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我们能逃离出那双窥视的眼睛吗

我们的背后不知道有多少窥视的眼睛,身份、位置、银行账号……各种个人敏感信息正被各形各色的采集者获取,滥用、泄露的风险无处不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正遭受严峻的挑战。

你放心把自己的钥匙交给陌生人吗?

在不久前支付宝的一次升级中,用户可以提供更多信息用以提升芝麻信用值。当中国移动员工宁宇发现支付宝希望客户提供客服密码,授权给芝麻信用使用时提出了质疑:“把你的客服密码告诉支付宝,就等于把自己家的钥匙交了出去,你放心么?”

我国电信运营商都要求客户设置客服密码,通过这组6位数字的密码可以进行业务查询和部分业务受理,在电子化渠道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客服密码是运营商对客户进行认证的重要凭证。

简单来说,通过客服密码可以查询用户的每月账单、各种详细话单,以及上网记录。如果支付宝发起一个话单查询请求,并提供了用户的客服密码,在运营商侧无法判断出是用户自己发起,还是第三方机构发起。

为此,宁宇写了篇文章发在自己的公众账号上,谈的是芝麻信用在采集客户信息时可能给客户带来的风险,并提醒大家关注个人隐私安全。

据宁宇介绍,文章刊出后,芝麻信用的人一直在积极寻求沟通。宁宇表示,是先放水养鱼,让产业发展和数据应用游走于现行法律法规的边缘;还是尽快修改和出台法律法规,尽可能与技术发展相匹配?在这个过程里,我们还有太多的法律问题需要考虑。

你有权利把收集到的信息用于主体业务之外吗?

11月15日,中国联通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发布了大数据在交通、金融、汽车、互联网等多个行业领域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并发起成立了大数据行业应用联盟。但是,中国联通树立起的大数据旗帜是否名正言顺却受到质疑。

中国联通实现了全国31省数据的统一采集,完成了集中、开放的大数据平台建设,六大产品的研发,对外运营体系的建立。截至2016年11月,中国联通已有27个省分公司开展了大数据对外合作业务,涉及15个行业的200多个行业伙伴,收入过亿元。

针对用户个人用户数据的使用,也有运营商人士认为:“运营商自己的数据自用是合理的,如果变现和出售就值得商榷了。也就是说,如果中国移动将客户数据用作做自有业务的精准营销没什么问题,但如果卖给第三方支持他们去做精准营销,就不合适了。”

据了解,中国联通此次发布的大数据方案聚焦旅游大数据、广告大数据、交通大数据三大行业应用及面向公众用户的“小数据”个人应用,为行业、个人提供从信息采集、数据挖掘到业务执行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事实上,关于数字产权的归属当前存在很大的争议,不少运营商内部人士认为,数据产权首先是用户的,互联网公司或运营商虽然采集数据,但不等于数据就是你的。大数据变现等于把客户的资产卖给了第三方,而未获得用户的同意。

据了解,在“大数据变现”的问题上,我国三大运营商中,只有中国移动未涉及,但被评价为“保守封闭、不开放”。

个人数据保护细则待完善

个人信息由于明确指向或可识别出特定个人,被视为大数据“皇冠上的明珠”。但是,近年来我国信息泄露事件层出不穷,个人信息过度收集屡禁不止。

赛迪顾问李建武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网络运营商、平台服务商等相关企业为掌握更大市场主动权,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用户个人隐私数据。有些企业以各种理由要求用户提供手机号、姓名、生日、邮箱、地址等可能与服务不相关的隐私信息,甚至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利用后台权限读取用户通讯录、通话记录、GPS位置信息等。

2016年8月,央视财经汇总了102款涉及私自采集个人隐私数据的恶意APP名单,阿里、百度、腾讯三大互联网巨头旗下的APP赫然在列。

李建武说:“大规模的信息泄露和信息非法买卖助长了短信骚扰、电话诈骗等恶意违法行为,我国的个人信息滥用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害。”

在数据保护与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洪延青看来,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与个人的权益息息相关,数字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在开发和利用个人信息的同时做到趋利避害,如何实现两者的平衡是新时期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挑战之一。

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局长赵泽良表示,《网络安全法》对网络运营者进行个人信息收集、存储、处理、使用和转让等环节做出明确规定,突出强调信息收集者的责任,同时正制定个人信息收集规范标准以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10-08 00:41:29

大数据时代,我们能逃离出那双窥视的眼睛吗的相关文章

大数据时代 谁充当“出卖者”的角色?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7954.html">nbsp;   大数据正在成为一个被广泛传播的话题,它对我们的生活,以及与世界的交流的方式都提出了挑战.约翰•奈斯比(John Naisbitt)在他的成名作<大趋势> (Megatrends)中曾提到:"人类正被信息淹没,却饥渴于知识". 如今"数据"已几近占据了我们的所有.一路走来,人类从原始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到信息

做大数据时代的“淘宝”平台,IBM数据分析战略浮出水面

IBM的研究人员在展示通过数据分析提高城市交通水平 下个世纪是大数据的世纪,是从IT走向认知计算的时代.在IT时代成就了一家超级平台,这就是淘宝,而认知时代要做的是数据的生意,那是否有一个类似淘宝的超级数据平台呢?IBM正在做这件事情. IBM在全球布局了40多个基于Softlayer的数据中心,以Bluemix作为其主力云端开发平台, 在之上通过合作和收购网罗了从Twitter到The Weather Company以及这些年投入250亿美金收购的Cognos.SPSS.ILOG.Algo等诸

浅议大数据时代下消防工作、生活和思维的变革

最近在微信圈流行的段子:一个客户拨打了披萨店的电话,还没说要什么披萨,仅仅告知了他的会员卡号,店员从系统中就知道了他所有个人信息.包括地址.电话.身高体重.医疗记录.过敏史.家里几口人.家里人的健康状态.房贷.个人信用,最后还包括他现在骑着摩托车拨打电话的GPS定位.并针对他目前这些信息定向推销店内减肥的.低糖的.够他家庭6人份的披萨,还指出他最好用现金支付,因为他信用卡已经超支. 以上这些信息我们都知道,是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一个一个产生的,但是是存储在餐饮.医疗.电信.交通.金融等各种领域服务

大数据时代的小数字感

目前,"大数据"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很多人都喜欢谈论大数据.而我们利用数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在于,用之为决策提供支持.因此,如何有效地呈现出大数据给出的结果,并把数据以"人话"说出来的,并让受众(很可能是你的领导)听得懂,就显得非常重要的! 想做到这一点,就得迎合人性,或者,更具体点说,要迎合人类大脑的喜好. 一部经典电影引出来的数字感 如果你看过巴里•莱文森导演的经典奥斯卡电影<雨人>(Rain Man),或许你不会忘记其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桥段:在餐

大数据时代来临

前言:最近读了很多大数据分析的文章,感觉大数据时代来临.哈佛商业评论也开了一个新的栏目叫做"大数据".整理了一下所有收藏并准备记录的大数据分析文章,本文是最适合做第一篇分享的.文章以案例为支持,讲述了大数据分析的4个基本点.文章记录完后,yoyo也根据与英雄联盟数据分析组负责人的聊天,记录一些对大数据分析的思考. http://blogs.hbr.org/cs/2012/10/getting_started_on_a_big_data.html Inspiration: Big dat

分析师:“大数据时代”的生存法则

在Talend Connect大会上,一名IT业内分析专家指出,企业若不抓住大数据带 来的机会,将很有可能在同行中遭到淘汰. Jeff Kelly是Wikibon.org的 首席研究员,也是SiliconANGLE的编辑.他说,诸如Hadoop和MapReduce这样的大 数据技术才刚刚起步:很多人由于技术有限或观念陈旧,仍然将它们拒之门外. 然而,在不久的将来,当软件使用门槛变低大量企业开始采用的时候,这些今天 已经采用了大数据技术的企业将再次占领高地.到那时,他们会具备更丰富的信 息来进行决

院士演讲:大数据时代的位置服务

 摘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院士为大家带来<大数据时代的位置服务>的主题演讲,李德毅院士同时指出:大数据引发新理念,实践中的研究也许胜过研究中的实践,较多的数据也许胜过较好的算法  以"智慧城市与移动信息化"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于2013年6月23日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隆重举办.本次论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指导,北京大学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主办,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电子政务中心.北大CIO班教务办公室协办,C

“棱镜门”为人们反思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与公共安全提供一个范本

摘要: 随着美国中情局前雇员斯诺登将美国的棱镜计划公之于众,全球舆论鼎沸,斯诺登是不是叛国者,美国政府是否违宪,诸如此类的讨论热火朝天.棱镜门为人们反思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 随着美国中情局前雇员斯诺登将美国的"棱镜"计划公之于众,全球舆论鼎沸,斯诺登是不是叛国者,美国政府是否违宪,诸如此类的讨论热火朝天."棱镜门"为人们反思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与公共安全提供了一个范本,斯诺登潜逃.引渡以及政治庇护这样的情节增加了戏剧性,却无碍于反思这个问题的内核. 经过一段时间的辩论

大数据时代电视剧市场的价值观转型

倘若将近十余年来最具话题性的现象级热播剧拉出一份长长的列表,不难看出某种绵延变化的轨迹与隐含其中的价值观断裂.从<雍正王朝>到<琅琊榜>,从<步步惊心>到<太子妃升职记>,一个巨大的转型已悄然发生.势不可挡. 这一转型始于2014年中,那时,针对热播电视剧的网络大数据分析开始逐渐成为与电视收视率并行的重要行业指标.这事实上意味着,业已抛弃电视平台的年轻一代数码原住民的欣赏趣味,得以摆脱过往"不可见"的状态,并凭借这一指标而被数值化,从而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