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在第一届“中国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上,银联遭遇集体炮轰。其中互联网领域的专家们的炮火最为猛烈: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九问银联:如何与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相向而行”,中科院研究生院企业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吕本富则直言“二老板”银联不能擅自扩大权力范围。
这次炮轰事出有因,7月底银联董事会提出了目标:2013年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非金融机构线下银联卡交易业务迁移,统一上送银联转接,同步规范互联网银联卡支付业务;2014年7月1日前,实现非金融机构互联网银联卡交易全面接入银联。这其实也意味着银联即将全面封杀包括互联网公司在内的第三方支付机构。
背景很简单,银联拥有中国境内银行卡间清算的垄断权力,以一笔典型的线下商家的刷卡交易为例:一般商家需要拿出交易额的1%给交易环节上的各家金融机构,包括发卡行、接单结构和清算机构,其中清算机构只有银联一家。其中,发卡行拿到这笔钱的7成,接单机构拿到2成,银联稳收1成。此后,银联也逐渐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力图打通产业链,通过布置银联自己的POS机介入接单环节,获取更丰厚的利润。目前在接单环节,银联旗下的银联商务也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
不过在线上支付领域,却已经是支付宝、财付通等互联网公司的天下了,他们的很多交易都是直接与银行清算而不走银联通道;即使是必须走银联通道的交易,他们也迫使银行大幅度降低了费用。据银联统计,在进行线上支付的时候,从事第三方支付的互联网公司向银行支付的手续费从过去的0.3-0.55%一下子降到了0.1%。如今,与线下支付相比,线上支付的规模也不遑多让了。2012年线上支付业务共计104.56亿笔,而经过银联的交易也不过125亿笔。
而且,希望给消费者提供全程服务的互联网公司对于线下交易同样也是跃跃欲试,像拉卡拉、支付宝也开始在线下的各种营业网点布置自己的POS机,介入线下的接单环节,这对银联商务的业务已经构成了威胁。另一方面,由于线下的交易成本较高,一些互联网公司就跟银行合作,通过变造交易渠道和交易类型等方式压低了支付给银联的清算手续费。
所有这些线上和线下的行为,都让银联过去“坐地收钱”的商业模式遭遇了极大的挑战,它开始利用清算上的垄断地位封杀互联网公司的金融服务;前一段时间银联对上海银行的处罚,也是为了震慑与其合作的互联网公司。前面我们也已经说到,银联董事会已经准备通过收紧银行卡“接口”的方式,将互联网公司提供的第三方支付全部纳入银联的版图之中。
但其实互联网给金融带来的革命性变化才刚刚开始,银联希望通过类似行政手段的方式来对抗来自互联网的冲击,注定得不偿失。对于这一点,很多金融行业的资深人士其实看得很清楚。在9 月11日晚《中国企业家》主办的“2013(第三届)中国企业家商业灵感晚宴”上,原招行行长马蔚华有个主题演讲,他说十几年前比尔?盖茨就说过,如果传统的银行不改变的话,就会成为21世纪灭绝的恐龙。
的确,金融业务没有实物的交易,只是金钱的搬运,特别容易互联网化。而让银联等金融机构困扰的是,过去他们是任何金融交易的天然媒介,而互联网却让他们“脱媒”了。举个最典型的例子:过去有人想创业做个产品,需要找VC、银行或者证券交易所筹集资金,而现在只需要在Kickstarter这样的众筹平台发布创意,就能够拿到非常低成本的资金。
190多年前,英国银行家梅耶?罗切斯尔德曾经说到:“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可见金融行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个行业历来都是受到严格管制,即使到了加入了WTO这么多年的今天,很多制造业和服务业对于外资都放开了,金融业却仍然有着诸多限制。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金融业就不会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在中国,这个突破口就是小微企业。过去,无论是银行还是投行都着眼于给大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而忽视了小微企业的需求,这才使得提供金融服务的支付宝、财付通们得以崛起,最终成为给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主流。
未来,互联网还会给中国的金融业带来更多、更大的冲击,银联这个事件只不过是个开始。对于中国的金融企业来说,焦虑的同时还是要想办法,找到应对互联网的新商业模式才对。(作者系中国企业家杂志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