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编辑难控制 失去源头的维基百科已经不行了吗?

活跃词条编辑的数量变化趋势这是Technologyreview.com网站上,一篇关于维基百科危机的特写文章。这个全球最大的“百科全书”,当前正在面临词条编辑人员的流失、新人编辑遭到排挤、制度愈加严苛官僚化、内容多样性难以补足和脱离潮流等一系列问题。这家致力于知识协作分享的平台,真不行了吗?它是世界上排名第六的网站,与其他任何排名前十的网站都不同。它没有复杂的组织架构,而是由一群义务的志愿者在松散甚至匿名地工作,有时他们还会习惯性地斗嘴。它很少会尝试新的东西来吸引访问量,事实上,十年间它也几乎没有变化。然而,仅维基百科英文版,平均每个月就有稳定的100亿页面浏览量。当重要的事件发生时,如最近的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渠道广泛的资讯信息、各种出处的内容,在几小时内就汇聚到一个页面上,并实时会有网友去更新。因为没有其他类似的免费的信息源像维基百科一样,可以合作共享。甚至许多在线服务都依赖它,比如Google搜索或者你身边的Siri助手,你会经常从中了解到撷取维基百科的信息和一些意想不到的奇闻异事。然而,维基百科和其既定的目标,“汇聚全人类的所有知识”要开始有麻烦了。志愿者建造的旗舰项目——英语维基百科,必须保卫它不受破坏和恶意篡改。除此之外,词条的活跃编辑人数,自
2007年起,已经缩水超过1/3,并且仍在萎缩。因为项目自身的缺陷,离开的参与者似乎无法有效修订词条,致力于成为高品质的百科全书的维基百科似乎在失去它的源头活水。另一个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是偏颇的词条,比如维基百科在关于宠物小精灵和女艳星的条目是综合全面的,而关于女性小说家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条目,则是粗略的。一些条目甚至仍然是难理解的、简略甚至是过期的。其中的1000条志愿者编纂的词条,组成了维基百科的核心,而其他大多数的词条,甚至没有达到维基百科自己要求的合格标准。这个问题的产生并不复杂。运营网站的松散的集体,其中估计有90%为男性。他们经营一个破碎的官僚结构,以及时而“擦枪走火”的氛围,阻碍了新的用户参与词条编纂的积极性,也让词条的覆盖范围变得狭隘。这个松散的组织,在取得一个个令人瞩目的壮举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设置了参与的障碍,它也成为一直困扰着他们自己的问题。作为反馈,为维基百科提供资金、法律、技术和基础设施支持的维基媒体基金会的187位成员,正在筹划一场救援计划。基金会不能违背维基百科远离商业的宗旨,但他们想要调整维基百科的页面和插件,让维基百科进入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上来。基金会的努力将带来的第一个重大变化,现在的维基百科就像尘封在时间胶囊里的页面,他远离现在商业化网站易用性和分享性的特点。 “这样的设计,在2001年,是完全恰当的。但现在,它看起来越来越过时了。”基金会执行理事Sue Gardner说到。“这是我们努力要追赶的方向。 ”她和维基百科创始人Jimmy Wales都认为,这个项目需要吸引新的人群加入进来。“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编辑者的混杂性”,Jimmy Wales希望“正在扩招的主题编辑能够起到一些作用。”结果能否奏效,这取决于是否有足够多的人,仍然相信通过在线协作,创造更有价值的东西。这也是自维基百科诞生起,就推动它前进的理想。不过,现在开始必要的尝试是至关重要的。维基百科将影响到越来越多的人,不只是它的编辑者和没空阅读专业书籍的学生。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用到这些信息,包括直接或间接从维基百科受益的服务。与此同时,维基百科已经取代了许多Google的检索结果和它的替代品。
2009年,微软关闭了它的百科全书服务 Encarta。而大英百科全书在线服务,只有12万个词条,用户每年还要缴纳70美元的费用。而一小撮能免费访问的百科网站,则贴满了令人讨厌的横幅和弹出式广告。新人不受欢迎维基百科在2001年推出时,它的目的并不是凭借自身成为一个独立的信源。创始人Wales从金融投机者投身互联网事业。另一位创始人
Larry Sanger也一样,刚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开始了新百科事业的征程。一个免费的在线协作百科全书由Wales倡导,早期依靠专家的贡献的维基百科,有了它的雏形Nupedia。一年后, Nupedia提供了13个有趣的词条。包括维吉尔和多尼戈尔小提琴等主题。Sanger和Wales希望通过维基百科,任何人都可以发起并制定条目,并迅速产生专业的词条。当Sanger和Wales看到人们如何热情地拥抱这部开放百科的概念时,他们很快就把这作为主要项目。第一年年底,就有包含18种语言在内的2万多个词条,并且增长势头很快。2003年,Wales创建了维基媒体基金会,筹集资金,以维持维基百科的服务器和软件的运转。但网站的内容的主导,还是通过“维基人”所建立的社区的参与。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他们编撰了比以往百科全书都更庞杂的工程。没有其他任何传统的权力结构,他们仅开发了用于生产和维护项目的复杂的工作流程和指引。唯一的管理层,是拥有删除条目和禁止他人参与编辑的管理员。(目前有635成员在英文版的维基百科中。)该项目似乎是可笑又令人震惊的。维基百科的继承和拥抱文化百科全书本应该是权威的,全面的,启蒙运动的理性精神支撑的那样。在传统百科所建立的模型里,顾问委员会、编辑、从知识精英中选出的代表志愿者,他们制定了一系列必要的知识,并建立相应的条目。维基百科抛弃了几个世纪都公认的被奉为圭臬的方法,避开了事先的词条规划,也没有请求常规专家指导。事实上,它的规则并不会强调专家的贡献,就像它的五大支柱之一“维基百科不墨守成规”一样,任何人都能上去写一写。维基百科的迅速发展,源自知识的快速积累,希望有一天,它的词条集合能覆盖世界上知识的总和。维基百科发展进程很快。在2005年底,英文版的维基百科就有约75万个词条。在2005年年底,它迎来了媒体报道和用户参与编纂的高峰。大约在那个时候,零散的“维基人”组织取得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壮举,然而现在,用户参与活跃度衰弱变为困扰他们的难题。2006年的一段时间,形形色色的人们参与词条编辑创建,负责监管词条质量的团队变得渐渐力不从心了。由于维基百科知名度提升,并承诺任何人甚至是匿名编辑,许多词条更新开始出现纯粹的人为破坏。比较高调的事件,诸如诽谤和骗局,就遭到记者John Seigenthaler的质疑,维基百科是否能够有所作为。这很快引起了反馈,其中最活跃的志愿者推行了一系列新的编辑工具和官僚程序,旨在打击违规的编辑操作。他们创造的插件允许会员编辑快速查找词条的变化,通过鼠标点击撤销或警告一些编辑行为。他们设定自动化的程序,自动撤销格式不正确的修订,并对一些可疑的编辑行为提出警告。严厉的新措施开始奏效。蓄意破坏被控制住,骗局和丑闻变得不太常见。维基百科重新稳定下来,词条不断增长,词条的范围和质量也相应提高。今天,英文维基百科拥有440万个词条,并且拥有2310万条以上的,用其他286种语言编纂的词条。活跃词条编辑的数量变化趋势但是,伴随着更严格的规则,更严重的质疑气氛,也带来一个意外的后果。维基百科的新用户,他们的第一次、或者尝试性的编辑,不可避免会出现许多错误,不停遇到挫折的他们很难有兴致积极地投身编辑。被高效、客观的审查机器压制的新用户,会让编辑行为本身索然无味。活跃于英文词条编辑的人数,从2007年的51000人,缩减至
今年夏天的31000人。“我注意到从2007年到现在为止的跌幅状态”。一位曾为维基媒体基金会承包商的Aaron Halfaker说道,“维基百科像是在用这套新的编辑器,扼杀自己的资源。”Halfaker和他在明尼苏达州大学的同事,以及华盛顿大学、伯克利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分析了维基百科的公共活动日志,绘制了一系列图片,证明了这一点。自2007年以来,新的编辑控件开始生效,词条编辑新手的修订内容即刻被删除的可能性逐渐上升。在同一时期,机器人删词条的行为增长要远远高于人工干预。不出所料,数据还表明,即便是善良耐心的新人,从他们第一次尝试编辑算起,两个月之后,还能坚持下来的人已经寥寥无几。新人存留度根据他们的报告,研究人员建议维基百科更新其座右铭,从“任何人都可以编辑的百科全书。改为 “任何理解词条规范,适应社交方式,能接受半自动化的系统警告和拒绝通知,依旧愿意贡献自己时间和精力的人可以编辑词条。”由于维基百科尚不能补充足够均等的编辑团队,所以它的词条倾向于西方的科学技术,以男性感兴趣的内容为主要的题材。 2011年,明尼苏达大学和其他三个学校的研究人员发现,由女编辑编辑的词条和或者女性更感兴趣的词条,要远远小于男性和中性词条。另一项2011年来自英国牛津大学发现表明,84%的词条的标签来自北美和欧洲,南极洲的词条数,甚至高于在非洲或南美任意国家的词条数。升级当被问及参与编辑的数量的下降问题,基金会负责人SueGardner 仔细解释道,这只是作为一种防范措施。因为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它损害了维基百科。经过几分钟对问题的争执,她也认为维基百科需要帮助。作为曾在加拿大广播公司的一名职业记者,Gardner,她要用编辑部作为类比说明这个问题。 “维基百科让我意识到那群执拗的值班记者并没有意识到原来时新的趋势在衰退。 ”她说, “但是好奇的记者在哪呢?你不能指望这批老伙计在凌晨三点去报道一场火灾。这只能交给新来的家伙。他们拥有了很多的能量和潜力,然而,在维基百科中,我们没有涌入足够多的新记者。”在2012年,Gardner组建了两个团队,一队负责增长,一队负责核心功能。他们将通过对于网站的改造扭转颓势。一个新的想法从这群人中冒出来,维基百科要添加“谢谢”按钮,像Facebook中无所不在的“点赞”一样。五月以来,用户能够单击谢谢,对编辑的贡献表示认可与谢意。这也是维基百科第一次为个人编辑,开发纯粹旨在获得积极反馈的工具。负责增长团队的产品经理 Steven Walling说,“我们有对消极编辑行为的一键反馈,但是从来没有一种方式,能够为优质的修订表达不错,谢谢的意思。 ” Walling的研究小组正致力于让新的编辑感觉更友好。目前,他们正在测试一个想法,为新人提供编辑引导,通过一些小任务,诸如修订词条等简单的操作。希望这能在新人违规或编辑遇到困难前,给他们带来信心。这些可能看起来像很小的变化,但更大胆的调整想法,将很难得到社区的支持。最好的例证,就是文字编辑的方法。由于维基百科的编辑需要使用“wikitext”(维基百科的文字专用格式),未经“磨练”的眼睛,看起来一定会很痛苦。这使得维基百科的条目编辑很复杂,比如美国的词条的第一句是这个样子的。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USA”’ or ”’U.S.A.”’),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the ”’United States”’ (”’US”’ or ”’U.S.”’) and ”’America”’, is a [[federal republic]]{{cite book |title=The New York Times Guide to Essential Knowledge, Second Edition: A Desk Reference for the Curious Mind |year=2007 |publisher=St. Martin’s Press |isbn=978-0312376598 |page=632}}{{cite book|last=Onuf|first=Peter S.|title=The Origins of the Federal Republic: Jurisdictional Controvers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1775–1787|year=1983|publisher=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location= Philadelphia |isbn=978-0812211672}}co
nsisting of 50 [[U.S. state|states]] and a [[Federal district (United States)|federal district]].经过多年的规划,基金会终于推出了可视化编辑器,新的接口隐藏wikitext,并提供“所见即所得”的编辑。它于7月在部分站点范围提供试验,并有望很快就成为正式的功能。但在纷杂的维基世界里,可视化编辑却变成一个边缘意见,许多编辑更主观地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一位资深的志愿编辑认为Gardner“挑剔”、“小气”甚至“自负”,这些人很难接受一些善意的变化,比如可视化编辑器。在官方把默认方式改为可视化编辑器后,许多维基人开始反抗,并抱怨该软件中存在的种种错误。9月征求意见时,调查显示新的编辑器应该默认隐藏,但该基金会最初拒绝这个请求。之后,新选出的
社区管理员发布了修改后维基百科的代码,允许隐藏可视化编辑器。虽然基金会投降了,但仍让可视化编辑器成为可选项,以帮助新人,除非他们自己去切换界面。可视化编辑器争端,会帮助维基百科。 “我不认为这是基金会要寻找的良药 ”,爱尔兰的软件工程师——自2004年以来,经历上万次的编辑顶级的管理员Oliver Moran说到。与许多维基人的心声一样,wikitext确实阻挡了一些人。 “但看看Twitter”他说,“人们能够毫不废劲地学会标签#和回复@操作。 ”可视化编辑器的许多批评出于一种感觉,它证明了基金会乐意为了这个协作项目,去做一些一厢情愿的努力。可视化编辑的铺开,正是给那些还没为维基作出足够义务劳动的人准备的。维基百科中的官僚结构图当问及维基百科遇到的现实问题时,Moran列举了维基的官僚文化。这些编辑规范和指导方案,已经成为困住维基自己的迷宫。页面的一项解释的政策——中立的观点,作为维基百科的五大支柱之一,就有长达5000单词的解释说明。 “这才是真正的障碍:政策桎梏 ”。维基百科中解释规范内容的增长情况示意图但如果要维基百科在阵痛中,扮演革除官僚体制的角色,是很难想象的。是否引用中立的观点(WP:NPV),或者威胁将问题提交至纷争仲裁委员会(ARBCOM)。用户已经陷入理解那些“繁冗晦涩”的规则,而让实质的讨论内容变得更难。这并不是说所有的维基人都不认同维基媒体基金会评估的网站问题,和他们所做的努力。但是,即便志愿者愿意主动地提供帮助,最终也很难逃脱维基社区的倾向,而陷入纸上谈兵的无休止的争吵中去。2012年7月开始,一些编辑建立了一个名为维基项目编辑庇护地(Wiki Project
Editor Retention)的页面,旨在大家一起集思广益去帮助新用户,并促进彼此间友好交流的地方。最近最具活跃的讨论页的主题,是关于“被管理员欺凌的事情”,以及“维基百科是否是一个血腥的精神病院”, 或者一些抱怨,“你新注册一个帐户,是不是仅仅为了找我的茬”。公益事业尽管维基百科编辑活跃度相比它的鼎盛时期要少很多,但词条的总数量和长度还在持续增长。这意味着志愿者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Gardner说她能感觉到: “有趣的是,编辑社区每天都有点焦头烂额的疲惫感。 ”维基媒体基金会2011年的一项调查表明,任何一个活跃的编辑,现在都需要有充足的时间保证。 在5200位使用不同语言的维基人中,50%的编辑贡献的时间都超过一小时,还有20%的编辑每天贡献3个小时或更
长时间。维基百科的反破坏系统是有效的,它让违规行为得到审查与制止。Halfaker还说到,我们还有更多的工作去修订和跟进词条。“工作的人少了,每天能完成的工作量也就少了。 ”当提及词条质量的话题时,任何人都会认为维基百科词条往往都是“需要完善的”。但这样的告诫并不是非常有意义,特别是要用到这些内容的时候。当Google搜索引擎,用维基百科的内容应答用户的问题,这个信息
就会认作是权威的。也许他们会发现问题,然后单击一个容易错过链接到“反馈/更多 ”。这个反馈最终还是去了Google,而不是维基百科自己。创始人Jimmy Wales,现在变成一个普通的维基人,但在编辑团队和维基媒体基金会中仍有一定影响力。他会驳回那些让项目变得更糟的建议。但他认为,离开那些拥有不同兴趣和关注点的新用户涌入,并不会有什么好处。“当你去看USB标准的词条,你会为那些技术极客吃惊,但再看看著名社会学家或伊丽莎白时代的诗人。你会觉得这些内容很有限,亟待编辑们去补充。“
这不应该发生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 ”Wales希望可视化编辑器,能够吸引人们去编辑那些“雄性味道”和技术范很重的词条之外的内容,让更多不是极客的人也能去参与进来。事实上,宏观的文化趋势,对于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也是一个挑战。随着商业网站将在线生活变得开放和个性,维基百科这样一个众包社区在线网站已经变得有些非主流。纽约大学的互动电信项目教授 Clay Shirky认为,在过去的十年里,流行的趋势要将陌生人聚集在一起,这是传统组织难以实现的。维基百科的存在也变得合情合理。但是,当下主流的网站,如Facebook和Twitter ,那里的人们更倾向保持自我。除了大型多人游戏之外,相对稀少的人会在共享的虚拟空间打成一片。相反,他们使用移动设备,不适合复杂的创造性工作,更倾向简洁的私人应用,零散地接入各自的网络。 他建议维基媒体基金会的顾问说,人们沉浸这样的模型中,就很难理解如何以及为什么他们应该参与到维基百科的项目中来。 “ Facebook是如今参与度最高的活跃社区,但两者的参与模式不同, ”他说, “它是聚集,而不是协作。 ”Gardner 表示认同,当今的网络对于自发组织的集体存在戒心。它就好像一座失去公园的城市。 “我们的时间都花在越来越少,又越来越大的协作网站 ”她说, “我们需要更多的网上公共空间。 ”事实上,Gardner将在今年年底离开基金会,去寻找新的项目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即便和困难如影随形,她也认为维基百科是网络上的公园,不会消失。她肯定是正确的,维基百科是不会消失的。在Gardner 手头,维基媒体基金会募集的资金,已经从每年的400万元增长至4500万美元。因为只要百科全书还拥有竞争力,网络开发人员将继续完善服务,回馈那些依赖于维基百科的汲取信息的人。然而,它可能与它“汇聚全人类的所有知识”的崇高目标渐行渐远。维基百科为人类文明史建立了一个独特的系统和资源,它是值得尊敬的,但它也阻止了许多,愿意来完成这项工程的新人。这是一个难以照顾周全的殷切期望——一大群陌生的网友一起创造真正民主化的知识。即使目下的维基百科存在质量差强人意、词条陈旧简陋、文化多样性代表性不足等问题。但谁也不能否认,它仍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用的百科全书。

时间: 2024-09-26 08:57:28

匿名编辑难控制 失去源头的维基百科已经不行了吗?的相关文章

美30岁青年为维基百科编辑100万次 成第一铁杆编辑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7197.html">北京时间4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维基百科是全球网民志愿编辑的免费百科,日前,该百科宣布了第一个编辑次数超过百万次的忠实铁杆编辑. 30岁的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网民贾斯汀·耐普(Justin Knapp)成为这名编辑修改一百万次的维基百科功臣.他自从2005年注册成为编辑以来,平均每四分钟就要编辑一次. 维基百科创始人威尔斯日前在百科网站宣布了这一消息. 维基百科最初允许所有网民自由

只有将近一半的用户意识到维基百科是非盈利的

在上月的慕尼黑"国际数字生活设计大会"上,俄罗斯社交网站Vkontakte创办者帕维尔·杜罗夫(Pavel Durov)许诺要支持维基百科,他宣布将会给这个在线百科全书网站捐款100万美元.这将成为维基百科自2001年成立以来收到的最大捐款数额之一. 去年11月,维基百科的创始人吉米·威尔士(Jimmy Wales)在接受技术站点The Next Web的采访时谈到了其他公司或个人对网站的捐款.他提到,Google公司的总捐款数额达到200万美元,是网站目前最大的捐赠者,此外,Goog

维基百科将限制用户编辑内容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25日上午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维基百科正考虑采用更为安全的编辑流程,对普通用户的更新进行审核. 上周,有用户通过编辑维基百科中的条目并发布虚假消息称,参议员泰德·肯尼迪(Ted Kennedy)和罗伯特·贝尔德(Robert Byrd)在参加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k Obama)就职午餐后去世.受此影响,维

搜索引擎营销效果难控制成企业“心病”

搜索引擎营销(SEM)作为一种相对精准且效果比较直接的营销模式,当前已受到众多企业与个人广告主的青睐.但一些中小企业受困于人少.技术欠缺,且一些热门关键词价格较高等原因,花了钱却达不到预期的营销效果.为此,开眼数据推出了一款致力于提升企业与个人用户网络广告效果的搜索引擎营销智能平台"聚宝". 搜索引擎营销效果难控制成企业"心病" 据美国杜克大学和美国营销协会首席营销官调查显示,未来一年全球企业在传统广告方面的支出将大幅减少,而在数字营销方面的支出将增加12.8%以上

为什么测试执行阶段的进度最难控制

我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谈一下这个问题吧,因为我觉得这个问题更是一个项目管理的问题. 难控制的意思就是经常超出自己的意料,实际进展不能吻合测试计划. 从计划角度来说,测试执行的阶段最难控制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测试环境的不稳定性和缺陷的数量及修复难度 这两方面都将较大程度的影响测试主管制定测试计划和执行测试计划,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 从项目的渐进明细角度来说,测试前期对整个测试周期的估算都是理想的,前期乐观后期悲观是咱们的常态. 无论计划.文档完整度.需求变更.程序质量.版本控制.测试人员自身

维基百科创始人否认4.9万编辑流失

吉米·威尔斯(Jimmy Wales)2001年与他人合作创立了维基百科 北京时间11月27日下午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维基百科(Wikipedia)联合创始人吉米·威尔斯(Jimmy Wales)周四声称,关于该网站在今年第一季度有4.9万名志愿编辑离开的统计并不准确. 此前,西班牙国王大学(Universidad Rey Juan Carlos)下属研究机构Libresoft的研究人员菲利普·奥尔特加(Felipe Ortega)分析发现,今年前三个月,维基百科英文版的志愿编辑减少了4.9万

当小人物遭遇维基百科:众包模式的软肋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维基百科的准确度堪比<大英百科全书>,但对于小人物呢? 著名记者Michael Moynihan打算在布拉格办一份报纸--至少他的维基百科词条上是这么写的,尽管他从未去过那里.很多由众多编辑合力完成的重要词条的确值得信任,但关于小人物的词条则不尽然.Michael Moynihan在本文中阐述了信任维基百科上一些小人物的词条内容所

SEO的胜利:维基百科主页上竟也能做广告

  试想想,如果能在现行Alexa流量排名第六的维基百科上做广告,那岂不是赚翻天了?但是,大家还是清楚的:人家维基百科宁愿选择不厌其烦地呼吁大家为其募集资金,也不愿意允许企业在其网页上挂广告,所以,那样的如意算盘不是那么好打的.那么,如果想在维基百科做广告难道就真的没门了吗?--谁说不能!"投入5万,回报200万"! 广告是如何在维基页面上卖成的? 打着"投入5万,回报200万"旗号招揽客户的正是前任英国维基媒体基金会主席.就在前阵子的九月底,他才因为被外界质疑在维

不仅是微信,LinkedIn、维基百科和 Pornhub 都被俄罗斯封杀过

上周,俄罗斯联邦电信.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监管局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由于缺乏登记信息,自 5 日开始 封锁中国即时通信软件微信.但监管局同时称,一旦收到相关资料并进行核验后,将解除封锁,同样被封杀的还有黑莓 Messenger(BBM)和 Line.根据俄罗斯联邦电信.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监管局 (Roskomnadzor)发言人的说法,鉴于微信没有提供登记所需的信息传播组织者的联系方式,这一机构根据俄联邦有关信息.信息技术和保护信息的法律条款封锁该软件的使用. 5 日晚,腾讯方面对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