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日,墨西哥。第34届ICANN年会全体会议上,《“.中国”等非英文域名后缀快速通道实施计划(第二版)》(IDN ccTLD Fast Track Implementation Plan)草案成为本次会议重点审议的内容之一。
令人窒息的30秒钟
根据会议议程,本次大会正式开始的时间是9:30分,但是悬挂在主席台的钟表时针刚指在9点时,偌大的会议厅已经座无虚席。有些人正在认真翻看会议资料,有些人则交头接耳用不同版本的英语口语相互交流。
ICANN中国专家张健等来自中国地区的参会人员则安静地坐在会议大厅的一角。远远看去,张健脸上的表情很淡定,但细心的人会发现,她放在桌下的两只手却交叉在一起紧握着。
“就像英文的大小写是等效一致的,繁简体的中文对中国人而言也是一样的,因此繁体‘.中国’应该和简体‘.中国’一同写入全球根域名系统”,当大会主席台掷地有声的中文同声翻译传来这个内容时,张健情不自禁在空中挥舞了一下握紧的拳头,脱口而出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的竞选口号“YES,WE CAN CHANGE”(是的,我们可以变革)。
根据这项最新的决议,未来全球华人根据语言习惯在各大浏览器地址栏不论输入繁体“北京大学.中国”形式的中国域名,还是简体“北京大学.中国”形式的中国域名,均可实现对北京大学网站的等效访问。
作为全球域名体系架构变革的一项内容,ICANN主席特拉什(Peter Dengate Thrush)曾评价称“这是项历史性决议,将使互联网更为开放,使用方法更为多样化。”
是的,我们可以变革,只不过为了等待这一变革时刻的到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非英语语系国家代表已经等待了十多个年头。
酝酿了十年的变革
时间回溯到12年前,1997年6月3日,国家主管部门组建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行使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职责。可以说,从CNNIC成立之日始,在全球根域名系统插上一面中国国旗或可以代表中国的中文标识,成为几代中国互联网技术专家的共同心愿。
面对中文形式域名的复杂技术和全球通用框架协议的国际协调难题,汉字“.中国”写入全球根域名系统的征途勾勒出了一幅“由中国走向世界”、“由实验室走向互联网国际标准”的线路图。
1999年,原信息产业部(现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信产部)正式授权CNNIC进行中文域名系统开发,揭开了汉字字符融入国际互联网根域名系统的序幕。2000年11月7日,信产部发布《关于互联网中文域名管理的通告》,明确授权CNNIC为中文域名注册管理机构。
2002年9月在修订《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时,首次明确“中文域名是我国域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产部鼓励和支持中文域名系统的技术研究和逐步推广应用”。2002年11月对外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域名体系的公告》提出“我国互联网络域名体系在顶级域名‘CN’之外暂设‘中国’、‘公司’和‘网络’3个中文顶级域名”。
经过3年多的技术研究和政策推动,“.中国”率先领到了国家主管部门的“准生证”,拥有了中国互联网域名体系的正式户口。但是,“.中国”彻底写入全球根域名系统的征程才刚刚起步,后续还有国际标准制定、浏览器等互联网厂商部署等工作需要完成。
国际标准艰难征途
在国际标准制定及全球网络部署上,“.中国”就没有在国内那么顺利。2001年3月,CNNIC技术人员第一次远赴美国参加了第48届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会议。然而,令人沮丧的是:没有一个外国专家愿意耐心倾听CNNIC技术小组对中文域名价值的阐释。
CNNIC主任毛伟曾用“感到一种悲壮”来形容当时的心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李晓东回忆说:“最难过的是开会的时候,3000多人当中只有我们3个中国人。别提当时心里有多孤独了。”而正是在悲壮和孤独的复杂感受中,CNNIC技术人员屡败屡战,在国际标准的漫漫征途中迎难而上。
为了引起国际互联网社群对中文域名的关注,CNNIC广泛联络存在类似问题的互联网机构,先后联合港澳台的互联网信息中心成立中文域名协调联合会(CDNC),共同来研究中文域名技术问题。随后,存在同样异体字等效问题的日本和韩国也加入进来,组成联合工作组JET。这些力量集中和声音统一的积累,终于引起了IETF的重视—主动邀请CNNIC去参加大会,这为之后的国际标准出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他语种解决异体字问题树立了榜样。
2004年4月14日,CNNIC联合TWNIC、JPNIC、KRNIC制定的《中日韩多语种域名注册标准》被IETF正式发布为RFC3743,这是中国第二个IETF标准。2006年10月13日,IETF正式发布了由CNNIC主导制定的《中文域名注册和管理标准》,编号为RFC4713,这是CNNIC主导制定的第二个互联网国际标准。至此,“.中国”写入全球根域名系统的技术难题或国际标准问题逐一化解。
尾声:“.中国”域名启用在即
2008年6月27日,ICANN在第32届年会上表决通过了“允许使用中文等其它语言作为互联网顶级域字符”决议。这意味着,国际互联网将首次出现“.中国”这样的非英语域名后缀,纯中文的国家代码顶级域“中国域名”将正式融入国际互联网,作为中华文化在网络上的国家象征登上历史舞台。
2008年10月,ICANN启动了“.中国”等非英文域名后缀全球部署调研行动,并将首站选在了中国。ICANN总裁兼CEO保罗·图梅表示,“.中国”域名写入全球根域名系统的部署计划已经基本成形。
2008年11月,第33届ICANN年会发布《“.中国”等非英文域名后缀快速通道实施计划》(草案),并在ICANN《战略计划工作重点》指出,“.中国”的全球部署是ICANN未来3年十大工作重点之一。
2009年3月,ICANN决议,繁体“.中国”和简体“.中国”一起写入全球根域名系统,“.中国”全球部署工作中的种种难题正在逐一破解,以“.中国”域名为入口的纯中文上网时代即将来临。
为了全面深入的了解“.中国”域名全球部署的进展和情况,《互联网周刊》独家采访了ICANN中国专家张健女士和CNNIC相关负责人齐麟先生。
《互联网周刊》:繁简体“.中国”将同时写入全球根域名系统有什么意义?
张健:从国家层面看,该决议有力维护了全球根域名系统领域的中国主权完整和形象统一。从企业层面看,该决议有效保证了企业中文网络品牌的唯一性和集中性。从文化和网民层面看,该决议使得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在国际互联网得以传承,尊重不同地区华语网民的语言习惯,使得全球各地的华人不论是基于何种操作系统,不论是钟爱繁体字还是简体字,都可以享受到纯中文上网的乐趣和方便。
《互联网周刊》:繁简体“.中国”将同时写入全球根域名系统,CNNIC将会出台那些措施应对?
齐麟:结合ICANN最新的“.中国”域名全球部署计划,CNNIC启动的“中国域名全球升级行动”政策将调整为:所有“中文.CN”域名的注册用户,将自动获得对应的 “中文.中国”繁简体域名。
《互联网周刊》:预计何时ICANN将正式完成“.中国”的全球部署,网民何时将可以在浏览器中无障碍使用?
张健:我们尚不能准确预测时间,但可以肯定的是,ICANN正在稳步推进“.中国”域名的全球部署工作。正如ICANN主席特拉什所言“这是项历史性决议”,这决定了ICANN必须秉承审慎、稳定和安全的原则推进部署,其中会有大量的政策制定、技术测试等工作,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来推进。
齐麟:我们会密切跟踪ICANN的“.中国”域名全球部署最新进展,并及时告知公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