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本报记者 支玲琳 ●嘉宾:黎加厚(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主任,教授) ●技术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但最核心的还是要靠学习主体的思考。 ●时代在变,教育也应该跟着变。当然,这也意味着全新的不可预知的挑战。 解放观点:教育正在加速进入“无纸化”年代。继美国、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等地之后,10月份中国内地亦有多家省市扩大了对电子书包的试点推广。不少教育人士表示,电子书包将让“减负”迈出实质性一步;但也有家长担心,现在的孩子连做作业都要求助网络,那么电子书包是否能真让孩子们安心学习。对此您怎么看? 黎加厚:很多时候,误解源自不了解。有个名为《倘若》的PPT曾经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它讲述了人类历史如何在误解和忧虑中进化。最早铅笔出现的时候,招来了一片质疑之声。有人说铅笔会把手写坏,呼吁人们重新用古代欧洲人用的鹅毛笔。后来钢笔出现了,人们又批评钢笔,并且质疑钢笔很贵、能否推广,这和现在批评阅读器很贵是一样的。再到后来,当电脑、网络出现以后,人们的忧虑和担心还是如此往复。所以现在对电子书包有不同的声音,并不意外。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线性的、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变化过程。相比之下,人的认识和理念难免会出现滞后。这其实也很正常,因为人对事物的认识、理解总需要一个过程。 解放观点:近年来,信息化、多媒体手段在教育中被广为运用,如教学PPT已经实现了全面的推广和运用。但不少学生反映,PPT不仅没有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反而助养了一批不写板书的“懒汉老师”;还有老师抱怨,按照教学考核要求,凡事都要PPT,都不知道该怎么上课了。那么,从PPT到电子书包,在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有什么需要特别提醒? 黎加厚:PPT在推行中遇到的问题,刚好告诉我们,新技术从运用到接受,需要一个过程。人们在刚开始用的时候,由于不了解新媒体的特点,甚至可能会片面地代替人的作用,这是不可取的。所以学生批评老师过度依赖PPT的倾向,完全可以理解。我也看过有些老师上课,就是翻翻PPT,而且PPT就是直接把WORD文档粘贴过来,满眼的白纸黑字,非常之平庸;有些老师做一个PPT,可能讲个三五年也一成不变。至于老师的苦衷,也可以理解。本来学校考核教师上课用PPT是用来提高教学质量的,但如果教师花了很多精力做PPT,可教学效果并没有明显提升,那么PPT也就变成了考核形式主义。利用技术手段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这个出发点是对的,但我们是否对教师缺乏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呢?任何技术都是中性的,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需要反思的不是PPT。 现在出现了两种对立思维,有人对PPT完全否定,有人则对PPT过分强调。这两种观点其实都有失偏颇,关键是能否恰当使用。不管怎么说,多了视觉信息传递,有了声效动画,肯定要比口头上空讲的效果要来得好。更何况,PPT还能增加信息量。现在的问题是,本来PPT是为人服务的,但现在变成人为它服务了,关系弄颠倒了。 解放观点:数字化应该是未来教育的方向。不过有意思的是,一些欧洲国家拒绝在教学中引入新手段,如法国很多学校至今仍坚持传统手写板书。包括近年来网络上大热的国外名校公开课,也鲜见采用PPT这样的“新式武器”,老师还是以原始的、聊天式的方式和学生交流,据说美国有些教授甚至禁止学生上课使用电子设备。这些又该怎么来看? 黎加厚:无论是PPT,还是电子书包,说到底它也就是个工具。至于怎么用好,还需要思考研究,分析多媒体有什么特点、教学有那些要求,而台下听众、学生的生理、心理、社会特点又是什么。根据这些不同的特点和要求,运用技术手段来配合课堂教学。现在很多标签式的讲演,非常空洞、枯燥。这该归咎于PPT吗,是PPT影响了台上台下的互动吗?其实很多人自己都还没有准备好。 国外并不是排斥教育电子化,他们在这方面的推进其实远远快于我们。但难得的是,他们还是与技术适度地保持了距离感。因为对于学习来说,最重要的是领悟、思考、理解、分析和批判性思维。技术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但最核心的还是要靠学习主体的思考。所以有些学校尚未接纳新技术,说到底还是为了把更多的空间、时间留给人思考。我记得以前有位老科学家曾建议:如果要搞什么设计、创意,最好不要呆在电脑边上,必须要找个安静的地方静静地思考,不要让技术来干扰你。在网上东看西看分散了注意力,反而忘却了自己本来该做的事情。 解放观点:那么技术、形式和载体的变化,能否真正推动教育进步?在此过程中,我们到底应该注意什么? 黎加厚:载体的变化肯定会引起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变化。电子书包这个提法是我们国内提的,准确地说,应该是一种移动学习终端。这个终端可以是电子阅读器,也可以是手机,或者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虚拟口令,但可以登录任何一个网站,里面可以看到自己的东西。它的优点不胜枚举,海量学习、多点对多点实时互动交流,等等。但是最核心的变化,是迎来教学的变化,也就是老师要研究,怎样改进教学方式:包括课程教材的设计、教学评价、教学测验、作业练习;包括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查找搜集信息的能力、对网络信息的独立判断能力。从伦理道德、学习方法,到思维方式,都需要改变。就目前来讲,我们还很落后,改变的还只是硬件,对于软件的研究还远远没有展开。 按照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会这样出题:鸦片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括号下面ABCD四个选项。这种类型的题,学生只需用搜索引擎一查便知。但是电子书包运用后,同样是鸦片战争,可以这样出题:预测100年后还会不会爆发第三次鸦片战争。这样的问题,学生即便用电子书包发到网上也找不到标准答案,必须要自己想。可见,随着学习载体的变化,将来老师的出题方式也要变,要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那种网上有答案的机械记忆式的、低级思维层次的问题,可少矣。时代在变,教育也应该跟着变。当然,这也意味着全新的不可预知的挑战。分享到:
电子书包真能带来学习革命?
时间: 2024-10-26 21:11:18
电子书包真能带来学习革命?的相关文章
互联网到底对中国教育带来什么样革命?
摘要: 俞敏洪谈在线教育:新东方模式必须变了! 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举办的2014绿公司年会上, 新东方 创始人 俞敏洪 受邀做主题演讲.他从中国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谈起,过渡到当下热门 俞敏洪谈在线教育:新东方模式必须变了! 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举办的2014绿公司年会上, 新东方 创始人 俞敏洪 受邀做主题演讲.他从中国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谈起,过渡到当下热门的在线教育.他承认,新东方受到免费线上教育的冲击,商业模式必须做出改变.同时,他也强调,未来真正大行其道的一定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 互联网
苹果借指纹识别带来支付革命?
[搜狐IT消息] 北京时间8月19日,据国外媒体报道,最近,有关苹果下一代iPhone中使用指纹识别技术的传闻被各大媒体所报道.尽管指纹技术在美国还存在着争议,但这项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参照历史,苹果具备说服民众妥协的能力,如果它能够以一种时尚.与众不同方式在其新设备中应用这项技术,就有可能带来支付领域的革命,成为下一代支付与身份管理工具领域的领跑者.以下为文章摘要:上周初,纽约市长迈克-布鲁姆伯格(MikeBloomberg)一番看似无辜的言论,却引发一场争议:布鲁姆伯格提出在共居住场所使用指纹
美联4D英语动力系统全球英语学习革命
很多人学了十多年英语的人,都有一个感触:为什么学了这么多年的英语,怎么现在还是一点都不会说,都不会写? 动力成就英语学习 我们已经拥有丰富的英语学习方法.技巧,还有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学不好的原因是因为被我们忽视的英语学习的动力问题:中国人现在的学习方式还是内敛式的学习,不会去积极地.主动地说:还有现在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每天按时坚持学习英语的人可谓是很少,这样也成为了我们的主要的学习障碍.现在,美联英语倾力打造了Drive-Life 4D 英语动力系统,通过兴趣驱动.策略指导.自我管理计划.
云计算为电影业带来了革命
[导读]云计算所引发的不仅仅是一场单纯的IT技术革命,如今,它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云"手机,"云"电视,接踵而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今,"云"已经飘进了影视领域.在好莱坞,电影如何与云计算进行交互是业内最热的话题之一. 曾获奥斯卡提名的皮克斯电影公司出品的3D电影<玩具总动员3>,画质真实细腻,归功于云计算.而中国观众所熟悉的<功夫熊猫2>的拥有者--梦工厂,2003年就已经开始迈向云计算.云计算为很
显卡超强计算能力或将带来计算革命
日前在德国科隆大学学术协会莱茵游学论坛举行的一场讲座吸引了众多听众.德国弗劳恩霍夫人工智能研究所的研究员仇德元描述了计算机领域可能出现的一场"计算革命"--显卡革命. 从第一块32位中央处理器(CPU)到今天,计算机已陪伴了我们20多年.回顾这20多年来计算机走过的路程,无论是用于大型计算的超级计算机,还是方便灵巧的个人电脑,都从各个方面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科技进步. CPU作为长久以来计算机系统内唯一执行通用计算的单元,在计算机发展史上至关重要,因而它也成为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主要指标.以
互联网带来的革命
在互联网行业创业的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互联网也在强烈地冲击着传统行业.但是以互联网的思想做传统行业,却有另一番景象.像以互联网的方式做手机.做电视.做盒子,都有成功案例. 今天在山东移动给他们高管做培训<互联网的微创新思维>,同行有京东产品经理.腾讯产品经理,聊起这波移动互联网浪潮:大家说起小米,以互联网方式颠覆手机业的确很生猛:大家说起京东,就是出手狠:说起中移动,就是不善跳舞的大象,此前有个中国移动产品经理吐槽:创新已死:大家说起三星,发现三星跟用户的直接关系太少,基本不知道谁买了自己的手
周涛:大数据带来科学革命
[赛迪网讯]十几年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社会经济.但是纵观比较三次不同的工业革命,或者是可能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4294.html">的大数据革命,他们都有同样的成败格式之点.如果有一个所谓的大数据时代,谁将组成? 电子17810.html">科技大学,互联网科学中心主任 <大数据时代>中文译者 周涛博士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数据.计算将扮演材料.能源和先进工艺技术这样的角色,如果把计算
图灵奖获得者John Hopcroft:理性看待AI浪潮,下次革命或许还需要另外40年
本文讲的是图灵奖获得者John Hopcroft:理性看待AI浪潮,下次革命或许还需要另外40年, 2017年10月19日微软亚洲研究院 联合 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在哈尔滨市举办了第19届"21世纪的计算" 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21CCC 2017). "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学术研讨会是微软亚洲研究院自创立之初便开始举办的年度学术盛会,每年都吸引着无数计算机科学领域学者们的目光.作为中国及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计算机科学教育与研究盛会之一,该大会已在中国.日本.
大数据背后的神秘公式(下):“贝叶斯革命”
在上一篇文章<大数据背后的神秘公式(上):贝叶斯公式>中我们讲到贝叶斯公式在联邦党人文集作者公案和天蝎号核潜艇搜救中大显身手后,开始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和重视,而其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成功,向我们展示了一条全新的问题解决路径.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大数据的出现使它的威力日益显现,一场轰轰烈烈的"贝叶斯革命"正在发生. 一. 真正的突破 自然语言处理就是让计算机代替人来翻译语言.识别语音.认识文字和进行海量文献的自动检索.但是人类的语言可以说是信息里最复杂最动态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