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刊:微软险些造出iPhone

导语:美国《时代》周刊网络版上周六
刊登题为《微软本应造出iPhone》(Yes, Microsoft Could Have Invented the iPhone. Here’s How)的评论文章称,先于iPhone对外展示的Surface茶几电脑,对未来计算的用户界面有着与iPhone类似的愿景,只不过在设备尺寸、定价和适用人群的理解上出现了偏差,才失去了这个重要的发展机会。以下为文章全文:Surface茶几电脑距离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宣布退休计划已经过去一个多星期,但整个博客圈还是在不停地热议他担任CEO期间的表现。在评论Asymco的霍利斯·德迪乌(Horace Dediu)的博文时,Daring Fireball的约翰·克鲁伯(John Cruber)说出了下面这番话:“从理论上讲,微软本可以率先造出iPhone——当然,并不是真正的iPhone,而是为未来的移动计算奠定基础的颠覆性设备,使得移动计算成为多数人使用,并吸引人们多数时间的计算平台。这原本不会破坏微软利润丰厚的既有业务——至少短期内不会。”我在之前的博文中说过,我认为微软不可能主导移动技术,原因很简单:主导旧模式的科技公司,很少能在新时代继续占据主导。但克鲁伯有关微软发明iPhone的那番话却引发了我的思考。乍一看,这似乎十分荒唐。从微软各方面的特质来看,说它险些造出iPhone似乎是无稽之谈,这简直就像是用迪士尼导演电影《低俗小说》的方式设计情节。但我很快回忆起来:鲍尔默领导下的微软确实曾经开发了一款在很多方面都与iPhone非常相似的设备,而且的确比iPhone诞生更早,其中很多一流的技术都是微软自主开发的。与iPhone同时研发不过,微软的这个发明与iPhone之间有一个关键区别:它体积巨大,不可能放在口袋里,它叫Surface——不是微软自主开发的平板电脑,而是一款茶几式计算系统,是鲍尔默在
2007年5月的D大会上展示的。这款Surface茶几电脑外观考究,拥有流畅的多点触控界面。虽然它采用了Windows Vista系统,但却彻底抛弃了Windows界面,采用了更加现代而直接,且极具参与性的触控界面。微软演示的应用与iPhone中广受喜爱的功能有很多相似之处,包括看图片和玩游戏。倘若微软发布Surface比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推出iPhone晚一年,很可能
就会沦为笑柄,被人扣上“山寨”的帽子。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款产品都要感谢杰夫·韩(Jeff Han)等研究人员的贡献,此人对多点触控的演示比iPhone和Surface都早。但
2113.html">微软Surface的开发与iPhone却几乎在同一时期。他们第一次向记者展示这款秘密技术的概貌,是在2007年1月的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比乔布斯发布iPhone略早一些。(当我第一次见到iPhone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就是一款口袋版的Surface!”)发展出现偏差Surface的内部包括一台Windows PC和一台DLP投影仪,以及用于在触摸屏上捕捉各种手势的多个摄像头。这款产品价格不菲,这或许也是微软起初仅将其用于酒店、赌场和商店等商业环境中的原因。当这款产品在D大会上发布后不久,我在电子杂志Slate上写道,对于这么聪明的创意来说,似乎有些大材小用了。6年前发布的这款名叫Surface的产品至今依然存在,但我认为,用令人失望来形容它并无不妥。(我不确定是否在其他地方见过这款设备,但我的确在今年初参加
Xbox One发布会时,在微软总部见过一台。)我知道,一旦一家公司把某款产品的名称用在更性感的新产品上,就表明他们对这款旧产品失去了信心,Surface就是很好的例子——微软把新的平板电脑命名为Surface,而把原先的Surface茶几电脑命名为PixelSense。在2007年D大会的鸡尾酒会上,比尔·盖茨(Bill Gates)曾对与会者说,他认为Surface风格的计算设备最终将摆到所有人的办公桌上,但或许需要经历漫长的历程。他的话或许没错——从本质上讲,联想Horizon这样的产品就是消费版的Surface,价位也是普通人承受得起的。但联想或许得调整一下这款产品的界面——Windows 8不是为这种这种应用设计的。错过重要机会无论如何,当你试图想象微软如何能抢在iPhone诞生前,在移动计算市场实现跨越时,最明显的思维方式似乎仍是评价当时的Windows Mobile系统。这款系统采用了小号的开始按钮,界面也很落伍,所以极度缺乏想象力,但微软似乎对此十分满意。但Surface却证明,微软对未来的用户界面是何模样早已了然于胸,他们唯一搞错的就是设备的尺寸、适用人群和价位。这个理念的真正宿命并不是放到每个人的办公桌上,而是进入到相当一部分人的手机里,而且这股浪潮会立刻开始。所以,想要想象微软发明了iPhone会是什么情景,其实并不困难。只需要把微软研究人员在Surface还处于发展初期,就向鲍尔默展示这项技术时的想法装进自己的脑子里,然后问问自己,假如鲍尔默说:“太棒了——我们能不能把它装到口袋里,然后以每台好几百美元的利润销售?”当今的科技行业会是什么样子?(书聿)

时间: 2024-08-01 14:59:00

《时代》周刊:微软险些造出iPhone的相关文章

时代周刊评选出2011年50佳iPhone应用

的iPhone上装了多少应用?你还在为找不到好的iPhone应用而烦恼么?时代周刊想得很周到了,帮你把今年最好的50个iPhone应用给罗列出来了,总共分了六个大类,各位看一下,有你喜欢的么?欢迎在文章下方给咱们留言,发表一下你对这些应用的看法和使用感受. 一.游戏 1.愤怒的小鸟.这个就不用介绍了吧,全世界都在为这个疯狂着呢. 2.Scrabble.这就是一个脑残的拼字母游戏吧. 3.Plants v. Zombies.这个应该也不需要介绍了,就是植物大战僵尸啦. 4.Doodle Jump.

时代周刊:乔布斯科技史上最伟大的革新者

史蒂夫·乔布斯(1955-2011)是人类科技史上最伟大的革新者 导读:苹果于周三晚间对外宣布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因胰腺癌去世.<时代周刊>发布了报道对乔布斯作为科技史上最伟大的革新者进行了分析和评论. 以下为评论摘要: 史蒂夫·乔布斯于美国时间周三晚上逝世.乔布斯并不是一位专业的计算机研究人员.同时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硬件工程或者工业设计训练.然而苹果却能够在他的管理和领导下创造出了从电脑到MP3播放器到智能手机等领域里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尽管苹果并非第一个涉足这些领域的企业,

《时代周刊》:2012三大趋势性电子产品

据国外媒体报道,电子产品市场一直花样不断,给人们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惊喜,而2012年下半年消费性电子产品市场将会异常很热闹,各种新科技产品都会在下半年出炉,<时代周刊>整理了下半年消费性电子产品的三大主要趋势产品.下面我们来提前领略下三大电子产品的魅力所在. 谷歌亲自上阵推平板电脑 首先最重要将会对市场产生巨大影响的产品是新一代低成本 Android 平板.预计 谷歌将会亲自推广,直接以7 英寸平板电脑入市,据传将会才用最新版本的 Android 操作系统,售价可能低至 199 美元,与亚马逊的

IT时代周刊封面文章:上网本能火多久

自华硕神话般推出Eee PC后,这种被称为上网本的家伙所掀起的热潮,就一发而不可收.在全球PC业陷入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衰退时,它扮演着救市急先锋的角色. 上网本技术含量不高,算不上划时代的产品,它甚至在性能上有所倒退.心高气傲的苹果跟AMD就拒绝进入这一市场.但事实是,它迎合了特定的市场需求,创造着暴利,引得众多PC厂商甚至"山寨机"企业都为之疯狂,电信运营商和手机巨头亦为之怦然心动. 可以预言,在有限的市场容量下,随着进入厂商的拥堵,无序竞争在所难免,在短暂的暴利斩获期过后,将是一番血

IT时代周刊:百度搜索公正性彻底调查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官场上,绝对的权力会导致绝对的腐败;在搜索服务市场中,利益的参与也必然会导致诚信和公益的流失.因此,一向标榜搜索结果客观公正的搜索引擎,一向声称"从不作恶"的搜索引擎,在不正当利益面前才会变得如此不堪一击."三鹿奶粉"事件的爆发,不但牵扯出搜索引擎行业里灰金交易的肮脏一幕,更向外界发出了一个可怕的信号:占据垄断地位的搜索引擎正在严重侵扰信息甄选机制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人工干预已沦为搜索领域的潜规则,其独立性和公正性在商业

IT时代周刊封面:郭台铭与王传福的江湖恩怨

至今也无人知晓,王传福2002年末受邀去台湾拜访郭台铭时,怀揣着哪般心态.但当时的实情是:比亚迪只是一家做手机电池的小企业,而富士康已是手握几十亿美元订单的世界级代工航母. 随后的情形让郭台铭做梦也没想到,仅用了几年时间,王传福迅速"克隆"出与自己近乎相同的手机代工产业链,并成为最难缠之敌.更让他恼怒的是,从2003年起,富士康400多名员工跳槽比亚迪,大量机密文件神秘摆在王传福案头. 2006年,无法容忍的郭台铭,以窃取商业机密为由将对方告上法庭.交锋至今3年,一场看似胜负鲜明的官司

IT时代周刊:一个“苹果”引发的战争

"iPhone剪卡.携号转网.联通iPhone新政--",最近一段时间成为手机用户之间交流的高频词.运营商围绕用户展开的争夺由此掀起又一轮高潮. 3G牌照发放后,重组后的运营商竞争开始急剧加速,渠道阻击.校园争锋.回收对手手机卡,种种手段让人应接不暇.这一次,随着移动和联通围绕iPhone展开正面交锋,电信业恶性竞争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 当你在为一个又一个通信套餐而惊喜时,也许很难想到,这些不可思议的免费午餐呈现在你面前的代价,是对行业整体竞争环境的破坏,更是对整个电信产业健康的损害.

《时代周刊》文章: 那些泄密的技术宅

本文讲的是 :   <时代周刊>文章: 那些泄密的技术宅 ,   <时代周刊>6月24日封面是"泄密者",封面中"棱镜门"泄密者斯诺登居中,向维基解密泄密的美军士兵曼宁居右,非法下载大量学术期刊文章被捕并自杀的斯沃茨居左.封面上设问:"为何新一代黑客被驱使着去泄露政府秘密". 以下为全文: 斯诺登这个21世纪的鼹鼠并不希望通过自己掌握的机密换得金钱.他视自己为一位理想主义者.信仰个人主权.远离暴政的人.中国和俄罗斯的间谍将

IT时代周刊:瑞星内讧始末调查

<IT时代周刊>记者/李玲玲(发自北京) 造假.勾结.诋毁.监视.藏匿--这些经常在影视剧里才有的情节在中关村常常会有现实版本上演.最近,上演这场"大戏"的主角是国内知名杀毒软件厂商瑞星的创始人王莘和刘旭. 故事的起源是几年前那场著名的"微点事件",这一案子本来已有初步结论,但直到一涉案官员被审查,事情真相才得以水落石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类离奇的故事在中关村并不鲜见:从联想柳倪之争到方正逼宫再到四通暗斗,因产权不清晰,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