与他们共同开展更具实操性的征信评级和商业营销。
此外,还有更具想象力的应用场景。比如,通过分析同一个商圈中用户的人流量、消费水平、行为特点、共同喜好、甚至是共同的活动轨迹,极光可以为众多B端客户提供线上推广、线下营销、商业选址等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拥有了这样的数据矿山,极光推送足以从送水工跃居为超级马里奥,而前提条件是,能不能建立多维度且足够有效的标签体系,把大数据分层,并通过深度分析,在把这些数据分门别类放进具体的场景中去。
在信息推送的这一细分市场,极光推送已经用了三年时间,证明了自己的强大。而谈及大数据,他们也仍然像个少年。刚刚在今年9月成立了极光数据研究院,更多金矿,有待挖掘,超级马里奥的大数据挖矿之旅,值得期待。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