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虚高蔓延到基层

  新医改实施一周年之际,药价加价率1300倍的芦笋片事件,仍震撼着公众的神经。

  天价芦笋片事件有清晰的解剖面,即政府定的“指导价”,和政府招标的“招标价”,远远高出药品出厂价。从新医改出台的跟“药”紧密相关的措施看,解决药价虚高仍难见成效。

  尽管药品定价政策是重头措施,但政府定价">基本原则未改,药价高企尴尬依旧。国家制定的药品指导价被喻为“天花板价”。

  作为政府部门,难以有精力和能力来判断企业的真实生产成本。企业报给定价部门的“成本”,一定会包含给医院和医生的“暗扣回扣”,这已不是业内秘密。同时,政府指导价,还要考虑给企业“合理”(很难判断)的利润和鼓励企业创新研发。

  这样的政府指导价,自然会出现比真实出厂价高出几十倍的现象。这一逻辑也再次得到证实,即新医改实施后,出现了基本药物政府指导价高于市场零售价的现象。

  其次,招标采购制度不仅延续,而且加强。新医改实施一年,推行最顺利的就是药品省级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而这一制度得以“快速”推行,是跟利益紧密相关:招标品规中地方医药企业得到保护、政府规模得到扩大,人员编制增加、政府性招标组织形成了巨大权力寻租空间。

  在2009年年底基本药物招标时,一位东部省份招标办人士曾对记者“叫苦”,他案头上帮药企说情纳入招标目录的“条子”堆了很多,有的“条子”甚至是省级干部的面子。

  业内称省级统一招标价为“斩首价”,即在国家指导价均基础上轻柔地挤出一点水分。

  在药品采购中泛滥的折扣回扣之风仍未解决时,新医改招标制度改革只以“省级统一”为特点,尽管重洗了2048.html">利益分配,但固有顽疾仍存在。

  最后,作为破解药价虚高的利器,即基本药物制度,也出现了相悖的结果。

  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以前,基层医疗机构,即乡镇卫生院和城市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品销售不受15%加价率管制政策约束,可以自主确定零售价格,只要不超过国家最高零售价即可。零售价与采购价之间的差价归卫生院所有,采购价越低,获利也就越多。这种机制促使卫生院有很强的动力与供应商谈判,尽可能降低药品采购价。

  由于卫生院面临着零售药店和诊所的竞争,尽管加价率平均达到100%,其零售价低于现在的政府招标中标价,更低于国家发改委规定的指导价。

  乡镇卫生院往往能把药价压得很低,业内称其为“拦腰价”。这种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是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形成的,也是相对真实合理的价格。

  但按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基本药物必须进行统一招标采购,而政府采购价高于市场价,这样,“拦腰价”调高为“斩首价”。

  由于绝大多数基本药物同一品种中标企业有多家,卫生院拥有选择权,从而拥有索要返点和回扣的能力,竞标药企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在投标价格中必须预留返点和回扣空间。这样,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药价虚高已蔓延到基层医疗机构。

  从上分析,单从“药”难以解决药价虚高,必须回到“医”。即回到公立医院改革这一深层改革领域。

  目前公立医院控制了药品销售80%左右的市场份额,医院和医生对药企存活具有绝对的“话语权”。

  但在现行医疗体制下,医院仍靠“药养医”。所以,无论怎么严格、规范招标采购,招标价中必然会包含给医院和医生的明扣或暗扣部分,如果不包含,医院难以生存。如果不包含,企业难生存,就会放弃生产。

  那么,新医改中,回到“医”的改革措施,能最终破解药价问题?

  让医院不再依赖药生存,新医改开出的药方是“提高医疗服务价格、药事服务费、财政补助”,用这三个途径来支撑公立医院运行,保障医务人员得到正常收入。

  但医改实施一年,除了财政投入有所体现外(集中在基层医疗机构,且相对于总需求量,也是杯水车薪),其他两项改革还未见启动。

  如果医院的补偿机制没有正向解决方案,其他有关“医”的改革,如法人治理结构、绩效分配改革等,都会因为“钱”的问题,而流于表面。

  公立医院改革难题未有大突破,可以想象,相关部门解决和应对芦笋片事件,又折回到流于解决现象的原路:定价部门背负压力再次调低药价,回到“降价”窠臼,卫生部门紧盯着招标环节,并以打击商业贿赂为重点。

  可以预见,这种基于部门职能的、碎片式的解决方案,最终还将面临不断爆出的天价药事件的拷问。

  5月28日下午,在新医改实施一周年之际,中央高层们就“世界医药卫生发展趋势和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题”进行集体学习。

  堵截天价药,新医改必须动改革公立医院体制的“真刀子”。

时间: 2024-08-01 15:45:11

药价虚高蔓延到基层的相关文章

药价虚高的背后:缘何成为公开的秘密?

一种出厂价仅为15.5元的芦笋片,经过医药公司.医药代表等多级代理,层层加码后,卖到患者手中时竟涨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213元.记者在湖南采访时了解到,发生在湘雅二医院这种药价虚高现象并非个别现象,只是药价虚高的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0154.html">冰山一角. 在目前我国药品销售环节上有国家指导价.地方政府核定价,下有零售药店平均销价.医疗机构实际进价等多重参照标准下,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些高价药品还能登堂入室,直面患者? 药

医药代表揭药价虚高利益链:医生吃回扣占大头

本报记者 潘志贤摄 药价为什么会虚高?有医药代表解析称:"整个药价虚高的利益链是见者有份,利益均沾,雁过拔毛,层层加码." 有医药代表认为,"虚高药价里那块最肥的肉被拿回扣的医生吃了." 同品规药品在各地中标价相差悬殊 国务院医改办有关负责人日前在介绍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时举例说,2ml∶0.3g规格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出厂价0.6元,在北京地区的中标价是11元,在实行了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河南省中标价是0.67元,山东省是0.7元,山西0.68元.同一规格的氟康唑胶

药价虚高背后三大黑洞:每个环节至少要加价8%

透视药价飞涨背后三大黑洞 专家称改革难度相当大 药价虚高几乎已成一种顽症.近期,一些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开始突击涨价,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透视药价飞涨背后的三大黑洞 药品定价难挤水分 "现在大多数药企生产的同种药品都差不多,相互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而经销商没有三四倍以上的利润是不会去做的,为了讨好经销商,也考虑到我们自己的利益,成本一两块钱的药,出厂价可能就定到了四五块钱."湖北某药厂的销售经理说. 根据我国现行的药价形成机制,药品价格基本上分3种.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

提高诊费能否撼动药价虚高降低成本需政府投入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伍晓阳 张丽娜 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部门日前联合下发<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 意见>,提出了医药价格改革近期和长期目标,由于涉及"降低药价.提高诊费"内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些患者担心:诊费提高后,药价能不能同步下降?怎么避免"过度诊疗"?针对人们关心的问题,记者请权威专家和业内人士进行了分析点评. 诊费提高,药价能否同步下降? <意见>提出,进一步降低偏高的药品价格,适当提高临床

发改委剑指药价虚高

<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年内出炉 新快报讯 (见习记者 庞倩影)历经10年改革,发改委终于要对药价虚高顽疾动真格了. 最新消息称,国家发改委正在向中国价格协会.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中国中药协会等七家协会征求对<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征求 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反馈意见被要求在6月15日前上报. 业内人士称,该征求意见稿是在2000年<药品政府定价办法>基础上进行修订的,与去年11月的<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下称<

新医改实施1年药价仍虚高 公益与利益成博弈点

时隔仅仅10天,5月115.html">26日,抗癌药恩丹西酮即以20倍的利润率刷新了"暴利药"的纪录. 而5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称,2009年,全国各级财政医疗卫生支出3902亿元,比2008年增长38.1%. 两相对照,公众困惑顿生:在新医改实施已满一年,并为此支付巨大的成本后,药价虚高为什么还没有得到有效治理?进而,政府承诺的8500亿元的福利支票会不会同样倏然不觉,难以切实改善就医负担? 让我们回眸新医改一年来的进展.据<人民日报>报

[一张图]中国药价普遍虚高,“制度成本”有多少?

近日,一对南京夫妇因代购印度抗癌药品被公诉,再次引起了社会对抗癌药品内外价格差异巨大的关注.事实上,中国药价虚高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于进口专利药中,专利药价格高昂多是由于其专利费用,而药物价格普遍虚高则是由加于药价上的种种"制度成本"而导致,大量数据反映出中国药品市场如何因制度原因失去平衡. 财政补贴少 医院"以药养医" 公共卫生总费用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 之比,可以反映一定时期国家对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以及政府和全社会对卫生和居民健康的重视程度.据世界卫生

网上药店也许能治虚高药价

上周,一家新的网上药店宣布携3亿资金杀入互联网药品交易市场.截至6月25日,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上可以查询到,共有27家获得了<互联网药品交易资格证书>的医药企业经营范围为"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药品". 更多的网上药店开业,这对消费者来说当然是好事--竞争越激烈越充分,药价自然更实惠.更少水分. 网上买药确实很便宜.据统计,网上药店比实体药店要便宜30%以上.网购药品还很方便,在网上下个订单,商家就会把药品送到家. 既便宜又便利,消费者岂不会趋之若鹜?可实际情况是,绝大多

谁炮制了900%的虚高药价

近日,湖南湘雅二院被爆高价销售癌症辅助药物芦笋片,出厂价仅为15.5元的药物卖到消费者手中竟涨价130倍.广州某医院销售的阿奇霉素利润也高达900%.这些事将药价虚高.市民看病贵的问题再度摆在所有人面前,引起广泛关注.那这些药品的差价到底流入了哪些人的口袋?记者就此进行系列调查. 文/欧建伟 处方医生:返现最多能占到药价一半 患者到医院看病,首先面对的是接诊医生.有处方权的接诊医生往往决定患者需要开什么药,开多少药.开药过程中有没有猫腻存在?为此记者展开调查.记者以身体不舒服.感冒等症状等相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