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板砖大余《拯救大兵阿里》系列之四。本订阅号为板砖大余的原创“非鸡汤文”,围观、拍砖可点击标题下面的“板砖大余”,拉黑者请自动绕行。
板砖大余:O2O军师。原乐蜂网自有品牌市场总经理、迪思传媒副总裁,两次创业一小成一小败。正在写作新书《O2O进化论》,本文部分观点摘录自该书。
~~~~~~~~~~~~~~~~~~~~~~~~~~~~~~
3月6日16:04分,一封来自手机淘宝内部的邮件被泄漏,这封邮件的内容是微信之父张小龙转投淘宝的信息,淘宝的HR在邮件中提到:"这事儿年前就在争取,过年都没过好,一致都在忐忑^_^,欢迎张小龙加入手淘,今儿露个脸。工作这么多年,保养的这么好,还一直单身,多让人生气啊。"这则消息在7小时内迅速被删除,各大网站被删贴。从年前传出张小龙被解职到如今再次传出信息,此消息绝非空穴来风。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在美国式资本的推动下,这种故事经常上演,可是在阿里和腾讯焦灼的契机里传出张小龙的离开,则意味深长。在板砖大余看来,这或许是二马争霸格局的转机,一直领先的腾讯从这个事件开始将开始系统暴露内部管理问题。就如板砖大余的一篇文章所言:"BOSS,别阻挡我前行",无独有偶,马化腾的思维局限也成为了阻碍腾讯前行的障碍,面对未来数据时代的管理,解职张小龙非仅是策略之失,更是思维之失。
张小龙之于微信意味着什么?
从2010年11月微信立项,到2011年1月26日发布第一个版本开始,以每个月更新一个版本的速度将风头正劲的新浪微博拉下宝座,成为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最火爆的沟通工具。也正是由于微信的崛起,上文邮件中提及的那个保养得非常好的单身年轻人走上前台,他就是张小龙。
在过去短短的3年时间里,微信的用户数从100万,到2011年底突破3000万,到2012年突破2亿,到2013年达到顶峰,即当前的6亿用户,这里面融合了张小龙对于微信未来的判断,当然也得到了马化腾在内的腾讯高层的支持。
也正是微信在高速发展的时候,按照板砖大余基于时间的推测,大约在2013年初,一直领先的马云忽然意识到微信非仅只是一个沟通工具,它是未来的移动电商的前台,也在那时,马云开始持续出手,收购新浪微博开始淘宝的拯救之路,推出余额宝维持支付宝的领先优势,同时快速推出来往,成立菜鸟网络等进行系列的自救动作。
而腾讯内部也逐步开始认识到微信的未来,这个时间该在2013年的第二季度,稍微比马云晚一点点,正是如此,腾讯内部开始坐不住。他们忽然发现,在电子商务大潮中一直被边缘化的腾讯系迎来了最大的机会。高层的过度关注,和所有公司的情况一样,显然削弱了张小龙在微信项目中的决策权力。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不断传出张小龙郁闷的传闻之声,终于在2013年的第四季度传出张小龙被削职,马化腾接手的信息。
这才有了本文开始的一幕。从猎头运作的时间推测,张小龙这种级别的人物从接触到确定意向,到签约,一轮一轮谈判,最少需要3个月。这恰好和年前的时间十分吻合。上述只是板砖大余站在一个狗血的娱乐记者的身份的推测,大致差不离。张小龙在腾讯内部失去对微信的掌控权却是事实,板砖大余从不同渠道均证实了该信息。
失去张小龙,对于腾讯到底意味着什么?在板砖大余看来,未来的所有产品创新都必须由一个创新人主导,然后配备系列的实施人手。这种产品创新模式就像是一个医生实施一台手术,或者一个律师打一场官司,张小龙就是那个主刀医生。现在手术的主刀医生离开了,将会发生什么?或许马化腾以从业20年的自信认为可以取代张小龙,但显然人们错误估计了张小龙离开的后果,对于马化腾而言,他的目的是利用微信作为前台去进行资本整合,例如收购京东商城、大众点评网等,而非替代张小龙的工作。而马化腾所依赖的正是微信用户的忠诚度,这依赖于微信的体验越来越优化,从这个角度而言,没有人可以替代张小龙的作用。退一万步说,即使马化腾可以替代,他也将在整合端失去和马云的对手戏,因为他必须将时间同时花在微信体验和资本整合上。
正基于此,张小龙离开可能敲响了微信的丧钟。正如那本著名的小说——丧钟为谁敲响。又或者如一局围棋,腾讯有着良好的开局,中盘却失了一个劫,进而可能失去一条大龙,虽然看起来盘面并不落后,但在和马云的对垒中,先手已失。
“张小龙事件”暴露马化腾管理思维落伍
马化腾也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在大众的观察中,其虽然不如马云思维开阔,但绝非缺少胸襟之人,尤其不会舍不得张小龙的那点薪水,所以,在张小龙跳槽事件中,基本上可以排除卸磨杀驴、过河拆桥之类的厚黑猜测。如前文所言,马化腾太看重微信了,所以为了确保胜利才动手整合微信,事实上,这恰好犯了未来时代管理中的大忌:自组织的管理就是分权、分形和分享的管理。这样说尚不清晰,换个角度来说,马化腾正确的管理做法该是,放手让张小龙负责微信到底,让微信独立发展,同时通过资本来整合微信电商的后台,即:过去所见到的入股京东、大众点评和投资滴滴打车等的动作,这种做法不是整合,而是聚合。就如板砖大余所言,未来的管理就像是放风筝,将张小龙和微信放出去,让其自由发展,甚至分形让其独立办公,甚至微信独立以高股权的方式拴定微信的核心团队。同时聚合其他同盟,例如京东和微信接驳。其前提是保证每个个体的独立性。
马化腾显然犯错了。他的错误有三,首先是急于接手微信,强力促进整合,而非缓缓的聚合。其次,马化腾在本次聚合中的身份只是一个投资者的聚合身份,而非一个技术专家的角色,显然角色错了。其三,当整合影响到了张小龙及其团队,马化腾抱有传统的"摔打人才"的思维,试图冷一冷,让张小龙自愈,这恰好给了阿里可乘之机。如板砖大余在几个月前所言,急于自救的马云估计会有系列的翻云覆雨手,张小龙的离开正是如此。孙子兵法云: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先为不可胜,然后可胜。大致意思是说,一个擅长打仗的人要知道能够打败敌人不是因为自己强大,而是因为敌人出现了失误;所以要打胜仗必须先防守,成为别人打不败的人,然后才有可能趁别人的失误机会打败敌人。孙子的这句名言再次在现实的商战中预演,马云一直在自救,在防守,马化腾的微信也是,可是当马化腾失去了张小龙,这就是出现了失误,阿里得到了张小龙,就是阿里可以击败腾讯的机会。
如果不出板砖大余所料,接下来会有更有意思的情况出现,人们将再次将眼光投向阿里,重新开始欣赏阿里的免费大餐。要知道,互联网的产品竞争就是时间和场景的竞争,马云在场景应用的免费上经验显然强于马化腾,虽然淘宝、支付宝、新浪微博的用户占有时间处于下风,但场景的免费应用就是马云的杀手锏,一旦用户开始重新将时间分配给阿里系,腾讯的苦日子就来了。就如板砖大余在拯救大兵阿里(2)中所言,阿里已经形成了反包围圈,微信一旦失去消费者的时间依赖,就将危如累卵。
张小龙不能拯救来往,却是此消彼长的拐点
各位看官必然会猜测一个问题,马云收了张小龙莫非是要振兴来往?在看官们看来,来往是微信的竞争对手。在板砖大余看来,事情却并非如此,张小龙的确会负责来往,甚至是手机淘宝的全部业务,但是张小龙不可能将来往再造成微信,因为时机已过,就如雷军无法再造一个小米一样。
马云的战局中,微淘才是核心,其前台是新浪微博,后台是淘宝,这才是阿里系的根本,后面跟着支付宝。来往在阿里的局中是第二步,即:微淘存活之后,来往才能发挥作用。看过板砖大余《拯救大兵阿里》系列文的人约莫会记得一个判断:微淘是一个创新的产品平台,大量的年轻创业者将在微淘上进行创业,当品牌成熟的时候将需要一个强关系的类似于微信的平台进行交易,换言之:张小龙将沉淀几年焕发来往的生机,等待马云的微淘先行胜出——最近马云打车补贴,电影票3.8元,全国免费吃大餐等等行为都是在为微淘做预热。如果不出所料,张小龙进入之后,微淘将开始发力,这个时候人们还将见到菜鸟的威力。这不是马化腾可以抵挡的。
如果基于这样的战略判断,张小龙的到来的确是要做来往,但意义不在当前,而在1到2年的时间里。那么,张小龙离开的腾讯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在板砖大余看来,这将是一个阿里和腾讯此消彼长的拐点,被削弱的腾讯将暴露管理矛盾,且失去部分人心,马化腾将必定减慢聚合速度(分身应对微信),由此阿里迎来了机会,一方面快速整合,获得消费者的时间占据,通过免费策略重新培育微淘的使用习惯,同时内部强化来往;更重要的是,将给阿里内部注入强心针,促使习惯顺景阿里人同仇敌忾,奋起求生,这将是最为可怕的力量。
新LAT时代,这是谁的天下?
如板砖大余在《拯救大兵阿里》(3)"微电商圈地,传统电商3年死光"的文中所判断,中国互联网的格局由BAT已经走向Lat时代,即:雷军、阿里、腾讯,百度悄然出局。从最近小米WI-FI路由器推出,和YY语音推出云教育概念来看,雷军的思维的确是卓越的,和忙于自救的马云相比毫不羸弱。就如做电商的阿里和做即时通讯对腾讯从前没有交集一样,雷军暂时看来和阿里、腾讯也没有交集,实际上,交集正在出现。换言之,如果马云自救阿里成功,则呈现LAT的三国大战。雷军还有2014年一年的"各家自扫门前雪"好日子。真心希望阿里自救成功,真心希望腾讯度过危机,真心希望小米一如既往靠谱。那将是中国商业之幸,中国人之幸,甚至可能是中国之幸。毕竟有对手才有格局,有对手才有真正的消费者利益。Bat中的百度正是死于安乐,因为google离开了。从BAT到LAT,天下之主似乎在转换,同时必须关注的还有类似张小龙这样的人,如果在过去,LAT或许专指雷军、马云和马化腾,但是在未来,张小龙等产品创新人的角色权重将越来越重,老板们和创新人各司其职,分别掌管资本和创新。这将是谁的天下?似乎说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