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企业阻击中国果汁真相调查:事件子虚乌有

“中国果汁在德遭阻”的报道引起国内广泛关注,但《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在德国深入调查后,结果却让记者深感无奈  5月22日,一则关于“中国果汁遭遇德国企业联手阻击”的报道见诸国内媒体,报道称中国果汁在德国因畅销引来不满,遭到三家著名德国饮料企业联合阻击,后者将共同发布“不喝中国果汁”的广告。  报道一经发布,立即引来国内民众一片愤慨之声,有关贸易保护的讨论再度成为焦点。与此同时,《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在德国当地也展开了调查,发现结果却大相径庭:整个事件的报道与真相有着很大的出入——不存在“不喝中国果汁”的广告,也不存在“联合阻击”中国果汁,甚至不存在中国果汁畅销德国。  “联合阻击”子虚乌有  据国内相关媒体报道,德国三家著名饮料企业茵茂尔、斯廷格、玫瑰园联合组成“广告共同体”阻击中国饮料,公开表示将共同发布“不喝中国果汁”的主题广告。本报记者在向德国果汁协会和农产品协会求证时,却均被告知“毫不知情”。随后的深入调查的结果更让记者深感无奈。  首先,这三家饮料企业远非“著名”,准确地说应当是小型“乡镇企业”,它们偏居德国西南边陲曹伦·阿贝(Zollenrn-Alb,以下简称曹阿)山区,三家企业员工总数不过100人。其中仅有斯廷格一家生产果汁,员工不过十一二人。另外,茵茂尔生产矿泉水,玫瑰园为当地硕果仅存的一家啤酒厂,其市场也均局限在本地区。仅就实力而言,它们很难联合发布广告并制订计划“赶走”中国果汁。  事实上,联手做广告尽管确有其事,但也主要“针对”当地消费者。  5月19日,三家财力不济的小企业成立“广告共同体”,针对曹阿地区民众展开“本土化”的公众营销活动。在活动中,他们重在说明三家企业采用当地的水果和原料,雇用当地工人,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以“乡土情结”来劝说本地区的民众购买本地区企业生产的饮料。在发言中他们也并未针对中国果汁。  “反击说”源于地方小报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三家“乡镇企业”的本土化营销,主要针对的是曹阿地区,而非整个德国。  曹阿地区人口不足20万,面积也不足0.1万平方公里,与人口8200万、面积35.7万平方公里的整个德国相比,曹阿地区显然有些微不足道。而国内中文报道主要援引的是德国《西南日报》的一篇文章,严格来说报道并非来自《西南日报》(它自身也并非德国主流媒体),而是西南报业下属的地区报《曹伦·阿贝信使报》,仅在曹阿地区发行,三家企业的广告也仅在曹阿地区投放。  在报道三家企业19日的活动时,《曹阿信使报》记者用了“广告反击低价矿泉水和中国果汁”这样的标题,然而对照报纸原文,记者发现其文章的用意与标题相去甚远。比如,原文报道中提及“中国果汁”的并非三家企业,而是出现在记者的背景介绍中,这些企业并未“公开表示”中国果汁是
敌人。另外,中文报道中关于德国企业要“赶走”中国果汁、要求民众不喝中国饮料、联合其他饮料商等内容,原文皆没有提及。  “中国果汁”在德远未畅销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中国果汁在德国畅销”的说法也并不属实,因为中国果汁在德国市场基本上还是处于一种“潜伏”状态。其原因在于,中国向德国出口的只是“浓缩汁”,德国饮料企业以此为原料进行配兑后以德国品牌进行销售。  德国是世界第一大果汁市场,但本土水果产量很少,大型饮料公司的浓缩汁原料主要依赖进口,而中国向德国出口量也在逐年递增。在销售商和大公司的双重压力下,小型果汁厂正在失去生存空间,要想活下来必须在夹缝中寻求新的策略。在这一背景下,曹阿地区的果汁企业斯廷格便成了其中的典型代表。斯廷格等打出“喝咱曹阿人自己的果汁”的口号,正是要依赖本土市场继续生存。  事实上,尽管德国在原汁上十分依赖进口,但其品牌果汁市场却是清一色的“国货”。毕马威德国公司高级经理王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实际上在德国市场上都很难见到法国、意大利出产的饮料,日本经营多年目前在德国市场上也只有一个酸奶品牌。因此,“中国果汁”远未畅销德国。

时间: 2024-10-27 20:04:07

德国企业阻击中国果汁真相调查:事件子虚乌有的相关文章

中国公关行业调查报告

承蒙中国公关网编辑沈志勇小沈邀约,要我对由中国国际公关协会主笔的"2008年中国公关行业调查报告"做一下点评.对于如何以企业家的姿态做好公关业务.发展壮大一家公关服务机构,我实在没有资格来谈.作为这个行业里折腾多年的职业人士,笔者深感要在这个红海般的.入门门槛看来很低的行业里当好一个企业家的角色,实在是需要了不得的才干和毅力.比如原来在智扬的高鹏老兄,他能在先参与和主导了蓝标公关的成长,过去几年内又一手带大了智扬公关,如今听说又踏上了一个新的创业征程,对于这样一些具超能力的企业家,笔者

中国高房价真相

中国高房价真相 ▲大隐于市的中国隐性富豪 ▲别不爱听,中国房价整体无泡沫 ▲本轮房地产新政何时结束 ▲乔良:楼市的出路 ▲中国"房地产"概念之谬为70年后埋下隐患 ▲"绞刑"小产权房调查 解密中国房价与中国经济 相当多数的城市下岗工人是中国的隐性富豪,也是支撑房价的主力之一 GDP增长速度超过房价就是对房价非泡沫性的最好注释 "4万亿救市"计划启动后,房价不暴涨反而不正常 本轮土地拆迁顺利结束,就是本次房地产新政宏观调控结束之时 北京房修二投资公

美国商务部裁定,对华光伏企业进行第二次双反调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查道坤 发自南京 6月3日,美国商务部裁定,对华光伏企业进行第二次双反调查,此举无疑刺激了国内众多光伏企业的神经. 包括英利能源.尚德.昱辉阳光和阿特斯纷纷发表声明,表示强烈反对.随后,6月6日以德国太阳能厂SolarWorldAG为首的欧洲太阳能制造商联盟EUProSun,向欧盟执行委员会递状,控告中国光伏企业低于去年议定的最低价格向欧洲输出太阳能面板. 这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有可能让欧洲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卷土重来. 多家企业声明"反击" 世界最大的组件供应商英利绿

2009年度中国广告业生态调查广告主篇带来的思考

衡量广告效果的测量指标将发生变革,不只是互联网 互联网带来平台理念,也影响了广告主的营销思.行业之间的界限在打破,企业和企业.企业和媒体之间也打破了界限.在这一思潮影响下,跨媒体.多方合作越来越频繁.随之产生了一个问题:原来的广告效果指标体系难以准确衡量新的营销方式.在一个成功的跨媒体推广活动中,各个媒体的作用如何?对推广效果的贡献如何衡量?之间有怎样的影响关系?这些问题在现有效果测评体系下都无法获得答案.中国广告生态调查课题组一直关注这个问题.在走访三星的过程中,受访者被问到在跨媒体的整合推广

2004中国媒体十大事件

媒体 寒风袭来,暖冬不再.又是一年即将逝去,又到了各种"盘点"粉墨登场的时刻,作为记录中国时代变迁的媒体,也在这一年中感受着属于自己的苦辣酸甜.而"中国媒体十大事件",作为记录中国媒体自身成长履历的文本,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再次站在"晓德"的视角,以我个人的观察来对这一年的媒体事件进行相对自我的评说,对与否,全面或偏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这样一份纯粹个人的记录,让每一年媒体的不完全事件得到梳理吧. 1.两会期间,三大门户网站"评论&q

《公务员遗书网帖真相调查》追踪

朱国瑜拿出母亲的照片说她的两肋被打伤,后来经受不住连续的打击才去世的.信息时报1月17日A07版报道 事件回顾 知名学者发微博引出"公务员遗书"网帖 1月13日晚,知名学者于建嵘的一条微博引发网上疯狂转发广东茂名公务员朱国瑜的"遗书"网帖.在这封写于1月11日2时04分的"遗书"中,茂名市外事侨务局的科级公务员朱国瑜反映,"市纪委书记司机"凌远国等人强拆自家民房.雇请"黑恶势力"殴打母亲致死.家人遭恐吓,事

面对雪灾中国某些行业的事件营销哑火了

事件营销(event marketing)是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名人效应.新闻价值以及社会影响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为目的手段和方式. 事件营销是近年来国内外十分流行的一种公关传播与市场推广手段,集新闻效应.广告效应.公共关系.形象传播.客户关系于一体,并为新产品推介.品牌展示创造机会.建立品牌识别和品牌定位,形成一种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的营销手段.其在公关和营销实践中塑

中国网民消费行为调查报告出炉

日前,伴随<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同时发布了<中国网民消费行为调查报告>.聚焦汽车.3C两大典型行业,通过研究网民上网行为,关注互联网对社会.经济.消费的影响,不仅局限于线上,而是线上和线下的双向融合. 如果说互联网对于汽车等典型传统行业发展的推动还主要体现在品牌的信息传播和营销推广层面,那么,对于3C行业,互联网已经是交易购买甚至售后服务的重要平台.2012年,以苏宁.国美为代表的传统3C渠道大举进军互联网,拉开了O2O融合的序

美新能源企业反扑中国市场

多年前,欧美国家对中国光伏企业展开的"双反"调查,导致以光伏企业为代表的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一直萎靡不振,而尝到"双反"甜头的美国企业如今开始疯狂反扑中国市场.美国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SolarReserve日前通过该企业网站发布消息称,该公司已与中国神华集团达成协议,合作建设1000MW的高性能太阳能光热电站.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一批有着技术优势的美国新能源企业纷纷圈地国内市场,国内本土新能源企业将更加雪上加霜. 神华看中美国企业技术 据SolarReserve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