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心血来潮,整理了一下这几年在各B2C购物的记录,发现挺有意思:
B2C/数据
初次下单时间
总消费额
订单数/有效单数
客单价
用券单数
免运费数
年订单数
当当
2007.6
1019
31/27
38
13
13
16.2
卓越
2006.8
1371
26/24
57
无
24
9.6
京东
2007.4
5776
12/12
481
6
8
6.6
以此个体数据为样本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
1.因为当当的优势主要在图书音像(在当当的27单中都是图书音像),图书音像正是重复购买率高的商品,所以订单数最多,但客单价偏低,导致总消费额最低。另外当当发券频率很高,也是订单数多于卓越的原因之一。
2.由于卓越以前一直的免运费政策,所以在一直以来订单主要在卓越下,直到前几个月卓越取消返点和收运费开始,订单转向当当。我在卓越的24单有效单中,超过20%的订单是日用百货,所以消费额和客单价高于当当不少。而在发券频率上,卓越远比不上当当。
3.京东总共18单,其中有6单共51275元的企业采购单不计入,只计算12单共5776元的个人消费订单。将近500的客单价基本接近京东的平均客单价(除家电百货以外),而购物频率高于京东平均标准。由于IT数码利润薄,出于成本考虑,京东的免运费条件要求较高,同时对发券控制严格,几次发券都是在店庆节日或有重大事件时,平时基本不发卷,只随商品赠券。
粗略算了下,以我在当当平均不到40元的客单价,订单中有一半使用10元券和至少5元的配送成本(包括包装成本),再加上走购物返点8%,按照20%的毛利率来计算,毛利8元-10元-5元-3元=-10元,这还没包括各种运营成本。也就是说,当当做我的生意,其中至少一半订单亏大了,呵呵。由于卓越和京东现在停了返点,客单价和利润率也不相同,就不好和当当做比较了,基本上是不赔不赚或稍赚的样子。
PS:
1.以我个人的数据来看,要高于各家B2C用户的平均水平,可以说是属于成熟活跃的网购用户。大部分用户是拿不到返点和券的,所以我个人不代表普遍现象,参考性不大。
2.以上3家B2C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也是我购物次数较多的,那些下单不超过10次的B2C没做统计。
3.写这篇文章,完全是自娱自乐,各位看官不用仔细去推敲,呵呵。