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颠覆者的逻辑和命运

过去10年,科技行业出现了不胜枚举的新鲜产品,渗透到人类的社会血液中,渗透到发烧友的骨髓之中。其中,最重要的主轴就是iPhone以及由其编织出的移动互联网,他们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毫无忌惮地颠覆了我们传统的生活,顺便赚取了大量的商业利润。大概是因iPhone的审美性太高,以至于后来者都习惯地举起一面“颠覆”大旗,每天假装自己在研发一款新的iPhone,日积月累地假装,连他们自己都相信了,但真正的事实是,他们只是锤子,深刻改变世界的依旧是苹果、三星、阿里这些最著名的企业,他们没有继续推出革命性产品,却利用连续不断微小的改善来应对世界的变化,经年累月之下,巨大的颠覆只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谈到颠覆,人们特别容易和革命、流血等场面联系到一起,天然带有一种“摧枯拉朽、天昏地暗”的味道,但回首iPhone和移动互联网的颠覆历程,他们远不止于一两款优秀的产品,今日之颠覆来源于其持续不断的改善和创新,与其说,苹果颠覆世界,倒不如说,他们花费10年的时间,精心地雕琢自我、雕琢世界。

苹果十年:雕刻世界的美丽时光

时至2017年,苹果推出iPhone已有10个年头了。在如今处处讲颠覆的时髦科技时代,可以说iPhone是通过科技创新颠覆一个行业最经典的案例,也向后来的所谓的颠覆者提供了基础模板和源源不断地养分。事实上,iPhone是第一款可称之为“智能”的手机,它的出现颠覆了诺基亚在手机中的主导地位,几乎完全屏蔽掉Nokia/Moto等品牌的残存光辉,但整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干掉诺基亚以及编织出新的移动互联网的也不仅仅是iPhone4或者iPhone6 Plus,而是伴随着整个产业的技术升级和模式更新:

iPhone诞生之初,确实足够惊艳,但远没有现在的强大与智能,这个平台成长的背后是传说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即CPU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网络传输性能的巨大优化。在整个过程中,芯片处理器在三星、高通、联发科的努力之下,性能不断提升,甚至出现了8核超级处理器,存储器性能更是有显著提升,运营商们则趁机大兴土木,修建了大量的基站,这些都是手机变得智能的基础条件,而iPhone巧妙地把存储和运行空间捆绑在一起,保留了iOS日益壮大甚至臃肿的无限可能性。

此外,苹果推出了App store平台,团结了世界上最优秀的第三方开发者,而当平台上的App达到200万之巨的时候,移动互联网也就编织而成了,进而引发出更多的颠覆,比如手机微信颠覆了PC上的QQ,移动支付颠覆了POS机器和现金;Uber/滴滴/快的则大面积摧毁着传统出租车行业,就更不要提因手机电子书的出现,实体书店纷纷倒闭的悲鸿了,现如今,我们甚至不需要任何的移动营业厅,村里也不需要再安排人员去挨家挨户收电费...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和恰到好处。

    但平心而论,一两款优秀的iPhone只是“颠覆”入口,真正的主体还是逐年提升的手机性能,假如App store只能容纳两款App,再好的平台也不能颠覆任何行业,而循序渐进地增长之后,才有了之于传统生活的转变,也就是说,科技能否成功颠覆世界,并非仅仅取决于一两款创新的产品或者一两项拉风的技术,那些能保持繁荣且完成颠覆的企业,必定是那些能够持续完善自身业务的企业,正如苹果的经典口号:Better and Better,所谓颠覆也只不过是“精雕细琢”的霸气说法。

当然,除了苹果这种“百炼成钢,水滴石穿”的模式之外,一些企业试图通过收购独角兽公司,在某个领域尚未成熟前垄断相关技术和资源,以换取先发优势,比如Facebook收购 WhatsApp, Instagram等公司就快速获取了旗下的用户群体,通过整合利用Facebook的影响力把后者的颠覆性技术普及化,但这种模式比之苹果,存在很大的风险性,一方面工程文化的融合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而且这种初创企业和技术往往不具备“给消费者创造需求”的能力,故颠覆的成绩常常不会太过耀眼!

守业常有,颠覆却生如夏花

毫无疑问,颠覆者的审美性更高,给人类日常生活带来更精彩的变化,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真正的颠覆者不常有,世间再出下一个苹果,乐观估计也是30年后的事儿。况且,经历过10年的辉煌之后,苹果自身也开始向“守业者”转变,这挺让人悲伤的,但大概是不可逆的趋势。事实上,颠覆者向来生如夏花,苹果能坚挺到现在已经是超常发挥,业界盛传2017年会突出极具创新设计的新款iPhone8手机,有望再掀果粉“追机”狂潮,这种感觉就好像一个80多岁的老妪依旧能生下2个儿子一样,但可以预见的事实是:iPhone8只会让人眼前一亮,却不具备强大的颠覆能力,正如前文所述,颠覆不只靠一两款优秀的产品,更多地是需要企业精雕细琢的改善。

回顾5年来,苹果策略的变化,我们也不难发现,他们已经从一个引领潮流的颠覆者退化成为一个顺从潮流的守业者。乔布斯时代,苹果的设计团队面对热情果粉的建议,总是不屑一顾,回复大都是No!No!No! 帮主从来不认为普通消费者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他的想法是创造一些普通人根本想不到的需求,iPhone也是以这样的姿态出现的,事实上,消费者觉得固定网络不方便,但对于移动需求,也只是一种淡淡的奢望,真正能把这事儿思考透彻的人是乔布斯和手下的天才们,于是,他们替消费者创造了一个新的需求,进而衍生出庞大无比的移动网络,这也更符合“颠覆者”的定义;

自库克时代开始,苹果就变得亲民,CEO都要三番五次地跑来中国,倾听这个最重要市场消费者的心声,于是如你所见,大屏、防水等功能相继出现在iPhone手机上,另外,为了保持利润,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库克毅然放弃了精品路线,每年推出新手机的数量增加到3款,且保留了自iPhone5s以上的全部机型,这些都是“迎合消费者”最经典的表现,也严肃地说明了苹果已经从颠覆者渐渐沦为跟随者。

退化、跟随者,这些都不是好词儿,但业界没有权利指责如今的苹果,他们已然是全球最伟大的企业,沒有之一。库克和他的团队遭遇的只是“生老病死”的正常轮回,正如我们不能苛责80岁的老妪脸上为什么会出现皱纹。消费者与其抱怨苹果创新已死,倒不如好好享受经他们精雕细琢的美丽世界(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khxx-wk

科技新发现官方微信公众号:kejxfx

时间: 2024-09-24 01:39:43

科技颠覆者的逻辑和命运的相关文章

所谓的金融科技颠覆,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是威胁吗?从银行业的反应来看,他们倒没有过度紧张. 区块链技术经常被认为会是金融领域的突破.现在已经有15家银行成功测试了分布式总账技术(DLT)的原型,其中包括瑞银集团,主要用于贸易融资及索赔和信用证处理. 发票在传统银行中仍然是一个需要大量纸的业务,这很容易出错,而且效率低下.DLT技术则能让业务更快更安全,也节省开支. 合资公司R3 原型产品由R3开发,这是一家由瑞士信贷.瑞银集团.摩根及高盛等银行合资成立的金融科技公司.R3去年9月成立,一开始只有9家银行参与,随后快速

李开复6000字演讲解读:不接受AI+概念就会被颠覆,非常血腥

雷锋网按:2月17日,创新工场董事长.创业教父李开复,在中泰证券资本市场年会上发表了公开演讲.在演讲中他分析了自己对互联网趋势的观察,解读了创新工场的投资逻辑,并进一步提到了他看好的五个领域:人工智能.文化娱乐.在线教育.B2B与消费升级. 对于人工智能,他认为,"能够取代基本人类所有需要低于5秒的工作,它都可以取代."而"哪些领域不需要七情六欲的机器人,这个就是有戏的.比如说扫地机器人,比如说工业机器人,比如说老人陪伴." 当然,他并不是说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而是

【区块链之技术实战】颠覆银行基础架构的区块链

上一篇文章分享了来自银行.金融以及互联网行业的"大佬"们从区块链实践中得到经验,既有对于区块链技术前景的乐观展望也有对于区块链技术的警示和冷静思考,还有从公益角度切入的技术实践.各位"大佬"的分享角度各不相同,各有千秋,接下来的几篇文章咱们就从区块链影响最深的几个行业一一说起,看一看今天的区块链技术到底对于这些行业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本篇文章是[区块链之技术实战]的第二篇文章,本篇文章咱们聊到的就是银行业,也就是区块链核心思想里面去中心化的代表的银行业,区块链给银

沃森生物金秋谋上市前大股东云大科技退市之殇

21世纪经济报道 苏江 上海报道 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 9月13日,上会获通过的云南疫苗企业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沃森生物)叩开创业板之门.此时,距其前控股股东云大科技退市已三载,而6年前,正是其将股权拱手他人. 以发行后1亿股的总股本计算,沃森生物2009年摊薄后每股收益约0.763元,对应创业板平均60倍发行市盈率,沃森生物发行价约45元. 如今公司申请通过,那么沃森生物前四名自然人股东李云春.刘俊辉.陈尔佳和刘红岩,将成为亿万富豪.大股东李云春持有的1504.58万元,市值可达

互联网进入免费云存储时代

8月2日凌晨, 摩托罗拉移动正式发布了Moto X智能手机,这款新产品是摩托罗拉移动被谷歌收购后推出的首款手机.虽然硬件配置并无太多出众的地方,但定制外观.智能服务等方面却表现出色.其中一点便是提供两年50GB的免费谷歌Drive云存储服务. 实际上在Moto X之前,免费云存储的正在"无上限"地提升.一个多月前的6月21日,百度云网盘付费系统现重大"Bug",容量价格均变成原来的1/1000.百度云网盘付费产品价格,无论是月付方式还是年付方式,都降至原来的1/10

果壳网宣布推出社会化问答网站“果壳问答”与产品形成互补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149.html">TechWeb报道]3月14日消息,果壳网宣布推出社会化问答网站"果壳问答",与果壳网现有小组.主题站日至等产品形成互补. 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表示,他对问答这种形式情有独钟,并且琢磨了6年.在2010年夏天果壳上线之前,内部曾研究过Quora,最后决定先等等. 姬十三称,果壳问答仍旧采用时下流行的社会化问答模式,与小组.主题站.日志构成产品上的互补,满足不同需求. 果

果壳网推社会化问答 姬十三称已琢磨6年

果壳问答页面(TechWeb配图)3月14日消息,果壳网宣布推出社会化问答网站"果壳问答",与果壳网现有小组.主题站日至等产品形成互补.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表示,他对问答这种形式情有独钟,并且琢磨了6年.在2010年夏天果壳上线之前,内部曾研究过Quora,最后决定先等等.姬十三称,果壳问答仍旧采用时下流行的社会化问答模式,与小组.主题站.日志构成产品上的互补,满足不同需求.果壳网成立于2010年11月,定位于科技知识传播与交流网站.知乎成立于2011年1月,被称为中国的Quora,定位

大数据时代来临 中国产业面临全面升级

当今中国,产业格局变幻莫测,很多企业还躺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中固步自封.彷徨观望时,一些世界顶级企业已经投身大数据的海洋中,包括IBM.谷歌.微软.英特尔.戴尔等企业纷纷拥抱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每个企业都要有一个大数据的战略,有的话,你会在数据鸿沟的右面,如果没有,可能就在数据鸿沟的左边,这样企业之间就会产生竞争差异."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在参加2013产业中国年会时做此阐述. 在全球技术革命与中国转型机遇的双重催生之下,中国产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蜕变,如何在全球技术和产业变局中洞悉

华为凭什么厚积薄发?脚步广告解析任正非三大方法论

从布鞋院士李小文到贴满胶布的芭蕾之脚,华为的企业形象广告每每都会引发热议,尤其是扫地僧李小文,不仅成为华为十几万员工学习的榜样,更引发了科技行业里的"李小文热". 李小文院士已经离开我们,但李小文的扫地僧精神却长留世间,而且对今天中国的科技创新.勇于探索的新时代都有重要的精神指引意义. 前不久,华为新一轮企业形象广告亮相,共有三幅,一个画面是瓦格尼亚人在刚果博约马瀑布附近捕鱼的瞬间,另一个呈现的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发现"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还有一个是女飞人乔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