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实力是企业成功的基石,软实力则是企业进一步走向卓越的核心。 国际顶级跨国公司的成功,与其强大的软实力息息相关。 作为中国新兴保险公司的代表,生命人寿以“软实力”构筑“特色生命”,既是市场竞争环境的客观要求,亦是公司自身发展阶段的主动选择。 如何更加科学、系统地对规划“软实力”战略,是生命人寿成功实现以“软实力”构筑“特色生命”的核心工程。 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本质上是各企业实力之间的较量。于往昔而论,企业实力大多是指企业规模、数量、生产能力、资源、技术等“硬实力”(HardPower),好比一个国家的军事和经济力量;而时至今日,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竞争手段层出不穷,激励程度日益加剧,消费者意识日趋成熟,这些对现代企业而言,无不要求更加注重企业内涵的修炼,企业实力亦外延至诸如品牌、社会认同、管理魅力、企业文化等“软实力”(SoftPower),好比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气质魅力。较之硬实力的推动和支配效力,软实力体现更多的是吸引和影响。硬实力是企业成功的基石,软实力则是企业进一步走向卓越的核心。 企业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于行业而言,企业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和技术创新的领导者;于客户而言,企业的品牌和产品与客户的价值主张和情感形成维系;于员工而言,企业的管理风范和领导魅力广为赞誉;于社会而言,企业是有影响力的企业公民并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记录。 国际顶级跨国公司的成功,与其强大的软实力息息相关。例如,微软公司在桌面系统和办公软件上设立的行业标准;苹果公司在个人电脑和数码产品创新上的领袖风范;通用电气和丰田汽车在环保上的良好社会形象等等。相对于国际品牌,国内公司在软实力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生命“软实力”之路的必然选择作为中国新兴保险公司的代表,生命人寿以“软实力”构筑“特色生命”,既是市场竞争环境的客观要求,亦是公司自身发展阶段的主动选择。 相比历史悠久的国有大型保险企业,抑或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最早一批股份制保险企业,再或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市场的中生代中资保险企业及大批外资保险巨头。生命人寿作为中国加入WTO后第一批成立的全国性保险公司,自发展伊始便处于“内外皆兵”的激烈竞争格局。内有发展多年、业已壮大的老一代和中生代的中资企业,外有携强大技术和先进经验的外资保险巨头。若是单从业务规模、机构网点、销售队伍、客户积累等“硬实力”上相比,生命人寿尚不具备与其“硬碰硬”对垒较量的实力。此外,新兴保险企业常常受制于因规模排位而形成的政策待遇瓶颈,客观上造成了强者更强的行业格局,市场环境不利于后来者的发展。既然硬碰硬不可取,故对于生命而言,亟需属于自己的招牌武器和撒手锏。 从企业自身发展阶段上分析,企业发展一般须经历创业、成长、正规化、精细化四个阶段。于生命而言,从业务特征和组织特征上看,公司刚步入成长阶段,亟需机体内涵的支撑。围绕“特色经营,特色发展,创建特色生命”的整体战略,生命正实施以“生命人寿”、“生命保险”、“中国生命”为品牌标识的分步发展规划:2002年诞生到2007年的第一个五年为“生命人寿”阶段,通过专业经营寿险,夯实发展基础;2008年到2012年的第二个五年为“生命保险”阶段,以年保费超百亿、业务多元化和产品服务多元化为标志性特征,年金公司、健康险公司及资产管理公司将成立;2012年以后将建立金融控股公司,以“中国生命”作为生命的长期品牌,与英文名称“SinoLife”一致。当前,生命正处于由“生命人寿”向“生命保险”的关键过渡阶段,公司发展将由量的提升转为质的跨越,必须有内涵支撑。 在国内保险市场的残酷竞争格局下,企业管理者往往局限于保费收入、网点数量、队伍产能、市场份额等硬性指标上,“软实力”的理念离自己似乎仍然很遥远,再就是抱以先练就好“硬功夫”、再提升“软实力”的定性思维。事实上,此种判断并非科学,且后果可能严重。长久以来,保险企业因单顾拼“硬功夫”而致使诚信缺失,已给行业带来了沉痛教训。而随着未来国内保险企业更多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若不把胜利的手段从强攻硬取转向吸引和影响,势必付出高昂代价。因此,对“软实力”的从长计议,不仅可免除近忧,更可在将来胜于无形。 由于国内保险业因诚信缺失而造成的行业整体性品牌受损,加之全行业接受国际先进保险经营管理理念洗礼的程度尚不够深,使得各保险主体的经营理念仍旧停留在启蒙阶段,行业中真正拥有强大“软实力”的公司尚未产生。相对于招商银行利用软实力优势在银行业中以小博大,或是万科地产利用“软实力”优势在地产业中异军突起,各保险主体间的竞争基本上仍停留在于“硬实力”的对抗上。因此,生命的“软实力”之路拥有着极为宝贵的战略机遇。 以“软实力”构筑“特色生命” 生命人寿自成立以来,在三年多的发展时间里,创造了保险市场的诸多奇迹,并始终以坚定的信念积极实践“软实力”战略。 2004年,公司营业首年的保费规模即名列全国所有寿险公司第八位,实现闪亮登场;2005年,公司再创佳绩,保费收入
同比增长160%,增幅名列中资寿险公司之首;2006年,在公司业务、机构、队伍发展初具规模之际,公司经营管理层高瞻远瞩,提出“特色经营,特色发展,创建特色生命”的创新战略,并大举推进了一系列颇具成效的“新政”举措。仅2006年,公司便荣获“2006年寿险行业十大最具影响力品牌”、“2006年中国保险市场十强诚信品牌”、“2006年中国十大创新保险机构”、“新浪网2006年
网友最信赖的十大寿险公司”等多项殊荣,旗下“生命至尊”、“财富6+1”两款产品分获“最佳保险理财产品”和“最具投资价值保险产品”称号。而大举创新所带来的“软实力”提升,进一步促进了公司的整体发展。2007上半年,公司实现了总资产、累积保费双双超越百亿元的标志性突破,象征着生命由一家小公司逐步壮大,迈入中型保险公司行列,公司价值实现跨越式提升。 客观上说,生命虽在走过的三年多历程中潜心铸造内力,但企业“软实力”的提升并非一日之寒。生命诞生三年,“软实力”初步显现,虽有可喜,但更应看到不足。无论是企业品牌的广度、深度,还是企业股东和员工的价值提升,生命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因此,如何更加科学、系统地对规划“软实力”战略,是生命人寿成功实现以“软实力”构筑“特色生命”的核心工程。总体而言,提炼优势、突出特点、大举创新是生命“软实力”战略的实施纲领,具体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人的方面:以角色转变为核心生命对旗下员工提出了做“事业经理人”的生涯定位,要求“职业经理人”向“事业经理人”转变。相对于市场上常言的“职业经理人”称谓,生命“事业经理人”更加体现出员工对行业、企业、个人的责任。 在事业经理人眼中,工作的意义超越了简单的谋生手段,更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为我们是创造民族保险业历史的一代人,是创造生命百年老店的一代人。对事业经理人而言,不存在无味、无奈的工作,“激情工作、快乐生活”是我们的信条;遇困难首先想到的不是找借口和简单的汇报反映,而是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对策;本位主义是思考问题的禁区,综合考虑、全盘经营是责任也是乐于迎接的挑战。 生命坚决杜绝“二传手”现象,要求各级管理人员既做好“领导”也做好“指导”,要求适度的亲历亲为,并做到上下连动,将“执行”贯彻到底。生命对分支机构的管理者提出了做“三种人”的要求,即做产品的推广人,制度的宣导人,培训的主讲人。同时,生命要求全体人员学习“两创”精神,提出在生命工作即是创业、创新,打造了良性的创新氛围和机制。 二、内部方面:以文化管理为核心管理的最高层面是文化的管理。在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纵然人事权力、薪酬待遇均很重要,但是对生命整体的认同感和整体文化的了解才是核心。生命以“价值文化”和“尊重文化”为主导,通过管理创新,实现文化凝聚。 价值文化的体现上,生命以员工生涯规划为核心,尊重、扶持员工的职业发展意愿,努力实现人尽其才;通过长期激励计划、短期激励、荣誉激励等一整套的员工激励体系,让员工分享生命的发展成果,“与生命共成长”;为员工预留发展空间,广泛实施内部晋升计划、交流干部计划、后备管理人才计划,努力让生命成为管理者成长的摇篮;为广大员工提供海外学习、外部专业培训、内部培训等全方位的成长体系。 尊重文化的体现上,生命提倡“透明经营、共同参与”,大力培育、拓宽各级管理人员的经营意识和能力;要求各级管理人员以诚待人,质朴平实,亲力亲为,勇于承担责任,乐于听取
意见;构建包括公司年会、渠道高峰会、长期服务勋章等一系列的荣誉体系,培育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自豪感;创建包括总分协调、区域协调、条线协调、职能部门协调的一整套沟通协调制度体系,创建“和谐生命”;深入强化“细节经营”,广泛实施人性化管理,在合理化建议、工作时间、服装礼仪等多方面为员工创造良好环境。 通过管理创新,传统循规蹈矩的强制、支配式管理风格发生根本转变。在员工对公司文化高度认同的基础上,员工自主管理已是趋势,吸引和影响的作用日渐主流。 三、外部方面:以品牌建设为核心强大的品牌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作为新兴保险企业,生命深知品牌的铸就远非易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如招商银行品牌的成功建立,离不开其在“科技兴行”战略下的品质铸就。本着科学、务实的发展观,生命提出了“树牌子”、“铸品质”的品牌建设分步战略。 由“牌子”转向“品质”,体现在诸多方面:由单纯的外部广告宣传、媒体公关,转向服务品质、管理品质的内力提升,继而由媒体叫好变为客户叫好、员工叫好;企业由单一品牌发展为“品牌系”,如“招商银行”品牌及旗下的“招行一卡通”、“招行金葵花”等子品牌;企业产品与服务的感知度完整、统一,标准化作业流程已建立,如美国国际集团(AIG)在全球建立的绝对一致的管理流程和标准(如预算管理),帮助其20年来利润持续稳健增长,成为全球金融机构市值最大的、利润率最高的机构。唯有经历如此转变,企业品牌方能实至名归。 生命在品牌建设上始终不遗余力,并且牢牢把握产品创新这一最有力动作,作为铸就企业品质的最核心手段。而产品创新的战略升级是当前的工作重点,即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变,具体包括: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更加灵敏,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创新动作快速,善打快仗,产品开发和推动上实现小众化、快速化;产品价值主张强烈,品牌形象清晰,客户定位清晰,与客户情感联系紧密。通过一系列的创新举措,在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生命在产品创新上的作为将更加精彩。 打造“软实力”是场“硬仗”,保险行业的当前形势使得企业面临着人才瓶颈、销售困境等众多难题;同时,打造“软实力”还须不忘练就“硬本领”,生命也因此提出将“强化基础管理”作为“创新业务发展”的前提。因此,“软硬兼施”方能提升企业发展的整体实力,真正建成“特色生命”,而这也是生命打造“软实力”的根本目的。
软实力:企业进一步走向卓越的核心
时间: 2024-10-05 03:14:05
软实力:企业进一步走向卓越的核心的相关文章
伊利:精确管理提升企业软实力
一个企业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必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相对于多变的外部环境,完善企业管理体系.稳定内部环境至关重要.伊利董事长潘刚曾说:"我的左眼是望远镜,右眼是显微镜.我既能看到远处,想到企业战略,又要考虑到精细化管理.所以我在行业内首家推出全面的精确管理."作为中国乳业的领导者,伊利多年来一直在修炼内功,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着手,采取多项创新措施,不断完善企业内控体系建设,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其实,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一直是国内外一些管理先驱公司的重点内容,对于
企业软实力“入门”的基本标准
在研究应用企业软实力的过程中,中国软实力权威专家邓正红先生接触了很多企业,也与一些老总相聊,感觉企业这一层面对软实力战略课题的兴趣日渐浓厚,但对"企业软实力"内涵的理解却比较模糊. 有的把企业软实力简单地等同于企业文化:有的把企业软实力当时髦标签,写总结.作报告都往软实力方面靠:有的干脆就认为企业软实力就是信息化建设中的软件服务.邓正红认为,对于这些认识误区,一个简单的办法,评价一个企业的软实力,就看两个方面:一是你的资源是怎么整合的:二是你有没有创新价值.这是判别企业软实力"
企业“软”实力成为驱动力
当今,由于"智慧的地球"在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方面的不断进步,我们正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据估算,78% 的CIO希望能够改善他们的使用和管理数据的方法:而相对的是,80% 的每日新增的多达 15PB的数据都属于非结构化数据,这为他们了解和分析工作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压力.这也是企业现今的真实现状,而想要解决这些问题,使企业运作变得更加智慧.成功应对这些挑战,企业需要变得更加智慧,并且开发能够渗透到业务各个角落的软件. IBM的主要利润驱动力和公司持续转型的重要原因已成为软件.从全球角度来
文化锻造企业软实力
刘壮青 广东宜华木业股份有限公司 副董事长.总经理 优秀的企业是建筑于优秀的企业文化之上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长盛不衰的基石 Q:作为行业领军者,除了要有销售.业绩等硬实力,文化.慈善等软实力也是企业成为领军者的决定力量.那么,一个企业要如何打造自己企业文化的软实力呢? A:优秀的企业是建筑于优秀的企业文化之上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长盛不衰的基石.以宜华为(微博)例,我们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和长期的生产经验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即"木文化&qu
用友“E+E”电子商务 重塑电商企业 “软实力”
2012年,中国的电商市场异常热闹.从团购企业的整体没落,到京东苏宁国美的价格大战,再到苏宁易购收购红孩子引起的电商兼并新浪潮,可以说电商市场十足赚足了眼球.而与此同时,随着传统企业转型而来的电商成功企业越来越多,传统企业电商业务作为另一种新崛起的力量也正在成为行业热议的新话题. 中国未来B2C增长在传统零售业的升级 来自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规模占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规模占比达到4.2%,预计2012年将超过5%.而在服装.化妆品.3C.家电等行业,占比早已超过10%.因
智慧“软”实力为企业带来的创新
本文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在IBM的发展策略下,ECM究竟提供了怎么样的产品和技术能力,在用户企业的实践方面又能够提供多少的经验分享.IBM软件集团在这之前的2012年策略发布会上曾经提出过智慧"软"实力的观点,并声称期待这个观点能够通过软件技术为企业实现成长与创新.而作为IBM提出的这个"软"实力的其中一部分重要组成部分,新版的企业内容管理(ECM)产品将在5月31日全球同步上市发售,这些产品分别是ICA(内容分析).ICC(内容捕获采集)以及ICN(文档.影像.社交内
伊利潘刚:提升员工素质 增强企业软实力
做为中国乳业巨头,伊利集团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和行业领先的地位,2012年全年伊利实现营业收入419.91亿元, 同比增长12.12%.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认为,伊利能在成本上涨.利润趋薄.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依然稳步前行,与全体员工的辛劳工作.全力付出密不可分.对此,公司愿意拿出每年盈利的一部分,给员工提供各种各样进修学习提升和娱乐的机会,与企业共享发展的荣耀.潘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2006年即创办的伊利-利乐学院,就是伊利打造"学习型组织"的战略推进,伴随这一学习平台
IBM2012重心转向“软实力”
IBM软件集团大中华区2012年度策略发布会以"智慧'软'实力,成长源动力"为主题,日前在京召开.本次大会上,IBM软件确定新型策略,主要为两点:一是发展企业智慧成长需要的洞察力.创新力.优化力.协作力.敏捷力.安全力和移动力等隐性实力:二是表示IBM软件将着眼三大发力点:以领先趋势的持续投入云计算.业务分析洞察.社交商务.智慧商务等:聚焦行业,全方位配合中国企业智慧转型与成长:深化合作伙伴关系,拓展区域市场,积极推进"软"实力在中国市场的着陆.IBM全球副总裁兼大
IBM软件公布最新在华策略:软实力开启新商业
大数据和分析.移动.社交.云计算为代表的前沿趋势的创新实践,社交商务.智慧商务和智慧城市等行业应用在中国本土的落地.这不仅是IBM软件在中国的最新发展策略,也是国内外软件企业都在追逐的热点.4月11日,IBM软件集团大中华区发布了2013年策略,延续了"软实力"的核心,如何汲取大数据和分析.移动为代表的创新技术的"新智慧",成为焦点. 会上,IBM软件集团分享了在2012年全球和中国软件市场上获取的业绩,大会以"软实力.新智慧.新格局"三大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