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3k+字,系统讲解了JavaScript数组的各种特性和API。
数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据类型,它语法简单、灵活、高效。 在多数编程语言中,数组都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以至于很难想象没有数组的编程语言会是什么模样。特别是JavaScript,它天生的灵活性,又进一步发挥了数组的特长,丰富了数组的使用场景。可以豪不夸张地说,不深入地了解数组,不足以写JavaScript。
截止ES7规范,数组共包含33个标准的API方法和一个非标准的API方法,使用场景和使用方案纷繁复杂,其中有不少浅坑、深坑、甚至神坑。下面将从Array构造器及ES6新特性开始,逐步帮助你掌握数组。
声明:以下未特别标明的方法均为ES5已实现的方法。
Array构造器
Array构造器用于创建一个新的数组。通常,我们推荐使用对象字面量创建数组,这是一个好习惯,但是总有对象字面量乏力的时候,比如说,我想创建一个长度为8的空数组。请比较如下两种方式:
|
Array构造器明显要简洁一些,当然你也许会说,对象字面量也不错啊,那么我保持沉默。
如上,我使用了Array(8)而不是new Array(8),这会有影响吗?实际上,并没有影响,这得益于Array构造器内部对this指针的判断,ELS5_HTML规范是这么说的:
When Array is called as a function rather than as a constructor, it creates and initialises a new Array object. Thus the function call Array(…) is equivalent to the object creation expression new Array(…) with the same arguments.
从规范来看,浏览器内部大致做了如下类似的实现:
|
上面,我似乎跳过了对Array构造器语法的介绍,没事,接下来我补上。
Array构造器根据参数长度的不同,有如下两种不同的处理:
- new Array(arg1, arg2,…),参数长度为0或长度大于等于2时,传入的参数将按照顺序依次成为新数组的第0至N项(参数长度为0时,返回空数组)。
- new Array(len),当len不是数值时,处理同上,返回一个只包含len元素一项的数组;当len为数值时,根据如下规范,len最大不能超过32位无符号整型,即需要小于2的32次方(len最大为Math.pow(2,32) -1或-1>>>0),否则将抛出RangeError。
If the argument len is a Number and ToUint32(len) is equal to len, then the length property of the newly constructed object is set to ToUint32(len). If the argument len is a Number and ToUint32(len) is not equal to len, a RangeError exception is thrown.
以上,请注意Array构造器对于单个数值参数的特殊处理,如果仅仅需要使用数组包裹?? 若干参数,不妨使用Array.of,具体请移步下一节。
如果你想学习前端可以来这个群,首先是二九一,中间是八五一,最后是一八九,里面可以学习交流,也有资料可以下载。
ES6新增的构造函数方法
鉴于数组的常用性,ES6专门扩展了数组构造器Array ,新增2个方法:Array.of、Array.from。下面展开来聊。
Array.of
Array.of用于将参数依次转化为数组中的一项,然后返回这个新数组,而不管这个参数是数字还是其它。它基本上与Array构造器功能一致,唯一的区别就在单个数字参数的处理上。如下:
|
参数为多个,或单个参数不是数字时,Array.of 与 Array构造器等同。
|
因此,若是需要使用数组包裹元素,推荐优先使用Array.of方法。
目前,以下版本浏览器提供了对Array.of的支持。
Chrome | Firefox | Edge | Safari |
---|---|---|---|
45+ | 25+ | 9.0+ |
即使其他版本浏览器不支持也不必担心,由于Array.of与Array构造器的这种高度相似性,实现一个polyfill十分简单。如下:
|
Array.from
语法:Array.from(arrayLike[, processingFn[, thisArg]])
Array.from的设计初衷是快速便捷的基于其他对象创建新数组,准确来说就是从一个类似数组的可迭代对象创建一个新的数组实例,说人话就是,只要一个对象有迭代器,Array.from就能把它变成一个数组(当然,是返回新的数组,不改变原对象)。
从语法上看,Array.from拥有3个形参,第一个为类似数组的对象,必选。第二个为加工函数,新生成的数组会经过该函数的加工再返回。第三个为this作用域,表示加工函数执行时this的值。后两个参数都是可选的。我们来看看用法。
|
执行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加工函数的this作用域被obj对象取代,也可以看到加工函数默认拥有两个形参,分别为迭代器当前元素的值和其索引。
注意,一旦使用加工函数,必须明确指定返回值,否则将隐式返回undefined,最终生成的数组也会变成一个只包含若干个undefined元素的空数组。
实际上,如果不需要指定this,加工函数完全可以是一个箭头函数。上述代码可以简化如下:
|
除了上述obj对象以外,拥有迭代器的对象还包括这些:String,Set,Map,arguments 等,Array.from统统可以处理。如下所示:
|
到这你可能以为Array.from就讲完了,实际上还有一个重要的扩展场景必须提下。比如说生成一个从0到指定数字的新数组,Array.from就可以轻易的做到。
|
后面我们将会看到,利用数组的keys方法实现上述功能,可能还要简单一些。
目前,以下版本浏览器提供了对Array.from的支持。
Chrome | Firefox | Edge | Opera | Safari |
---|---|---|---|---|
45+ | 32+ | 9.0+ |
Array.isArray
顾名思义,Array.isArray用来判断一个变量是否数组类型。JS的弱类型机制导致判断变量类型是初级前端开发者面试时的必考题,一般我都会将其作为考察候选人第一题,然后基于此展开。在ES6提供该方法之前,ES5至少有如下5种方式判断一个值是否数组:
|
以上,除了Object.prototype.toString外,其它方法都不能正确判断变量的类型。
要知道,代码的运行环境十分复杂,一个变量可能使用浑身解数去迷惑它的创造者。且看:
|
以上,4种方法将全部返回true,为什么呢?我们只是手动指定了某个对象的__proto__属性为Array.prototype,便导致了该对象继承了Array对象,这种毫不负责任的继承方式,使得基于继承的判断方案瞬间土崩瓦解。
不仅如此,我们还知道,Array是堆数据,变量指向的只是它的引用地址,因此每个页面的Array对象引用的地址都是不一样的。iframe中声明的数组,它的构造函数是iframe中的Array对象。如果在iframe声明了一个数组x,将其赋值给父页面的变量y,那么在父页面使用y instanceof Array ,结果一定是false的。而最后一种返回的是字符串,不会存在引用问题。实际上,多页面或系统之间的交互只有字符串能够畅行无阻。
鉴于上述的两点原因,故笔者推荐使用最后一种方法去撩面试官(别提是我说的),如果你还不信,这里恰好有篇文章跟我持有相同的观点:
回到ES6,使用Array.isArray则非常简单,如下:Determining with absolute accuracy whether or not a JavaScript object is an array。
回到ES6,使用Array.isArray则非常简单,如下:
|
目前,以下版本浏览器提供了对Array.isArray的支持。
Chrome | Firefox | Edge | Opera | Safari |
---|---|---|---|---|
5+ | 4+ | 9+ | 10.5+ | 5+ |
实际上,通过Object.prototype.toString去判断一个值的类型,也是各大主流库的标准。因此Array.isArray的polyfill通常长这样:
|
数组推导
ES6对数组的增强不止是体现在api上,还包括语法糖。比如说for of,它就是借鉴其它语言而成的语法糖,这种基于原数组使用for of生成新数组的语法糖,叫做数组推导。数组推导最初起早在ES6的草案中,但在第27版(2014年8月)中被移除,目前只有Firefox v30+支持,推导有风险,使用需谨慎。所幸如今这些语言都还支持推导:CoffeeScript、Python、Haskell、Clojure,我们可以从中一窥端倪。这里我们以python的for in推导打个比方:
|
如下是SpiderMonkey引擎(Firefox)之前基于ES4规范实现的数组推导(与python的推导十分相似):
|
ES6中数组有关的for of在ES4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化,for关键字居首,in在中间,最后才是运算表达式。如下:
|
同python的示例,ES6中数组有关的for of也可以使用if语句:
|
更为强大的是,ES6数组推导还允许多重for of。
|
甚至,数组推导还能够嵌入另一个数组推导中。
|
对于上述两个表达式,前者和后者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后者的第二个推导是先返回数组,然后与外部的推导再进行一次运算。
除了多个数组推导嵌套外,ES6的数组推导还会为每次迭代分配一个新的作用域(目前Firefox也没有为每次迭代创建新的作用域):
|
通过上面的实例,我们看到使用数组推导来创建新数组比forEach,map,filter等遍历方法更加简洁,只是非常可惜,它不是标准规范。
ES6不仅新增了对Array构造器相关API,还新增了8个原型的方法。接下来我会在原型方法的介绍中穿插着ES6相关方法的讲解,请耐心往下读。
原型
继承的常识告诉我们,js中所有的数组方法均来自于Array.prototype,和其他构造函数一样,你可以通过扩展 Array 的 prototype 属性上的方法来给所有数组实例增加方法。
值得一说的是,Array.prototype本身就是一个数组。
|
以下方法可以进一步验证:
|
有关Symbol(Symbol.unscopables)的知识,这里不做详述,具体请移步后续章节。
方法
数组原型提供的方法非常之多,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会改变自身值的,一种是不会改变自身值的,另外一种是遍历方法。
由于 Array.prototype 的某些属性被设置为[[DontEnum]],因此不能用一般的方法进行遍历,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取 Array.prototype 的所有方法:
|
改变自身值的方法(9个)
基于ES6,改变自身值的方法一共有9个,分别为pop、push、reverse、shift、sort、splice、unshift,以及两个ES6新增的方法copyWithin 和 fill。
对于能改变自身值的数组方法,日常开发中需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在循环遍历中去改变原数组的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深入地了解这些方法。
pop
pop() 方法删除一个数组中的最后的一个元素,并且返回这个元素。如果是栈的话,这个过程就是栈顶弹出。
|
由于设计上的巧妙,pop方法可以应用在类数组对象上,即 鸭式辨型. 如下:
|
但如果类数组对象不具有length属性,那么该对象将被创建length属性,length值为0。如下:
|
push
push()方法添加一个或者多个元素到数组末尾,并且返回数组新的长度。如果是栈的话,这个过程就是栈顶压入。
语法:arr.push(element1, ..., elementN)
|
同pop方法一样,push方法也可以应用到类数组对象上,如果length不能被转成一个数值或者不存在length属性时,则插入的元素索引为0,且length属性不存在时,将会创建它。
|
实际上,push方法是根据length属性来决定从哪里开始插入给定的值。
|
利用push根据length属性插入元素这个特点,可以实现数组的合并,如下:
|
reverse
reverse()方法颠倒数组中元素的位置,第一个会成为最后一个,最后一个会成为第一个,该方法返回对数组的引用。
语法:arr.reverse()
|
同上,reverse 也是鸭式辨型的受益者,颠倒元素的范围受length属性制约。如下:
|
如果 length 属性小于2 或者 length 属性不为数值,那么原类数组对象将没有变化。即使 length 属性不存在,该对象也不会去创建 length 属性。特别的是,当 length 属性较大时,类数组对象的『索引』会尽可能的向 length 看齐。如下:
|
shift
shift()方法删除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并返回这个元素。
语法:arr.shift()
|
同样受益于鸭式辨型,对于类数组对象,shift仍然能够处理。如下:
|
如果类数组对象length属性不存在,将添加length属性,并初始化为0。如下:
|
sort
sort()方法对数组元素进行排序,并返回这个数组。sort方法比较复杂,这里我将多花些篇幅来讲这块。
语法:arr.sort([comparefn])
comparefn是可选的,如果省略,数组元素将按照各自转换为字符串的Unicode(万国码)位点顺序排序,例如"Boy"将排到"apple"之前。当对数字排序的时候,25将会排到8之前,因为转换为字符串后,"25"将比"8"靠前。例如:
|
如果指明了comparefn,数组将按照调用该函数的返回值来排序。若 a 和 b 是两个将要比较的元素:
- 若 comparefn(a, b) < 0,那么a 将排到 b 前面;
- 若 comparefn(a, b) = 0,那么a 和 b 相对位置不变;
- 若 comparefn(a, b) > 0,那么a , b 将调换位置;
如果数组元素为数字,则排序函数comparefn格式如下所示:
|
如果数组元素为非ASCII字符的字符串(如包含类似 e、é、è、a、? 或中文字符等非英文字符的字符串),则需要使用String.localeCompare。下面这个函数将排到正确的顺序。
|
如上,『互联网改变世界』这个数组,sort函数默认按照数组元素unicode字符串形式进行排序,然而实际上,我们期望的是按照拼音先后顺序进行排序,显然String.localeCompare 帮助我们达到了这个目的。
为什么上面测试中需要重新给array赋值呢,这是因为sort每次排序时改变的是数组本身,并且返回数组引用。如果不这么做,经过连续两次排序后,array2 和 array3 将指向同一个数组,最终影响我们测试。array重新赋值后就断开了对原数组的引用。
同上,sort一样受益于鸭式辨型,比如:
|
注意:使用sort的鸭式辨型特性时,若类数组对象不具有length属性,它并不会进行排序,也不会为其添加length属性。
|
使用映射改善排序
comparefn 如果需要对数组元素多次转换以实现排序,那么使用map辅助排序将是个不错的选择。基本思想就是将数组中的每个元素实际比较的值取出来,排序后再将数组恢复。
|
奇怪的chrome
实际上,ECMAscript规范中并未规定具体的sort算法,这就势必导致各个浏览器不尽相同的sort算法,请看sort方法在Chrome浏览器下表现:
|
由于v值相等,array数组排序前后应该不变,然而Chrome却表现异常,而其他浏览器(如IE 或 Firefox) 表现正常。
这是因为v8引擎为了高效排序(采用了不稳定排序)。即数组长度超过10条时,会调用另一种排序方法(快速排序);而10条及以下采用的是插入排序,此时结果将是稳定的,如下:
|
从a 到 j 刚好10条数据。
那么我们该如何规避Chrome浏览器的这种"bug"呢?其实很简单,只需略动手脚,改变排序方法的返回值即可,如下:
|
使用数组的sort方法需要注意一点:各浏览器的针对sort方法内部算法实现不尽相同,排序函数尽量只返回-1、0、1三种不同的值,不要尝试返回true或false等其它数值,因为可能导致不可靠的排序结果。
问题分析
sort方法传入的排序函数如果返回布尔值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
以下是常见的浏览器以及脚本引擎:
Browser Name | ECMAScript Engine |
---|---|
Internet Explorer 6 - 8 | JScript |
Internet Explorer 9 - 10 | Chakra |
Firefox | SpiderMonkey, IonMonkey, TraceMonkey |
Chrome | V8 |
Safair | JavaScriptCore(SquirrelFish Extreme) |
Opera | Carakan |
分析以下代码,预期将数组元素进行升序排序:
|
代码中,comparefn 函数返回值为 bool 类型,并非为规范规定的 -1、0、1 值。那么执行此代码,各 JS 脚本引擎实现情况如何?
输出结果 | 是否符合预期 | |
---|---|---|
JScript | [2, 3, 5, 1, 4, 6, 7, 0, 8, 9] | 否 |
Carakan | [0, 1, 3, 8, 2, 4, 9, 5, 6, 7] | 否 |
Chakra & JavaScriptCore | [7, 6, 5, 4, 3, 2, 1, 0, 8, 9] | 否 |
SpiderMonkey | [0, 1, 2, 3, 4, 5, 6, 7, 8, 9] | 是 |
V8 | [0, 1, 2, 3, 4, 5, 6, 7, 8, 9] | 是 |
根据表中数据可见,当数组内元素个数小于等于 10 时,现象如下:
- JScript & Carakan 排序结果有误
- Chakra & JavaScriptCore 看起来没有进行排序
- SpiderMonkey 返回了预期的正确结果
- V8 暂时看起来排序正确
将数组元素扩大至 11 位,现象如下:
|
JavaScript引擎 | 输出结果 | 是否符合预期 |
---|---|---|
JScript | [2, 3, 5, 1, 4, 6, 7, 0, 8, 9, 10] | 否 |
Carakan | [0, 1, 3, 8, 2, 4, 9, 5, 10, 6, 7] | 否 |
Chakra & JavaScriptCore | [7, 6, 5, 4, 3, 2, 1, 0, 10, 8, 9] | 否 |
IonMonkey | [0, 1, 2, 3, 4, 5, 6, 7, 8, 9, 10] | 是 |
V8 | [5, 0, 1, 2, 3, 4, 6, 7, 8, 9, 10] | 否 |
根据表中数据可见,当数组内元素个数大于 10 时:
- JScript & Carakan 排序结果有误
- Chakra & JavaScriptCore 看起来没有进行排序
- SpiderMonkey 返回了预期的正确结果
- V8 排序结果由正确转为不正确
splice
splice()方法用新元素替换旧元素的方式来修改数组。它是一个常用的方法,复杂的数组操作场景通常都会有它的身影,特别是需要维持原数组引用时,就地删除或者新增元素,splice是最适合的。
语法:arr.splice(start,deleteCount[, item1[, item2[, …]]])
start 指定从哪一位开始修改内容。如果超过了数组长度,则从数组末尾开始添加内容;如果是负值,则其指定的索引位置等同于 length+start (length为数组的长度),表示从数组末尾开始的第 -start 位。
deleteCount 指定要删除的元素个数,若等于0,则不删除。这种情况下,至少应该添加一位新元素,若大于start之后的元素总和,则start及之后的元素都将被删除。
itemN 指定新增的元素,如果缺省,则该方法只删除数组元素。
返回值 由原数组中被删除元素组成的数组,如果没有删除,则返回一个空数组。
下面来举栗子说明:
|
同上, splice一样受益于鸭式辨型, 比如:
|
注意:如果类数组对象没有length属性,splice将为该类数组对象添加length属性,并初始化为0。(此处忽略举例,如果需要请在评论里反馈)
如果需要删除数组中一个已存在的元素,可参考如下:
|
unshift
unshift() 方法用于在数组开始处插入一些元素(就像是栈底插入),并返回数组新的长度。
语法:arr.unshift(element1, ..., elementN)
|
如果给unshift方法传入一个数组呢?
|
同上,unshift也受益于鸭式辨型,呈上栗子:
|
注意:如果类数组对象不指定length属性,则返回结果是这样的 Object {0: "gray", 1: "green", 2: "blue", length: 1},shift会认为数组长度为0,此时将从对象下标为0的位置开始插入,相应位置属性将被替换,此时初始化类数组对象的length属性为插入元素个数。
copyWithin(ES6)
copyWithin() 方法基于ECMAScript 2015(ES6)规范,用于数组内元素之间的替换,即替换元素和被替换元素均是数组内的元素。
语法:arr.copyWithin(target, start[, end = this.length])
taget 指定被替换元素的索引,start 指定替换元素起始的索引,end 可选,指的是替换元素结束位置的索引。
如果start为负,则其指定的索引位置等同于length+start,length为数组的长度。end也是如此。
注:目前只有Firefox(版本32及其以上版本)实现了该方法。
|
同上,copyWithin一样受益于鸭式辨型,例如:
|
如需在Firefox之外的浏览器使用copyWithin方法,请参考 Polyfill。
fill(ES6)
fill() 方法基于ECMAScript 2015(ES6)规范,它同样用于数组元素替换,但与copyWithin略有不同,它主要用于将数组指定区间内的元素替换为某个值。
语法:arr.fill(value, start[, end = this.length])
value 指定被替换的值,start 指定替换元素起始的索引,end 可选,指的是替换元素结束位置的索引。
如果start为负,则其指定的索引位置等同于length+start,length为数组的长度。end也是如此。
注:目前只有Firefox(版本31及其以上版本)实现了该方法。
|
同上,fill 一样受益于鸭式辨型,例如:
|
如需在Firefox之外的浏览器使用fill方法,请参考 Polyfill。
不会改变自身的方法(9个)
基于ES7,不会改变自身的方法一共有9个,分别为concat、join、slice、toString、toLocateString、indexOf、lastIndexOf、未标准的toSource以及ES7新增的方法includes。
concat
concat() 方法将传入的数组或者元素与原数组合并,组成一个新的数组并返回。
语法:arr.concat(value1, value2, ..., valueN)
|
同上,concat 一样受益于鸭式辨型,但其效果可能达不到我们的期望,如下:
|
可见,类数组对象合并后返回的是依然是数组,并不是我们期望的对象。
join
join() 方法将数组中的所有元素连接成一个字符串。
语法:arr.join([separator = ',']) separator可选,缺省默认为逗号。
|
同上,join 一样受益于鸭式辨型,如下:
|
slice
slice() 方法将数组中一部分元素浅复制存入新的数组对象,并且返回这个数组对象。
语法:arr.slice(start[, end])
参数 start 指定复制开始位置的索引,end如果有值则表示复制结束位置的索引(不包括此位置)。
如果 start 的值为负数,假如数组长度为 length,则表示从 length+start 的位置开始复制,此时参数 end 如果有值,只能是比 start 大的负数,否则将返回空数组。
|
浅复制 是指当对象的被复制时,只是复制了对象的引用,指向的依然是同一个对象。下面来说明slice为什么是浅复制。
|
由于slice是浅复制,复制到的对象只是一个引用,改变原数组array的值,array2也随之改变。
同时,稍微利用下 slice 方法第一个参数为负数时的特性,我们可以非常方便的拿到数组的最后一项元素,如下:
|
同上,slice 一样受益于鸭式辨型。如下:
|
鉴于IE9以下版本对于该方法支持性并不是很好,如需更好的支持低版本IE浏览器,请参考polyfill。
toString
toString() 方法返回数组的字符串形式,该字符串由数组中的每个元素的 toString() 返回值经调用 join() 方法连接(由逗号隔开)组成。
语法: arr.toString()
|
当数组直接和字符串作连接操作时,将会自动调用其toString() 方法。
|
可见,Array.prototype.toString()方法处理类数组对象时,跟类数组对象直接调用Object.prototype.toString() 方法结果完全一致,说好的鸭式辨型呢?
根据ES5语义,toString() 方法是通用的,可被用于任何对象。如果对象有一个join() 方法,将会被调用,其返回值将被返回,没有则调用Object.prototype.toString(),为此,我们给o对象添加一个join方法。如下:
|
toLocaleString
toLocaleString() 类似toString()的变型,该字符串由数组中的每个元素的 toLocaleString() 返回值经调用 join() 方法连接(由逗号隔开)组成。
语法:arr.toLocaleString()
数组中的元素将调用各自的 toLocaleString 方法:
- Object:Object.prototype.toLocaleString()
- Number:Number.prototype.toLocaleString()
- Date:Date.prototype.toLocaleString()
|
其鸭式辨型的写法也同toString 保持一致,如下:
|
indexOf
indexOf() 方法用于查找元素在数组中第一次出现时的索引,如果没有,则返回-1。
语法:arr.indexOf(element, fromIndex=0)
element 为需要查找的元素。
fromIndex 为开始查找的位置,缺省默认为0。如果超出数组长度,则返回-1。如果为负值,假设数组长度为length,则从数组的第 length + fromIndex项开始往数组末尾查找,如果length + fromIndex<0 则整个数组都会被查找。 indexOf使用严格相等(即使用 === 去匹配数组中的元素)。
|
得益于鸭式辨型,indexOf 可以处理类数组对象。如下:
|
然而该方法并不支持IE9以下版本,如需更好的支持低版本IE浏览器(IE6~8), 请参考 Polyfill。
lastIndexOf
lastIndexOf() 方法用于查找元素在数组中最后一次出现时的索引,如果没有,则返回-1。并且它是indexOf的逆向查找,即从数组最后一个往前查找。
语法:arr.lastIndexOf(element, fromIndex=length-1)
element 为需要查找的元素。
fromIndex 为开始查找的位置,缺省默认为数组长度length-1。如果超出数组长度,由于是逆向查找,则查找整个数组。如果为负值,则从数组的第 length + fromIndex项开始往数组开头查找,如果length + fromIndex<0 则数组不会被查找。 同 indexOf 一样,lastIndexOf 也是严格匹配数组元素。 举例请参考 indexOf ,不再详述,兼容低版本IE浏览器(IE6~8),请参考 Polyfill。 includes(ES7)
includes() 方法基于ECMAScript 2016(ES7)规范,它用来判断当前数组是否包含某个指定的值,如果是,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语法:arr.includes(element, fromIndex=0)
element 为需要查找的元素。
fromIndex 表示从该索引位置开始查找 element,缺省为0,它是正向查找,即从索引处往数组末尾查找。
|
该方法同样受益于鸭式辨型。如下:
|
该方法只有在Chrome 47、opera 34、Safari 9版本及其更高版本中才被实现。如需支持其他浏览器,请参考 Polyfill。
toSource
toSource() 方法是非标准的,该方法返回数组的源代码,目前只有 Firefox 实现了它。
语法:arr.toSource()
|
遍历方法(12个)
基于ES6,不会改变自身的方法一共有12个,分别为forEach、every、some、filter、map、reduce、reduceRight 以及ES6新增的方法entries、find、findIndex、keys、values。
forEach
forEach() 方法指定数组的每项元素都执行一次传入的函数,返回值为undefined。
语法:arr.forEach(fn, thisArg)
fn 表示在数组每一项上执行的函数,接受三个参数:
- value 当前正在被处理的元素的值
- index 当前元素的数组索引
- array 数组本身
thisArg 可选,用来当做fn函数内的this对象。
forEach 将为数组中每一项执行一次 fn 函数,那些已删除,新增或者从未赋值的项将被跳过(但不包括值为 undefined 的项)。
遍历过程中,fn会被传入上述三个参数。
|
得益于鸭式辨型,虽然forEach不能直接遍历对象,但它可以通过call方式遍历类数组对象。如下:
|
参考前面的文章 详解JS遍历 中 forEach的讲解,我们知道,forEach无法直接退出循环,只能使用return 来达到for循环中continue的效果,并且forEach不能在低版本IE(6~8)中使用,兼容写法请参考 Polyfill。
every
every() 方法使用传入的函数测试所有元素,只要其中有一个函数返回值为 false,那么该方法的结果为 false;如果全部返回 true,那么该方法的结果才为 true。因此 every 方法存在如下规律:
- 若需检测数组中存在元素大于100 (即 one > 100),那么我们需要在传入的函数中构造 "false" 返回值 (即返回 item <= 100),同时整个方法结果为 false 才表示数组存在元素满足条件;(简单理解为:若是单项判断,可用 one false ===> false)
- 若需检测数组中是否所有元素都大于100 (即all > 100)那么我们需要在传入的函数中构造 "true" 返回值 (即返回 item > 100),同时整个方法结果为 true 才表示数组所有元素均满足条件。(简单理解为:若是全部判断,可用 all true ===> true)
语法同上述forEach,具体还可以参考 详解JS遍历 中every的讲解。
以下是鸭式辨型的写法:
|
every 一样不能在低版本IE(6~8)中使用,兼容写法请参考 Polyfill。
some
some() 方法刚好同 every() 方法相反,some 测试数组元素时,只要有一个函数返回值为 true,则该方法返回 true,若全部返回 false,则该方法返回 false。some 方法存在如下规律:
- 若需检测数组中存在元素大于100 (即 one > 100),那么我们需要在传入的函数中构造 "true" 返回值 (即返回 item > 100),同时整个方法结果为 true 才表示数组存在元素满足条件;(简单理解为:若是单项判断,可用 one true ===> true)
- 若需检测数组中是否所有元素都大于100(即 all > 100),那么我们需要在传入的函数中构造 "false" 返回值 (即返回 item <= 100),同时整个方法结果为 false 才表示数组所有元素均满足条件。(简单理解为:若是全部判断,可用 all false ===> false)
你注意到没有,some方法与includes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是探测数组中是否拥有满足条件的元素,一旦找到,便返回true。多观察和总结这种微妙的关联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它们的原理。
some 的鸭式辨型写法可以参照every,同样它也不能在低版本IE(6~8)中使用,兼容写法请参考 Polyfill。
filter
filter() 方法使用传入的函数测试所有元素,并返回所有通过测试的元素组成的新数组。它就好比一个过滤器,筛掉不符合条件的元素。
语法:arr.filter(fn, thisArg)
|
filter一样支持鸭式辨型,具体请参考every方法鸭式辨型写法。其在低版本IE(6~8)的兼容写法请参考 Polyfill。
map
map() 方法遍历数组,使用传入函数处理每个元素,并返回函数的返回值组成的新数组。
语法:arr.map(fn, thisArg)
参数介绍同 forEach 方法的参数介绍。
具体用法请参考 详解JS遍历 中 map 的讲解。
map 一样支持鸭式辨型, 具体请参考every方法鸭式辨型写法。
其在低版本IE(6~8)的兼容写法请参考 Polyfill。
reduce
reduce() 方法接收一个方法作为累加器,数组中的每个值(从左至右) 开始合并,最终为一个值。
语法:arr.reduce(fn, initialValue)
fn 表示在数组每一项上执行的函数,接受四个参数:
- previousValue 上一次调用回调返回的值,或者是提供的初始值
- value 数组中当前被处理元素的值
- index 当前元素在数组中的索引
- array 数组自身
initialValue 指定第一次调用 fn 的第一个参数。
当 fn 第一次执行时:
- 如果 initialValue 在调用 reduce 时被提供,那么第一个 previousValue 将等于 initialValue,此时 item 等于数组中的第一个值;
- 如果 initialValue 未被提供,那么 previousVaule 等于数组中的第一个值,item 等于数组中的第二个值。此时如果数组为空,那么将抛出 TypeError。
- 如果数组仅有一个元素,并且没有提供 initialValue,或提供了 initialValue 但数组为空,那么fn不会被执行,数组的唯一值将被返回。
|
以上回调被调用4次,每次的参数和返回见下表:
callback | previousValue | currentValue | index | array | return value |
---|---|---|---|---|---|
第1次 | 1 | 1 | 1 | [1,2,3,4] | 1 |
第2次 | 1 | 2 | 2 | [1,2,3,4] | 2 |
第3次 | 2 | 3 | 3 | [1,2,3,4] | 6 |
第4次 | 6 | 4 | 4 | [1,2,3,4] | 24 |
reduce 一样支持鸭式辨型,具体请参考every方法鸭式辨型写法。
其在低版本IE(6~8)的兼容写法请参考 Polyfill。
reduceRight
reduceRight() 方法接收一个方法作为累加器,数组中的每个值(从右至左)开始合并,最终为一个值。除了与reduce执行方向相反外,其他完全与其一致,请参考上述 reduce 方法介绍。
其在低版本IE(6~8)的兼容写法请参考 Polyfill。
entries(ES6)
entries() 方法基于ECMAScript 2015(ES6)规范,返回一个数组迭代器对象,该对象包含数组中每个索引的键值对。
语法:arr.entries()
|
很明显,entries 也受益于鸭式辨型,如下:
|
由于该方法基于ES6,因此目前并不支持所有浏览器,以下是各浏览器支持版本:
Browser | Chrome | Firefox (Gecko) | Internet Explorer | Opera | Safari |
---|---|---|---|---|---|
Basic support | 38 | 28 (28) | 未实现 | 25 | 7.1 |
find&findIndex(ES6)
find() 方法基于ECMAScript 2015(ES6)规范,返回数组中第一个满足条件的元素(如果有的话), 如果没有,则返回undefined。
findIndex() 方法也基于ECMAScript 2015(ES6)规范,它返回数组中第一个满足条件的元素的索引(如果有的话)否则返回-1。
语法:arr.find(fn, thisArg),arr.findIndex(fn, thisArg)
我们发现它们的语法与forEach等十分相似,其实不光语法,find(或findIndex)在参数及其使用注意事项上,均与forEach一致。因此此处将略去 find(或findIndex)的参数介绍。下面我们来看个例子?? :
|
由于其鸭式辨型写法也与forEach方法一致,故此处略去。
兼容性上我没有详测,可以知道的是,最新版的Chrome v47,以及Firefox的版本25均实现了它们。
keys(ES6)
keys() 方法基于ECMAScript 2015(ES6)规范,返回一个数组索引的迭代器。(浏览器实际实现可能会有调整)
语法:arr.keys()
|
索引迭代器会包含那些没有对应元素的索引,如下:
|
其鸭式辨型写法请参考上述 entries 方法。
前面我们用Array.from生成一个从0到指定数字的新数组,利用keys也很容易实现。
|
由于Array的特性,new Array 和 Array 对单个数字的处理相同,因此以上两种均可行。
keys基于ES6,并未完全支持,以下是各浏览器支持版本:
Browser | Chrome | Firefox (Gecko) | Internet Explorer | Opera | Safari |
---|---|---|---|---|---|
Basic support | 38 | 28 (28) | 未实现 | 25 | 7.1 |
values(ES6)
values() 方法基于ECMAScript 2015(ES6)规范,返回一个数组迭代器对象,该对象包含数组中每个索引的值。其用法基本与上述 entries 方法一致。
语法:arr.values()
遗憾的是,现在没有浏览器实现了该方法,因此下面将就着看看吧。
|
Symbol.iterator(ES6)
该方法基于ECMAScript 2015(ES6)规范,同 values 方法功能相同。
语法:arr[Symbol.iterator]()
|
其鸭式辨型写法请参考上述 entries 方法。
由于该方法基于ES6,并未完全支持,以下是各浏览器支持版本:
Browser | Chrome | Firefox (Gecko) | Internet Explorer | Opera | Safari |
---|---|---|---|---|---|
Basic support | 38 | 36 (36) [1] | 未实现 | 25 | 未实现 |
小结
以上,Array.prototype 的各方法基本介绍完毕,这些方法之间存在很多共性。比如:
- 所有插入元素的方法, 比如 push、unshift,一律返回数组新的长度;
- 所有删除元素的方法,比如 pop、shift、splice 一律返回删除的元素,或者返回删除的多个元素组成的数组;
- 部分遍历方法,比如 forEach、every、some、filter、map、find、findIndex,它们都包含function(value,index,array){} 和 thisArg 这样两个形参。
Array.prototype 的所有方法均具有鸭式辨型这种神奇的特性。它们不止可以用来处理数组对象,还可以处理类数组对象。
例如 javascript 中一个纯天然的类数组对象字符串(String),像join方法(不改变当前对象自身)就完全适用,可惜的是 Array.prototype 中很多方法均会去试图修改当前对象的 length 属性,比如说 pop、push、shift, unshift 方法,操作 String 对象时,由于String对象的长度本身不可更改,这将导致抛出TypeError错误。
还记得么,Array.prototype本身就是一个数组,并且它的长度为0。
后续章节我们将继续探索Array的一些事情。感谢您的阅读!
本问就讨论这么多内容,大家有什么问题或好的想法欢迎在下方参与留言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