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张一鸣:大数据是网络空间的“上帝”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因而信息过滤和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推送,便成了至关重要的事情。而这,也正是今日头条可以从众多新闻客户端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2012年8月,今日头条上线,以其独有的大数据分析和定制化推荐而迅速受到热捧。从资讯客户端变为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创业不足三年,这家公司的估值已经达到5亿美元,而这些都是今日头条背后所蕴藏的大数据算法的价值。

如何推测你的喜好?好算法不如大数据

当你身在外地旅游时,打开今日头条,你会突然发现,它为你推送的消息里,多了几条当地的旅游攻略。当你晚上失眠睡不着时,打开APP最先看到的,多是情感相关的内容。这些都是今日头条用户使用的场景之一,你也许会好奇,它是如何做到更懂你的呢?今日头条的负责算法数据的技术副总裁杨震原给了我们答案。

“个性化推荐算法就是基于投票的方法,”杨震原说到,今日头条个性化推荐的核心理念其实就是投票。“实际上个性化推荐并不是机器给你推荐,而是人与人之间在互相推荐。”

他将个性化算法比作是数豆子的方法,每一个人拿一个豆子,喜欢哪一篇文章就把豆子给这篇文章,然后由机器去数,最后得到结果。依照这种算法,同样两篇文章,当前三个人都对第一篇文章做出“投票”时,那么,给第四个人推送的必然就是第一篇文章了。

此外,人群可以基于年龄、性别、地域、职业等分类,而文章也可以通过关键词、发布时间、所属地区等分类,再结合用户反馈的数据,才有了“你关心的,才是头条”。杨震原表示,今日头条推荐的方法也是机器学习的算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很多豆子产生,当你拿着手机每看一篇文章,你的每一次点击和搜索,各种行为,都会被记录下来产生数据。

如杨震原所说:

“More data beats better algorithms,大数据胜过好算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才真正释放了这些算法的价值和意义。”

今日头条的下一个五年,机器才能抹平信息鸿沟

创业三年以来,张一鸣的团队,积累了2.2亿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数据。这些数据要怎么才能更好玩呢?于是,他们搞了一场有关“算数”的发布会,第一次通过数据,向外界展示了今日头条的用户是怎样的一群人。

根据他们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男性用户占到了65%的比例,而虽然女性用户较少,但是她们的平均停留时长在8分钟,明显高于男性的5.5分钟。

“广西的人最爱点赞,河北人最爱看段子,最关心时政的是山西人,最关注八卦的是天津。”

这都是今日头条根据用户习惯得出的数据。张一鸣解释说,

“过去是依靠人总结知识,现在可以通过系统、学习用户的行为特征来储存智慧。有很多人问我,未来5年今日头条会变成什么样?其实大家看我研究的APP,大概能知道我在关注什么。”

张一鸣边说边把自己手机里400多个APP展示给大家看。他自己总结了三个努力的方向:

一是让更多种类信息,包括文字、图片、短视频如何在更多场景下给用户更好的推荐。其次是能不能把握用户越来越多的习惯和数据,使基于相同兴趣的用户更好的进行交流和互动。第三是希望能够连接更多O2O的服务,让今日头条变为“今日生活”。

那么在今日头条背后做数据支持的算法和大数据呢?

张一鸣认为,在下一个五年中,将有越来越多人的兴趣、行为被投影到网络世界,当数据越来越多,机器就会越来越懂我们。在张一鸣看来,大数据就网络空间的“上帝”,在俯视观察着所有人。

“虽然机器的智商未必高于见多识广的人,但人的记忆量有限,处理的数据量也有限。机器却可以不知疲倦,每时每刻都可以输入海量数据。通过感知理解判断之后形成机器的智慧,能够大规模的抹平信息的鸿沟。”

上线不足三年,2.2亿用户,2000万日活。对于团队所取得的成绩,张一鸣并没有太过沾沾自喜,毕竟今日头条算法推送的背后还有着太多需要改进和优化的地方,产品也仍在遭到用户不断的吐槽。更重要的是,1月19日,搜狗刚刚推出了“微信头条”,竞争对手,正在紧随其后。

最后,附数据图两张,小伙伴们请自行对号入座哦~

(责任编辑:mengyishan)

时间: 2024-10-02 07:20:33

今日头条张一鸣:大数据是网络空间的“上帝”的相关文章

链家跨界合作今日头条,大数据将重塑房产交易服务

数据的时代,商业机会可以说无处不在.2016年9月1日,链家与今日头条在北京召开"链上你的家事头条"发布会,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并联手发布<城市新主人数据报告>,双方就此展开了内容和平台的合作. 内容和平台互补,跨界合作的新商业典范 据了解,链家与今日头条本次合作是为了实现"内容+平台"互补,链家网首席营销官宋琦在发布会上称,链家与今日头条将在三个方面进行合作. 第一是品牌的合作,第二是用户的打通,第三是数据和内容的整合与共建.在品牌和用户打通上,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张一鸣:百度成就资讯黑马

作为国内首款基于社交媒体数据分析.能够自动为用户推荐最感兴趣的个性化新闻的资讯APP--今日头条的创始人兼CEO,张一鸣的手里握着一份相当不错的成绩单:成立一年多,今日头条就已跻身新闻客户端前四,成为一匹不折不扣的用做搜索引擎的方式提供新闻资讯的黑马.尽管个性鲜明,但大多数人在未使用之前,还是不了解今日头条的优势在哪里.于是,张一鸣强调:目标为不断扩大用户群的推广,是今日头条始终面临的挑战.与百度91平台近一年的合作,令今日头条的分发下载量有了一个客观的增长,这让张一鸣很满意.最近易观发布的20

用户态与内核态通信-netlink处理大数据在用户空间和用户态的通信问题时间问题?

问题描述 netlink处理大数据在用户空间和用户态的通信问题时间问题? 在中断处理函数中进行网络报文的读取,然后通过netlink机制上传到用户态,进行报文分析.要求真个netlink上传数据,到数据处理完成,不超过250us,通过测试时间为2mn,左右 请问谁知道netlink用户态和内核通信时间大概多久? 解决方案 linux用户态与内核态通信netlink

今日头条张一鸣:移动互联网让内容发布者和用户直接发生联系

今日头条张一鸣:移动互联网让内容发布者和用户直接发生联系11月19日消息,在2014 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今日头条CEO张一鸣表示,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双向的,用户的行为可以随时返回到内容发布者,并且内容发布者有机会不 经过第三方和用户直接发生联系.张一鸣指出,近两年最大的变化是传播介质的变化.首先是信息传播形态,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不仅仅是视频.图片.文字等等,现在投票和游戏也是一种形态:其次,我们发现它确实是双向的,用户产生的动作行为无论是评论 也好,还是游戏的测试结果,也是对这个内容的再一次贡献,

创新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引导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产生速度快,数据体量大,而且异常复杂.在新的网络舆情环境下,我国的网络舆情引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大数据也为网络舆情引导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新形势下,应积极树立大数据理念,深入挖掘和合理利用大数据在网络舆情引导中的价值,创新网络舆情引导思维,抓住网络舆情的本质特征,探索网络舆情演变的内在规律,尽快建立起适应新形势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分析海量信息 预测发展趋势 大数据使网络舆情预测成为现实.对已经出现的网络舆情予以监测,这是网络舆情引导的传统做法,也是以往网络舆情管理的起

借力大数据强化网络舆情分析研判

新媒体时代,大数据技术方兴未艾,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借力大数据强化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有效预防突发事件发生,对舆情工作者亦是有益尝试. 预测是大数据舆情分析研判的核心 大数据的核心作用是预测,大数据舆情分析研判是舆情工作者通过收集分析互联网上关于社会热点或网民关注焦点事件的大量消息报道,发掘背后隐藏关系,进而预测事态发展趋势,为舆情事件处置提供决策参考. 预测不是预知,更非先知,大数据舆情分析研判也是通过对现有数据分析运算而推出结论,对事件发展趋势的预测与数据数量.质量和分析模型等密切相关.在

大数据时代的空间分析

大数据时代的空间分析 张晓祥 近年来,大数据越来越多地被用来描述正在到来的信息爆炸的时代,也引起了产学研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首先综述了大数据和空间大数据的特点和最新发展.其次,从GIS基础理论方法的角度回顾和评述了空间分析.空间建模和空间优化等三个地理信息科学的核心议题.在此基础上,引申出空间理论方法背后隐含的空间哲学和空间思维.最后指出了大数据时代地理信息科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大数据时代的空间分析

今日头条张一鸣:1亿美元之后凡是来找的都说不需要

2014年6月份,今日头条装机量已过2亿,日活跃用户超2000万.融资1亿美元之后,估值已经达到5亿美元,下一轮融资后估值将超过10亿美元.今日头条快速发展,寄托了更多人的希望,就要更以长期的计划来安排事情,要更慎重.张一鸣说:1亿美元之后,凡是来找的,我们都说不需要.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毫不讳言他这一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功.在这波移动互联网公司之中,不论是用户规模.用户停留.产品的数据,还是团队.营收增长,很少有能和我们相比的吧. 目前今日头条APP装机量已过2亿,日活跃用户超2000万,利润快速

今日头条张一鸣:四战四败,“程序猿”的艰难转型

四战四败后,第五次创业他做出"今日头条".人家靠编辑整理新闻,他偏让代码推荐新闻. 作为程序员,张一鸣和一帮"码农"为"今日头条"写了上万行代码:作为CEO,他"发明"了一套工程师逻辑的公司运营规矩. "今日头条智能水平只能打30分" 员工们对张一鸣有个共识:一个没什么爱好的"码农宅男". 张一鸣听了很委屈:我有爱好的,我的爱好就是获取信息! 自称"重度信息获取症"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