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在回应浑水做空的电话会议上表示:“对于私有化,我们完全没想过这回事。”
转眼仅9个月,分众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宣布私有化,成为继盛大和阿里巴巴B2B之后中国最大的私有化案例。董事会主席江南春联合明星收购团队发起每存托凭证(ADS)支付现金27美元的私有化价格,交易总额约35亿美元。
美股的不景气,浑水的做空,令很多中概股从遥望上市,到选择退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仅有一家中概股敲响开市钟声,而从2010年4月至今年6月底,已经有33家中国概念股宣布私有化交易。
溢价过低?
在上述33家已经宣布退市的中国概念股中,14家已完成,17家尚在进行中,还有2家终止,分众成为最新上榜的一家企业。
公司创始人以及董事会主席江南春,与凯雷、鼎辉、中信资本、光大、方源资本等机构多方联合发起无约束性私有化邀约,对每股美国存托股(A D S)支付现金对价27.00美元,折合每股普通股现金对价5.40美元。
每股27美元对价比分众传媒上周五收盘价23.38美元溢价15.5%,消息宣布后分众股价大涨8.85%%至25.45元。私有化交易对分众的估值达到35亿美元。
财报显示,江南春拥有公司17.9%的股权,复星国际为第二大股东,股份占比约17.2%。
令人意外的是,去年浑水危难之际,曾经斥资1035万美元购买分众股票的复星,此次并未参与到此次回购中。复星方面表示,有意支持该项建议交易,前提是此项建议交易能实现复星国际股东价值。同时,江南春的参与是该项建议交易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2010年,分众曾经从复兴国际回购95万股A D S,回购价格为每股21美元,总金额约为2亿美元,2011复星再次减持价值约2亿美元的分众股份。有投资界人士预计,一但私有化成功,复星还将再次获利3亿以上。
C hinaV enture投中集团首席分析师李玮栋认为,一般私有化的溢价约在25%-45%。“受到浑水做空的不利影响,投资者对分众的心理价位有差价,发起私有化的机构可能认为溢价15.5%达到投资者预期。”
此前,盛大私有化回购价格为41 .35美元,溢价24%;阿里巴巴私有化回购价格13.5港元,溢价60%。
不过,上述联合体认为,质疑溢价过低理由并不成立,因为按30天和60天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计算,此次交易溢价已经达到34.1%和31.5%。
说不清的商业模式
李玮栋表示,分众连续两次发布做空报告,质疑分众业绩。“分众模式在美国没有类似的模式,理解起来很困难,使得投资者对其成长前景出现质疑,危机解决后仍然会买下伏笔。”
分众传媒在首次遭遇浑水突袭时,股价曾在一日内下跌40%,市值损失超过13亿美元。面对来自LCD显示屏数量被夸大、在并购中支付高价、内幕交易等问题,分众尽管做出回应,但股价至今仍较高位时下跌17%。
分众副总裁嵇海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概念股在美国市场持续低迷,公司在未来希望能够做更多战略创新与投资。
今年第一季度,分众实现总营收1 .996亿美元,同比增长36%;净利润3790万美元,同比增长85%。而截至至今年5月底,分众已累计支出了4.91亿美元用于股票回购。
从2010年4月至今年6月底,有33家中国概念股宣布私有化交易。一位投资经理表示:“退市的企业部分是因为受中国经济或者全球经济影响较大的,第一波是能源企业,第二波是进出口企业,第三波是资本类公司包括盛大和分众。”他认为,在某些行业,中国概念股估值甚至低于美国同类公司估值的三分之二。
与此同时,分众传媒的官方人士认为,上市对盈利表现的要求高,而估值却无法体现企业增长的价值,分众需要摸索自己的长期战略,留有“承受失败”的空间。
一位长期观察分众的投资界人士向记者表示,从最初开创性地传播液晶屏打发无聊时间开始,江南春就面对准确传达分众价值的难题,后来转而依靠收购打造“中国最大的数字媒体集团”的概念,最后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被瓦解,当时分众的股价最低一度低至4.8美元。“以广告作为主体的行业面临的挑战不亚于当时,此时退市能更好地抗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