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Storage Area Network (SAN)称为储域网络,是储存资料所流通的网域;以往 MIS人员常常为了SCSI 的讯号不稳定及长度限制所困扰,无法满足储存资料量的成长速度,SAN 正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SAN 架构在光纤信道之上,所使用的是 Fibre Channel 标准协议,一个 Loop速度即可达 100MB/sec,长度可延伸至30公里,一个 Loop可连接的装置多达127 个,在不用关机的状况下即可进行硬盘数组的储存容量扩充。
透过 SAN来作 LAN-Free Backup 可以将备份的效率达到最高值,解决网络频宽的瓶颈问题,把 LAN的频宽留给 Database Server或 Mail Server 来使用;SAN Solution 规划包含软件及硬件,因为 SAN 产品目前在市场上并不是很兼容及普及,所以在选购软硬件时需要注意互相支持的问题;HP 在SAN Solution 提供了 Fibre Channel Hub、Fibre Channel Host Bus Adapter、Fibre/SCSI Switch 等连接设备,HP 虽然提供完整SAN Ready的产品,也必须有SAN 软件解决方案搭配,才能提供给客户完整的规划,HP在备份解决方案中提供最新的 DLT 8000磁带柜,最大容量可达4.8 TB,17814.html">可升级至6 个DLT 8000磁带机,已经是 SAN Ready 的产品,直接可连接 Fibre Channel Cable 至 Hub 或 Switch 上,目前支持 Fibre Channel Interface HP DLT Library 的备份软件有CA ARCserveIT、HPOmnibackII、Veritas Backup Exec、Veritas NetBackup等备份软件,但是每一厂商的 SAN Backup 架构不尽相同,最好先了解客户的实际环境需求,再为客户选择最佳的 SAN Backup Solution,或是分阶段规划亦可,因为 HP DLT Library 还有一项最贴心的升级方案,就是即使现在客户购买的不是 Fibre Channel Interface 的磁带柜,将来也可以升级为 Fibre Channel的Interface,一直伴随客户成长而提供适当的解决方案。
NAS能够满足那些希望降低存储成本但又无法承受SAN昂贵价格的中小企业的需求,具有相当好的性能价格比。究竟哪些行业可以使用到NAS设备呢?首先,看这个单位的核心业务是否建立在某种信息系统上,对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很高;其次,看该信息系统是否已经有或者将会有海量的数据需要保存,并且对数据管理程度要求较高;最后,还可以判断一下网络中是否有异构平台,或者以后会不会用到。如果上述有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有必要重点考虑使用NAS设备。
SAN与NAS和谐统一
两年前那场关于用户应该采用SAN还是NAS的争论,使大家对两种技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促使了后来共识的达成—用户使用SAN或者NAS应该根据不同的需求而区别对待,有些应用适合使用NAS,有些应用适合使用SAN,而且NAS与SAN的融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如今,这一趋势早已变成了现实。众多厂商推出了融合NAS与SAN的集成解决方案,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存储需求。
对广大用户来说,如果要评判一个SAN与NAS结合方案的优劣,或者是真正部署一个融合的方案,首先要站在两者技术特性的基础上去理解他们之间的应用互补。
SAN的主要特点
要正确理解SAN,我们最好还是从物理架构来定义它。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高性能的光纤通道交换机和光纤通道网络协议是SAN的关键。我们把以光纤通道交换机为骨干的网络拓扑结构称为“SAN Fabric”。而光纤通道协议是SAN的另一个本质特征。SAN正是利用光纤通道协议上加载SCSI协议来达到可靠的块级数据传输。为了实现最大的灵活性,某些公司还对其产品进行了专门设计,以便支持现有和新研制的协议,比如基于IP的光纤通道协议、iSCSI和InfiniBand等,符合开放式行业标准以及全面的互用性测试,有助于实现可靠的多厂商SAN解决方案。
SAN以光纤通道交换机和光纤通道协议为主要特征的本质决定了它的诸多优点,我们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性能、距离、管理等方面。首先,在一些关键应用中,传输块级数据要求必须使用SAN——尤其是多个服务器共同向大型存储设备进行读取。由于在数据传输时被分成小段,使SAN对服务器处理的依赖较少,可以有效地传送爆发性的块数据,SAN的性能及可靠性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其次,通过城域网(MAN),SAN可以实现远程灾难恢复。一般地,使用E3信道,SAN可以在不降低性能的同时将部件间的距离增加至150km。第三,很重要的一点,SAN的管理是集中而且高效的。用户可以在线添加/删除设备、动态调整存储网络以及将异构设备统一成存储池等。
由于上述SAN的种种技术特色使得其可以广泛胜任于用户各类关键应用。博科通信(北京)公司技术总监司马聪先生介绍说,对于用户的某些关键应用,例如紧急任务数据库应用,如果不采用SAN就很难满足数据的存储需求。
当然,在长期的采访中,我们也经常从集成商和用户那里听到这样的声音:由于光纤通道技术的一些原因,SAN发展相对较为缓慢。这些原因包括:光纤通道设备的互操作性差;采用光纤通道技术的系统造价非常昂贵;管理基于光纤通道技术的SAN非常昂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