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格兰仕“打砸门”,后是格力被控“血汗工厂”,家电业频繁“后院起火”背后,有人将其归结为90后员工脾气大、有个性、不好惹。不过回顾一系列“事故”不难发现,珠三角等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正成为矛盾激化的重灾区,在员工一身“戾气”背后,现今家电企业发展战略与管理模式也不免遭受质疑。人们不禁感慨: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使一贯温驯的中国工人用最极端的方式与“东家”反目,最终以两败俱伤的结果收场?
一宗罪:价格战“后遗症”
深入剖析格兰仕、格力等“事故”企业可以发现,它们无一不是各自领域的“价格屠夫”。然而“大规模制造、低成本分销”模式也有个致命弱点,那就是“生产制造成本”的持续上涨。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来,市场饱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用工荒”的持续发生,价格战的结果往往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对于格兰仕员工打砸事件,就有家电专家指出,“醉酒”可能只是导火索,过激行为背后是员工的不满情绪。“微波炉在格兰仕的业务占主要部分,然而这一产品在中国已经走过了高速扩张时期。格兰仕的空调、洗衣机产品市场份额有限,企业没有定价权,但一直奉行低价策略,营收堪忧。”
二宗罪:产业转型之殇
当价格战难以为继,越来越多的家电企业迫切希望调整商业模式和经营模式,完成从低端制造向中高端制造转型,从价格战向价值战转型。其中,格兰仕提出了微波炉高端化、高价值化的转型战略,格力也企图搭乘智能化快车。然而这些都不是“一夕之功”,像格兰仕这样的企业,放下“价格屠刀”无疑是一场“自我革命”,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同在。
需要指出的是,在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涉及到企业主体变更、企业并购、终止员工聘用、劳动经济补偿、工龄、社保福利等,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就成为考验企业手腕的棘手问题。
三宗罪:企业诚信拷问
据相关当事人透露,格兰仕打砸事件起因是抗议工资低于公司招工时承诺标准,招工时,企业承诺月薪2800元到4100元,可员工最后拿到手的只有2300元,福利大多没有兑现。无独有偶,来自《时代周刊》消息爆料,从2011年到现在,所有格力子、分公司和空调各生产基地的中层干部骨干奖金至今未发,涉及数百人员,按以往奖金标准,国内几个空调生产基地,包括凌达压缩机、凯邦电机等生产基地在内,总金额达数千万元。
在此姑且不论消息可靠性,但薪资待遇问题“连绵不断”也不禁让人们心中打上一个问号。当务之急,上述企业要做的恐怕不是急着发表声明、公布真相,围绕薪资待遇开诚公布,洗清自己“薪水屠夫”的帽子才是正道。
四宗罪:管理模式僵化
2012年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撕开了制造业的“遮羞布”,在国际化、高端化的“硬币”背面,是“苦行僧”式的半军事化管理,甚至个人尊严的妥协。格兰仕、格力等传统家电企业爆出的劳资纠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员工“个性化”与企业“规模化”之间的矛盾导致。
过去的70、80后员工,受家庭条件、地区差异等因素影响,容易抱持“知足长乐”的心态,甘愿化身企业战车上一枚量产的螺丝钉。但时过境迁,如今一线员工日趋年轻化,90后、95后的青年男女开始充当工厂骨干,他们打工不再只是为了“糊口”,同时还需要足够的尊重以及个人空间,企业过去那种“圈养式”劳动以及“家长制”作风自然会招致反感。
五宗罪:成长空间狭小
对中国家电企业来说,整体发展战略与员工个人成长往往是“冰火两重天”,一方面企业越做越大,另一方面,员工的成长却不在计划之内。今年广交会上,格兰仕整体展现了微波炉、空调、冰箱、洗衣机、干衣机、洗碗机、烤箱、饭煲、电磁炉、水壶、开水瓶等一系列产品,并提出了“全白电拥抱新的消费时代”的主题。
反观其基层员工,这批成长于新时代的农村年轻人,仍然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枯燥、乏味、机器人一般的流水线工作。过去有个故事,说海尔、长虹、小天鹅等企业的员工以身穿工厂制服为荣,因为身上的衣服彰显了个人价值、经济收入以及社会地位。现在格兰仕、格力的员工恐怕再难有这种情结,究其原因,企业并不太关心基层员工的职业规划和个人成长,员工找不到“家”的归属感。
六宗罪:缺乏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时代到来,人们的生活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智能化、个性化家电成为未来趋势,价格战很难再掀起大风大浪,企业不得不经历产品设计模式、生产模式、营销模式、利润模式等环节的全面“蜕变”。
然而企业在重视产品互联、消费者互联的同时,却忽略了与员工的互联。对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运用,拉近了员工之间的距离,却拉远了与企业管理层的距离,他们宁愿“有图有真相”,也不大相信所谓的公告和指示。
回顾格兰仕打砸事件、格力“血汗工厂”等报道,第一时间传播的正是社交媒体。试想,如果企业能够将互联网思维扩展到与基层员工的交流、互动,那么即便不能平息怨气,至少可以第一时间还原真相,减少猜疑,从而使问题得到更加妥善的解决。
七宗罪:危机公关意识不足
事故发生后,相关企业的“高”姿态作风也遭人诟病。以格兰仕打砸事件为例,事后格兰仕官方高层以“闹事员工极少,打砸工厂的也就几名酒后滋事员工”的结论收场。对此,很多网友并不买账,多烈的酒让人醉到“组团”打砸工厂?几个员工“滋事”,何以劳烦梁昭贤总裁亲自出面?“自愿”辞职背后是员工心理承受能力太差还是另有隐情?格兰仕方面为何息事宁人不去追究闹事者法律责任?
就一纸声明来说,格兰仕方面有太多遭人“挑剔”之处。诚然,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年轻人众多,发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但当外界质疑此起彼伏,格兰仕还以一种过度“官方”,且不够透明的方式应对,势必将自己推上负面舆论的风口浪尖。
综上所述,格兰仕等家电企业遭遇的“内部矛盾”并非个别现象,它是融入中国家电制造企业血脉之中的“遗传病”。在旧的市场环境下,或许“症状”并不明显,但随着时代进步与市场发展,固有的旧思维、旧模式势必会成为阻碍企业长远发展的“顽疾”。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家电制造业而言,清除“顽疾”或许伴随高额的成本付出和体制改变的阵痛,但阵痛过后也许就是新生。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稿件,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获得授权。否则,本人将追究非法转载的责任。
我开始玩微信了,欢迎加我微信公众号:jiawebjn
最新的行业消息,最火爆的行业内幕,敬请关注
微博:http://weib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