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用户阅读场景急遽变化,媒体转型尚未完成的年代,数据可视化新闻成为诸多媒体人希望掌握的技能。美通社发布的《2016中国记者职业生存状态与工作习惯》调查报告显示(在大数据文摘后台,回复“数据新闻”,查看报告全文),“数字可视化新闻”(43.1%)已成为记者未来职业技能的培训第二大需求。未来什么样的数据新闻会火?更是很多数据新闻记者的终极疑问。
图片来自美通社《2016中国记者职业生存状态与工作习惯调查报告》
数据新闻、数据可视化在2015年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推广,随着大数据市场应用的逐步探索,数据共享和合作得到了越来越多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公司的认可。当越来越多的数据接入,数据新闻就不仅仅是新闻这么简单了。数据新闻的下一步是什么?在2016年又会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1月29日,由无界传媒智能媒体实验室发起的“【无界智客】主题沙龙之数据新发现”分享会与观众见面,沙龙邀请了数据新闻界的资深大咖,对数据新闻的发展前景、如何利用数据做新闻、什么样的数据新闻更受关注、2016年数据新闻发展趋向等问题进行了精彩分享和讨论。
商艳青:什么样的数据新闻会火?
无界传媒首席数据新闻官、智能媒体实验室负责人商艳青对数据新闻2015年的发展和2016年的展望进行了分享。
商艳青首先分享了近期无界智能媒体实验室的几组数据新闻作品,如《为什么美国消防员比中国消防员牺牲得多?》用数据颠覆了舆论普遍认为“消防员职业化是减少牺牲的关键因素”这一观点。再如《9100篇最热微信文章全分析|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用数据分析出十万加标题的规律性和关键词,如今已经成为是媒体人起微信标题的利器。嘉宾都纷纷感慨,数据新闻让读者脑洞大开,数据的中立性、延展性、相关性、洞察性可以增加阅读深度、重塑传统观念、增加新知。
回顾2015年,商艳青向大家分享了她对数据新闻的理解。什么样的数据新闻会火?她认为有四点因素很关键。
首先,短平快、轻阅读。一方面是数据内容,娱乐、时尚、生活、旅游选题轻松活泼,会更受欢迎。如我们连续做个三篇关于《康熙走了》的选题(大陆人最喜欢什么样的康熙来了?台湾综艺为何光环不再?肿君调查局:“康熙走了”,你们舍得么?),再如《画像 | 从180个维密天使数据看“完美女人”》,再如《自拍杆是最好发明还是危险利刃?》都获得了较高的传播量。另一方面是可视化形式,短平快有创意的可视化数据图、动态图、短视频比较适合移动阅读,符合读者碎片化的阅读习惯。
此外,那些耗费时间和精力进行解释和叙事的长篇数据报道,有情节、有故事、有逻辑,切中用户痛点,代入感比较强的话,会获得更多关注。如《中国“鬼城”规模远超预期》、《重磅H5|全球恐怖袭击地图》
第三,及时跟进突发新闻,也是能吸引并保持读者的关注的重要方法。《数据解构:爆炸后的天津上空》、《数据说话:徐翔如何玩转“高送转”概念》等。
最后,病毒式的传播很重要,她认为数据新闻作品需要在2016年在这方面加强探索。
展望2016年,商艳青认为数据新闻将成为新媒体的标配;数据采集、大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将成为智能媒体的基础;“大数据”和“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将成发力点;技术会创作新闻,新闻自动写作会推陈出新。
“我们做数据新闻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既需要前期的积累,也需要等待良好时机。站在风口上,等风来!”商艳青最后总结时说到。
戴玉:数据记者要有独立判断能力
数据分析能力已经成为记者们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相对于传统的通过线人提供线索、采访等方式发现新闻点,利用数据分析可以帮助记者们发现很多之前看不到的新闻点,这种探索在时政新闻中尤其重要。
本次沙龙邀请到了《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数据产品经理、图政数据工作室创始人戴玉老师,她开创的图政数据工作室是国内第一家时政数据新闻自媒体。
戴玉分享了她的几组时政数据新闻作品,《“官员独董”纷纷卸任 终结政商“旋转门”现象》这篇数据新闻作品获得很大关注。在做这篇数据新闻出来之前,媒体的报道给舆论的印象是“官员独董现辞职潮”,但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中国的“官员独董”有1100人,连着5个人辞职并不能说明什么,更不是出现了辞职潮。所以,戴玉认为数据新闻让我们更加客观理性的看待问题,数据给我们整体性。
“数据新闻记者要有自己客观理性的独立判断,不能成为别人的宣传者。”戴玉认为,做数据新闻之前,首先要明确数据的真实性,是否有别的潜在因素影响你的判断。数据更多的告诉你是什么,作为数据记者要多问一下为什么。因此,记者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她认为现在中国的“数据新闻”很多都属于“精确新闻”,这只是数据新闻的早期形态,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肿君:数据背后才是故事
2015年,除了一直在这个领域开拓的前辈们,数据新闻也吸引了一批新生力量的加入。
无界智能媒体实验室数据新闻记者赵玮雯(肿君)刚刚从波士顿大学毕业的新闻专业研究生,她代表数据种子分享了《作为一名刚刚入行的数据新闻记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肿君”首先分享了自己的第一篇数据新闻《中国人比日本人矮?别闹,咱高着呢》的坎坷经历以及数据背后的故事,首次采访国家体育总局专家就碰壁,被“嫌弃”为八卦记者。
这个选题,因为采访和数据公开遇到了问题,先后数次变换切入角度。最终从淘宝上购买了两大厚本纸质版2005年和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然后再手动一条一条数据输入完成。
作为文理交叉、集制图码字于一身的肿君,更是毫不吝啬的向大家分享了数据可视化工具。这里不再赘述,如想了解敬请关注数据种子(微信公号:wujiedata)获取。
互动提问环节:我们和数据是真爱
问答环节,大家相当积极踊跃,纷纷向三位嘉宾提问:
问题一:我是从上海过来的,我看到9100篇微信标题分析那篇,想问一下这些数据是腾讯给你们的吗?平时你们这些大量数据是从哪里来的?
商艳青:媒体可以自采或者使用调查问卷采集一些交互数据,但不生产更多的数据,也没有自己的数据库,数据获得是做数据新闻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无界的数据多是通过产品和市场的思维,以社交媒体数据为代表的网络数据,与拥有和产生数据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组织、科研机构合作来获取数据。不过未来的发展,数据库应该是媒体技术系统的一个标配。
一些数据,比如政务数据的,通过国家部门、政务网站获取;或者申请数据公开,但这种方式比较慢,我们中长期的选题会采取这种方式。另外一种获取数据的方式就是购买一些财经数据库,权威机构的论文和报告等,会相应的购买资金支持。
具体到“9100篇微信标题分析”这篇,我们是从“新榜”获取的数据,经过我们的分析、筛选、洗去杂质、脱敏后才可以使用。现在与无界合作的企业机构比较多,比如阿里、腾讯、百度、滴滴出行、新榜、今日头条、飞常准、企信宝、清博大数据、猎聘等。
此外,我们也在云上建立了一个小的内部数据库,数据记者们可以相互分享彼此的数据。
问题二:无界联合滴滴做的《北京加班地图|西二旗完胜金融街》这篇数据新闻作品,里面的热力图是如何做出来的?
赵玮雯:这些数据是滴滴提供的,并且会告诉我们哪些地方可能有Bug存在。热力图是需要进入国外网站进行制作,可以做成动态的,要想做成静态的截图即可。
问题三:现在全社会都很重视数据,您觉的从做新闻的角度来讲,让数据新闻为企业公司做资讯管理类的工作有什么难的地方吗?
戴玉:的确,社会各方面都很重视数据。举一个例子,南方政府单位,很多部门会设立数据部门,直接隶属于政府办公室,年终总结时,领导直接看数据。所以现在政府对数据也是很重视。
不过,在对数据的使用上,媒体和企业是不同的,媒体主要看哪个数据点会让受众产生兴趣,而企业则着力于数据对企业有没有用,能否产生利益。
对于你讲的,让数据新闻为企业公司做资讯管理类的工作,这确实会产生很大的商业利益,但不一定要数据新闻记者现在去做。记者转行以后可以利用数据分析能力生产商业价值,但在媒体工作并不适合。所以数据新闻和利用数据进行商业决策还是有一点区别的。
商艳青:数据新闻是数据和新闻的结合,数据的应用场景还有很多,一是数据对于企业来讲可以起到咨询、量化、辅助决策等功能,很多公司设立了首席数据官和首席信息官;二是数据成为一种生产力,很多国内外众多巨头都将大数据升级为公司战略,未来转型的方向是大数据公司。我们目前是在做数据新闻,具有公共属性,它往下的衍生逻辑是数据产品,就具有用户属性,再到数据管理、数据咨询、数据预测,就具有商业属性。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6-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