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21日,是世界电视日。
5•17世界电信日的时候,写过一篇博文《从世界电信日到世界电视日》,其中诘问:“5•17世界电信日,不说地球人都知道也差不多吧。11•21世界电视日,广电人自己知道的又有多少?”可今天,要不是看到我们的编辑做了头条,我自己都忘了这个属于我们行业的特殊的日子。
这可以归结于工作的忙碌,或许更多的还是我们这个行业不够热闹。每年的世界电信日,都会举办大型的业内活动,工信部高层及电信业界的巨头大腕儿们汇聚一堂。而且,很多普通的老百姓也都能有所感知,因为电信日前后,几大运营商都会大造宣传攻势,各种促销、套餐令人眼花缭乱。
1996年,联合国设立“世界电视日”,是因为“电视在今天千变万化的世界中日益增加的重要性”。今年建国60周年,各界都在回顾建国以来的辉煌成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本月上旬也在南京召开了“辉煌60年•中国广播电视传媒论坛”,遴选了新中国广播电视的60个重要人物及60件大事。
回顾中国电视的历史,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普通百姓,大家都能切身感受到巨大的变化。我小的时候,因为住在父亲单位,晚上经常有机会去大会议室看电视,颇被小朋友们羡慕。后来,周末跑到同学家去看电视;后来,家里有了一台黑白的12英寸电视,还蒙上一个带有红绿蓝的塑料膜,据说是为了保护视力,倒是使黑白的电视带上了一些颜色。“四人帮”公审、李谷一的《乡恋》、《敌营十八年》、《加里森敢死队》、《大西洋底下来的人》、《排球女将》、《血疑》、《万水千山总是情》、《上海滩》、《射雕英雄传》……如今能够让众多的人拥有共同记忆的节目,似乎不那么多了。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迅速地改变了人们获取资讯、享受娱乐的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社会的多元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注意力的碎片化也就自然而然。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想象,当年刊登一周电视节目预告的广播电视报,几乎是每个地方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其实,电视的发展也已经足够快了。从无线到有线,从模拟到数字,从单向到交互,从标清到高清,还有地面数字电视、直播卫星。但是,在娱乐及资讯传播方式日益多元化的年代,我们的电视还是显得步伐不够快。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电视玩儿法还不够酷、不够炫,还过于事业化,电视台在广告的独木桥上过度竞争,令观众反感;有线电视之前不懂经营,错失了市场机会,如今靠数字化想改变老百姓的付费习惯自然有难度。对比看看,如今一张电影票的价格至少几十块钱,而当年不过几毛钱而已。
我自己也很少看电视,工作繁忙及有孩子之后尤甚,当年至少还是经常半夜爬起来看球的。前段家里的机顶盒坏了,电源灯都不亮。给歌华客服打电话,第二天维修人员上门来看,说是长期不开机机顶盒受潮了。有点晕,北京应该还算是个干燥的城市。今天抽空去丰台的营业厅换盒子,打车去找了半天,在科丰桥往东几百米的地方,离公交车站很远。进去后,里面有十来人在排队领机顶盒。我说了原因,让我去里屋,类似宿舍的一个屋子,但小伙子态度很好,换了一台新盒子,又测试了一下,重新登记了编号。回家发现很多台提示“没有授权”,打客服问,说是十五天至少开机一次,否则会取消授权,让我把机顶盒的频道锁定在21-28(似乎是,记不太清楚了)放着,可以不开电视,快则半小时,慢则24小时即可授权。还好,不久就可以看了。看我喜欢的《天元围棋》付费频道,北京目前还没收费。
歌华的服务,在全国不算最好但也肯定不是最坏的。我们的有线电视服务水平还不算高,但是,就像丰台那个营业厅一样,虽然简陋,但我们的有线运营商其实很朴实。当时我拿了新盒子出来时,还在想他们其实收个五块、十块的费用其实也很正常,测试费、重新登记费之类的名目也说不出啥来。如果去修个相机或电器之类,就算修不了,还得跟你收个开机费呢。我有个电话座机不用了,停机保号还每月5块钱,电话或上网无法销户,只能去营业厅,没时间跑就一直交着。我们的有线运营商就是这样朴实,朴实到给大家无偿提供了很多的服务,都没能让人家念你的好。经济社会,大家已经习惯了一是一二是二了,做好自己的服务,收你应收的钱,这样的改变是双方的、等价的。
我工作后几乎一直在广电这个行业,也一直希望能够为这个行业做些什么。
今年是我从业十几年来行业最为“混乱”的一年,相关政策、事件变化颇多。再过十几天,我们将举办第二届广电行业发展趋势年会暨投融资论坛,邀请函中有这样一句话:“面对变化与机遇,需要深入的盘点与展望,需要务实的思考与践行。”今年的主题设置希望能够更加紧密地结合当前业界的焦点问题,希望能够对这个行业的改变发挥点作用。
2009年11月21日,世界电视日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