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SaaS市场到底有何不同?

周一刚从硅谷回来,崔强约我写一篇文章来介绍美国的SaaS市场见闻。实际上,一个礼拜的确看不了多少东西,即使看了也只是加深了既有的认知。所以我利用这个机会谈谈我对中美SaaS市场差异中较为本质的问题。这些观点更多来自我多年的观察和比较,不是一朝一夕现象级的对比。


总体而言,从2007年之后,我并不认为中美的SaaS市场有多么本质的不同,我认为市场的共性要大于个性。这正如中国已经不再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一世界的距离在有些地区和行业已经非常小。这也意味着,我并不认为中国SaaS市场现有的问题是独特的,尤其是中小企业市场的SaaS服务,我们采取的基本运营模式,产品技术选型和硅谷公司相比并没有那么大的区别。互联网的影响不仅冲击传统产业,对互联网行业本身的全球渗透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硅谷任何一家新创的SaaS企业,他们的创业背景,产品体验,市场营销方法隔了一个礼拜就能够出现在国内科技博客的文章中。美国有一家叫SaaStr的行业服务网站很有名气,他们的老板叫Jason Lemkin,而咱北京有崔牛会的崔强。

从客户市场看,硅谷公司面临的美国企业市场也很复杂和多元,当然总体规模也很大。在硅谷有500万左右的科技企业从业人员,这决定了很多SaaS服务在初创阶段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影响这个早期用户群体,但美国市场也存在广泛的传统行业中小企业,小商户市场,他们同样分布在广袤的1000万平方公里上,在硅谷几乎人人听说过Slack,但到了芝加哥,你如果随机问10个人,有一个听说的就不错了。回到国内的现实,我们每一天也都在权衡市场的选择,进入的路径,到底是从大企业切入,还是从小企业发言,到底集中精力在一线城市,还是通过渠道覆盖更广泛的二三线市场。这个命题在两国是基本一样的。

从未来趋势看,我觉得共同点就更多了。可能实现的周期会有差异,但是最终SaaS必然成为企业应用的主要模式,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中国总有一天会彻底完成“发展中国家”的进程,在经济结构上体现出今天发达国家的特点,在发展成熟的经济社会,生产型技术和服务业占据超级主导的地位,拥有最高的市场价值,驱动几乎所有经济领域的发展。不管你愿不愿意,中国肯定会越来越像美国,至少在经济结构上。

市场的共性就此打住。因为如果不继续描述清楚市场个性,就无法知道怎样弥补和超越。毕竟在中国,我们已经有了成百上千的B2B创业者,正在不同领域探索和试图解决市场问题,了解清楚市场差异,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定位到问题背后的问题。接下来,我就谈谈我观察到的两国市场目前最大的三个不同。

中国市场还没有那么强劲的需求

市场需求特点是差异比较的首要问题,中国SaaS市场的客户需求密度要明显低于美国,注意我说的是密度,不是总量,也就说每100家随机企业中有多少具备现实的SaaS软件使用需求以及对应的使用量。造成当下需求密度差异的原因我觉得来自几个方面:

1)经济结构中智力密集型企业还是不够多。反之,在资金、资源和劳力密集型行业中,所有的经理人员都没有充足的动力投资效率工具。这个道理是很浅显的,从而也影响了几乎所有SaaS品类。这带来的现象就是业内普遍认为大多数SaaS应用缺乏需求刚性,比如我们所在的协作类目就是典型的例子,实际上,刚性缺乏背后的原因还是具有迫切需求的客户比例不够高,而一旦找对了客户群体,产品和市场需求更加适配,主流用户群体就有了充足的买单理由。例如销售人员众多的组织必然需要选择一个CRM产品,项目管理需求密集的行业必然需要协作工具等。

2)大中企业还没有跨越心理鸿沟,SaaS企业也没有跨越主流市场鸿沟。Geoffery Moore在著名的《跨越鸿沟》一书中描述了技术产品的典型生命周期,揭示了任何新兴技术产品都会经历尝鲜者,早期用户,早期主流,晚期主流和末班车用户这几个阶段。在他最新的第三版中,更新了很多案例都来自SaaS软件行业,而其中最典型的案例之一就是Salesforce。

在企业用户中,大中企业是重要的主流用户群体,至少他们的雇员人数在整个市场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如果SaaS不能广泛进入大中企业,需求的密度就谈不上高。对应中国市场的现实就是大部分大中企业(我个人感觉的边界在500人以上的企业)还不能容易地接受SaaS软件产品。尽管他们中的大部分还在使用或者寻求私有部署方案。今天不是辩论私有部署是否合理的时候,但可以肯定的是,SaaS公司如果继续提供折衷的私有部署服务,就永远不可能跨越这个鸿沟。咱们的任务不是获得一个大企业客户,而是说服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大企业开始使用公共云的SaaS产品,而跨越鸿沟的过程就是这些典型的早期主流用户群体逐步聚集后,开始对更大规模的晚期主流用户产生影响,最终让新兴的产品变成了成熟而主流的方案。当年Salesforce拿到美林证券的10000坐席订单就是它跨越鸿沟的标志性战役。

过去两年,我们行业一直纠结到底要不要做大企业市场。实际上,服务大中企业是无法回避的,否则产品就无法影响到达主流用户。真正的问题是,每个产品如何找到一个定点的对岸滩头,扎实地着陆在鸿沟对面的一个阵地上。整天想着如何攻克大企业市场,不如找一两家真正搞定。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做法,就是把大企业化整为零,变大为小,在事业部、项目组这个级别上用SaaS模式开始服务。Dropbox在美国,明道在中国大体是这么一个模式。

一旦中国的大中企业开始接受或者事实上使用SaaS模式,我认为需求的密度问题就基本解决了。

历史使用习惯和能力

中美差别的第二点来自于用户的历史使用习惯。早在SaaS产业开始前的数十年,欧美国家的企业用户已经建立了使用信息产品的习惯,甚至建立了付费使用的习惯。过于久远的商业工具就不说了,PC时代开创以后(1980年代),几乎所有的中小企业都开始使用电子表格,财务软件等产品。像Intuit的Quicken更是在那个年代一统天下。在SaaS之前的年代,哪怕是这些盒装软件产品也培育了广大的用户群体。SaaS一出现,因为它出色的性价比和盒装软件无法比拟的好处,用户当然很快能够迁移,因为这不是习惯的新建,只是一个非常有动力的延续。

另外一个差异是用户的使用能力。实际上,我并不认为SaaS产品需要多么独特的用户能力来开始使用,大部分品类的现代SaaS都能够做到简洁易用,我认为导致所谓的能力差异还是因为习惯上的差异。这就像不怎么阅读的人觉得读一本书好累,经常阅读的人就能够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

咱们八十年代末的时候才开始有了基础的会计电算化,除此以外,企业接触的第一项现代信息工具就是打字机和若干年后的电子邮件。今天,很多企业依然抱怨SaaS产品不好用,员工用不起来,产品过于复杂。这个问题背后有很多层次的原因,包括厂商的产品设计与运营能力的问题,也包括下文我要提到的竞争结构问题,同时也有主流用户群体的使用习惯和能力问题。

问题是,这个差距怎么来弥补呢?历史不会重来,中国市场的这个先天弱点是不是致命的呢?

我的答案比较乐观。历史的问题只能靠历史解决,虽然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是可以预见未来。要等待一个现代SaaS的适应用户群体需要多久时间?我自己的感觉是很快,不需要等待自然生育成长的一代人,只需要商业社会中的主流管理者群体完成代际交换即可。更具体地说,在中国,接近美国社会的商业管理群体大概就是1985年以后出生的一代。他们中最年长的已经30岁,再过3-5年,他们会take over. 也就是说,那时候,你面对的典型用户,都是受过西方商业与管理思想影响,具备足够的现代信息工具使用技能,他们过去帮助过上一代的老板们信息化,明天,他们主导自己企业的信息化。

当然,不是所有的同行都同意我,至少在行动上,我注意到很多产品的设计思想上,非常重视迎合现有主流用户的使用能力,在产品繁简度上偏向于简,在功能导向上偏向于管控型的目的。我觉得这里并不是要争论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反映了不同厂商对用户群体需求变迁的预判差异。

激烈但是并不同质的竞争

最后我要说的一个差异就是竞争格局和竞争策略。这可能是今天对比两国SaaS市场很大的一个直观感受。

美国的SaaS公司并不少,BVP每年更新的产业图谱已经密密麻麻了,有些领域的竞争的确也十分激烈,头对头竞争的情况不在少数,比如Trello, Asana和Basecamp之间的争夺。但是几乎每个市场的竞争都不至于那么同质,产品并不雷同,每一家企业都会主动或者被动地选择一个定位空间,除了极个别的入口型应用外。但即使是这个领域,比如Slack和HipChat之间也不是完全的敌人关系,后者母公司Atlassian的其他产品,例如Jira,Confluence等也同样是可以和Slack集成的。这样的竞争合作关系对他们的客户来说,只有好处,没有伤害。

中国市场的差异在于,很多参与同一个市场的竞争者都很难拿出差异化的方案,不得不进行同质化的竞争,在我们所在的协同领域,同质化更加严重。其实一般行业中同质化竞争也很普遍,但为什么对SaaS行业来说是灾难呢?因为SaaS产品的边际成本非常低,大多数成本都是固定成本,这导致在同质竞争压力下,厂商会无底线地在价格上退让,因为客户数量规模是唯一求生的可能,这种价格竞争的极致就是彻底免费。SaaS商业模式最大的优势(高毛利),此刻变成了最大的伤害。当然,有人不承认这个逻辑,认为免费模式的起源不是来自于同质化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你说对了,那是因为总有人不愿意锁死在同质化竞争中,希望通过商业模式来差异化。但是,有个事实很清楚,选择免费商业模式并不足以差异化,事实上,今天选择这条路径的厂商已经不是少数了,真正能够差异化的依然在产品本身,选择服务不同客户需求的过程。

关于最后这一点的未来预判,我觉得竞争同质化的问题在中国互联网各个细分市场的历史上是极其普遍的。在过去近二十年,几乎所有的热潮更迭都伴随了这个过程。同质化竞争也没什么不好,它会相对加快优胜劣汰,促使一部分企业退出,让行业更加健康起来。所以,哪怕是最后这一点,咱们也没什么可抱怨的。一切都会过去,风暴中的尘土终会落到地面,市场与竞争的规律哪怕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它始终像重力一样稳定。风暴之后留下的企业,就是成功跨越了主流鸿沟的企业,一如新浪之于门户,网易之于游戏,腾讯之于社交,淘宝之于电商,携程之于流行,美大之于O2O,而在他们成功前的若干年,业界一样对各种商业模式的优劣吵个没完。

本文作者:philren

来源:51CTO

时间: 2024-07-31 02:24:08

中美SaaS市场到底有何不同?的相关文章

深度:中美SaaS,差异究竟在哪里?

编者按 :程远先生曾经历了Box 从2009年转型企业级SaaS一直到2013年成为行业领军的完整崛起之路,他对国内外SaaS领域发展情况的深入研究对行业内的创业者而言具有极大帮助.中美SaaS创业起步阶段有何异同?中美SaaS产品形态.策略.竞争格局有什么共性与差异?国外有哪些成功的行业经验同样适用于国内SaaS领域?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将在本期<崔牛八点半>为您一一揭晓. 主持嘉宾: 亿方云创始人 程远 浙江大学软件工程学士,卡耐基梅隆大学(CMU)计算机科学硕士: 美国最大企业云存储服务商

中美SaaS差异再思考:SaaS技术的背后,还藏着什么?

作者简介: 北京极海纵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创始人兼CEO 王昊 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空学院.地理信息界资深人士,曾任Esri中国副总裁.首席技术官.对地理信息和位置经济的国内外发展有深刻的见解. 最近牛透社的系列文章干货满满啊.亿方云创始人程远兄在第28期的崔牛八点半中以<深度:中美SaaS,差异究竟在哪里?>为题的分享对我有非常启发,从现在2万阅读量的情况来看,也确实有更多朋友和我一样在关注. 我趁这个思考热度也想对SaaS的中美异同与未来发展,谈一点感触.赶快落笔,不能偷懒啊,崔牛会把大家&q

中国的SaaS市场到底有多大?对中国SaaS在2016的5个预言!

一.马克.赫德的五个预言 我总是回想起,2013年8月25号的那个夜晚,我也是像现在这样坐在电脑前,盘算着刚刚到账的50万元投资款.当时我们已经4个月没有发工资了,我心里想着,这50万除了给兄弟们补发工资还能干点别的什么大事.我在一个程序员论坛上发了一篇招人的帖子,帖子内容今天已不可考,我依稀记得大意是我们是一个高大上的技术公司,已经搞定了天使并且很有希望能搞定A轮,我们做的是硅谷十分火热的APM方向,我们要招聘一个Java工程师云云.那时的我并不知道,经纬的一位分析师看到了我的帖子并打算第二天

中国 SaaS 市场客户需求密度明显低于美国

周一刚从硅谷回来,崔强约我写一篇文章来介绍美国的 SaaS 市场见闻.实际上,一个礼拜的确看不了多少东西,即使看了,也只是加深了既有的认知.所以,我利用这个机会谈谈我对中美 SaaS 市场差异中较为本质的问题.这些观点更多来自我多年的观察和比较,不是一朝一夕现象级的对比. 总体而言,从 2007年 之后,我并不认为中美的 SaaS 市场有多么本质的不同,我认为市场的共性要大于个性.这正如中国已经不再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一世界的距离在有些地区和行业已经非常小.这也意味着,我并不认为中国 Saa

六度人和张星亮:SaaS市场要回归TO B本质

云计算已经成为大趋势,在美国,为企业提供SaaS服务的Salesforce在47亿美金收入体量下,仍保持着40%的收入增速,而在国内,SaaS市场又该如何发展?作为云计算的最强趋势,CRM又会朝着怎样的趋势演进?     "国内SaaS市场是时候回归TOB本质,坚持以客户价值和产品为导向."在与Godaddy.Dropbox.Salesforce.Slack.Asana.Zuora.FreshDesk.Twilio.Gainsight等硅谷20家领先SaaS公司的领导人进行了为期8天的

中兴欲成全球品牌前三 中美两大市场对抗苹果

腾讯科技讯(明轩)北京时间12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中兴通讯计划通过高端设备和与运营商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在竞争激烈的美国智能手机市场加强竞争力.中兴通讯此举旨在成为全球智能手机三大品牌之一. 中兴通讯以生产廉价手机闻名,目前占据着美国智能手机市场大约5%的份额,并面临着苹果和三星电子等公司的激烈对抗.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何士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中美两国市场获得成功,是实现公司抱负的关键,并补充称中兴通讯希望美国市场超越中国市场,成为公司智能手机业务营收的第一大市场.负责中兴通讯手机业务

世界风电设备老大征战中美请愿书引发热议

经济危机阴云未散,丹麦风力涡轮制造商维斯塔斯风力技术集团(Vestas Wind Systems A/S,CPH:VWS,以下简称维斯塔斯)选择了一边裁员,一边扩大生产规模. 维斯塔斯目前是世界排名第一大的风力发电设备生产商.根据丹麦咨询公司BTM Consult APS的统计,2008年维斯塔斯收入80亿美元,占2008年480亿美元的全球风电涡轮市场份额的19.8%;GE全球份额约占18.6%,居其次. 本报记者发现,维斯塔斯在不同场合表示,未来要加强开发中美风电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公司还将

全球各国.COM域名注册量统计TOP10 中美比例1:13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近日,国外网站webhosting.info公布了全球各国家域名注册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8月15日,美国域名总量高达 76,946,954,居全球国家之首,德国和中国则名列第二第三.另一方面,全球通用顶级域名.COM的注册统计数据也已公布,中美比例为1:13.下 面,中国IDC评述网将和大家一起来关注.COM域名在全球各国家的注册情况.

云计算领域中美市场与创业环境的异同

简介 对于非技术背景的互联网从业者来说,云计算神马的其实非常陌生的一个领域,你听不明白他们在说什么,这让非技术背景的从业者容易觉得云计算企业神秘且高大上. 实际上光靠名字来判断的话,动不动公司名字就是「XX云」,这会让很多人产生费解.而且一些云和另一些云是合作关系,另一些云和另另一些云又是竞争关系,这更让人困惑. 作为完全没有技术背景的小白,我的一位同事曾经说:「要是有人能言简意赅的把云计算领域的一些基本情况讲一讲就好了.」于是这期的分享应该能够帮助非技术 背景的朋友对云计算以及该领域中美市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