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行业的本质,互联网营销

本文刊发于当期的《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互联网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不乏有人去引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的一段话,以证明“互联网是第四媒体”。殊不知,这纯粹就是以讹传讹。因为,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当时在那个年会(98 年5月)上的原话是:“联合国在发布新闻时,除了原有的印刷媒介(Print medium)、广播(radio)、电视(television)这三种媒介外,还应该通过第四种媒介因特网 (internet)来进行。”本质上,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要完善联合国的网站,并充分发挥这种新兴媒体的作用。第四种媒介,和第四媒体,云泥之别。

也有人欢呼web2.0给互联网带来了“去中心化”的春天,门户网站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殊不知,互联网诞生之初,就是要“去中心化”的。互联网的前身,阿帕奇网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防止敌人对中央指挥中心的突袭得手而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更殊不知的是,去中心化演绎得越深,中心化就变得更为加剧:搜索引擎已经替代了门户,成为今天互联网的中心。道理很简单:信息太多,人们需要一个入口来检索。

更有人把互联网看成是一个技术比拼的角斗场,“这家网站技术超强”,“那个网站技术很烂”之类的话语,充斥在各种言论场。几乎每一个网络公司的技术人员,都有勃勃的雄心去打造一个前无古人的技术系统。殊不知,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企业腾讯,却不是中国技术最顶尖的高科技企业。

互联网不仅仅是媒体,不仅仅是言论场,不仅仅是人类那个只有“0和1”两种代码的技术王国。互联网,就是一个社会。如果要说互联网行业的话,那么, 这个行业就是个商业社会。这句话很平淡,平淡到大多数人在事实操作的时候,会忘记,原来互联网也必须遵守最古老的几条经济法则。

互联网的媒体属性

互联网本身并非媒体那么简单,但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站,则可以视为一种媒体。媒体经济学的核心就是两个词:规模(scale),以及范围(scope)。

当每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的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时,就出现了规模经济。这是媒体经济的要义。报纸印得越多,它的单位成本就会越低(即使不考虑广告带来的收入的话)。而网页的数字本性,使得复制几乎成为零成本的操作。互联网这个行业,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是最强的。

互联网的范围经济(通过多种产品生产而实现的经济),在今天这个时代中,已彰显得极其清晰。如果说,在几年之前,你还想像不到百度怎么会和阿里巴巴是竞争对手的话,那么,今天,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事实就屏蔽了百度蜘蛛的信息抓取,而百度,也推出了自己的百付宝来挑战支付宝的江湖地位。互联网信息的跨地域和跨行业的网状跳跃,使得任何一个网络企业,会涉足到任何一种商业型态中,而且这种涉足,速度是非常快的。

任何一个稍许学过一点传媒的人,会觉得上述的道理非常简单。但如果你真得很明白这些道理的话,你就会知道,“长尾”和“丰裕”,是多么的荒唐。

在今天的文明发展下,媒体的扩张的成本是很低廉的。从八十年代初期只有几个频道的电视、四版的报纸、薄薄的杂志,已经发展到了今天“百花齐放”的媒体的灿烂世界。供给是如此的“丰裕”,但需求却依然如此“稀缺”。互联网既然也是一种商业型态,那么,它也就必须是一种“交换”:无限供给的信息和有限需求的注意力的交换。再聪明的人也只有二十四小时,互联网行业同样面对着稀缺问题,而不是“丰裕”。

既然是稀缺,那么,“效率”,就无法回避。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让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这里,并且有效(比如用户停留时长,比如用户登录频率)最好排它 (在某个时间段尽可能让注意力停留在我这里),成为每一个互联网企业殚精竭虑的问题。而大部分互联网企业,选择的第一方案是:技术。

互联网的技术属性

互联网是靠电脑才称之为互联网的,而电脑,又是当代文明的科技发展产物。于是,大多数人将互联网行业看成是一个高科技行业,互联网企业看成是以技术为驱动的企业。对于一个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士,通俗的说法就是:搞网站的。

互联网行业对于技术的要求分为两个层面。在使用者层面上,越简单越好。而在开发者层面上,则会相当复杂。有理由相信,90%上网的人其实并不知道HTTP究竟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超文本”或者“数据库”。但这并不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接入互联网。正如某位名人说的,会吃鸡蛋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去见那个下蛋的母鸡呢?

太多的互联网使用者(也是互联网企业梦寐以求的稀缺的注意力的供给者)对于技术是相当麻木的,他们并不在意究竟是用PHP还是JAVA写的网站,更会不在意后台是SQL SERVER还是ORACLE数据库。但这个观点并不是说:好好地开发出那些让大部分的使用者都觉得很易用的“程序”,通常,这就等于要做一套事实上极高深的技术系统。

IT圈里的人都普遍认为FireFox这种浏览器比微软的更好用,因为它据说漏洞更少,而且的确有相当丰富的插件(很多技术很棒的程序员会为它免费开发)来帮助这个浏览器完成更多的功能。也许,它的确比IE强大,但市场份额,也的确比IE少。究其原因,就是用IE无需用户再去下载安装,而用 FireFox,你不得不到网上去寻找这个软件,并花上个刻把钟下载并安装。

商业的力量让IE的市场份额成为互联网世界重要的入口:浏览器中的老大,商业的力量也让它击败了浏览器的第一代霸主Netscape。技术,并不决定一切。

让我们再来看看google,这个网络社会中的商业奇迹。它仅仅用了十年,就从一个小不点成长为一个帝国。很多人以为,这是由于Sergey Brin和Larry Page这两位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博士的技术高明所致,但其实,这个帝国,并不是这两个带有“开放自由”黑客理想的独立打造的。在这个组织的背后,闪动着的,是商业智慧的光芒。

Google的十年,发生了很多事情。但对于这家公司而言,有两件事是最重要的。第一件事就是它的第一次融资引入是Sequoia Capital和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两家风险投资基金。这两家一共投资了2500万美金的基金各自派出了两个人进入董事会:Mike Moritz和John Doerr,这两位老兄做了什么事呢?他们曾经一手缔造过Sun、Intuit、Amazon和Yahoo等庞然大物。

第二件事更重要,那就是Eric E. Schmidt加盟出任董事长,后来索性做了首席执行官。这位绅士更是美国商业圈中出了名的“老狐狸”,他曾经将Novell公司扭亏为盈,请注意,他不是一个技术高手。

Google的成功,不是技术的成功,而是商业的成功。技术也好,网站也好,只不过是完成赚钱的工具而已。所以,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搞网站的, 替代的,我认为我是一个做生意的(这话的意思是,我并不是个网络人,但我是个商人)。只不过有人造房子来做生意,我则是运营网站来做生意罢了。既然是做生意,我就很少去开发一些没有客户只有用户(互联网上这种所谓的产品其实不过是功能的东西还少吗?)的东西。有商业需求,才会进入开发。而不断产生现金流的商业需求,才会让开发做得更好,让技术这个赚钱工具更容易帮助到赚钱。

利用各种技术,在基于各种数据传输协议之上,形形色色的网站被开设出来。这些网站的商业逻辑事实上只有两种:广告,或者电子商务。前者借助的是互联网的媒体属性,而后者则利用网络来降低自己的售卖成本。但无论如何,各种网站争夺的都是用户的宝贵的注意力,这种注意力或者转变为一次广告点击,或者转变 一次银行卡付账。

互联网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意,它们的种类,甚至比现实社会中还要多(比如网络游戏中的虚拟物品买卖)。

互联网的社会属性

自从以Bog、SNS为代表的web2.0诸类型网站成为时髦之后,这个网络世界,的确发生了一些不易察觉但意义深远的变化,那就是,互联网出现了第二样东西:人。

早期的互联网,是只有信息的。因为只有信息才能比特化,而只有比特,才能被传输。大部分人在网络上获取信息,少数受过训练的人则生产信息。而这种状态,注定了网站即使是以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的,都和传统媒体一样传统:电视卖收视率,报纸卖发行量,而网站,则卖访问量(唯一的区别在于,网络广告的可分析性可能强些)。

互联网上弥漫的是信息,而不是人。是故,早期的搜索引擎是不会考虑注册这个问题的。无论是百度,还是google,它们推出注册制(倒不是注册才能使用搜索,而是注册能使用更多的服务)都是这两年的事。也正是因为它们意识到,互联网上产生了人,那么,就像现实社会中人需要一个身份证明一样,这个人的信息登记就变得极为重要了。

互联网的型态自此发生了一些关键性的改变,它开始从媒体或者一家商店(电子商务)向平台进军。今天的google,你已经很难将它看成是一家纯搜索引擎公司,它的旗下,有着将近60家公司,在做不同的网络服务。大大小小的网站,都在努力地围绕着用户(而不仅仅是信息)平台化,而这些大大小小的平台, 汇聚在一起,就成为了今天这样一个网络系统,或者说,虚拟社会。

那么,人,是如何进入互联网的呢?有两种渠道。第一个途径是自我代入。Blog是一种具有强烈自我代入特征的网络产物。一个常年书写blog的人,会不自觉地将自我体现在网络上,从阅读者层面而言,他/她变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只是几篇日志信息而已。

第二个途径是自我披露。在很多网站(比如电子邮箱系统),用户并不愿意太过披露自己的信息,但在SNS这种网络社区中,太多的人不仅上传自己的真实头像,还不厌其烦地填写自己的生辰八字、毕业学校、工作单位,乃至自己信奉的格言。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受众是没有主动性的(或者欠缺主动性的),受众只懂得接受“推”(push)过来的信息,他们或者有一些小小的自由去选择接受哪种推过来的信息。但人是有主动性的,他们会“pull”(拉)信息,他们更会去制造信息成为原来的传播者。也正是因为“人”的存在,他们制造出来的信息,有时候比那些媒介组织制造出来的信息更具有可信性。

互联网企业们,不再面对着面容模糊的“大众”,而是面对着一个一个活生生的“网众”。互联网企业也在变化,它们不断地脱下“网络企业”的外衣,而成为一个又一个将网络作为一种生意工具的商业组织:比如携程就自我定义为一家旅游公司,而不是网络公司。

互联网行业的本质就在于,它已经不再是一个行业了,而是,一个社会。

时间: 2024-08-01 21:34:20

互联网行业的本质,互联网营销的相关文章

互联网行业规范意见稿遭拍砖细则被指不尊重用户

IT时报 刘超 被指不懂互联网不尊重用户 日前,中国互联网行业协会发布了<互联网终端软件服务行业规范>征求 意见稿(以下简称<规范>),此<规范>对互联网终端软件服务企业保护用户知情权.禁止强制捆绑.禁止软件排斥.禁止恶意拦截等细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不过此<规范>一出,却惹来了极大的争议,有人批判互联网行业协会不尊重用户.不懂互联网. 仓促上阵被指态度不端正 2010年11月爆发的3Q大战以及不久前出现的金山指责360窃取用户隐私事件,都让网民对我国互联网终

新浪或正在重新定义互联网行业营销未来

在互联网发展的大潮中,新浪作为领航者,以洞察用户行为为根本,不断变革与创新营销方式.12月12日依托新浪网与新浪微博覆盖中国近八成网民的海量用户的天然优势,并打破门户网站与社会化媒体.移动互联网与PC端的营销介质区隔,更是推出以更快速.更有效的方式,按独立用户进行频次优化投放的全媒体覆盖广告平台"龙渊",这也是中国互联网行业首次提出全媒体覆盖广告平台概念,这意味着新浪正在重新定义互联网行业营销的未来. 在"跨屏"中寻找一个连接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营销进入高速发

韩后创始人王国安:互联网精神的本质是流氓精神

去年8月,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0091.html">南方都市报上一则"天下无三"的"出位"广告引爆了网络,,让许多人一夜间记住了"韩后",这则广告的幕后策划正是韩后创始人王国安.11年勇夺江苏卫视标王,12年国内首家签约全智贤做代言,13年回款达不到6个亿就裸奔,王国安的大胆出格业内闻名,江湖人称"王敢敢".大胆不等于鲁莽.王国安说,其实大家都错了,

大数据显示互联网行业加班最狠 怎么破?

文章讲的是大数据显示互联网行业加班最狠 怎么破,"加班"这个词对于现代上班族来说一定不会陌生,尤其是在互联网行业奋斗的人们,而在互联网行业中的程序猿们更被誉为加班中的"战斗机".近日,滴滴发布的<中国智能出行2015大数据报告>更是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数据中显示,北京是全国加班最严重的地方,白领19点前下班的人数比例不到四成.综合多个行业的"大排名",下班时间最晚前10名分别是:可口可乐.奇虎360.宝洁.阿里巴巴.京东.森马服饰.联

解密“互联网流量”生意本质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好久没有动笔写文章了,总为自己各种忙找借口,其实就是惰性养成的,发现年纪大了,执行力变得越来越差,以为搞管理做运营就高大上了,不用再去理会执行层面的事情,只要去评估考核下属工作结果就可以了,然而有时候却事与愿违,细节疏忽造成了整个产品,项目严重打折,遥想当年为了一个想法半夜起来写文档,画原型,执行力爆棚,该给自己敲敲警钟,改改了. 有点跑题了,楼上装修搞的我思路有点错乱,想到哪写到哪,文字组织如果有点问题,别抨击我哈. 言归正传,今天就随便调侃下互

专栏:张小玮谈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什么

口述 | 买卖宝CEO.大Q手机创始人 张小玮文字整理 | 翟文婷我创业多年来,经历了移动互联网的三次潮起潮落,从最早的SP时代到3G门户时代,然后是现在.平心而论,不少热门概念都是假的.作为创业者或许可以用一个概念来吸引人才.资金和关注度,但是我们自己一定要心中有数,不要自欺欺人,知道什么才是真实的,什么才是本质的.比如,当下被炒热的大数据思维.用户思维.免费思维.迭代思维等,这些都不是本质.以前去商场买化妆品,营销人员都会让你闻闻味道,或者送你一个小瓶试用装,免费思维很早就有.还有迭代概念,

《互联网+ 电商平台设计与运营》一一1.2 回归本质——互联网电商的商业逻辑

1.2 回归本质--互联网电商的商业逻辑 电商电商,"电"是手段,"商"才是本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仍然是大商业的范畴.使用互联网营销工具,就是通过互联网工具,借助互联网思维,将价值更好地传递给客户,让客户更好地理解并吸收.在这种交易过程中,互惠性就是你能给别人带来什么,然后你能从别人身上得到什么价值.设计师的价值,就是将价值可视化,更易于让客户接受:运营者的价值,就是与更多传统生产商紧密合作,共同对单品进行包装,实现更大市场价值.本章所阐述的互联网商业本质,都

移动互联网行业应用时代三方求变

移动互联网迫切向我们展示着它给生活带来的曾经是"异想天开"的诸多改变,刚刚发布了小米手机的雷军在2011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曾断言:"现在是移动互联网创业最好的时代,也是移动互联网大发展的时代."移动互联网在中国曾经历了短暂的困惑期.早期市场也曾因资本的蜂拥而至泡沫过,而今,它终于通过业界的共同努力,自然平稳的融入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信息通信.商务金融.文化娱乐等各方面的技术创新,同时也推动着相关行业和产业的进步,此中隐含着各个行业和企业对

互联网思维是创业者的营销天堂?

[i天下网商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文/天下网商从马佳佳到黄太吉到雕爷牛腩,这些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代言人"一夜走红,瞬间引领了一大批营销跟风者,于是,用互联网思维卖肉夹馍,用互联网思维卖橙汁,做互联网思维的手机,做互联网思维的汽车,做互联网思维的豆浆店--似乎互联网思维突然变成了一句很灵验的咒语,只要对着你现在做的事情大声念几遍,就能点石成金.而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