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到来,认同这一判断的人越来越多。
接下来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大数据意味着什么,它到底会改变什么?仅仅从技术角度回答,已不足以解惑。大数据只是宾语,离开了人这个主语,它再大也没有意义。
我们需要把大数据放在人的背景中加以透视,理解它作为时代变革力量的所以然。
变革价值的力量
王立军有句名言,我读过的书可以把你们火化了。翻译成大数据的术语,相当于在说数据有多大。现在许多人定义大数据,只强调大,那意思跟这没什么两样:大数据有多大?大到可以把你们都活埋了。
预料到人们会有这种误解,所以《大数据时代》的作者舍恩伯格,马上出了第二本谈“大数据的取舍之道”的书,书名就叫《删除》,提醒人们,趁还没被大数据埋了的时候,赶紧删除那些垃圾。
为此,我提出一个有针对性的公式:数据+意义=智慧。我认为数据只是客体,一旦离开主体的意义,就会事与愿违。大数据好还是不好,判断标准要看意义的有无:有意义的数据是智慧的,没有意义的数据只是垃圾。
仅从大数据的“大”望文生义,很容易演化为又一场圈钱、圈地运动。象云计算、物联网那样,一哄而起,盲目建设。最后只是让那些推销设备的赚大钱。过去这样的事情太多了。这次必须吸取教训。
大数据值不值得中国重视,首先要看这件事的意义在哪里。大数据不是为了堆一大堆数据摆在那里漂亮,而是为了让我们做的事更有意义。由于做的事更有意义,而使我们变得更加智慧。一句话,大数据是为了大智慧。
再说得鲜明一点,大数据针对的反面是什么,它最大的变革对象是变什么?我认为,大数据针对的是人们净做有价值但没有意义的事,要把它改变为让做的事情既有价值更有意义。大数据所能触及的变革的最高层面(现在还不敢肯定中国能不能触及到),是将GDP导向,转为幸福导向。
当代中国做的最大的事里边,属于价值有余但意义不足的,要算GDP上去了,但环境更加污染和社会更加紧张。表现为有钱但不快乐——有钱(有价值)的部分上去了,但不快乐(意义缺失)的问题总难以解决。智慧不智慧,针对的就是有意义没意义。大数据就是通过意义识别,将GDP中无意义的部分——不会带来满意的部分(如污染和腐败)——剔除出去,只留下既有价值,又有意义的部分。
智慧地球,不是说让地球上的砂子变智慧了,而是说利用大数据,把仅仅能增加GDP但对人没有意义的资源耗费(污染和浪费)节省下来,只让GDP中有意义的部分得以精准保留。
智慧政府,不是说让政府办公大楼上的砖头变智慧了,而是说利用大数据,以办实事的方式为人民群众服务,同时让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这种意义信号,通过官员博客之类碎片化的渠道,进行无孔不入的官民交互。不是4年双方才呼吸一次,而是7(天)乘24(小时)地呼吸。这是没有政治体制改革形式但更实质的创新。
从时代的角度讲,人类正在通过大数据,从一个以温饱和小康决定生存的时代,进入一个以意义决定生存的时代。从大块头的时代,进入大智慧的时代。在世界民族之林,丛林竞争的法则,将进入用大智慧灭大块头的时代。一个GDP上的大块头,哪怕它达到清朝1820年的水平(GDP世界第一),但如果没有大智慧,不用20年,就会输得比清王朝还惨。
大数据时代的国家竞争,将变成意义控制权之争。无论中国进入不进入大数据时代,要不要大智慧,">世界各国都会进入这个时代。中国不进入,顶多是使中国显得更愚蠢一些而已。未来,美国要亡中国,日本要亡中国,没别的路,仅此一条通路。就是让中国吃成个大块头,但意义的话语权完全掌握在别人手中,因此显得傻傻的。而中国要图存,必须抓住大数据这个最后机遇,夺回意义的主导权,做到大块头有大智慧。大数据不扣这个题就是帮闲,扣这个题才是帮忙。
不懂技术的人,请从我下边这个比喻中理解什么是大数据。罗丹说,什么是雕塑?那就是在石料上去掉那些不要的东西。什么是大数据?那就是在GDP中去掉那些不要的东西。如果用罗丹的“思想者”代表有意义的,如幸福和快乐,石料代表有价值的,如GDP。大数据就是根据意义的需要,把不属于“思想者”的石料去掉,把GDP中那些凡是有价值但没有意义的部分剔除。这就是“大数据的取舍之道”。
光围着圈钱圈地来建设大数据就瞎了,中国要围绕大智慧来建设大数据。未来十年,决定中国是不是有大智慧的核心意义标准(那个“思想者”),就是国民幸福。一体现在民生上,通过大数据让有意义的事变得澄明,看我们在人与人关系上,做得是否比以前更有意义;二体现在生态上,通过大数据让有意义的事变得澄明,看我们在天与人关系上,做得是否比以前更有意义。总之,让我们从前10年的意义混沌时代,进入未来10年意义澄明时代。
变革经济的力量
大数据再能,也不可能光靠自己就能。大数据转化为经济能量,要同经济主战场的重量级难题的解决联系起来。以下仅仅列举一些具有万亿级能量的影响。
大数据激发巨大的内需增量,引发产业的巨大变革。
阿里巴巴已经提出,要利用电子商务,用互联网的方式能聚合消费力,引导和激发消费力,从而激发巨大的内需增量,引发产业的巨大变革。当前,阿里巴巴正致力于通过数据和C2B的结合,启动内需。双十一电子商务交易达到191亿元,2012年全年突破1万亿。预计到2015年,阿里巴巴交易额会达到2.5万亿,到2010年会达到10万亿。这相当于现在十个大省的实体交易量。须知,一天一个191亿,全年才7万亿。由此可见,电子商务在启动内需方面有多么大的潜力。
对于启动内需来说,大数据最大作用和发力点在于,推动经济从B2C,转向C2B。野村综合研究所在预测2010年至3721.html">2014年的发展趋势时,称之为“产消逆转”,即B(生产者)与C(消费者)关系的逆转。在沙集,我们看到,普通农民通过电子商务拿到订单,马上就从弱势群体,变成了龙头。生产者跟在他们后面,按他们的订单组织生产。这就是从启动内需开始激活经济的新形式。
产消逆转与大数据有内在的关联。B2C与C2B涉及的数据问题完全不同。以往,经济过程都是以生产者为起点,以消费者为终点的过程。生产者发布信息,一对多地向消费者传播,数据相对简单。今后,这个过程倒过来以后,是消费者向生产者发送信息,生产者根据这些信息定制产品。由于消费者非常分散,多对一或多对多地交互信息,要求大数据在其中发挥作用。
在青岩刘村,电子商务不是先有实物,再去找消费者。而是店主先与消费者打交道,从几千种数据包(包含商品说明和图片)的排列组合中,定制好消费者需求,再到网货超市中,根据数据包提货。而网货超市则根据数据包的需求信息,去组织货源和生产。不久前,龙永图先生与我起谈网购时,听到刘文高说青岩刘村在双十一,有的人一天就做了2000万元的生意,不禁大加赞赏。认为这是一条启动内需的新路。
生产者是有价值的,消费者是价值的意义所在。有意义的才有价值,消费者不认同的,就卖不出去,就实现不了价值;只有消费者认同的,才卖得出去,才实现得了价值。大数据帮助我们从消费者这个源头识别意义,从而帮助生产者实现价值。这就是启动内需的原理。
(责任编辑:蒙遗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