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的博文中我很多次都提到理想化产品,也是一直都是在分析某个产品的文章中写过,却一直都解释过什么是理想化的产品,所以在这里我就写了一下自己对理想化产品的看法。
毫无疑问,产品的存在都是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但有一些产品是不一样的,即使也是满足用户需求,但是和其他大众化产品比较,他们的受众面一般是会小一些的,而且用户使用的频率也不会太高。我尝试着从五个方面来谈谈自己所理解的理想化产品。
1) 理想化的产品需要用户付出更多的情感;
理想化产品对用户的需求层次要求比较高,需要用户将自己更多的情感寄托于产品中,其实本身这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问题在于满足需求的方式并不会太智能化,用户贡献内容的成本会比较高。
情感化的产品主要有两个层面,第一是让用户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产品中,第二是让用户在产品中进行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例如恋爱笔记这款应用,让用户将自己在恋爱中的经历记录下来。应用本身挺好的,但是作为一个身处恋爱中的人来说我自己都不会用。原因之一是懒得写,即便有感触也可以通过别的方式表达。其次对于用户内心深层次的东西,往往都是有一个触发点,可能是一件事情也可能是身处的场景,但是这种感触往往会很快消失,或许等到用户准备记录的时候已经忘记了,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情绪化。再者不排除有的人会担心互联网的安全性,害怕网站会泄露自己的信息,这种不信任感也会把用户挡在门外。
我一直都想为情感化产品的不成功找理由,但有时候我想或许这就是人的本性,即便牵扯到国情和互联网环境,但与电商不同的是网购环境是由很多产品都在做,大家一起培育市场。相对而言情感类产品的战友就很少了,何况还没有明显的利益反馈,如果你要做情感类的产品有希望但路会比较漫长。
2) 理想化产品的结果很美好,但实现结果的过程却很难;
我在大学的时候跟同学合作一款产品,可以让用户在网站上表达自己的创意,然后由其他一些有技能的人或者有资源的人通过网站结识,彼此之间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作品。最初的设想非常好,一件一件作品的诞生将证明我们平台的价值,从商业的角度讲,我们还可以从作品的销售中分成,盈利模式也很清晰。后来逐渐发现这个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问题,甚至还有法律问题。虽然当时想到了这些,可总是觉得无所谓,似乎再多的困难都不是事,都是可以克服的。结果可想而知,我们失败了。一个产品如果过于复杂那对创业者来说起步都会很难,要劝告大家,在产品规划过程中,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过度沉迷于结果的美好,而疏忽了过程中的问题或者说是对其中的问题过于乐观。
到后来看到国外的kickstarter,国内的点名时间,这种网站的愿景跟我的设想是一样的,都是帮助那些有想法的人的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不同的是,点名时间只做最有价值、最基础的一环——提供财力支持。而在理想实现的整个过程中金钱恰恰是第一推动力,对平台自身而言实行起来难度也较小。
3) 对用户需求的满足并不直接;
互联网产品的价值体现在对需求的满足上,拿电商网站来讲,用户去电商网站访问的理由很简单,价格便宜,送货方便,节省了自己的时间;用户到视频网站上主要是看电影或电视剧等,这些产品之所以能这么受欢迎并且受众面这么广,除了他们的产品有需求外,对用户需求的满足也非常直接。有些产品却不同了,例如数码产品的推荐网站,如果你告诉用户某个电子设备是否值得购买,那就属于直接性的满足需求,但是大多数网站例如数字尾巴是通过撰写产品评测文章的方式来满足用户需求,这样的话用户在选择上就需要花费很大的成本,花费时间去浏览信息。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跟产品的设计没有关系,主要是由推荐商品的特性决定的。
4) 产品满足用户需求的效果并不明显;
前文说的是满足需求的方式不够直接,再说说满足需求的效果不明显。移动互联网盛行的时代,手机应用层出不穷。我看到很多应用的功能其实很好,但是要论产品的用户量却不是很理想,例如一款仰卧起坐应用,用户做仰卧起坐运动的时候,手持这款应用就可以计算你做仰卧起坐的次数,虽然有用处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更直白的说对用户的价值并没有那么大。而且这款应用使用起来并不方便,需要用户做仰卧起坐的时候一直双手持着。
5)产品满足的用户需求不强烈;
有些应用的不成功在于满足的用户需求本身就不够强烈,拿手机应用八杯水举例,可以提醒并记录你每天喝水的次数,本身用户每天定量喝八杯水就比较困难,更不用说去使用应用手动记录了。
现在手机上的计步器应用比较流行,例如乐动力可以计算你行动的步数,消耗的卡路里。理论上说这款应用人人皆可以使用,但是对于不那么喜爱运动的人来说,每次都需要他们打开应用,虽然做起来不麻烦,但对于本身意愿就不强的人来说这也成了很大的门槛。人们的意识中都知道运动是有益处的,但可惜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不会去做这件事。
总结
理想化的产品只是对某些产品的一种定义,这类产品可能小众一些,但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失败的。而且某些理想化产品的小众只是暂时的,理想化产品的未来要想有好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两点:第一随着互联网的环境越来越成熟,用户的意识会随之改变,对产品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会更高;第二随着技术逐渐发展,在满足用户的需求上产品形态也会随之改变,用户使用便捷了成为你产品用户的概率也就大了。
最后再多一嘴,至于说某个产品是否属于理想化产品跟产品类型也有关系,因为用户需求不同,产品满足需求的方式和形态就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