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最重要的是做深做透 不停留于表面

作为世界智慧城市(智慧国)建设启动较早的地区,新加坡目前智慧城市的排名世界靠前。

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中国区司长庄庆维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新加坡的最新规划已经在朝着物联网的方向发展,他认为,建设智慧城市最重要是能做得深做得透,不能停留在表面,政府应制定一些政策和标准来拉动企业的参与。

《21世纪》:中国近几年地方智慧城市建设非常火热,不少地方也都出台了智慧城市的行动计划等政策,你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智慧城市建设?

庄庆维:中国目前很多城市智慧城市都发展得很快。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对智慧城市极为重视,政府的投入力度也很大。在技术方面,可以说中国跟新加坡没有什么太大的差距,甚至在很多技术领域,中国都有更为创新性的想法,所以新加坡在这些领域也需要向中国学习。

我们认为,“智慧城市”只是一个口号,而不是一个终点,智慧城市建设主要还是要看怎么利用政府的政策和资源,通过技术的手段来改善人民的生活。

从新加坡的经验来看,新加坡打造“智慧国”也并非最近几年的事情,新加坡从2006年就推出了智慧国的相关规划,去年年底,我们又推出了“Smart Nation2025”的规划。从规划的角度来看,虽然具体的技术方面有一些重点跟之前会不一样,但是我们最终还是以市民为主,达到发展产业、打造更高效的政府、创造更舒适的居住环境这三个目标。

《21世纪》:你认为智慧城市建设中比较重要的方面是什么?

庄庆维:有一点我们一直没有改变的是,新加坡对数据的重视。

在1990年时我们就打造了全球第一个电子贸易窗口,打通政府部门信息壁垒,这三十年来我们一直在坚持,这个系统一直在演变,从政府部门信息的互联互通,一直在深化。现在不止是政府,我们也把将相关的企业带进这个系统,特别是跟贸易相关的企业,如进出口企业、物流企业、运输企业、银行、保险公司等,这样一家一家、一个产业链一个产业链拉进来,通过政府补贴,让这些贸易企业有信息化的水平,打造一个深度链接的这样一个生态系统。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尽管新加坡生产成本很高,但很多跨国企业要到新加坡设立总部,新加坡的办事效率是其他国家达不到的。我们在每个领域都打造了互联互通的平台,从政府与政府之间,到政府与企业之间,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2020年新加坡的一个方向是政府跟传感器的互联互通,即物联网。

举个例子,新加坡已经实现个人所得税申报的自动化,非常方便,这项业务就是基于大数据的技术上实现的。在未来的5到10年里,这个工作还将深化,将传感器的数据连接起来。我们的理念就是做深做透。

《21世纪》:在重视数据的同时如何去防范数据开放所带来的风险,新加坡的经验是什么?

庄庆维:是的,我们也遇到过安全问题,政府中的匿名数据不牵涉到个人的数据是可以开放的,但牵涉到个人的数据开放的前提,是多个数据来源整合在一起时不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怎么做到呢,在开放数据的前提下,要有个人信息保护法来限制企业手机储存利用分析使用数据,待企业的数据使用自律性培养起来的时候,未来可以逐步放宽对相关数据的公开,因为真正的价值存在于这些数据之中,所以我们在2012年就发布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目的就是有法律保障,才能逐步进行数据公开,没有数据保护法去公开数据,市民甚至企业会对公开数据产生抗拒或者失去信心,对未来公开数据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个人信息保护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需要推出的政策。

《21世纪》:你怎么看待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角色的变化?

庄庆维:我觉得需要有一个很好的协调政府部门之间信息需求的机制。新加坡有一个CIO的结构,我所在的部门IDA,职责类似于中国的工信部,我们也是充当了政府CIO的角色,新加坡所有部门的CIO都是由我们部门外派出去的,所有部门的IT项目都由我们统一规划、统一招标。统一准备需求,这样的体制可以更好地协调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需求,确保和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共享。

《21世纪》:你对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议是什么?

庄庆维:我认为建设智慧城市最重要是能做得深做得透,不能停留在表面。比如,打造贸易网很容易,但是打造互联互通的生态系统是需要时间的,需要很多企业配合来统一标准,需要政府的力量来拉动企业的参与。政府应制定一些政策和标准来拉动企业的参与,但这些工作需要后续的努力。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08-12 13:33:16

智慧城市最重要的是做深做透 不停留于表面的相关文章

智慧城市建设的“套路”有多深?

在经济新常态.新型城镇化.去产能和供给侧改革等的复合背景下,"经营城市"的理念.思维和策略,在城市治理中突显生命力.城市经营的核心应当是努力提高城市的品牌建设水平,促进城市"标签"富含张力.内涵.魅力和吸引力,进而保障城市在要素的竞争与合作中,处于优势地位.特别是围绕城市品牌的要素,能够在政府和市场等的作用下,实现更佳的配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提出2020年城市发展的三大目标之一--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我国城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

甘肃移动做深做实行业信息化集团客户突破4万家

赵雅琪 葛昊祖 本报讯 (记者 赵雅琪 葛昊祖) 5月27日,甘肃移动与甘肃省农牧厅签订<合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框架协议>.至此,甘肃移动已为包括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在内的4万多家集团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化解决方案,为甘肃省各行各业发展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甘肃移动与省农牧厅的合作内容包括:组织农牧系统专业人员和12316专家队伍,通过移动信息化平台及时准确地向农民发布各类信息:利用农牧系统信息资源,通过"12582农信通"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便捷.权威的短信息服务:逐步

新型智慧城市:在标准的力量下阔步前行

中国历史上的<管子·度地>曾这样定义城市:"内为之城,外为之廓,日中为市"."城"重点在于管理与防卫,"市"则强调交易与分享.两种注解清晰地为最初的城市形态定下发展基调. 读古看今,从10年前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到今天智慧城市的战略和行动,城市发展已经从过去所强调的区域经济体向全功能综合生态体进化,而推动这一进化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正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原因是其已融入到老百姓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不可或缺的城市发展驱动力. 在"

深圳大学教授:人脸识别如何助力深圳智慧城市建设?

"截至2017年年底,深圳市公安局要求全市范围内在视频监控领域实现两万路的人像识别的建设."在某次会议上,深圳大学安鹤男教授介绍道. 他表示,如今AI已与很多行业融合.落地,就拿安防行业来说,深圳公安部门已经越来越多地使用相关系统协助自身办案.在系统建设过程中,深圳平安城市建设与公安部要求不谋而合,总结起来有四点:全面高清.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 安教授透露说,龙岗分局是深圳市公安系统人脸识别建设规模最大的一个分局.截止到目前已经建设了智慧警务二期,人脸一期建设了108路,二期

让最好的智慧城市绽放在中国

几年前,当智慧城市的概念刚刚兴起时,似乎没有国内厂商什么事儿.然而,随着智慧城市在国内的步步演进,国内厂商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实施和部署,更多的国内厂商加入了这一战团. 我们注意到,作为新晋的国内顶尖ICT基础设施厂商,华为不显山露水地成为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之一.在日前的2016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上,就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我们有幸采访到华为企业BG中国区副总裁杨萍.华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总经理周小红,以及华为几家合作伙伴的领导,他们分别是方正国际软件有限公司C

智慧城市建设七种商业模式与未来三大判断

智慧城市建设的七种商业模式 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国家发改委提出"要推进城市绿色发展,推进智慧城市发展,开展100个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并提出了几条要求: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 政府部门提出智慧城市发展目标的意愿是好的,但是一个事业如果找不到好的商业模式是很难持续的.从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始,宁波率先提出智慧城市以来,在这6年时间,我们探索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主要是以下

发改委官员: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需寻求有效盈利模式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前景非常好,但目前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好的商业模式,大部分智慧城市目前是政府掏钱在做."27日,在2016 NEC创新解决方案展期间,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在做主题演讲时如此表示. 右:NEC全球董事长远藤信博.左:NEC常务执行董事松木俊哉.中新网 吴涛 摄 --中国智慧城市现状 城市治理得到创新,前景非常好 27日,2016 NEC创新解决方案展在北京举行,乔润令在做主题演讲时称,今年中国百分之七八十的城市提出要搞智慧城市,说明很多城市在这方面

数据资产引领智慧城市建设,支撑河北“双创”发展

--河北省数据资产双创基地在秦皇岛市成立 2016年7月31日,河北省数据资产双创基地在秦皇岛市正式成立.该基地由秦皇岛市政府.中兴网信和中关村数海数据资产评估中心合作设立,通过对接中兴网信搭建和运营的智慧城市云平台,挖掘秦皇岛智慧城市数据资产资源,以构建基于数据资产的创业创新基地,开辟符合中国新常态下双创规律的支持新路径. 秦皇岛市副市长张锋(左二).河北省科技厅副巡视员张涛(右二)为河北省数据资产双创基地揭牌 中关村数海数据资产评估中心 秦皇岛分中心 揭牌 成立仪式上,中兴网信和中关村数海数

智慧城市建设步入深水区 正深入到城市建设的细部环节

日前,第十一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暨设备博览会北京召开.大会以"创新 共享"为主题,参会企业和专家总结了"十二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的成果,探讨了"十三五"期间智慧城市发展趋势.模式和建设目标,研讨了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产业政策,聚焦信息化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新态势,关注了"互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对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大会反映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步入深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