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对网意、民意、公意和法意如何精确定位?
这四个“意”我最关注的">就是网意和民意。网意是怎么形成的呢?在我看来,来自于事件、事故、事实和现象。立法与司法中的网意,来自于对某些案件的指控,某些案件的辩护或者某些案件的审理,现在都是以案件来出现,无论是权利性指向的“躲猫猫”案件,还是结局性指向的“许霆案”、“药家鑫案”、“李昌奎案”等。那么,什么是网意、什么是网络上的民意?我认为表现为信息的集散,情感的宣泄,言论的表达,道德的评判,思想的碰撞,最后基本上都是指向公共管理的制度设计与水平高低。
网意的形成实际上就是网络化时代的一种意见表达。网意不能绝对代表民意,但是可以相对代表民意。更重要的是,网意不一定是代表民意,而一定是体现民意。如果我们要了解民意、寻找民意、观察民意,不妨首先到网络上去。至于网络的表达方式也是各式各样的,比如说博客、微博、论坛、跟帖等等,都是通过网络来表现和体现民意的一种方式。
“在哪里”:如何区别民间意见与官方意见?
什么是公意?一是公众意志或公共意见,还有一种是公权力的意志。公权力的意志就是官方意见。网意不断扩大、民意不断上升,最终就有可能形成公意。如何看待这些公意,如何区分公意与民意,应当说也是各级党政领导需要重点关注与培养的执政思维。而法律人最需要关注的是法意。
在当下社会现实中,官方和民间、高管和百姓、公权力和私权利之间,实际上时时隐藏着一种非常激烈的冲突,而这种冲突首先就是通过网络体现出来的网意及其通过网意而表达出来的民意。至于是不是真正的公意,还需要观察与分析。但是,凡是能够通过网络表现出来的民意,不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不论是正确的还是虚假的,我们都需要重视与关注。为此,我们如何面对网意和民意,必然是完善公共管理的手段和办法。一定要重视网络,这是从网意到民意,从民意到公意,我们必须要掌握的一条规律,也可以说是一条定律。
“做什么”:公权力意志如何引导和疏导网意、民意?司法应该如何顺应公意,以何种形式回应民意?
一是我们到底是回应还是顺应?我觉得没有必要考虑顺应,最重要的是考虑回应。
二是我们到底是面对还是应对?对于网意和民意来讲,我们首先需要的是怎么面对,然后再考虑怎么应对。
三是我们需要速度还是高度?我讲的速度与高度,是讲公意表达的速度与高度或者说回应民意的速度和高度。体现在司法上的顺应与回应、面对和应对,最后都要归结到一点,那就是如何引导和疏导舆论。
总之,我们如何面对和应对网意,其实就是如何引导和疏导民意,然后如何将民意引向公意,最后形成为展现法治理念、体现法律精神、弘扬法律文化的法意。网络上所反映出来的舆情其实是多面的。其中既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面对这种多面性的网意及民意,作为公意(公权力意志)就是如何引导和疏导的问题。唯有如此,最后才能形成一个理性的、权威的、客观的、及时的法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