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国家级大数据流通工程实验室花落上海,将承担哪些使命?

作为首个国家级数据流通工程实验室,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日前正式落户上海,该实验室由国家发改委批复成立,是国家大数据产业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战略性的新型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然而,当前大量数据沉睡在各个机构和企业的服务器中,形成“割裂”状态,大数据应用普遍面临着“数据孤岛”问题,严重制约其价值的获取和效益的产生。

如何破解大数据流通与交易中的难题,让大数据真正的流动起来,实现价值的倍增效应,成为当前行业发展亟待破解的问题。

作为国内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上海在这方面再次担起重任,成为破解这一问题的“急先锋”。日前,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式落户上海,该实验室由国家发改委批复成立,不仅是国家大数据产业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落实国家“十三五”战略布局,促进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何花落上海?

这样一个国家级的大数据实验室落户上海,并非偶然。

作为全国的经济、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上海有着雄厚的数据资源和深厚土壤,多个领域积累的数据处于全国领先。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邵志清给出以下数据:在医疗领域,上海建立的全球最大医联数据共享系统已累积250亿条数据记录,门急诊病历达到7亿份;电子商务领域,上海电商交易额达1.6万亿,在跨境数据流通领域中,80%的出境数据在上海汇聚;金融领域,上海拥有全球第一的黄金现货交易量,全球第二大证券市场股票交易额。

可以说,这些数据都是上海宝贵的“战略资源”。邵志清同时表示,上海在筹划大数据产业发展中,率先建立了数据流通与交易机构——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并以交易中心为基础向外扩展,构筑了“交易机构+创新基地+产业基金+发展联盟+研究中心”五位一体的上海大数据发展规划。

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承担的主体单位正是上海数据交易中心。这家以大数据产品为标的的交易中心到底是何来头?公开资料显示,该中心是经上海市政府批准,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商务委联合批复成立的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股东包括了上海信投公司、中国联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申能集团、上海仪电等国有大型企业和投资公司,同时也有上海晶赞科技、万达信息、万得信息等民营资本参与其中。

“我国正在加紧进行国家级的数据资源再分配,其核心就是促进数据的流动。”上海数据交易中心CEO汤奇峰说,数据中心的任务就是让数据能够在一个“去中心化”的前提下合法合规的流动起来,第一步就是先要让政府数据内部共享完成,第二步使得政府数据和企业之间的互融要完成,第三步企业之间数据流动,产生新的环境。“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目标使命与上海数据交易中心的使命一致。”

“实验室的目标就是要解决我国大数据共享交换及交易流通不畅、标准不明、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汤奇峰说,我们将与中国联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复旦大学、中国信通院等共建单位一起,以“创建流通规则、引领产业发展、突破关键技术、服务国家战略”为目标,建设面向应用的“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创新平台”,支撑开展政企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公共数据开放流通、云上公共大数据分析与处理、跨系统公共大数据共享交换标准、大数据资源与服务确权估值建模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

流通交易障碍何在?

相关研究报告称,2017年国内大数据技术和服务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将达27%,市场规模约320亿美元。

数据流通与交易是大数据产生社会效益和商业价值的基础,也是大数据技术研发、应用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基础。“大数据资源流通和交易是指大数据资源的控制权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使数据资源得以优化和有效配置,从而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汤奇峰说,其主要方式有政府主导下的公共大数据资源开放和共享、市场主导下面向商业应用的大数据交易、政企之间大数据的交换和共享、以及企业之间大数据共享等。

但从国内看,以国有数据资源和公共数据资源为主的大量数据像“冰块”一样无法流动。据市场分析测算,政府掌握的直接和间接数据占总数据量的70%,其中大部分在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这块,比如医院、公交体系等。

中科院院士梅宏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说,“一些掌握数据资源的机构或部门不愿、不敢、不会开放共享数据。”不愿,是因为觉得自己的数据很重要,要掌握在自己手上;不敢,是因为没有法律、标准支撑,担心数据安全;不会,则是受制于数据技术研发瓶颈。

标准就像是通用的语言, 统一的标准是流通的前提,连通各行各业。汤奇峰表示,当前大数据标准化工作处于起步阶段,部门、行业间数据壁垒现象等严重制约着数据流通,需要标准化统一数据接口,搭建数据流通轨道。

同时,如何让数据合法也制约着流通交易。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合法性就像是大数据的“暗礁”,数据自由流通中的隐私保护、产权归属、跨国交易可能危及国家安全等都是一个个陷阱,必须厘清其中的法律问题。

此外,大数据资源的确权方法和技术、大数据质量和潜在价值评估方法和技术的缺失等,也成为大数据资源流通与交易、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瓶颈。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没有清晰的法律规定,大数据的行业发展也正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黑市”交易猖獗。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就显示,78%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过,63%的网民个人网上活动信息被泄露过,82.3%的网民亲身感受到个人信息泄露对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

另一方面,中国信通院《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2015年)》显示,我国32%的企业已通过外部购买获得相关数据,64.7%企业迫切希望政府开放更多的公共信息资源,63.6%的企业希望政府促进数据流通交易。

将从哪里突破?

“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国家在大数据流通领域部署的首个面向应用的创新型平台。”中国联通集团副总经理姜正新表示,该实验室将有力支撑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区域协同发展,提升大数据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解决我国大数据共享交换及交易流通不畅、标注不明、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据记者了解,为顺推进实验室建设,实行理事会、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三会”领导下的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并聘请一批行业“大咖”加盟。

理事会由上海数据交易中心CEO汤奇峰先生担任常务理事长,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张晓,中国联通信息化部副总经理、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范济安,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中国信通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副所何宝宏等担任理事长;指导委员会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部长、上海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吴启迪担任主任;专家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先生担任主任专家。实验室主任由合肥工业大学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善林担任。

杨善林透露,实验室将实施“三大平台”行动计划。依托共建单位、上海数据交易中心股东单位及战略合作单位、上海市政府开放数据等,建设样本数据库及其支撑服务系统、大数据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交流等三个公共服务平台。

同时,实施“三个面向”的协同创新机构建设。一是面向大数据关键共性技术,建设数据治理、数据共享、数据交易、分布式处理、质量安全、融合分析等一批共性技术研究中心;二是面向垂直行业,建设金融、传媒、能源、先进制造、医疗、教育等一批大数据行业创新应用研究中心;三是面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政府公共服务,建设智慧城市、数据开放、社会舆情、经济运行分析等一批政府公共服务研究中心。

杨善林说,实验室将通过首批建设的政企数据共享交换研究中心、跨行业数据融合交换研究中心、可信数据交易标准研究中心等13个研究中心,实现对数据共享流通、数据资产管理、数据质量评估、流通技术标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商业智能、政策法律等方向的研究。

此外,实验室还将结合上海市等政府管理及其公共数据开发与共享、以及上海数据交易中心等机构的实际需求,开展政府数据开发和共享、电子政务应用、数据交易、智慧城市建设的示范应用。“通过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引导数据源源不断地进入到公共管理、民生服务、产业经济等应用领域,提升公共管理与民生服务水平,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杨善林说。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10-25 08:17:22

首个国家级大数据流通工程实验室花落上海,将承担哪些使命?的相关文章

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花落贵州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发函批复,同意贵州省建设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这是全国首个获批建设的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批复提出,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将通过3~5年时间探索,有效打破数据资源壁垒.强化基础设施统筹,打造一批大数据先进产品,培育一批大数据骨干企业,建设一批大数据众创空间,培养一批大数据产业人才,有效推动相关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发掘数据资源价值,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按照批复要求,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要在控制好试点风险以及保障国家安全

专家支招中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

中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成为海内外关注焦点.专家纷纷支招中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建设:立法入手.发挥市场作用,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 2016年2月,中国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中央网信办发函批复,同意贵州省建设中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贵州省长孙志刚数博会上表示,贵州将以建设中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契机,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数据中心整合利用.大数据创新应用.大数据资源流通.大数据产业聚集.大数据国际合作.大数据制度创新等7个方面进行系统性试验,充分挖掘大数据的商用价值.

国内首个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

2017年11月7日,"2017年全球城市信息化论坛:网络安全分论坛"--暨首届全球网络安全产业创新论坛在上海新锦江酒店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上海市人民政府等主办. 作为2017年全球化城市信息化论坛的分论坛,全球网络安全产业创新论坛以网络强国战略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宗旨,面向全球汇聚该领域的重要决策者.产业领袖和产业学者,共同促进国内外网络安全产业的创新与合作,为我国网信事业健康发展贡献产业智慧,为各国网络安全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科学指引.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倪光

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实验室获批

文章讲的是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实验室获批,国内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迅速,国家发改委批复了首个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将由浪潮集团与上海数据交易中心联合共建. 国家工程实验室属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为了突破产业结构调整与重点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装备制约.强化对国家重点工程.重大战略任务的技术支持与保障的研究开发实体. 而此次成立大数据流通与交易国家实验室,主要是为了解决我国大数据共享交换过程中流通不畅.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标准不明

工信部与江苏省共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基地

27日,江苏首个部省市共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基地正式签约,力争建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探路.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说,为抢抓互联网经济发展机遇,推动大数据产业快速集聚发展,工信部.江苏省与盐城市决定以"盐城大数据产业园"为载体,共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基地. 盐城是国家智慧城市建设首批示范区,近年来大力发展大数据等智慧产业.盐城大数据产业园已获批为国家大数据应用标准创新基地,目前落户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软通动力.华夏脉络等大数据项目123个,总投资近145亿元

河南获批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拥抱大数据畅想“云生活”

河南省成为第二批获批建设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省份之一后,"云计算.大数据"成为近日河南各界热议的话题.11月9日,河南省第三届互联网大会在郑州开幕,本次大会聚集了一大批互联网学术界.企业界有重要影响力的知名学者和优秀企业家,大家就云计算.大数据.网络经济.网络安全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河南将迎来大数据时代,面对"一切皆有可能"的未来,我们如何更新观念,适应变化?河南又该如何把握机遇,奋勇向前?对此,网友众说纷纭,分享观点. 记者连线 什么是大数据云计算

青海省海东市建成青藏高原首个云计算大数据中心

近日,青藏高原首个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在青海省海东市建成,并正式投产使用.大数据中心重点落在电子政务.交通旅游.安防环保等7大领域,推动民生服务和城市管理智能化,是青海省内唯一的国家级大型IDC数据中心,也是截至目前青藏高原乃至西北最大的数据中心. 高原大数据中心是青海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战略合作的重点工程,项目一期投资10亿元,批复用地51亩,总建设规模28205平方米,设计标准服务器机柜3200个,新建建筑包括新型绿色数据中心机房.研发支撑楼.冷冻站等.高原大数据中心采用虚拟化.云计算.

银川iBi建成4家国家级大数据平台

12月1日,记者获悉,银川iBi育成中心通过抓聚集.抓增量.抓创新.抓服务等有力措施,不断推动数据信息产业发展,累计完成投资5亿元,相继建成4家国家级大数据平台和7家省级大数据平台,正在运行的服务器300余台,日均处理量50000笔. 目前,西北大宗.银汇贵金属.天佑科技等大数据应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突破了一批大数据关键技术,在大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应用和分析处理能力和应用等方面日趋成熟,带动一大批下游企业参与平台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实用应用型技术为代表的技术研发团队,为增强园区核心研发实力起到引

建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贵州怎么做?

两会期间,国家"十三五"计划实施的100个重大工程及项目备受关注,贵州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位列其中,这也是全国首个获批建设的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发展大数据,贵州有着什么优势?做了哪些准备? 贵州大数据朋友圈越来越大 "大数据既要高大上,也要接地气."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开放日上,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强调,大数据是一个产业,可以创造很多产品和服务,既有大数据的积聚.整理.处理等,涉及高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等,也包括农村电商和呼叫服务,这类产业既能广泛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