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现在的图片社交里,光是晒图、点赞、不痛不痒的评论,已经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表达欲望。用户的表达欲需要极致化的呈现,弹幕便是其中之一。曾有一家使用弹幕的影院因弹
在现在的图片社交里,光是晒图、点赞、不痛不痒的评论,已经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表达欲望。用户的表达欲需要极致化的呈现,弹幕便是其中之一。曾有一家使用弹幕的影院因弹幕表现形式过于温柔而得到了用户“不够丧心病狂,弹幕要的就是糊满一脸”的差评。
12月初上线的“吐鸦”就是逮着糊脸这个丧心病狂的点去的。而且糊脸的弹幕不是文字,是语音。用户在吐鸦上传图片后可以用声音留下一段说明,语音会自动转化为文字。看图者可在图上用声音留下吐槽评论,每条吐槽都能变成一个丑萌的小图标,只要点击小图标就能收听到相应的语音。并且,小图标可以按照吐槽者的意愿摆放到图片的任意位置,对原图进行二次修改涂鸦。目前吐鸦已经上线了好几套不同的语音吐槽图标,未来会有更多的图标。而在即将上线的2.0版本中,吐鸦还会加入更多的音效、电影台词的演员原声等声音元素。
其实,在移动社交产品里吐槽也不算新鲜,“槽厂”不就是嘛。吐鸦和槽厂在人们的社交需求上是走了一条线路:让朋友们尽情吐槽、尽情逗比,只不过吐鸦用声音取代了文字。同样是在画面上打标签,“nice”满足的则是人们的另外一种社交需求:晒。而把图片和声音结合在一起的社交产品吐鸦也不是第一个,比如曾红极一时的“啪啪”。但啪啪的社交属性相对更弱,而且现在已经越来越弱化画面这个元素,有些转型做电台的趋势。而在吐鸦的创始人之一杨景看来,声音是个容易被忽视的表达方式,但跟图片交互在一起能产生出新的玩法。
首先,声音对信息的承载能力很强。就我自己的体验来说,在一个本已经信息量不小的画面中,如果再贴上满屏的弹幕,对大家的眼神是极大的考验。而声音可以不挤占画面,但同时承载比文字更多的信息。
其次,相比画面,声音是一种被动接受的信息,对注意力的占用较轻。正因为如此,杨景希望通过声音把人的注意力从画面中解放出来,即使是在获取信息,也可以不用盯着手机屏幕不放。
这么听来有些抽象,杨景给了我一个例子。如果你想跟朋友分享一张漫画,并且想评论点什么,你就可以在画面的不同位置打上“点”,并且在这个点上录入一小段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么一来,这幅漫画的信息量就变得丰富起来,不仅对画面的破坏很小,而且对人们注意力的占用也比较轻。其实,这种信息传递的方式可以用在很多应用场景里,比如旅游景点的导游图。
所以,相比社交,吐鸦未来会更强调工具属性。杨景说,希望用声音来解决一些用画面、文字解决不好的问题。在不同的应用场景里,人们可以通过画面先建立基本的认知,然后再通过声音来获得更多信息,解放人们的眼睛。
让我有些意外的是,吐鸦这么个充满吐槽精神的产品的创始团队竟来自湖南电台这么个循规蹈矩的传统媒体内部。众所周知,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或内部孵化新媒体产品一直以来都有着不小的难度,所以我也跟杨景聊了聊这个话题。
“大部分传统媒体都太自恋了,他们逃不脱本位主义。” 杨景这话我非常赞同。目前,传统媒体做新媒体产品的思路基本都是“把现有的内容平移到新媒体上”,也就是把新媒体产品当做自身内容传播的一个延伸渠道。其实这很好理解,媒体的特长就是做内容,而在做内部创新时,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用“优势平移”的思路来做。这其实就是传统媒体多年来的惯性思维:我把我擅长做的东西呈现给你们,而不是我把你们真正需要的东西给你们。
杨景对于湖南电台的“放手不管”表达了极大的感恩。不过,吐鸦是否会与湖南电台自身的内容有什么交互与合作?杨景说,也许以后会有。“就让他们自由恋爱吧,至少我不希望在产品一出生的时候,就把他们绑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