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蕾
这是一个任何行业都可以众筹的时代,包括一贯“高大上”的电影产业。
近日,互联网巨头们的战火一路烧到了文化产业:继阿里巴巴集团(下称“阿里”)推出“娱乐宝”后,百度也上线了其名为“众筹频道”的众筹平台。当人们还在对娱乐宝的首期项目津津乐道时,京东的众筹业务“凑份子”也紧锣密鼓地面世了。
甚至连更加“外行”的金融集团、投资机构等也来“凑热闹”,上海快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快鹿集团”)就是其中一员。这家主营小额信贷、担保、典当等业务的企业在上月推出了文化影视艺术品P2P“当天贷”,为电影投资提供了一个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这些众筹拍电影的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卖点”,那就是“普通人也可以当电影投资人”。人们只需投入少量资金便可参与一部电影的投资,电影成功上映后还将获得一定回报,何乐而不为?
另一方面,虽然“众筹电影”的概念迅速蹿红,但真正的实践还是局限在相当小众的范围内,普及尚待时日。
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沈哲彦对《第一财经日报》说,电影制作还是主要以电影制片公司或者获得《摄制电影许可证》的企业,通过自有资金或者获取他人投资的方式来拍摄。
“目前众筹的方式尚不具备颠覆传统电影制作方式的能力,但它为电影行业发展增加了融资渠道和平台,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和繁荣。”沈哲彦表示。
扎堆“众筹”
虽然阿里一直声称娱乐宝的本质并非“众筹”,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产品确实开启了众筹拍摄电影的先河。
今年3月底,娱乐宝横空出世,几天之后包括《小时代4》、《狼图腾》等在内的首期四个投资项目便全部售罄。22.38万网友通过娱乐宝平台参与投资,共计78.5万份,总金额7300万元。
而这也意味着,借着娱乐宝的平台,国内瞬时多出了22.38万名“电影投资人”,真正实现了电影产业与草根资本的对接。
这个概念显然刺激了正在飞速发展中的中国电影业,也反过来进一步提升了众筹的火热程度。
6月,娱乐宝紧接着推出了第二期产品。阿里副总裁、数字娱乐事业群总裁刘春宁在某互联网电影高端论坛上透露,第二期9200万元金额的产品推出三天内已售罄。
几乎就在同时,“众筹频道”和“凑份子”先后上线,前者侧重影视作品众筹投资,而后者则瞄上了流行文化和智能硬件两大领域,均采用众筹方式来募集项目资金。
快鹿集团也在此时投身电影众筹大流。该公司董事局主席施建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称:“快鹿希望用新型互联网工具为国内的影视文化产业提供资金解决方案。”
这个“解决方案”就是当天贷。据了解,当天贷主要是对影视作品和艺术收藏品进行在线投资交易,每个项目的募集资金量、收益率都有不同,平台进行评估后上线发布。正式运行5天后,当天贷的累计投资金额已达4300余万元。
搅动电影业的支点
对于普罗大众而言,“投资电影业”曾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想法,但众筹新模式的出现为它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正如当天贷创始人邵永华对《第一财经日报》所言,对粉丝们来说,众筹投资为他们带来了特别的体验。“比如,一个白领粉丝投资1000元、5000元,投资明星的一部电影,可以获得其他权利,比如探班、参与首映式的权利,哪怕不挣钱,一些粉丝也愿意。这就是互联网带来的新模式,它满足了资金拆借双方的不同需求。”
刘春宁也表示,阿里做娱乐宝的真正初衷是粉丝经济,“我们发挥粉丝的经济,因为最大的价值从消费者中来,再到消费者中去”。
事实上,这种基于“粉丝经济学”和“互联网思维”的新型模式正是一个关键的支点,通过它甚至可以撬动整个传统电影业,重构文化产业成长的商业路径。
首先,众筹模式可以使人们投资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影视作品,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决定题材、导演和演员人选等。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张强也在上述论坛上透露,最初策划电影《中国合伙人》时,有人提出拍摄新希望集团的故事,但最终公司选择了在互联网上流传更广的新东方。
“这是网络给我们提供的数据,互联网帮助我们解决了电影第一位的问题――拍什么。”
除此之外,众筹还催生了大量微电影剧集。过去一年半时间内,国内有超过100部影视作品通过众筹平台成功募集到制作费用,其中电影版《十万个冷笑话》募集资金约137万元,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众筹到的资金也达158万元。
沈哲彦说,这种新型模式不仅可以提前了解消费者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后期的票房收入,构造出影视O2O的商业闭环,“可谓一举两得”。
但刘春宁也表示,娱乐宝只是一个平台,不会去制作内容,“互联网娱乐”的本质还是在于娱乐行业,以内容、制作、品质为王。
“互联网只是起到了一个融合、改良、优化、提升的作用,但我们永远不能代替中国优秀的电影制作团队和制作人。”刘在论坛上数次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