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1月,辽源市被国家住建部确定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后,便坚持“市长视野、企业视角、百姓感受”的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围绕“产业发展”、“社会建设”、“城市管理”、“民生服务”、“农业农村”五大领域,在智慧城市建设的道路上持续发力,稳步推进,取得良好成效。
据国家统计局辽源调查队调查显示:辽源市“智慧城市”建设共谋划219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83.34亿元,其中95%以上为企业和社会投资,预计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完整的智慧城市运行系统。截至目前,正在实施的75个项目中,已完成39个,共完成投资额31亿元,在已完成投资中,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达98%以上。目前,部分“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的成果已惠及百姓生产生活,百姓的“获得感”较高。
一、“智慧城市”建设中重要民生领域实现“智能化”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诸多项目中,教育教学、交通出行、政务办事效率、医疗系统、公共安全防护、社区便民服务等项目倍受百姓关注,抽样调查显示,市民关注度达69%。辽源市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推进重要民生项目的建设步伐。
(一)打造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了社会教育水平。为实现教育智能化,提升教育水准,辽源市积极打造“教育通”平台建设,打通“教育通”与教学资源的系统接口,实现教育教学、学生档案、安全管理等教育资源的有效聚合。调研了解到,目前全市注册并使用的市直教育机构有37所,发放教师登陆帐号1723个,社会应用人数超过1万人。此外,全市有126所学校参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师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达11060个,开通班级空间达2185个,共有4240名教师报名,有1985名教师晒课,有65节课被评为省级优课,并参加国家优课评选,有12节课被评为国家级优课。
(二)打造食品药品信息化监管平台,提升了食药安全水平。为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水平,辽源市积极建设食品药品信息化监管平台,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协同监督管理。据调查,目前全市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87家、餐饮业户1630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500家,都已纳入食品药品信息化监管平台中,实现了对所辖区域内所有餐饮、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监管和审批信息的基础信息化监管,市、县、乡三级部门对企业的监管信息实行网上办理。辽源市借助信息化网络传输技术,远程电子监管全市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及药品生产企业重点生产环节,目前一期已接入65个监控点,二期实现全覆盖。通过建设食品药品深度溯源系统,实现食品药品从生产环节到流通环节深度溯源,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三)采取多项措施,提升了社会就业服务能力。
1.完善就业服务信息互联网络建设。按照网络互联信息共享要求,辽源市按照“三级管理、四级应用”的运行规模,建成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四级服务网络体系。目前该平台已经实现录入职业中介机构11家,实现个人求职管理3248人,农村劳动力395678人,就业失业登记33199人,再就业1015人,办理退休4921人,换发新版《就业失业登记证》35412人,个人小额担保贷款登记1883条,实现了就业失业人员信息档案电子化管理。
2.推进就业信息“一点发布,多点查询”服务功能。辽源在就业系统基础上,大力推进就业信息全网共享,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就业服务信息查询系统,实现“一点发布,多点查询”。通过这种方式,扩大了就业“供、需”受众范围,有效提高就业信息的发布价值。目前,全市高校毕业生登记人数3200人,数据每年更新一次;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1815人,数据每日更新一次;农村劳动力资源数为338655人,数据每年更新一次。提升网上求职、介绍、宣传和信息查询的“一站式”服务水平。辽源在就业服务方系统实现了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信息联网,全面开展网上求职登记、职业介绍、政策宣传和信息查询服务。于2009年建立了辽源市人力资源市场网站,包含政务公开、政策法规、招聘信息、求职信息、业务指南、创业之路、创业项目库、热点问答等模块。目前录入政策法规10余条,招聘信息400余条,求职信息600余条,业务指南12条,创业项目库222条,热点问答11条。
二、“智慧城市”建设中百姓“获得感”较高
目前,辽源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舞台已搭建起来,各项智慧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市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反响如何?带着这个问题,国家统计局辽源调查队向市民开展了问卷调查,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智慧城市”建设认知度较高,有86%的市民知道辽源市是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 77%的市民表示自己体验到了“智慧城市”建设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一)多卡合一显身手,百姓感受“实惠”。市民一卡通作为辽源信息惠民重点项目之一,旨在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普惠程度,推动城市各政务部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模式。目前,辽源市已建立5处营业网点,1处市民卡服务中心,42处便民充值网点,为市民提供市民卡的办理、充值、挂失、解挂等服务,月接待客流量10000人次;共发放市民卡21万张,基本实现全市户籍人口覆盖,已开通公共交通、水、电、煤气、电话费等公共缴费,开通超市、菜市场、电影院、浴池等600余家商户便民消费,其中折扣力度为6.8-9.5折不等;可以在教育、医疗、养老、社区服务等多个领域使用。目前,市民卡月均充值额达240万元,公交刷卡达每月85万人次,商户刷卡量达每月6万余人次,水电煤气刷卡量达每月近3万人次,每月替市民节省生活成本近100万。问卷调查显示,79%的市民认为自己对市民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智慧城市建设项目非常了解,91%的市民知道市民卡,46%的市民正在使用市民卡且每月用于市民卡充值的费用在100元以上。77%的市民表示支持公交卡、医疗卡、银行卡、社会保障卡等进行整合,实行一卡制。
(二)统筹资源重服务,百姓感受“便捷”。2011年以来,辽源市在推行了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将14 个街道、51 个社区整合成30 个新社区,取消街道办事处,新社区直接对辖区政府负责,承担社区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并以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依托开展社区各项工作。各社区把最低生活保障、廉租房补贴、生育指标审批、劳动就业、医疗保险、临时困难救助、信访、司法等12个方面的民生服务事项统一纳入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强化社区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调研了解到,目前全市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通过开设居民服务热线电话、印制服务便民卡和连心卡、开设“民生服务超市”等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零距离”、亲情式服务,并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立“惠民政策电子触摸查询机”,将各级惠民政策7类19项、办事程序8类19项全部录入查询机进行公开。
在农村地区依托“三资”代理便民服务中心,开展农村“政务大厅”活动。通过对全市476个行政村“三资”代理便民服务中心进行升级,增设服务窗口,扩大服务范围,实行集中公开办公模式,使乡镇“三资”代理便民服务中心成为农村的“政务大厅”。据调查,西安区23个村共代办领办约办服务136次,开展巡回服务92次,解决实际问题308件。村民群众“少跑一趟路、少进一家门、少找一个人”就能在短时间内办完所需办理的事项,实现了“大事有人领、小事不出村”的目标,极大地满足和方便了村民群众的需求。
(三)“公私合营”铺天网,百姓感受“安全”。辽源市依托吉林“互联网+公安”综合服务平台,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在市区30个社区、3个综合服务大厅,两县20个派出所及2个综合服务窗口建立平台自助服务站,提供专业设备,实现群众在所有公安窗口均可登录平台办理业务。市局治安、经文保、网安综合服务窗口充分运用平台服务功能,采取窗口一次性受理,网上推送任务,民警登门实地踏查,相关部门网上审核审批的办理方式,实现所有承接业务网上全流程办理。截至目前,全市平台注册人数超过26万人、注册率超过21%,平台办件超过11万件次,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到100%。同时,建立覆盖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的公共安全监控体系,共建成视频监控系统公共点视频探头3193个,其中农村视频监控探头616个,全市重点复杂区域、市区主要街路及体育场馆等制高点已建城10个点位、15套高空视频监控设备,全部接入视频监控平台投入使用。社会点视频探头42330个,数字治安交通卡口174处,624套设备,实现了重点场所部位全覆盖的立体监控格局。
辽源市注重企业和个人视频资源的整合,拓展公共安全覆盖范围。智慧安防项目共有企业及个人用户500家,安装监控探头1200余个,并与110报警系统联动,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建成完备的保安服务人防体系,为市民构建了更加安全的社会治安环境。同时,搭建应急监控指挥中心平台,实现22部门系统的协同作业。智慧交通综合监管平台实现交通、公安等多部门的调度与监管,已经完成市区内全部1201台出租车、117台市政车辆、2080台普通货车和部分危险品车辆的安装使用,其中1500台货车数据已接入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并为公安、交警、应急指挥等部门提供信息共享。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