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斗效应动摇垄断利益

  “漏斗效应”动摇垄断利益?

  银联在上月召开的四届六次董事会上,提出《关于进一步规范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联卡交易维护成员银行和银联权益的议案》:

  □9月起,各成员银行停止向非金机构新增开通银联卡支付接口,存量接口上不再新增无卡取现、转账、代授权等银联卡业务

  □年底前,非金机构线下银联卡交易以间联或直联模式一点接入银联网络,商业银行不再保留其与非金机构银联卡线下交易通道

  □2014年7月1日前,实现非金机构互联网银联卡交易全面接入银联

  ⊙记者 周桓 ○编辑 吴正懿

  银联收编第三方支付动真格了。

  上证报昨日从权威渠道获悉,中国银联正督促各成员银行统一行动,逐步将非金机构银联卡交易全面迁移至银联网络,并首次明确提出了实现该目标的时间节点――2014年7月1日之前。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在上月召开的中国银联四届六次董事会上,中国银联已提出动议,并且提出了详细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目标直指第三方支付公司。

  银联再提“招安”第三方支付

  这位知情人士对记者说,如果这份在董事会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规范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联卡交易维护成员银行和银联权益的议案》(以下简称《议案》)得以实现,那所有第三方支付公司将统一被中国银联“收编”至麾下,实现银联对市场的绝对垄断和控制。

  事实上,这已不是银联首次流露“招安”之意。今年6月,媒体披露了银联去年12月19日印发的《关于规范与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联卡业务合作的函》(简称17号文),引发业界广泛讨论。然而,7月24日至25日举行的银联四届六次董事会上提出的《议案》,不仅延续了17号文提出的思路,细节方面更加丰富。

  《议案》提出,“2013年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非金机构线下银联卡交易业务迁移,统一上送银联转接,同步规范互联网银联卡支付业务。”;“2014年7月1日前,实现非金机构互联网银联卡交易全面接入银联。”

  有意思的是,《议案》还特意总结了此前类似行动失败的原因,“一是非金机构规范工作在商业银行内部牵涉业务条线较多,各自诉求不同,商业银行内部没有形成合力;二是,单个商业银行和银联单独落实难度较大,需联合统一行动”。

  为督促各大银行配合银联的工作,《议案》提出由银联和成员银行共同成立非金机构规范专项工作组,并由“银联与董监事成员银行建立公约,一致行动开展规范工作;定期通报各方工作进展,促进参与各方统一行动。”

  《议案》还提出了每一阶段具体的工作步骤,如“2013年9月起,各成员银行停止向非金机构新增开通银联卡支付接口,存量接口上不再新增无卡取现、转账、代授权等银联卡业务”;“2013年年底前,非金机构线下银联卡交易以间联或直联模式一点接入银联网络,商业银行不再保留其与非金机构银联卡线下交易通道”。

  有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负责人称,见到这份议案后“倒吸了一口凉气”。“银联这是在釜底抽薪,照这样一步步执行下去,目前市场上200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要么自动投向银联怀抱,要么接受被‘清剿’退出的命运。”

  据银联方面披露,目前已有50多家非金机构接入银联网络。但从记者掌握的情况来看,其中并无占据主流地位的“那几家公司”。

  “国标”和“街舞”的利益之争

  对收编第三方支付,银联在《议案》中给出的理由是:“非金机构通过和商业银行直联,大量违规开展银联卡支付及其他业务,严重损害商业银行和银联的商业利益和品牌权益。

  部分非金机构还依托互联网电子商务掌握的大量客户数据,快速向金融领域渗透,动摇了银行对客户的主导权,对传统银行业务逐步形成较大冲击。”

  不久前的“2013 陆家嘴 论坛”上,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抛出了“国标和街舞”的观点,表示传统金融跳的是国标,很规范;互联网金融跳的则是街舞,自由度很大,“双方都应该融合”。

  但业内的看法没有那么含蓄。一位业内人士说,尽管银联打着规范的名义出手“收编”,但真正的原因在于利益,“第三方支付的崛起,动摇了银联的垄断利益”。

  据悉,目前银联的主要收入来源仍是通道费用。按照央行规定,每笔刷卡的手续费由发卡行、收单行、银联按“721”比例分成。然而,随着第三方支付迅速崛起,目前支付公司线上业务多数已不走银联通道,线下收单业务也可与银行直连,使得银联的通道作用被架空,盈利模式遭受冲击。

  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地方分行负责人说:“第三方支付机构绕过银联直连银行,可以避免银联在当中雁过拔毛,形成‘漏斗效应’,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来说都是好事,这就可以解释银行为什么对银联‘封杀令’响应并不积极。”

  中国银联自身披露的数据,亦可说明直连与通过银联后手续费率方面的差距:在银联卡线上支付业务中,非金机构向主要成员银行支付的实际手续费率平均仅为0.1%,大大低于银联网络内0.3%-0.55%的价格水平。

  《议案》中还有一个值得玩味的细节是,银联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肯定性文字不足30个字:“对推动支付创新发挥了一定作用”。

时间: 2024-10-26 10:33:38

漏斗效应动摇垄断利益的相关文章

Zbox曝光中国电子杂志诟病 VC质疑漏斗效应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目前我国很多电子杂志平台,号称有数千万的注册用户,但实际上,他们的活跃用户数少得可怜,最好的也才只有十万左右上下."北京鹏泰 文化传播公司CEO钱鹏宇语出惊人. 他透露,当前国内电子杂志企业正普遍深陷在用户快速流失的"漏斗效应"的困境之中.这也是风险投资长时间质疑电子杂志的原因. 在钱鹏宇看来,如果单纯效仿传统平面杂志的做法,未来的电子杂志根本不会有任何市场空间可言.也正是基于这一点,他在自己创建的电子杂志平台--Z

工信部打击非法互联网电话被指保护垄断利益

工信部打击非法互联网电话 被指保护垄断利益 每6秒8角钱的国际长途电话,和每分钟1角的互联网电话,你会选择谁?工信部日前定调:后者多属"非法"."按工信部界定,除了电信.联通两大运营商在全国4个城市的试点外,市面上现存所有互联网电话全是非法的,十分荒唐."资深通信业者阚凯力表示. 就在几天前,全世界用户最多的互联网电话服务商Skype在华突然大面积瘫痪,引发用户种种恐慌和猜测.尽管事后官方解释称系服务器宕机故障,但业界心知肚明,一场大规模的整治风暴即将开始.对于热衷

银联再提招安第三方支付:名为规范实为利益

摘要: 漏斗效应动摇垄断利益? 银联在上月召开的四届六次董事会上,提出<关于进一步规范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联卡交易维护成员银行和银联权益的议案>: □9月起,各成员银行停止向非金 "漏斗效应"动摇垄断利益? 银联在上月召开的四届六次董事会上,提出<关于进一步规范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联卡交易维护成员银行和银联权益的议案>: □9月起,各成员银行停止向非金机构新增开通银联卡支付接口,存量接口上不再新增无卡取现.转账.代授权等银联卡业务 □年底前,非金机构线下银联卡交易以间联

微软反垄断案新突破 Win10系统或需剥离可信计算

导读 "半年多来,我们跟微软进行过数次谈判.我们希望微软可以按照我国法律法规实现本土化,但谈判至今还没有结果."沈昌祥系此次微软网络安全审查的负责人,他笑称,"每一次都斗争激烈,我们要坚守网络安全主权,而微软也不止是一家商业公司,它的决策也需要通过美国本土的审批." 工商总局对微软的反垄断调查,又出现了新的突破口.近日,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呼吁:"微软在操作系统中捆绑销售可信计算架构的行为涉嫌违反<反垄断法>,Win 10操作系统应该剥离可信

电信联通遭遇反垄断调查宽带接入改革呼声再起

资料图片:CFP供图 中国电信(微博)和中国联通(微博)涉嫌宽带接入领域垄断问题已激起千层浪.专家表示,电信与联通在宽带问题上的垄断,不仅拉大了我国在宽带方面和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差距,也令消费者支付着与网速并不匹配的高昂资费.希望通过此次事件,能够加大电信市场改革力度,推动电信.联通两大宽带接入"寡头"逐步开放市场,鼓励充分竞争,从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互联网交换中心网间结算办法>,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已并入中国联通).教育网之外的互联单位,在与中国电信.

淘宝等电商紧急下架食用盐 垄断者利益遭受质疑

晚报记者 秦川 报道 网上将禁售食盐!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79250.html">本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淘宝日前已发出明确通知,要求所有网店今起停止销售所有食用盐,否则将强制下架.由于事发突然,一些店主昨已开始降价清货. "根据主管部门要求,食盐零售必须持有当地许可证,跨区域销售是禁止的. "淘宝方面称,他们收到一份协查通知显示,就算是欧美日韩的进口盐也在禁售之列.而当当网负责人则告诉记者,他们昨天把仅余的

“网络禁盐令”与垄断无关

本报讯 (记者 任翀)昨天有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1646.html">媒体报道,网上将禁售食盐,相关网站已经收到通知,要求停止销售所有的食用盐.此后有分析人士指出,"禁盐令"可能与垄断利益有关.记者昨天向多家电商咨询后获悉,并没有针对所有电商的"禁盐令".有业内人士分析,部分网站之所以要下架食盐产品,是因为我国向来对食盐实行许可证制度,那些没有许可证的网站本身就不具备销售食盐的资格,此前的

商用WiFi逻辑:请金主入“漏斗”

目前比较热门的做法是让用户在上网前先关注商户的微信公众号,为二次营销留一手,但免费wifi诱导下的强制关注能带来多高的用户转化率,在华映资本投资总监王维玮看来,互联网的流量生意讲究的是"漏斗效应",不妨先尽可能把用户引到"漏斗" 里,至于如何转化成会员."粉丝",就要看后续的运营能力了.498)this.width=498;' onmousewheel = 'javascript:return big(this)' src="http:

垄断思维比“一号专车”更可怕,应该对创新叫好

近日,北京.上海.沈阳等近10个城市叫停了滴滴打车.易到用车.快的打车等公司的"专车服务",并把"一号专车"等定性为"黑车".关于地方对"一号专车"等创新事物的封杀与打压,<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专家学者以及广大网民高度关注,并力挺创新模式与服务. 中青舆情监测室对"一号专车"等热点问题监测发现,相关舆情信息352228篇,其中论坛36944篇.微博278820篇.新闻35800篇.博客12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