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将在未来我国灾难恢复和数据保护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各界专家代表建议加强跨部门跨行业的协调,大力推进云计算环境下的灾难恢复体系建设,提供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共享共用的灾备服务。
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以及系统瘫痪事件的不断出现使我国的灾难恢复体系建设迫在眉睫,而目前我国灾备中心的建设基本处在自给自足、自建自用的状态,一些部门和行业包括地方根据自身需求自行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引发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灾备恢复之云计算格局 数据中心潜移默化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革新,云计算带来了一个与传统方式截然不同的灾难恢复途径,为灾难恢复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可通过减少政府所拥有数据中心之间的应用数量,加快数据中心整合的步伐,构建一个成本和风险更低、更为专业化、服务范围更广泛、更为灵活的灾难恢复体系。”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主任吴世忠说。
然而,云计算环境下的容灾备份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首先是对资源的需求过高。吴世忠表示,作为一个高耗电高投入产业,云灾备必须考虑到能源供给的巨大需求以及资金的高投入等。他建议,云灾备中心在地域设计和布局建设方面首先考虑到能源问题,寻求一个与各类社会资源最为匹配的模式。
同时,云灾备作为一种社会化服务,应形成“市场引导、企业主导、政府指导”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与会专家认为,在中国,云计算产业推广的主导力量是政府。需要激发出企业和服务提供商的社会责任和服务效能,形成一个“市场引导、竞争有序、调控有度、健康发展”的局面,使“云灾备服务”从云端落地。
此外,我国云灾备的自主技术和管理模式亟待创新提升。
“灾备建设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安全观和发展规划。兼顾成本和效益,处理好信息安全和信息化发展的关系,摆脱关键技术和设备受制于人的局面。”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安全协调司副司长杨春艳说。
来自银行、证券、保险、能源、制造等重要行业的与会代表纷纷建议加强跨部门跨行业的协调,大力推进云计算环境下的灾难恢复体系建设,提供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共享共用的灾备服务。
中国灾难恢复行业高层论坛作为我国灾难恢复行业的国家级、权威性、高水平展示和交流平台,自2005年以来已经举办五届。
(责任编辑:蒙遗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